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4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第5章 洪武暮色

  “搞得我压力还挺大……”大教场上,顶着朱元璋的目光,朱高煦紧张的深吸了两口气。

  同时,他也扫视着四周的武官子弟,一边看一边在心底摇头。

  据他所了解,眼下洪武朝的在京武官是两千七百多人,在外的武官数量是一万三千七百多人。

  由于洪武朝实行军户制,加上世袭武官制度,因此基本武官都是父子世袭。

  哪怕是军户立功升官,但原有的职位却还是原来的父子世袭,立功的军户只能被调走前往其它地方任职。

  也就是说,大明的武官数量是一万六千四百多人,而世袭的武官子弟也是相应的数量。

  不过,相比从元末至正年间杀出来的老武官们,眼下二三代的质量确实堪忧。

  一千人里,弓马骑射长短兵样样熟练的恐怕连五十个人都凑不出来,更别谈行军布阵了。

  “要是日后军队都由这群家伙指挥,那……”

  朱高煦嘴角抽了抽,对于十几年后的明军基层指挥能力已经不抱期待。

  就眼下这一千武官子弟的表现,朱高煦也算明白为什么卫所制到永乐后期基本只能防守了。

  将领不行,兵卒再能打也没用。

  “朱高煦!”

  “到!”

  大教场上,考校官对朱高煦喊了一声,朱高煦也下意识回应,并走到了前排。

  由于身披重甲十分消耗体力,因此豹韬卫的兵卒一直在更换休息。

  朱高煦运气不好,刚好换到了一个满体力的兵卒上场。

  不过对于他来说,兵卒体力满还是不满都无所谓。

  他拿起一根丈三长棍,双脚略微分开,身子尽量侧着,以棍头对准兵卒。

  在他对面,豹韬卫的兵卒也是如此应对。

  这一幕吸引着校台上文武官员的注视,其中不少武官也开口下了定论。

  “那兵卒身长不过五尺三四寸,虽本领扎实,但殿下身高臂长,加之前番能开百三十斤虎力强弓,恐怕兵卒不是对手。”

  “也不对,还是得看看二殿下棍棒本领练得如何,棍棒不比长弓。”

  几名武官讨论着,而大教场上的朱高煦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干脆的持枪上前,向着兵卒胸前刺去。

  兵卒棍头一偏,试图将朱高煦棍头错开,却不想朱高煦力气极大,这一下没能错开便失了先机。

  这样的情况,朱高煦都差点以为自己赢了,但经验老道的豹韬卫兵卒在棍头错开不及的瞬间就棍尾跟上,扭腰用棍尾将朱高煦棍头磕开,顺势后退一步。

  “高煦这孩子棍棒练的算是比较不错的,但比起练了十几年长枪棍棒的兵卒来说,还是差了几分技巧。”

  善使棍棒的朱元璋开口评价,而左右之人也从他对朱高煦的称呼中听出了几分亲近之意。

  显然,朱高煦今天的表现,确实在一步步改变他在朱元璋心底的印象。

  朱允炆没有表现出什么不高兴,反而上前作揖道:

  “高煦毕竟年纪小,加上入军营不过三个来月,技巧不行也是正常的,日后多加训练,定能如军中老卒般熟练。”

  “嗯……”朱元璋见朱允炆帮朱高煦说话,心里也有些满意,脸上不免挂起了几分笑意。

  朱允炆见状,也当即后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目光注视着校场上的朱高煦和豹韬卫老卒。

  也就在他目光所及的时候,朱高煦步步紧逼,双手持棍,以力劈华山的招式向老卒打去。

  老卒本能举起长棍挡住,似乎想要顺势倾斜长棍,并撒开一只手,让朱高煦长棍滑落卸力,而后用己方棍尾横扫朱高煦。

  这一套连招,是他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练出来的,百试不爽。

  只是他的算盘打落了,因为当朱高煦手中长棍砸到他手中棍子上的一瞬间,他便迷糊了刹那。

  等他回过神来,却见自己已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虎口胀痛。

  “承让……”

  他抬头看去,只见朱高煦持棍抱拳谦让,而他这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显然被一棍打翻在地了。以他的视角,或许有些迷糊,但在外人看来,刚才的老卒都来不及卸力就被朱高煦一棍打趴,手中棍子都脱手飞出。

  如果不是最后朱高煦收棍,恐怕眼下老卒肩膀已经挨了一棍了。

  “这小子,下手没个轻重。”

  朱元璋嘴上说着朱高煦的不是,但脸上的笑意却是怎么都收不住。

  瞧他这模样,徐辉祖及四卫指挥使都松了一口气。

  皇帝高兴,那即便今日武官子弟表现不佳,五军都督府也应该不会受罚太重。

  果然,也如他们预料一般,半响过后考校结束,文册送到朱元璋面前被他翻阅后,他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微微颌首。

  过了片刻,等台下的武官子弟重新站回队伍,朱元璋才缓缓开口道:

  “一千武官子弟,弓马骑射,长枪短兵皆合格的居然只有三十二人,剩余九百多人居然都不合格。”

  “臣等惭愧……”见皇帝这么说,徐辉祖等人纷纷单膝下跪作揖,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面对徐辉祖等人的告罪,朱元璋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具体翻阅过后才告谕徐辉祖及五军都督府的武官:

  “早些年吾便常令武官子弟演习武艺,今天下久安,年少者惟安享父兄俸禄,纵酒嗜音乐歌舞为游戏。”

  “一旦袭职,这群子弟下不能骑马射箭,上不能节制兵卒,安能为国效力?”

  “吾这次之所以诏令考校武官子弟本领,原因便是近来扬州卫指挥单寿一事。”

  朱元璋说出了诏令武官子弟的原因,而原因一出,五军都督府武官的头颅便低的更深了。

  今年扬州卫的武官子弟单寿袭父职任指挥使,并率兵前往泰州捕寇。

  这种捕寇的任务对于明初大部分都着甲的明军士兵来说十分轻松,甚至可以说是福利。

  然而,这件事情的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单寿与扬州卫兵卒在抓捕的路上与贼寇突然相遇,战事发生的瞬间,扬州卫兵卒严阵以待,并力迎战贼寇。

  结果这时身为指挥使的单寿居然因为害怕而逃跑,并且还叫着兵卒保护他一起撤退挥,最终导致兵败。

  着甲的百余名卫所战兵,居然打不过几百无甲贼寇……

  这件事情发生后,很快就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因此才有了这次诏令武官子弟入京考校的事情。

  “单寿之事,都是由于平日素不练习武艺韬略之故。”

  “朕今日下旨,自今以后,武官子弟闲暇时必须练习弓马骑射。”

  “想要承袭的武官子弟,都要入京在这大教场由五军都督府武官阅试其骑射方许。”

  “否则,即便授职,也只能给半俸。”

  “若考校失败,着其回家练习本领,三年后方可复试。”

  “若三年后还不能骑射,那便贬谪为军。”

  朱元璋对着五军都督府的武官宣布了新的政策,而武官们也只能躬身作揖,高声唱礼:“万岁”

  一旁的司礼监太监将朱元璋御前所说言语记载,准备等回宫后稍加润色便将政令派发。

  “行了,今日就到这里吧,武艺合格的武官子弟就派回驻地,不合格的放任他们回家或留在大教场研习武艺皆可。”

  朱元璋站了起来,四周群臣纷纷躬下身子,而他也将目光放到了朱高煦那一队。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了一眼便转身离去。

  眼见他离开,朱允炆快步跟上。

  台上的百官及河州卫、豹韬卫兵卒见状,也拱卫其离开了大教场。

  这一幕对于武官子弟们来说很是庆幸,对于大教场兵卒来说也十分正常,但对于朱高煦来说却不好了。

  他整个人看着离去的銮驾,看得瞪大了眼睛。

  “搞什么?我呢?我成绩那么好,怎么什么安排都没有?”

第6章 阴晴圆缺

  “唏律律……”午后、大教场外,伴随着朱元璋坐上辇车,六匹杂色马匹便拉拽着辇车向着远方的紫禁城走去。

  随从的百官也有各自的车架,但大多都以骡子与驴来拉拽。

  相比较文官的窘迫,一旁武官倒是能乘骑马匹,但大多也只是乘骑驽马,而作为精锐骑兵的河州卫和豹韬卫兵卒则是徒步护送车队。

  朱元璋坐在辇车内,瞧着这一幕不免皱眉。

  大明自立国以来便缺乏马匹,即便朱元璋已经推行多年马政,但国中马匹数量还是异常稀少。

  “从朝鲜和琉球买马的事情安排的如何了?”

  朱元璋忽的开口,坐在一旁帮忙处理奏疏的朱允炆闻声作揖:

  “礼部的官员都安排的差不多了,这次能买到四百二十六匹马,不过以下等居多。”

  “嗯……”朱元璋应了一声:“西番土赋征马的事情如何?”

  “不是太顺利……据松州卫指挥佥事耿忠的奏疏,目前仅有松潘就近土司缴纳,朵甘及乌斯藏等地土司均以道路崎岖来搪塞朝廷。”

  朱允炆面色难看,而听着他的如实相告,朱元璋的脸色也并不好看。

  自从乌斯藏归顺以来,朱元璋就没有过多管过西番的事宜,直到洪武十六年他才下旨给西番土民定下了“三千户则三户共出马一匹,四千户则四户共出马一匹”的土赋。

  不过定下归定下,大明对于西番能直接干涉的地方也仅有西宁及松潘、昌都等地,因此西番土司多年来搪塞土赋也十分正常。

  西番是大明获取马匹的重要来源地,而“输马作赋”的政策也运行的还算可以,每年可以为大明获得数百匹马。

  只是这点马匹数量相较于西番的人口和明军数量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朱元璋知道西番土司对大明政令阳奉阴违的事情,但他眼下无力征讨西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