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453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你与他们俩倒是关系好,怪不得杨展假死都要北上帮你忙。”

  一直看着朱高煦与王瑄他们交谈的朱棣突然开口,似乎在感叹朱高煦对王瑄他们的照顾。

  朱高煦回头看去,居然在朱棣眼中看过一丝羡慕。

  “您羡慕了?”朱高煦笑着开口,朱棣摇摇头。

  原本朱高煦还以为他要否认,却不想他直接到道:“说不羡慕是假的,你带的这两人都表现不错,杨展不用俺说,那王瑄这几个月也没少被俺召见,对答有理,是个不错的将领。”

  “你与你爷爷一样,是会培养人的人。”朱棣说出了他羡慕的原因,朱高煦也只是讪笑来搪塞。

  单论培养人,那他还真的没有必要谦虚。

  朱棣在北平待了快二十年,手下也就张玉、朱能、孟善三个人能拿得出手,其它包括丘福都是带兵几千上万的水平,比不了杨展、王瑄、孟章、王义、傅让这种带兵数万的人。

  朱高煦才带他们几年,他们就能表现如此了,这难免让朱棣羡慕。

  要知道他可是手把手带着丘福他们打仗起来的,结果丘福他们这么多年也没有长进。

  如果不是手上还有朱能这个年轻且能打的将领,朱棣兴许都对自己培养将领的本事心灰意冷了。

  “时候不早了,父亲您先处理政务吧,儿臣告退。”

  见朱棣那表情,朱高煦便也没有继续逗留,而是作揖过后便准备离开。

  朱棣见他要走,便不忘提醒:“元宵过后舰队开拔,你代俺去送送吧。”

  “是……”朱高煦应下,而后转身离去。

  在花费两刻钟返回东宫后,早早在此等待的亦失哈也等到了朱高煦,上前扶他下车舆的同时,也不忘开口道:

  “腊月十五的渤海毕业考出来了,殿下您这次的出卷难度太高,学子们几乎全军覆没。”

  “情况如何?”朱高煦将目光放到亦失哈身上,并与他走进春和殿。

  这次期末考他出卷里多了些不存在教材里的题目,例如数学的代数、三角函数,数学逻辑,以及历史之中增加部分地理、古代科学、天文等题目。

  在原本的五年教材中,物理、地理、天文、化学等理科知识大多被朱高煦以各类历史、语文题目穿插,毕竟五年教育本就是蒙学所用,专门开设数理化不太现实,而且朱高煦个人的数理化程度也不算高。

  除了地理以外,其它诸如数学、物理、化学和天文的知识,他还能记得初中的内容就已经不错了。

  之所以出这种不存在于书本上的题目,就是为了筛选对这些东西有兴趣和敏感度的天赋学子。

  不过就亦失哈的话来看,这次的期末考似乎不太好。

  “丙等成绩最多,有一万三千多人,乙等三百一十六人,甲等只有四十七人,剩下的是刚过及格线的丁等。”

  亦失哈说出结果,这让朱高煦目光有片刻失落。

  这次出卷,书本内容占考卷四成,也就是说只有考出乙等成绩的,才能勉强算是对理科有兴趣的学子,甲等才是真正的天赋选手,因为他们需要根据过往的题目总结推算出答案。

  “把甲等和乙等学子接到京城,另外在雨花台东南边买一块占地二百亩的地,设太学,入学者为太学士,有功者为博士。”

  “太学?”听到朱高煦要设太学,亦失哈愣了愣,因为太学就是国子监的俗称,不过照自家殿下来看,这所太学的入学标准恐怕十分困难。

  “对,太学。”朱高煦走进了春和殿内,并继续说道:“入太学者按照正六品待遇拨给俸禄,攻克课题则有奖励。”

  “正六品?”亦失哈倒吸一口凉气,毕竟正六品年俸一百二十石,放在关外等同一百三四十亩地的产出了。

  什么叫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就叫书中自有黄金屋。

  但凡家中走出一个太学士,那立马就能养活二十个脱产者,比战场拼杀和科举来说容易太多了。

  “明年开始,只有甲等成绩的学子才能入太学士。”

  朱高煦又给出了新的想法和政策,亦失哈闻言只觉得去年那一批的乙等学子运气好。

  从殿下口中,他不难听出乙等学子不达标,因此他也很好奇,既然不达标,那自家殿下为什么要选入他们。

  “对了,太学给我准备一处休息的地方。”

  朱高煦一开口,亦失哈便愕然道:“您这是准备等太学建好后住进去?”“嗯,到时候王妃也临盆养好身体了,我刚好可以去那边一边授课,一边处理政务。”

  朱高煦没有遮掩,而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他准备亲自培养这三百多人,然后留下甲等的太学士,把乙等太学士放回地方做未来中学的教学教习。

  如果说现在的关外关外还处于一半古代内容,一半后世内容的程度,那日后的中学就是以朱高煦所记得的后世文理科知识为主了。

  中学的三年只要他们能学好,那大明的科学基础也就能夯实了。

  相较于后世的初高中生来说,兴许他们所学的内容是落后的,可放在这个时代就是领先了数百年的知识。

  不过在此之前,朱高煦得把教材解决才行。

  好在他一直抽空编撰教材,因此不管是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的教材都编撰了七七八八。

  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刚好就是他补全这些知识的时候。

  想到这里,朱高煦坐到了自己的椅子上,开始将那些堆积的奏疏一一批复。

  虽说是新年,可他与朱棣并没有时间去乾清宫共食家宴,二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面对那一本本奏疏而头疼。

  如此枯燥乏味的日子持续了大半个月,朱高煦前往了江东码头欢送沐春、瞿能、顾成、王瑄、郑和等人离去。

  不同于第一次下东洋,这次下西洋围观的百姓很多,其中不少是各地商帮的探子。

  “黔国公一路顺风。”

  “劳烦殿下了……”

  甲板上,朱高煦扫视了那一眼看不到边的围观人群,随后便与沐春他们告别。

  下了甲板的时候,刚好碰上了迎面走来了杨展、王瑄、崔均等人。

  双方相顾一笑,只是一个拥抱便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呜呜——”

  伴随着号角声响起,朱高煦亲眼看着杨展他们登上宝船,瞧着宝船船队驶离江东码头。

  待他们走远,朱高煦才返回了马车,而马车外已经有两名等候许久的官员了。

  “上车说。”

  朱高煦看了一眼压抑着的郁新与许久没有露面的胡纶,示意他们上车的同时,自己也走上了马车坐下。

  等二人上车,负责护卫的队伍开始护送朱高煦返回东宫,朱高煦也看向了刚刚入座的二人:“说吧,什么情况。”

  见朱高煦直奔主题,郁新也没有遮掩,直接作揖回答道:“西洋市舶司正月初一开办,如今已经有三十九家商帮登记造册。”

  西洋市舶司,这便是给予走私商人正规身份的机构,凡是在西洋市舶司登记造册的商帮,都可以凭借朝廷发给的文书在龙江及金州、定辽等处船厂营造三千料的马船。

  三千料马船载有洪武铁炮六门,成本价是一千二百贯,但出售给商帮们的价格是五千贯。

  也就是说,仅凭造船这一行当,大明就能获得三千八百贯的利润。

  所有在西洋贸易船只都得用朝廷的三千料马船,等同说想要加入西洋市舶贸易,起码要有不低于五千贯的资产才行。

  当然,有了这种船,一般的海盗不是对手且不提,单说货运量也极大。

  三千料马船可载货二千石,如果运回二千石的香料,那即便香料价格跌到二十文一斤,那一趟也能收获六千贯,除去成本外,能净赚四千多贯。

  如此只需要两年时间,就能把马船成本给赚回来,并且还能结余三千多贯。

  对于走私商帮来说,这样的成本他们完全可以接受,毕竟只要洗白了身份,那下南洋就可以在吕宋、旧港补给淡水和物资,而且可以直接从旧港购买朝廷商品前往西洋,在旧港当地贩卖给朝廷。

  正因如此,西洋市舶司才会在短短十六天的时间里接到三十九家商帮注册。

  “各地船厂接了多少订单?”

  朱高煦询问郁新,郁新也不假思索道:“八十二艘,朝廷获利三十一万余贯。”

  “看样子他们是资产雄厚啊。”听到这个数额,朱高煦只能说这群沿海商帮还真是趁着元末明初这段混乱时间赚了个盆满钵满。

  就这八十二艘三千料马船,如果组合在一起,那也绝对是横行大洋的存在。

  洪武铁炮虽然在大明已经被淘汰,但对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算是先进的产物,尤其是在西洋的诸国和海盗面前。

  不提日后新增的商帮,单说眼下这数量,就足够推平好望角以东,马六甲以西的所有海盗。

  不过对于朱高煦来说,商帮的武装商船越多,对于日后大明进一步拿下南洋就越有利。

  反正朝廷掌握加农炮技术和宝船技术,只要技术不流传出去,那大明始终能压制沿海商帮,不必担心。

  如果可以,朱高煦甚至希望沿海商帮能一举注册数百家,营造上千艘马船。

  这么一来,即便不下西洋,朝廷也能赚的盆满钵满了。

  当然,朝廷能让商帮愿意交那么高的造船费用是建立在下西洋庞大舰队能控制南洋航道的前提下,所以就算想要坐等收钱,也得维持舰队威慑力才行。

  而且为了让商帮在西洋贸易中有利可图,朝廷无疑要做出一定的商品利益让步。

  不过这么一来,虽然没办法像历史上一样做大额的一锤子买卖,但却能做小额的商税、造船等间接税的长久买卖,说不上亏本。

  “其它各省商帮有动静吗?”

  朱高煦将目光投向胡纶,他消失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是去调查这件事,以及忙另一件事去了。

  “大部分还在观望,但少部分已经出发来南京了,西厂推算有三十家左右,不过他们的底子不足,兴许会合并来购置马船。”

  胡纶给出了西厂调查所得的情报,郁新也早就见怪不怪的模样,毕竟他已经成为了东宫的核心官员之一,接触到西厂并不奇怪。

  “这么说,还有一二百家商帮没有行动。”朱高煦颔首推断,郁新闻言也开口道:

  “沿海商帮听上虽多,但许多只是三五个富户弄几艘几百料沙船的小商帮罢了。”

  “之所以还在观望,应该是负担不起五千贯的造船价格。”

  “臣估计他们要么合并为大商帮,要么就贩卖沙船,专心务农。”

  “嗯……”朱高煦颔首,随后看向胡纶:“你觉得若是合并,最后能有多少大商帮?”

  “臣估计应该不少于一百家。”胡纶给出自己的推断,朱高煦听后觉得也不少了。

  如果不是担心商帮一家独大,他甚至都想扶持类似广州十三行一样的十个商帮。

  “安南的事情办的如何。”

  询问完了西洋市舶司的问题,朱高煦便开始向胡纶询问他这段时间去办的另一件事。

  “不少弟兄已经进入安南,能找到的陈氏子孙大多被他们检举,胡氏对陈氏子孙毫不留情,宁抓错不放过。”

  胡纶汇报了西厂在安南的行动,并诉说了现在安南的局势和情况:“胡季犛的新政触犯了大多数陈朝遗臣和贵族、富户的利益,因此新政遭到陈朝遗老以及儒者的一致抵制。”

  “不仅如此,这些人还私底下招募兵马,试图推翻胡季犛的统治。”

  “不过胡季犛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调动兵马平定叛乱,杀害了不少陈朝遗臣,故此才会有裴伯耆他们来到京城请援一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4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3/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