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402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而朱煜勋身有爵位,其他的事情比如经商之类的都不能干,想干也会被人盯着,只能眼巴巴混吃等死,而他自己被清廷豢养多年,更没什么本事。

  辜鸿铭看了看卷轴,也挺喜欢:“就字的格调,俨然是开疆拓土的一代明君,造诣高得很。”

  辜鸿铭这人说话实在太直,虽然是夸赞书法,但毕竟是帝王书法,亡国之君的字形容成开疆拓土的盛世皇帝,旁边的朱煜勋听了有些浑身不自在。

  朱煜勋尴尬地笑了笑:“我们只评价艺术水准,是不是,帝师大人?”

  李谕不太懂书法,虽然这几年已经拼命练习,但和从小就写毛笔字的旧时代文人根本没法相提并论,自己临了那么久董其昌的字,连皮毛都没摸着。

  李谕只能随口回道:“是的,如果只看艺术水准,的确高,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辜鸿铭笑道:“疏才兄弟的赞誉之词我头一听说,用三四层楼形容艺术高低。”

  李谕说:“要的就是形象的感觉。”

  辜鸿铭竖起大拇指:“有那么点道理。”

  李谕小心收好了这幅字,虽然是崇祯的书法,好在上面有乾隆的两三个印章,收藏一下不算事。

  今天他们来可以坐到上座,由于官员少了很多,所以今天的宴席氛围较为自由。

  杨小楼也带着同庆班过来免费唱了两天戏。

  他这次在欧洲赚了不少知名度,回来后慈禧亲自召见过几次。

  唱了几出戏后,杨小楼下来同李谕喝了几杯。

  辜鸿铭说:“你现在可是太后眼前的红人,听说户部尚书那桐想听你唱戏都要排队,竟然来给李谕一演就演三天,要知道,这位李谕可远不如那桐懂京戏。”

  杨小楼说:“疏才兄是在下的好兄弟,又对我有恩,当年我答应给他唱一出,这次终于有了机会,至于懂不懂戏,根本不搭干。疏才兄,恭喜了!”

  李谕笑道:“多谢。”

  同庆班的演出,又吸引了很多人来蹭吃蹭喝,甚至还来了一大队乞丐,领头的拿着一个黄色的杆子,旁边还有个拿着蓝杆子的,在门口带着一大队乞丐一起唱起乞讨的小曲。

  王伯早就给李谕说过这些规矩。

  晚清国困民穷,乞丐非常多,单单北京城就有两万多乞丐,他们聚集在地安门附近多年,几乎已经成了职业乞丐。

  但凡有婚丧嫁娶,他们还会对家庭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收取多少钱财。

  王伯对李谕说:“先生您看,那个拿着黄打狗棒的是头儿,旁边蓝打狗棒的是二把,听说是来源于明太祖朱元璋,两根杆子合在一起叫做‘奉旨乞讨’。”

  李谕笑道:“还奉旨乞讨,他们有没有一个叫做苏乞儿的丐帮帮主?”

  王伯愣了:“没听过有这号人物。”

  “看来南北丐帮并没有什么关联,”李谕随便搪塞过去,又说,“只是没想到北京城里连乞丐都有这么多规矩。”

  王伯说:“可不是,拿着黄杆子的那个是旗人,要不能成丐头儿。”

  李谕瞧了拿着黄杆子的那人一眼,身材一点都不瘦削,面色甚至颇为红润,生活条件绝不会差。

  李谕问道:“给他们多少钱?”

  王伯拿出一个大麻袋:“我已经换好了铜钱,这里面是一万枚,一会儿您做个样子撒第一波,然后我把剩下的都撒出去。如果他们不走,后屋还有一万枚。”

  两万枚铜钱就是十三四两银子,倒是不多。

  李谕明白了规矩,伸手抓了一大把铜钱,走到门口说道:“多谢各位丐帮兄弟前来祝贺在下的婚事,这里是一点铜钱,拿着回去吃几口好的!不成敬意,各位笑纳。”

  李谕说着就用力撒了出去,后头的群丐立刻低头去捡。

  王伯随即开始不断地一把一把撒钱,乞丐们欢呼雀跃,拾得不亦乐乎。但领头的黄杆子和蓝杆子却只是象征性蹲了下去,并没有与群丐一起哄抢,但最后肯定还是他俩分得最多。

  蓝杆子的眼睛一直盯着王伯的袋子还有他的动作,一大袋子撒完后,他悄声对黄杆子说了几句话。

  黄杆子听后,继续带着群丐敲碗唱曲,并没有离去。

  王伯只能再去搬另一袋铜钱。

  看来这个蓝杆子还是个师爷一样的人物,从袋子的大小以及王伯撒钱的动作可以估算出有多少铜钱,——乞讨都乞出了技术。

  果然,两袋钱都撒完,另外又给了几屉馒头和一些肥鸡、烧酒,他们才心满意足。

  黄杆子露出一口黄牙说道:“祝老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花好月圆,琴瑟和鸣。”

  打发走他们,李谕回去与大家一起继续吃饭喝酒。

  辜鸿铭笑道:“你别说,他们哼的小曲听着不难听。”

  李谕说:“您要是去天桥下面,说不定还能听见说书的。”

  几人喝酒的工夫,竟然又来了一群意外的人。

  头山满以及日本公使内田康哉挪着步走入李谕府邸,“帝师先生,恭喜恭喜了。”

  李谕根本没想到他们会来,但还是起身迎接:“公使先生,头山先生。”

  如今日俄战争已经打完,两人的表情却没有特别开心,仅仅是一丝轻松而已。

  几个月以前在美国的斡旋下,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次合约》,俄国一分钱不赔、一块地不割,仅仅转让了东北权益。

  日本获得了俄国在辽东半岛的铁路和沿线管辖权。

  但这与日本的预期大大不符。

  他们本来的想法与那群过来乞讨的乞丐一样,根据俄国的国力,开口要了30亿日元。

  因为俄国比大清强,日本觉得这个价格合情合理。

  但俄国此时的军力仍旧很强,根本不服。

  只不过俄国后方出了问题,国内爆发了一波革命。

  日本也没好哪去,十多万人战死,近20万人负伤,又没有获得一分钱,国内的愤青觉得是奇耻大辱,开始暴动,游行示威,打砸政府官员府邸,大部分警察局都被烧了。

  两边国内都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东北,所以清廷渔翁得利,实质上收回了东三省,并且还准备派官员过去治理。

  内田康哉说道:“帝师大人,听闻您获得了诺贝尔奖,正式成为世界第一流科学家,我们很想再邀请你去一趟日本国内的大学进行一轮讲座。”

  李谕也有意去日本大学,“培养”几个日本科技领头人,靠影响力带歪一下他们的科技树,所以答应道:“本人才疏学浅,希望能够不辜负美意。”

  内田康哉说:“如果两度获得瑞典大奖、身负多国科学院院士的李谕先生都说自己才疏学浅,恐怕我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加减乘除。”

  李谕说:“学海无涯,在知识的海洋面前,我仍旧只是一叶扁舟罢了。”

  头山满说:“在下就是喜欢帝师的谦虚,深不可测、深不可测啊。”

  头山满的这句“深不可测”似乎别有用意,李谕多了一点戒备之心,回道:“再深不过马里亚纳海沟,两位里面请吧。”

  李谕和他们虚与委蛇一番。

  但头山满已经给近卫昭雪悄悄下达了指令:在日本想办法搞定李谕。

  可惜他们不知道李谕早已知道近卫昭雪的底细,近卫昭雪更不知道她进入近卫一族主家的最关键希望——近卫笃麿已经死去。

第四百零九章 盲目

  内田康哉与头山满只是坐坐就走,一口酒都没有喝,李谕没有留他们的必要。

  辜鸿铭此时却已经与朱煜勋以及杨小楼喝得十分尽兴。

  酒足饭饱后,辜鸿铭才想起找李谕还有正事:“疏才兄弟,最近有一场赴日留学的考试,要考数学与物理,地方实在组织不了,已经闹到了京师。这里还有湖广总督张之洞大人的信,点名要你处理。”

  李谕展开信件,果然是张之洞亲笔。

  原来,此时日俄战争日本取得胜利,外加朝廷刚刚废除科举,现在出国留学尤其是去日本留学成了大热门,朝廷也要组织一批人公费赴日留学。

  但是现在新学推广压根还没有铺开,很多人啥都不懂,连考官都不知道怎么出题,实在是把全国各地的学政们都给难倒了。

  张之洞又是典型比较重视教育的,即便两湖地区目前新学方面没有天津与上海先进,但张之洞奔走积极,给两湖地区要了四个名额。

  至于选拔考试,分成三科:中文、日文和数理。

  中文的出题自然不用说,两湖地区有的是大儒,还有岳麓书院;日文的话有翻译帮忙,唯独数理比较麻烦。

  本来张之洞手下还有华蘅芳华世芳兄弟,但现在华蘅芳已过世,华世芳又回了老家,实在没有懂数理之人。

  张之洞想到考试通过的人无论如何都要去京城,由京师大学堂统一组织出国,所以张之洞就把事情甩给了李谕。

  李谕肯定不能拒绝张香帅,于是对辜鸿铭问道:“学生们现在哪里?”

  辜鸿铭说:“不用着急,他们到京师怎么也得年后。”

  京汉铁路基本已经通车,目前北京与武汉之间的交通比北京到上海还要便利许多。

  过完年,出了元宵节,这批人立刻抵达了京城。

  负责考核的是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副总办林纾,但他在见到来的这十几号人后着实有点头疼:里面不仅有一些地方大员的子弟,甚至还有荆州将军的侄子。

  荆州将军就是清朝除了五大驻防将军外的其他九个将军之一,管理湖北的驻防八旗。虽然八旗的战斗力已经成了一个笑话,但这个官职本身还是挺高的。

  李谕看过名单同样头疼。真是服了,刚刚施行新学,就搞教育腐败?摆明了是勋贵子弟想要顶上名额。

  这些人搞学问不行,但肯定知道在科举废除后,大学的毕业生以及留学生铁定是以后的“举人进士”,趁着现在刚刚开始搞,不少人都想浑水摸鱼混进去。

  李谕问道:“他们懂不懂日语与数学?”

  林纾说:“我已经仔细打听过了,这些勋贵子弟日语多少会一点儿,但数学一窍不通,物理更是无从谈起。”

  李谕又问道:“湖北学政是如何处理的?”

  “能怎么处理?”林纾无奈道,“湖北的考官也不懂数学,只出了中文与日语试题,留下数理一科让学生们自己设法钻营。”

  “设法钻营?”李谕立刻听明白了,“不就是让他们送红包吗?”

  “你说得太对了,”林纾摊摊手说,“我刚接过来这档子事,家门口就被人挤满了。荆州将军的侄子甚至派人提着黄金来找我,那黄灿灿的,大早上差点让我眼睛晃到。”

  李谕尴尬道:“太明目张胆了。”

  “天子脚下,他们已经很收敛,”林纾叹道,“在湖北考试的时候才叫明目张胆,否则怎么会把事情捅到京城来。”

  李谕问道:“怎么回事?”

  林纾说:“帝师是去过湖北的,应该知道湖北其实也有一些新学方面的小学,所以学过新学的人还是有的。这些人看到此情此景,考官如此糊弄,上欺朝廷,下欺考生,更加气愤。但他们在质问考官为何没有数理考题后,考官竟然一会儿说题目遗失,一会儿又说忘记命题,总之一直互相推诿。”

  李谕能理解此种情况,这一批新学的学生培养起来起码还要十年。所以目前考官基本都是科举出身,让他们拟定数学题目确实难为人。

  可难为人是一码事,乱搞考试制度又是另一码事。

  以前的科举以及现在的考试,可是为数不多还算公平的机会,这也要染指,实在太不要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40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2/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