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537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半个时辰过去,天色微微发亮,兵卒们开始起床,而早早起床的民夫们已经为他们做好了饭食,喂好了马匹。

  待吃饱喝足,三万大军开始有序出营,在营盘外的西面结阵两边。

  三万骑兵很多,但真正结阵起来,也不过东西长一里,队列六七排罢了。

  他们骑着乘马,穿着鸳鸯战袄,身后的军马和挽马缰绳套在了乘马马鞍的铁环上。

  挽马背上背负五十六斤的沉重甲胄,以及两斗豆料和兵器,至于一斗军粮则是由兵卒们自己背负在背上。

  朱棣一身戎装,带着朱能、丘福、王义、朱权等人从营门走出,来到了数十名千户官以上的武官面前。

  目光扫视他们的同时,朱棣也开口道:“自洪武二十五年以来,俺们汉人已经十五年没有来到这漠北了,更不要提在漠北打仗了。”

  “俺觉得大家伙都是粗人,那就不用说什么大道理了!”

  “俺就说点粗俗的!”朱棣骑马来回在阵前渡步道:“都当家做主了吧?”

  “回陛下,当了!”众人声音杂乱的开口,但这并不要紧。

  “那好,既然都当家做主了,那俺问你们,你们在家时,每日入夜要干嘛?”

  诸将闻言面面相觑,有的脸上还露出了坏笑。

  “直娘贼,一群荤痞子!”朱棣笑着大骂,随后又道:“入夜睡觉前,是否要检查门栓?”

  “即便检查了门栓,回到屋里睡去了,是不是半夜还会因为一些声响而惊醒?”

  “是……”见朱棣说的和他们想的不是一个意思,众人纷纷端正了自己。

  “那就对了,谁能告诉俺,这叫什么?”朱棣隆声开口,一名将领也道:“怕贼偷东西,怕贼惦记家里的东西!”

  “对!”朱棣认可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你们和贼的关系,就好比朝廷和这群胡人的关系。”

  “俺们北平虽然修了长城,但山西、陕西、甘肃和渤海、大宁可没有长城!”

  “俺不知道你们是哪里的人,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这胡人这十几年来虽然在漠北待着,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心血来潮,去俺们南边打草谷去了。”

  “这胡人就是贼寇,你不把他打疼,他始终会惦记着你家里的东西。”

  “要是随便偷走了点粮食那还好说,可要是自家妹子都被人偷走了,那才叫憋屈!”

  “俺们这次北上,就是要把北边这贼寇打疼,好教他们什么是老实本分,不敢往南边去想。”

  “出征之前,俺先给大伙保证,凡战死者,抚恤三年俸禄,官职拔擢一级为散阶,由其子嗣承袭。”

  “此战若是大胜,战后清点斩杀胡兵数量,按照每个胡兵二十贯发赏钱给各部兵马,各部均分!”

  “不过俺先提前说一句,杀的得是胡兵,谁敢给俺杀良冒功,全队罢免!”

  “万胜!万胜!万胜——”

  朱棣给出了自己的条件,数十名千户官以上军官也纷纷高声“万胜”来回应。

  见状,朱棣调转马头,意气风发:“大军开拔!”

  伴随着他一声令下,大军开始跟随他的大纛开始汇聚为队伍,而王义、丘福、朱权三人也早早赶到了队伍前方,将数千塘骑放出的同时,带着本部数千骑兵充当大军前军。

  在升起太阳的照耀下,这三万骑兵开始进发,数千塘骑也向着西北方向开始搜寻鞑靼本部踪迹……

第361章 轻敌冒进

  “唏律律……”六月十二,当马匹的唏律声传出时,一个千余人的小部落正在自己的牧场上唱着蒙古人的民谣,优哉游哉的放着牧群。

  在成吉思汗以前,每当草原民族出现政权更迭,原来的人要么加入新队伍,要么打包走人,去西方开拓疆土。

  加入新队伍的人也没什么负担,反正大家都不用文字,也没什么好保存的东西,就是几件衣服几匹马而已。

  可是随着蒙古人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和政治制度、文字后,蒙古人想要融入其它游牧民族就很困难了。

  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开始,蒙古人开始彻底不同于其它前代的游牧部落。

  成吉思汗首先将蒙古人口分为“林木中百姓“、“毡帐里的百姓“和“土城里的百姓“三种,粗略计算有一百多万人口。

  其次,他在军事上将全蒙古百姓分为九十五个千户,任命功臣,贵戚为千户那颜,世袭管领。

  千户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的单位,代替了旧有的部落或氏族结构,各千户都有各自的牧场,以前那种中小部落争抢牧场的事情开始变少,蒙古人因为内斗而造成的死伤也开始降低。

  在千户之上,成吉思汗又设立了五个最高军事长官的万户长,并由成吉思汗的五位亲信木华梨,博尔术,纳牙阿,豁尔赤,忽难担任。

  同时他扩充了护卫军,并规定严格的护卫制度,任命“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梨,赤老温四家世袭四怯薛长。

  政治上设大断事官,任命自己的养弟失吉忽秃忽担任,掌管民户和刑狱,是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丞相。

  大断事官下设置若干断事官,类似六部。

  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取得成功后,成吉思汗又在文化上创立了蒙古文字。

  通过这些措施成吉思汗使得他的家族成了黄金家族,是蒙古的最高统治集团,全蒙古人都是他的臣民,所有万户,那颜都是他的臣仆。

  正因如此,蒙古达到了前代许多游牧民族无法达到的全面制度,而黄金家族不管再怎么样,却也是全蒙古人唯一认同的存在。

  哪怕如今漠北已经不存在黄金家族的后代,可它依旧是蒙古人认可的存在。

  “斡难河是我们的发源地……”

  悠扬的民歌在辽阔草原歌唱,远处低头啃食青草的羊群时不时发出叫声,风吹过草地,一切显得那么的和平。

  只可惜,所有的和平都是有限度的,正如研究……

  “嗡隆隆——”

  当远处响起沉闷的马蹄声,这让正在放牧的牧民们开始警惕了起来。

  部落的男丁们开始穿戴甲胄,并准备寻着声音的方向前进。

  然而,不等他们出发,东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旌旗。

  那旌旗的颜色让这群穿戴好甲胄的百余名男丁瞳孔紧缩,年纪比较大的男丁开始开始招呼起了众人。

  他们用勒勒车将老弱妇孺和部分牧群包围起来,并向北方派出了信使。

  披甲的男丁们口干舌燥的看着那越来越多的旌旗,并眼睁睁看着他们向自己靠近。

  正如朱高煦在教材之中所说一样,蒙古人如果想要和当下的明军比拼机动性,并把明军甩在身后,那只能抛弃牧群甚至老弱。

  这个部落的男丁不愿意舍弃牧群和妇孺,那迎接他们的就是明军的冲锋和包围。

  数以千计的明军身穿明甲而来,将这千余人团团包围。

  他们在勒勒车外绕圈,身穿兽衣的蒙古人口干舌燥,紧张的看着这群他们之中许多人从未见过的队伍。

  明军已经十五年没有远征漠北了,因此当他们出现时,曾经被明军痛击的大部分蒙古人已经死去,只有少数人还记得他们的身影。

  “你们是哪個部的,阿鲁台现在在哪里驻牧!”

  当明军队伍之中骑马走出一名看上去官职不低的将领,并且还说着十分流利的鞑靼本部蒙古语时,这群蒙古人纷纷愣了愣,最后还是一名百户硬着头皮远远开口:“永谢布……”

  他没有回答自家太师的驻牧地,而这样的回答让明军鞑官不满道:“阿鲁台对大明汗不恭顺,如果你们不想全族被诛,那就说出他的驻牧地。”

  “大明汗已经承诺,回答出这个问题的部落,可以得到前往漠东草原,并得到原本十倍牧场的奖赏!”

  面对鞑官的话,原本还准备殊死抵抗的百户一听到十倍牧场的奖赏,立马开口道:“他现在在清州里。”

  “好!你们的牧场有多大,漠东会给你划十倍的,阿鲁台现在有多少人!”

  鞑官满意点头,百户也如实回答。

  诚然阿鲁台本部有五六万户,但聚集在他身边的通常只有两三万户。

  在明军此次出塞以前,蒙古高原已经二百多年没有遭受过来自东边的入侵了,因此根本没想过明军会从东边的漠东发起突袭。

  阿鲁台的部众都分部在呼伦贝尔草原及哈剌温山脉西线,原本他以为这样已经万无一失,结果明军并不按照套路出牌。

  “好,你的人可以跟着我们走了,我带你去见大明汗!”

  鞑官没想到能从一个百户口中套出那么多情报,因此高兴的带着他们这一部向中军赶去。

  百户虽然担心鞑官会在半路对自己动手,可面对两千多名明甲骑兵,他根本升不起任何抵抗的心思。

  最终,在明军两千多骑兵的监督下,这千余人部落带着数千牧群开始向东边走去。

  两个时辰后,他们见到了明军的主力,那是在胪朐河北岸休整的上万骑兵,人数无边无际,并且每个人都人均三马,每三匹马背上就有明晃晃的甲胄。

  这一幕,看得许多胆小的人双腿发软。

  他们被安置在了军队的一旁,由两千名披甲骑兵看护他们。

  “你跟我来。”

  鞑官招呼了一声那永谢布百户,带着忐忑不安的他走向了中军。

  一字时后,越过对他虎视眈眈的明军兵卒后,他们来到了一处临时搭建的帐篷面前。

  在帐篷内坐着许多将领,帐外还有百户的不少熟人。

  他们看向了百户,不由开口道:“乌日勒,你好好说话,不要连累我们。”

  “嗯?”乌日勒不明白,自己怎么连累人了,还有他们为什么一副摇尾乞怜的模样。

  “进去吧。”

  乌日勒被鞑官推进了帐篷,并不自觉的跪在了地上。

  “你是哪个部的百户,阿鲁台的主力在哪,有多少牧群,多少部众,多少兵马……”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帐内一名看上去像是高官的人询问,乌日勒本想撒点谎,可是想到帐外那些人的提醒,最终还是老老实实交代了一切。

  “好,你可以退下了,如果下一个被带来的人和你们说的一样,你们的牧场有多大,朝廷十倍发给你们,还不快向陛下磕头谢恩?”

  “谢陛下!谢陛下!”

  面对帐内那鞑官的话,乌日勒频频磕头,随后那鞑官才挥手示意:“退出去吧。”

  说罢,他对帐门口带乌日勒的鞑官说道:“把他们都带下去吧。”

  “是!”鞑官点头,在众人注视下带着帐外那七八个小部落的百户离开了此地。

  在他们走后,坐在主位的朱棣才对吩咐的那鞑官开口道:“火真,怎么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5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7/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