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131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怎么感觉有点奇怪。”朱高煦心里感觉一阵古怪,虽然他是汉人,但南下入关这词总觉得有些违和。

  抛弃这些心思,朱高煦忙起了正事,他看向亦失哈道:

  “弗提斤城货物的事情,还是得你亲自跑一趟,最好能和当地的头人谈成固定的贸易。”

  “殿下放心,明日我就启程。”亦失哈没有耽搁,并对朱高煦询问道:“需要从弗提斤诸部要些兵马吗?”

  “不必,现在我用不了那么多兵,”朱高煦否决了亦失哈的提议,但同时也对林粟和张纯道:

  “我没有太多时间,所有的事情最好在秋收前解决,秋收后我要找西阳哈那老酋替死去的北边兄弟报仇!”

  “是!”张纯激动作揖,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报仇,原本他听到朱高煦要在弗提斤城做生意时,还以为朱高煦只是表面圣贤,暗地里行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情。

  现在看来,做生意只是为了凑钱练兵,而练兵则是为了杀西阳哈。

  “张纯,吉林的地图有吗?”

  朱高煦说完了财政和待遇的事情,自然要开始着手备边的事情了。

  他招呼张纯,张纯也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地图和一本文册。

  文册记载的是吉林城的情况,地图则是描绘了吉林城四周的局势。

  林五六与亦失哈接过地图并将其铺在桌上,李纯走到朱高煦面前为他介绍吉林城四周局势。

  在李纯的描述中,吉林船厂身处鸡林湾内,水寨中有二百料福船三艘,百料十艘,卫所兵卒皆通水性、操船与操控火器。

  在吉林城的东边,约后世蛟河市的位置便有一个东海女真的石堡。

  这个石堡被张纯他们称呼为善出堡,堡内女真人时常会来吉林城换些东西,也负责提供情报来换取东西。

  此前西阳哈袭击吉林便是他们提前一天告知的情报,因此吉林城才能以如此少的伤亡击退西阳哈。

  这个石堡居住的东海女真有三千多人,也算是东海女真诸部中的一个大部落了。

  不过他们基本都使用兽牙箭矢,并且铁甲极少,所以先前吉林城诸多千户都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

  对于这个地方的东海女真,朱高煦差不多记下了,它的首领叫做额真,懂得一些汉话,沟通起来比较方便。

  朱高煦准备让亦失哈出访弗提斤城归来后去拜访他们,最好能建立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

  介绍完善出堡,张纯又说了东北二百里方向有一个那木喇堡,有两千多海西女真,和善出堡性质差不多。

  如果一路往北走陆路,还会经过五六个海西女真石堡,规模基本在一千到三千人不等,如此过了七个石堡,就能抵达后世的哈尔滨,即当下的西阳哈老巢肇州。

  这距离看似很近,但实际上也有四百多里,因此西阳哈袭击一次吉林城也不容易。

  上次他没抢到东西,张纯估计他会老实几个月,直到快秋收才出兵。

  一般来说,西阳哈都会走陆路,而明军基本走水路,一路往松花江逆流而上。

  之所以不挑陆路走,主要还是担心遭遇袭击,毕竟吉林城的明军数量少,每次出巡都是乘船巡视一下松花江流域,抵达肇州后就会返回。

  只有到辽东都司准备出征的时候,吉林船厂的兵卒才会随大部队走陆路,不过大多时候也只是承担押运粮草的活计。

  走水路的话,一路北上前往肇州是七百多里,沿途有多个海西女真石堡可以补给船队。

  只是听完张纯的话,朱高煦就放弃了日后走水路进攻西阳哈。

  水路容易补给,却也容易暴露目标,毕竟能在松花江上操持二百料船只的势力只有明军,但凡西阳哈在沿途安排两个斥候,他们还没出发一百里估计就被西阳哈知道了。

  要解决西阳哈,只有轻装突袭,毕竟他手中的甲兵也有限,短兵相接明军不一定会吃亏。

  不过不管怎么说,西阳哈的老巢也有上万人,如果吉林城的明军没有足够强大的战斗意志和绝对的组织力,那即便是朱高煦能步斩数十人,却也敌不过后方的溃逃思想。

  归根结底,还是得练兵,而练兵必须先从扫盲开始……

第129章 百废待兴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有我军爷会抵挡……”时光如梭,一晃眼便过了七天,时间也来到了三月初一。

  三月初,便是吉林这种地方的积雪也开始大范围的融化。

  在吉林城里,数千男女正在两处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

  女的掘土,男的挑土,一些娃娃虽然小,却也能将土往箩筐里倒去。

  在工地上,皆为山东迁移而来的吉林城军民们唱着民谣,而民谣之中提及的倭寇,也让在城墙上围观的朱高煦想起了南边。

  只是这种念头很快被他驱散,因为他并不觉得那些沿海倭寇能从李景隆、杨文等人的手中逃脱。

  若说两广的倭寇,那还或许能有活路,但山东与辽东的近海倭寇只有死路一条。

  如此想着,朱高煦也坐在马札上静静看着工地上接近尾声的地基工程。

  “殿下,这分发了田地,讲解了清楚后,大伙都干得有劲了。”

  丈许宽的城墙上,穿着鸳鸯战袄的张纯笑着跑来,朱高煦也笑道:“我说我要下去干活,你们偏不肯,若是我下去了,估计大伙能干得更起劲。”

  “可别……”张纯轻笑道:“城里的大伙都将您视为圣贤,末将要是让您下去干活,今晚定有人往我院里丢石头。”

  张纯的话一经说出,站在朱高煦身后的两名兵卒也咧着嘴笑了起来。

  这俩人不是跟随朱高煦从南边而来的兵卒,而是吉林城的兵卒。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认为张纯的话并没有说错。

  兴许在后世人看来,朱高煦只是做了平常事,但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别说朱高煦亲自干活,哪怕他亲临工地,那都是要折了他们所有人寿数的举动。

  在这个军屯田粮食普遍上交,而余田也要十赋三的时代,朱高煦不仅每个月给所里的每个人发六斗粮食,还将军屯田分给了他们,哪怕只有两亩地,却也是了不得的恩情,更别提废除丁税、杂税,仅收十赋二田赋的仁政了。

  如今这工程,张纯与林粟都与军民们解释了清楚,那是给他们,给他们子孙学习读书写字的地方。

  若是放在以前,他们宁愿不吃饭把粮食省下来,也要修出那么一所书院来让孩子成材,毕竟卫所军户只有两条上升通道,一条是战功,另一条就是科举。

  可放在当下,自家殿下不仅自掏腰包买了书籍和纸笔砚墨,请了教书的吏目,还不收他们一分钱粮。

  面对这样的恩情,他们只需要出一把子力气即可,实在良心过意不去。

  可以说,虽然朱高煦只来了吉林城七天,但他这七天做的事情,比过去吉林城历任千户七年做的事情还多。

  眼下,即便朱高煦要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去死,他们也觉得死得其所。

  朱高煦那从后世带来的道德感,放在这个时代与圣贤无异。

  “殿下!我回来了!”

  马蹄声还未响起,城外就传来了林粟的声音,朱高煦和张纯转身看去,却见林粟带着十余骑兵策马归来。

  不多时,他们入了城门,将马匹交给城门的兵卒后,便往城上跑来。

  瞧着这一幕,张纯也作揖道:“殿下,虽说吉林城按照卫堡规制建造,但毕竟算不得大城,您看要不要等春耕之后扩建,还有您的王府……”

  “不必。”朱高煦知道张纯的意思,但他摇头道:

  “今年不用忙碌这些,等明年人多了再弄,今年最主要还是在春耕过后练兵,开垦荒地。”

  “王府就这样别动,城墙倒是应该往外扩建,加厚。”

  吉林城由于此前男丁少,畜力少而开垦荒地速度奇慢,现在朱高煦来了之后,他准备用那三百挽马尽早多开垦荒地。

  不仅如此,他还要抢在秋收前进攻西阳哈。

  打西阳哈,不仅是为了消除潜在的威胁,也是为了扩充吉林城的实力。

  女真虽然是渔猎,但实际上也会耕种,加上与兀良哈交好,一些部落手中的畜力并不少。

  西阳哈所部万余人,所拥有的马匹耕牛足有数千,历史上周兴和宋晟都没能追上西阳哈,结果还是沿途俘虏了六百多人,马四百余匹。

  但凡自己能击垮一次西阳哈,那吉林城就能一次性吃个饱。

  “殿下,换回来了!”

  在朱高煦谋划怎么打西阳哈的时候,林粟等人也上了城墙,背上还背着一捆捆皮毛。

  “十石粮食,换来了这四十多张皮毛,东边的善出堡还问我们下次交易什么时候。”

  林粟说着自己的收获,而他这次前往善出堡,也是朱高煦授意的。

  朱高煦想要看看善出堡的实力,因此让林粟等十八人驼拉十石粮食前往善出堡,与之交易皮毛。

  如今看来,善出堡的实力不错,居然换回了四十多张皮毛,其中还有熊、鹿、貂皮。

  “这些东西若是贩给杨彬,恐怕能收获八十来贯。”

  朱高煦蹲下看了看这一摞摞皮毛,虽然以鹿皮居多,但也有十几张价值不菲的貂皮、熊皮。

  “这钱,足够买二百石粮食了。”

  朱高煦感叹着,同时也算是知道了为什么明朝中后期的走私商人会那么多,毕竟这实在是太暴利了。

  “你去看了他们仓库没?”朱高煦抬头询问林粟,心里很是着急,毕竟杨彬会在五月前来吉林城收取毛皮。

  “看了!”林粟咧嘴一笑:“他们那里囤了一年的货,有几百张鹿皮和百来张貂皮,十余张熊皮和三张虎皮,以及一箱子的人参。”

  “善出堡的意思是,这些东西作价五百石粮食。”

  林粟报出了一个极低的价格,当然这是对于朱高煦来说。

  五百石粮食在朱高煦这里做不了太多事情,但对于善出堡来说,却是他们一个月的口粮。

  对此,朱高煦也没有压价,而是点头道:“明日你带二百个兄弟去府库里取五百石粟押送去善出堡,把毛皮和人参都给我换回来。”

  “另外告诉善出堡的额真,秋收后让他们派人来报价,有多少毛皮人参我买多少。”

  秋收之后,他手里有八千石的余粮,不怕吃不下善出堡的皮毛。

  “好!”林粟笑着脸应下,朱高煦见状也看了看城内的工地情况,对身边的张纯询问:“你看还需要几日完成?”

  张纯年纪虽小,却极为老成,朱高煦对他很放心,暂时让他督管城内书院的建造,毕竟亦失哈去了弗提斤城,一时半会还回不来。

  对此张纯也没有让朱高煦失望,继续如数家珍:“大约十二日就能完成。”

  “好!”听到张纯的话,朱高煦也做了接下来的安排。

  首先积雪已经开始融化,城里的明甲是不够的,所以朱高煦要张纯安排工匠在书院竣工后督造三百套农具。

  由于明代吉林气温比后世低,所以诸如小麦等作物都得等到四月初才能耕种,八月中旬才能收获。

  这三百套农具,应该能在春耕前打造出来,届时南边带来的三百匹挽马就有用了。

  尽管挽马耕地不如耕牛,一个春耕只能耕三十亩地,并且需要豆料喂食,但朱高煦身后有辽东都司供给的一万多豆料,他根本不用担心豆料不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1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