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所谓的“中日友善”,西原借款的抵押条件非常宽泛,没有像以前那样具体到某某煤矿铁厂,只是在口头上约定了东北的一些森林、矿产、铁路。
这笔贷款确实让段祺瑞的权力座位更加稳固。
而你要问民国政府还没还钱,那可有意思了:分文没还!
事实上,段祺瑞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还钱。
代理总统冯国璋在得知段祺瑞又从日本人那里借钱后,曾不无担忧地对他说:“债借多了,将来怎么还?打仗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枉使生灵涂炭,实在叫人痛心!我看还是慎重点好。”
段祺瑞则不以为然地说:“慎重是对的,可是不能不干事。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只要咱们国家强起来,到时候一瞪眼全拉倒!”
只不过剧本没有完全照段祺瑞的走,随着直皖战争爆发,段祺瑞很快倒台。
之后的民国历代主政者对于段祺瑞和日本人的借款都表示一律不承认。
北伐成功后,南京国民政府直接挑明:“贿选总统之下的北平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
同时,国际社会上的西洋列强也相当愤怒,好你个小日本,竟然想偷偷以经济借款名义私自在民国搞好处?
他们随即不断向日本施压,导致日本没了讨债底气。
最终这笔西原借款绝大部分成了呆账、坏账。
寺内正毅也被日本社会辱骂成卖国贼、出卖日本利益的人……
嗯,骂得好。
段祺瑞这一手办得还是值得称道的,1.45亿日元不是小数字,几乎相当于李中堂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款的一半。
可以说段祺瑞间接填了一部分《马关条约》的大坑。
冯家遇又问:“听说这位刚留学归来的任先生学的是化学?”
任鸿隽说:“没错。”
“正巧,”冯家遇说,“我准备入股一家油漆厂,先生有没有兴趣来指导指导?”
“自己生产油漆?”任鸿隽很感兴趣,“有意思!现在市面上大多是日本的‘鸡’牌油漆,咱们要是可以夺回日本人抢占的市场可再好不过。”
“我就是这么想的,”冯家遇微微一笑,“我计划推出的油漆品牌叫‘猫’牌,和日本人来个猫鸡之战。”
任鸿隽明显被说动,但还是有些犹豫:“李谕先生给我的研究课题,我还没有得到结果。”
李谕说:“不用担心,天津这所马上成立的南开大学,我会专门投资建几个实验室,包括化学门类,你能继续搞研究。”
任鸿隽终于放下心:“那我就加入这场猫与鸡之争!”
严范孙乐道:“天津刚出了个范旭东,又来一个任鸿隽,好啊,好!”
任鸿隽随即又和李谕说起自己在美国的求学事情:“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一直没忘,虽然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但大体有了一些眉目,只是很多研究要与欧洲合作,大战后通信被阻,所以放下了。”
“没关系,这不怪你。”李谕说。
李谕想让他研究的,明面上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实际上就是有机化学,并最终延伸到非常有意义的高分子上。
这方面法国的施陶丁格是开创者,但他也要在三四年后才慢慢建立起高分子化学框架。
李谕想培养培养任鸿隽,朝着这方面努力。
只不过李谕确实不太懂化学,最多就是让他多向这个方向努力,尽可能做出成果,将来要是能与施陶丁格分享诺贝尔化学奖再好不过。
任鸿隽接着说:“这两年欧洲大战,我在大学时顺便研究了研究欧洲人的氯气工业。而涉足这个领域,立刻发现了令我感到心惊的事,原来日本人已经在氯气工业上取得了非常可怕的成果,将来……将来不堪设想。”
李谕知道日本有着同样罪恶的化学战,负责领导的小泉亲彦更是甲级战犯。
“不得不防,但又不好防。”李谕说。
任鸿隽说:“我闲暇时学会了如何制作防毒面罩,这比需要巨额投入的化工产业简单很多。”
李谕叹道:“如此已经不错。”
化工是个相当复杂而且高投入的重工业项目,民国很难大规模搞化工产业,就算有技术,也没石油,总不能提前找到油矿吧,那才是给小鬼子作嫁衣,——因为油矿正好就在东北。
这方面没什么好办法,最多就是在纯碱之类可以适当搞一搞的化工项目上多恶心一下小鬼子。
第六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
既然来到天津,肯定要去看一看冯如的飞机厂。
让李谕倍感意外的是,冯如已经提前完成了客载机的研制,或许是得益于从欧洲挖来的几名飞机技师,让他的进度大大超前。
冯如兴奋地带着李谕参观:“这款飞机使用了欧洲比较先进的全金属应力蒙皮技术,张臂式下单翼布局。所有波纹板的波纹方向都沿飞行方向,以减少机体阻力,全机流线型非常良好。内部机组成员2人,可搭乘4名乘客,最大航程900公里。”
这个数据与德国的容克斯飞机很接近。
李谕还是感觉不可思议:“仅仅一年时间,竟然就可以做出来。”
一名法国技师说:“李谕院士,这并不困难,所有的技术都是现成的,我们只需要按部就班。”
李谕绕着飞机转了一圈,它和后世的飞机不可同日而语,就像个小型机。
李谕看到机身上的几个字:“海东青,这是它的代号?”
冯如点点头:“我起的,海东青是天上的雄鹰,而且它来自东北密林,寓意收复之心。”
“非常好!”李谕赞道,然后询问,“飞行调试还需要多久?”
“大概两个月。”冯如说。
“务必注意安全。”李谕似乎每次都要强调这个问题。
冯如自信道:“我们已经完成了试飞,十分成功,再花两个月调试就是为了保险起见。”
李谕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民航不同于军用,非常忌讳出事故。”
李谕不敢给冯如施加太大压力,就技术层面上讲,冯如并不差,而且还有很多有经验的欧美工程师。但产能没法抱太大希望,国内的供应链太薄弱,只能维持非常基础的生产规模。
但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错。
……
暂别天津,李谕回到京城,先去看看最近一届留美学生的出洋事务。
这届留学生中非常知名的有叶企孙、李济等。
叶企孙不用过多介绍,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始人,带出了许多物理学家。
李济同样很厉害,不过他后来转到了文史方向,取得的成果很显著,比如最早进行了殷墟考古,让商代研究提升了一个层次。
李济指着一个没见过的面孔问道:“那人是谁,怎么也来了?”
叶企孙说:“今天来会堂的学生,自然是要留美的。”
李济问:“你认识?”
叶企孙说:“他去年刚拿了李谕院士主持的数学竞赛一等奖,特批准予赴美留学。”
“原来不是清华的学生。”李济说。
叶企孙摇摇头:“不是。”
李济很好奇:“做出什么题,能直接获得留美资格?这样也太舒服了,我可是在清华学校念了整整八年。”
“难度蛮大的,”叶企孙在包中取出一个笔记本,“院士先生出的题目非常经典,我专门记了下来,你瞧一瞧。”
李济端起本子,是个平面几何以及三角函数的问题,上面画着一个三角形,还有角平分线,题干只有短短两行。
他沉思了几分钟,颓然道:“毫无思路。”
叶企孙笑道:“我解了出来,但时间远超规定的限额。而且它仅仅是试卷中最简单的一道。”
“这是最简单的?!”李济咋舌道。
“剩下的还要看吗?”叶企孙问。
“饶了我吧!”李济连忙摆摆手,“对了,你还没说,他叫什么,哪里人?”
叶企孙说:“杨武之,安徽凤阳人。”
“还是老朱家和老段家的同乡,”李济说,“要是能解出这些题,确实够留美资格。”
李谕出的题目难度不低,大多是后世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原题,选拔性非常强。
人齐后,李谕照例给他们每人先发了一本关于留学注意事项的小册子,然后说:“船上多看看,册子最后有个电话号码,在美国遇到困难时可以拨打,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另外,刚去的第一年尽量低调,多学习,不要参加游行。”
叶企孙问:“美国人也爱游行?”
“现在不是搞征兵嘛。”李谕说。
“那我们没兴趣,征兵也是征他们本国人。”李济说。
李谕又说:“还有就是,如果身体不舒服,一定及时就医。”
叶企孙说:“我们天天锻炼身体,哪会得病。”
李谕严肃告诫:“毕竟跨了大洲,说不定就会水土不服。”
说完后,校长周诒春又讲了一些常规注意事项,然后便准备散场,杨武之却突然说:“校长,根据我的计算,美国物价飞涨,每个月60美元的生活费或许不够,能不能提升一些?”
叶企孙和李济听后,立刻暗自窃喜,这话他们早就想说。
周诒春转身问李谕:“院士先生,美国的物价果真如此不稳定?”
李谕说:“是的,自从一战以来,大量发行公债,美国国内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物价上涨很多。”
“我明白了,”周诒春回头对学生说,“我会联络校董会,将这件事尽快落实!”
叶企孙等人高声欢呼,心中对这个帮他们争取权益的外校生印象更好了。
如果没有李谕干预,杨武之留学的时间还要晚上好几年,但早点肯定好处更多。
等学生走后,周诒春对李谕说:“疏才兄,我可能要辞职了。”
“辞职?”李谕讶道,“为什么?”
周诒春说:“清华学校的工作繁重,最近越来越觉得身体吃不消,我想放松放松。疏才兄放心,下一任校长绝对做得比我好。”
“的确辛苦!”李谕说,“以后我们能合作的地方还有很多。”
周诒春说:“这是当然。”
两人说话间,梁启超散着步走了过来,打招呼道:“疏才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