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115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就像当年杨涟先生写绝命书,我们也要先写出来像样的东西再行斗争!”

  鲁迅见状,也对李谕说:“先生,我要回学校了。”

  李谕可是知道鲁迅什么战斗力,在场所有人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上鲁迅的笔杆子,于是问道:“鲁……周先生是要回去写文章?”

  没想到鲁迅却摇了摇头:“不,我要回去学习!”

  也是哈,人家现在的理想还是要当个医生哪。

  历史上虽然鲁迅的确经历了成城入学风潮,但仅仅是在日记中有所记录罢了。而且此时他的文笔犀利程度和后来根本没法比,写的日记简直就是流水账。

  学生们走后,李谕走上前对梁启超说:“任公,久仰久仰。”

  梁启超看向李谕:“足下是?”

  李谕说:“本人李谕。”

  梁启超睁大眼睛:“原来阁下便是李谕?康师向我提起过,先生也是如他一般通晓宇宙之真理的大才。”

  李谕真不知道康有为是在骂自己还是在夸自己,苦笑一下说:“承蒙康先生夸奖。”

  李谕心想,这位康有为不会真飘到认为自己“通晓宇宙真理”了吧?

  额,那不就是神棍了……反正李谕是没见过有哪个真有学问的人会这么说。

  越是有学问的人,反而越会感觉自己一无所知才是。

  梁启超邀请李谕来到了自己的《新民晚报》报社,梁启超看到李谕手中的稿件:“先生所拿是手稿?”

  李谕说:“没错,是我准备写给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数学论文。”

  梁启超道:“可否参详一二?”

  “当然可以。”李谕递了过去。

  梁启超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就直接蒙了,“先生果然高才,能做这么复杂的运算之事。实不相瞒,这几年我遍读西学著作,也知晓了西方工业革命意义重大,所以也读到过关于科学相关的书籍,不过根本难解其意,甚至一度认为不是国人所能学明白。”

  梁启超当然不会像康圣人那么吹牛。

  康有为经常说自己“八岁过目不忘”“十几岁博古通今”,但考个秀才都考了三次。

  但梁启超就是个真正的神童了,人家11岁就成了秀才,16岁便中举。

  梁启超去找康有为拜师的时候,康有为依然还是个秀才哪,他中举还要再过好多年。

  “术业有专攻罢了,”李谕说道,然后又提起刚才的事情,“多亏先生到场,消弭了一场风波。”

  梁启超说:“风波还没过去,但总不能让学生冲在前头,他们都是国之希望,如果他们把事情闹大,万一朝廷因此停止派日留学,岂不再次固步自封,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李谕点点头,清廷那帮人还真有可能办出来这种事。毕竟现在日本有不少反清组织,他们也怕学生“学坏了”。

  李谕说:“年轻人难免容易冲动,但他们心中所想肯定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对。”

  梁启超叹道:“是啊,我实在不想他们也犯我当年那种年轻冲动的错误。”

第一百四十八章 数学大佬们的肯定

  李谕看到梁启超的桌上摆放着不少报纸,正中位置是摊开的稿纸与笔墨,梁启超还是更喜欢用毛笔书写。虽然身在日本,但日本人也很喜欢用毛笔的,所以梁启超倒是并没有着急去学习使用钢笔。

  当然就算是他想用,那位封建的康师傅也不一定看得惯。

  桌上的稿纸已经写了一半,是梁启超的亲笔手书。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康有为的影响,梁启超写字也很像魏碑。

  魏碑这种近现代极受尊崇的书体也是从清朝开始兴起,毕竟古代读书人嘛,天天写书法,每天都是见惯了的楷书、行书或者考试专用的馆阁体,早就腻了。

  于是雄浑古朴的魏碑开始被清代书法家发掘。

  魏碑真的就是很书法的书法了,普通人一眼看上去可能感觉不如王羲之的字好看,不过艺术吗,就是多姿多彩。

  单论梁启超的字,如果放到现代肯定能压过很多所谓的大书法家,毕竟人家从小就是练书法的;不过在清末民初,他确实根本排不上号。

  李谕看稿纸上写着:“中国他日之存亡绝续,皆将惟日本留学生是赖。多得一人,即多收一人之益……阻止派留学生之人即我国文明之公敌也!”“内争之事而托调停于外国人,即辱国矣。内争不能克而假外人之权力以干预之辱益甚矣……”

  梁启超还真是不避讳,字里行间的矛头都在指向大清驻日公使蔡钧。

  要知道,驻日公使的官品可不低的。

  李谕说:“先生认为公使会同意入学吗?”

  梁启超说:“应该会吧,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如果众多报纸再齐心合力施压,不信他蔡钧顶得住!”

  李谕说:“决定权在驻日公使手中,而且我看闹成这样,这位蔡公使说不定为了自己的面子,会和学生们对抗下去。即便最后他撑不住,浪费时间也太多,不值得。”

  梁启超叹道:“这位蔡公使的确难堪大任,如今在日留学生如此之多,他根本不懂如何斡旋其中,也根本意识不到这是未来多么强大的一股力量。”

  “如果能换掉他就好。”李谕说。

  “换掉?”梁启超讶道。

  “对,一劳永逸!”李谕道,“如你所说,留日学生的确太多,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有个懂得如何处理类似事件的开明人士才行。”

  如今的驻日公使确实也没有太多其他事情做,毕竟在日本最大的华人力量目前除了康梁及革命派,就是学生了。

  而学生明显是各方争取的重点。

  梁启超道:“话虽如此,公使是朝廷委任,我们难不成要给朝廷写奏折?”

  “那肯定不成,”李谕说,“不过您别忘了,现在朝廷不是有一位‘钦差大臣’在日本吗。”

  梁启超说:“你是说载振贝子?”

  李谕点点头:“我和他多少有点接触,而且载振贝子正想着办点事积累积累资本,好为今后于朝中任职,我想他会感兴趣的。”

  梁启超问道:“你有把握?”

  李谕笑道:“没有多少把握,不过按照数学期望的角度,总归是有希望的。而有希望就值得一试,结果肯定不会更差不是?”

  “数学期望?”梁启超一头雾水。

  “就是概率。”李谕解释了一下。

  “好吧,”梁启超也没学过数学,“先生是西学大才,试试就试试。”

  李谕问:“先生可知道贝子现在何处?”

  梁启超无论如何也是目前日本保皇派的老大,眼线很多,“按早上的说法,贝子应当在富士山游玩。”

  好嘛,还真会挑地方。

  李谕说:“好吧,等贝子回来,我就与他聊一聊。”

  梁启超抱拳道:“静候佳音。”

  告别梁启超后,李谕感觉找公使馆寄信是没戏了,只好忍痛找邮局拍电报,好在李谕现在有点小积蓄,不然几百两发封电报真的是能心疼死。

  由于内容很长,电报员发出电报也用了不少时间。但正好东京所在的东九区与德国的东一区有八个小时时差,不会耽搁太多正式工作时间。

  当哥根廷的电报房收到这封遥远的电报后,立刻拿给了希尔伯特教授。

  希尔伯特看到是李谕发来,惊讶道:“怎么这么快?”

  然后再一看内容,好家伙,竟然一口气给出了20个黎曼ζ函数的解,都可以当数学系的研究生论文了。

  ——这个时代对于计算能力还是相当推崇的。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李谕的计算能力来自集成电路……

  当然话说回来,即便是二十一世纪,对于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同样很看重,甚至是一种国力象征。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希尔伯特道:“请进。哦,原来是闵可夫斯基教授。”

  闵可夫斯基进门说:“刚才我看到电报房拿了一叠论文找你,是好东西吗?”

  闵可夫斯基去年刚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来到哥廷根大学,正是希尔伯特邀请的他。

  希尔伯特把稿件递过去:“是李谕发来的。”

  “写了《分形与混沌》的李谕?”闵可夫斯基问道。

  希尔伯特点点头:“没错,就是他。前几天我给他发了封电报,希望他写个数学小稿件,没想到他一口气直接给我寄过来二十个黎曼ζ函数的解。”

  “二十个?”闵可夫斯基讶道,“这是何其惊人的计算能力!”

  希尔伯特说:“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多,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见过一个解。”

  闵可夫斯基立刻翻阅稿件:“前文提到的计算过程看不出问题,至于结果,正好可以找学生们一起验证一下。”

  希尔伯特同意道:“验证要比计算简单多了,不过想来也要花点时间。”

  希尔伯特是数学系教授,学生有的是,当天布置的作业竟然就是验证这些解,而且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让学生们交叉验证,每人分到两到三个解。

  这样效率就很高了,很快结果就递了上来:所有解都完全正确!

  希尔伯特更感不可思议,再次叫来闵可夫斯基:“你猜那些解的验证结果如何?”

  闵可夫斯基说:“都对了?”

  “你怎么知道?”希尔伯特疑惑道。

  闵可夫斯基说:“因为我自己也随机挑选了两个亲自验证,结果毫无问题。但仅仅是验证的计算都让我颇感痛苦,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希尔伯特吸了口烟斗:“虽然距离证明黎曼猜想依然遥远,不过这么快就能看到真正的解,也算是迈出了一步。”

  闵可夫斯基说:“如今懂得黎曼数学的人真不多,我想我有位不太优秀的学生很可能也会感兴趣。”

  希尔伯特问:“不太优秀的学生?”

  闵可夫斯基说:“是的,我曾经向你提起过,那位着实不让人省心的爱因斯坦。”

  希尔伯特说:“有点印象,听你说他现在瑞士,而且已经加入了瑞士国籍。”

  闵可夫斯基点点头:“就是他!说出来都感觉丢人,找工作都花了一年多,半年前他才刚刚成为伯尔尼专利局的试用员工。”

  希尔伯特皱皱眉头:“听起来的确是个让人不省心的学生,堂堂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学生,竟然找工作都费劲。”然后又问道:“怎么,莫非他的数学很好,是个偏科生而已?”

  闵可夫斯基说:“他的确是个偏科生,但恰恰相反,他的数学并不好。当初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时,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思考物理上,经常逃掉我的数学课,每次考试都要借阅其他同学的笔记突击复习,简直如同一头‘懒驴’!”

  希尔伯特说:“既如此,他又怎么会对黎曼的数学内容感兴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1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5/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