朱橚放弃栽赃的想法,昨天他是枕头压在两腿中间,不过血了,宫女发现后给拿掉,他就觉得腿挨打了。
“趁着还有点水,咱们走河吧!反正也是到出海口,咱还没在海上呆过呢!都说海上的风浪大,人在上面晃悠着会晕船。”
朱棡不想配合弟弟说无聊的话,他对于之后的海上航行阶段是又期待、又恐惧。
第1122章 炮口不在波光辉
从房山所在到大沽出海口,四百里左右,六月初八中午的时候,队伍抵达。
一天又几个小时,走水路便跑出来如此远的距离,比陆路快,水路一路顺流,小蒸汽机船在前面拽着大一点的桨船,一小时跑个二十来里,就够用。
走陆地,彻底完喽!大牲口不能连续行进,人即便有耐力,再加上东西,四百里平原也是噩梦。
平原不代表路好走,坑坑洼洼的同样是平原。
队伍一到,又有一部分人立即下船去茅房,好在这里已经成了重要的地方,专门修的好卫生间。
污秽物不往海里排,就地沤肥,港口后面的区域种地,大部分为菜地和果园,还有蔬菜大棚。
海员们一靠岸最想吃的必然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海上能下网、垂钓,不缺肉。
船上又携带了肉干、干菜、罐头,其中水果罐头比较少,因为不划算,不如带果脯、果干,夏天的酸梅粉就不错。
朱闻天看着大沽入海口,找不到丝毫记忆中的样子,不止是建筑,地形就有很大的差别。
不存在现代化的景象,更找不到旅游区的炮台。
但他很高兴,从今以后,大沽口不需要炮台,而且大明沿岸会有越来越多的港口。
“大船上的卫生间是怎么弄的?”老五朱橚指着停靠在码头上的大海船问上茅房的问题。
小船上没有,想去的话,只能临时停船,再到岸上找个地方解决。
他担心大船上是不是用恭桶,显然不可能靠岸让他方便,他不想用恭桶。
“抽水式马桶,就是由于总用海水的原因,零件易坏。故此很多水兵和船员给改成蹲位,这样旁边放着大桶的海水,直接冲海里去了。
咱们的船是瓷的,跟皇城里的一样,殿下大可放心。
不过这些东西不能回收,没人会专门保存污秽,到海里喂鱼。”
里长知道情况,并不是越好的船员越喜欢,他们愿意使用结构简单好维修并结实的。
像坑位的,方便之前先冲一下水,这样方便完再冲就很容易,不会有残留。
每一天都有船员用很多的水清洗卫生间,海上最不缺的就是水,海水随便用,最缺的是淡水。
午饭大家来到船上,先感受下在船上吃饭的情形。
“这个不怕,还没有小船在河上晃得厉害。”
朱棡表示自己不受影响,能够正常生活在船上。
朱棣则举着望远镜看周围其他停泊的船只:“无怪乎夷人与大明互市的时候那般老实,咱大明水师,天下无敌。”
说完他放下望远镜看下丘村这边,下丘村上船的还是四十四個人,每个都认识,就是看不到高人。
而大明水师正是高人一直推动的,提供各种造船技术。
父皇当初若有这样的船,水战打其他人会跟玩儿似的,海战不用打,别人看到船后直接跪。
“先吃饭,昨天剩的馒头片煎了?成啊!能吃就好!汤呢?”
朱樉看一下饭菜,有个炒豆干,煎的馒头片,顺便煎的两个鸡蛋,其他的都是小咸菜,没有汤。“一会儿起航后看情况,晃动大的时候胃酸分泌多,那样再喝汤,如果晕船多喝汤,吐掉。”
铃儿又端来一份拍黄瓜,这个清淡,只放了一点盐,未放蒜。
“铃儿你们不怕晕船?”朱樉见下丘村的人表情十分平静,纳闷!
“村子里有那个晃来晃去的游乐设施,它就是训练人抗晕船的,今年的海员们都要接受同样的训练。”
铃儿给出答案,咱们有提前准备的东西,咱们练过了,谁让你们不练的。
“等回去就……等回去就用不上了是吧?已经在船上练了。”
朱樉想说等回去好好练,突然反应过来,如果海上真那么难熬,吐啊吐的估计就习惯了。
铃儿摇头:“不管怎么联,该晕船还是晕船,即便几十年的老海员,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他们照样吐,只不过他们恢复速度快。
比如遇到大的风浪,不仅仅是船只摇晃,人在上面不停地改变位置和状态,同时海浪会产生低频噪音。
人在总是听到吵闹声音的时候,情绪会受到影响,甚至呕吐,眩晕。
海上遇到了风浪,这两种情况作用下,再加上惊恐,人就会晕船。”
“那还是别吃饭了,不然一会儿又要吐,反正我也不饿。”
朱橚停完,不想碰面前的食物了,他宁愿饿了喝水,那样一吐的时候就吐水,不难受。
吃进肚子里其他食物,吐的时候胃酸会把食道和嗓子烧伤,只好先喝大量的水,本来就恶心,又喝水,再吐、再喝水……
里长看看大家,出主意:“先把煎蛋吃了,一人两个,其他人吃一个煎馒头片,现在海上就有风浪,一会儿出发,能感受到。”
大家调整一下,其他船只发信号,打旗语,护卫和工匠们、宫女、太监都少吃点东西。
饭菜放几个小时也坏不了,感觉能适应再吃,采用少食多餐的模式。
四个亲王和下丘村的人都是一人两个煎蛋,吃点小菜。
不长时间,已经预热好的蒸汽机开始发力,船上有桅杆,带帆的,怕蒸汽机坏了无法移动。
海员看风向,调整船帆,船队离开大沽口,朝着西边的渤海湾前进。
这回不去黄海,回程的时候才能路过黄海,一直走,临近辽东半岛的时候向东北方向移动,从那边的后世营口进去。
那里就是鱼多,鲅鱼,有名的鲅鱼圈,曾经被疯狂捕捞,结果还是有,因为这个位置的鲅鱼是整个渤海湾在养。
鲅鱼圈许多觉得自己水性好的人都愿意游一个来回,所以那里曾经死掉的人非常多,那是海,不是波澜平静的静水。
海面下面不一定什么时候出现个不同走势的暗流,人就被带着下去了。
当然,如今没有人闲的去游那个来回,都吃不饱呢!还是种地要紧,打渔的渔民也不想游着下网。
队伍里的其他人不晓得那边的情况,大家观看海面,对比以前在长江出海口看时的不同。
“不行,不能用望远镜看,晃。”朱棡看两眼,放下望远镜:“咱们几天能到?”
第1123章 技术提升动物盼
“一天,明天这个时候就抵达,一千来里的路,咱们的大蒸汽机船一小时跑二十公里,正常速度,可以更快。”
徐达给出答案,他得跟着,带着军队一同上船,前面已经过去两万精锐了,这边还有两万。
加上亲王队伍的护卫、工匠、宫女、太监、官员,五万四千多人。
武器自然是亲王队伍的好,其他的军队还用着后填装的燧发纸壳弹枪呢!
王府护卫出来的时候有人也是同样的枪,一边走后方一边造,造出来立即往前面追着送,给护卫们换装。
换下来的枪给路过地方的本地军队,他们有的没参加北伐战争,武器还是弓箭、长矛、大刀、盾牌、改进的火铳。
改进的火铳确实比以前厉害,却远远比不上燧发枪,射程与装弹速度全差一大截。
而且火铳还重,含铜高,正好换装运回去熔了,单论造价,换一支枪,朝廷是赚钱的。
有了燧发枪,之前的大盾牌和盔甲也用不上了,包括皮甲,还有弓箭无须再大量制造。
牛劲、皮革等都节省下来。
“确实快,两天就一个来回了?记得以前要好几天呢!”
朱樉不去管换装的事情,他琢磨船只往来的时间。
照这样看,从南京到这边走海路,不算装卸船的时间,最多五天时间就到了。
吃荔枝的话,五天时间够从福建那里把荔枝带回来,能吃,保存五天的荔枝能吃,青的时候采摘下来,然后用带去的冰冷藏,再运回南京就行了。
去年是沿途补给,用小蒸汽机船运的,那个更快,只是每次运的量少。
“技术总是在逐渐提高,开始时大家害怕,怕东西坏了,同时使用时不熟练。
如今负责加煤的人懂得什么情况下添加煤炭的数量多少最好,他们反而更轻松。
出海去远处的那一批船,比现在的船还好。陛下即便心急,也不往了给将士们提供更好的保障。
往后大明造船厂规模只能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
外面还有大量的地方我们不曾去过,资源丰富,占下来才能为大明本土输血。
等本土技术更高的时候,那些地方也就变成了本土,否则他们会造反的。
未来一段时间,不能让大明人长时间呆在外面,也不能使劲压榨他们……”
里长接过话,说起大明对于外面航海的打算。
都是憨憨讲的,殖民有个前提,要保障自己的本土有足够的技术代差,尤其是军事上的。
同时又不能立即让人到那边结婚生子,否则几代人之后,再想让那些人提供廉价的东西到本土,他们就不答应了。
交通越便利,中央集权越稳固,殖民的人独立的可能性就越小,当然前提是他们武器不行。
里长就这样慢慢讲着不同情况的不同应对,因为有风浪过来,船只晃动得厉害了,这又不是很大的船,船太大了无法用帆。
通过给人讲‘故事’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故事首先要具备吸引力。
“袋鼠和树袋熊长啥样来着?我记得见过。”朱棡突然出声。
谢巧儿一脸期待,想看看,有图没?
“这样!早准备好喽!”铃儿拿出来册子,上面是憨憨哥画的,先给谢巧儿瞧瞧,回头再慢慢临摹,原稿可不能给她,或者回去有印好的。在南京那里,已经有很多各地的动植物的样子了,包括玉米、西红柿、云豆、土豆、地瓜、南瓜……
要不出发去找种子的队伍知道东西长什么样吗?包括种子,到地方了没看到正在生长期的东西,有种子得认识。
加上什么东西有毒,千万不要去碰,橡胶树的橡胶如何取,并进行简单地处理。
那里森林中的蟒蛇两三丈长很正常,超过四丈的也不要吃惊,这個躲一下就行,有的东西藏在暗处,有毒。
一些毒蛇,带的抗蛇毒血清要认好了品种,照图看,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