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想在圣彼得堡大学里,其他专业的学生买不到此书,只能手抄本,也确实说明蛮有市场。
列夫勒继续说:“正好这次我们邀请了几位数学家前来,你的新手稿,我们会尽快审稿然后发行,大家可都迫不及待哪。”
李谕说:“那将再好不过!”
列夫勒道:“第二版由于是专门的出版社发行,涉及到了稿费问题,到时他们会亲自与你交涉。我们先去王宫,国王还等着我们。”
两人坐上马车,徜徉在瑞典带着一丝慵懒舒适的阳光中,驾车的也不紧不慢,反正北欧都是这种享受生活的慢节奏状态。
列夫勒又说:“你来的稍晚一些,不久前国王刚为诺贝尔奖亲自授奖,场面堪称盛极一时。”
“太可惜了,”李谕遗憾道,“这次物理学获奖的应该是洛伦兹教授和塞曼教授吧?”
列夫勒说:“没错,他们都是来自荷兰,并不遥远。洛伦兹先生甚至还在斯德哥尔摩过完了圣诞节才离开。”
李谕说:“你这么讲,我更感觉可惜,如果来早一点该多好。”
列夫勒说:“确实有点可惜,这段时间发生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你知道的,化学奖授予了费歇尔教授,生理学奖与医学奖则授予了罗斯医生,这都没什么争议。”
李谕点点头,这些人的名字他都听过,洛伦兹和塞曼就不用说了,洛伦兹对相对论变换的贡献太大了。而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与塞曼共同因为塞曼效应而获奖,这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发展埋下了很大的伏笔。
费歇尔做的则是糖类和嘌呤合成,是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早期研究者。
罗斯则是发现了疟疾的传染源是蚊子,对传染病研究贡献很大。
诺贝尔奖是这段时间瑞典最大的事情,街头巷尾都在热议,列夫勒和李谕自然也多聊了起来,他继续说:“我想你肯定猜不到文学奖的获得者。”
李谕眉头皱了皱:“我确实想不到。”
列夫勒说:“要不是颁奖结束,我也想不到,获得文学奖的竟然是一位历史学家,蒙森!不知道你在圣彼得堡时候感受到了没,好多人向我们写信抱怨,第二届文学奖为什么又没有授予托尔斯泰先生。”
“啊……这!”李谕有点惊讶,他确实没有听说过蒙森,但是托尔斯泰大名早就如雷贯耳,他立马问道:“为什么?”
列夫勒似乎早就猜到了李谕的反应,耸了耸肩:“授奖的是文学院,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总不能说是看不懂俄语吧。我也是最近刚知道,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常任主席维尔森先生对托尔斯泰先生似乎很有偏见。”
李谕问道:“您认为哪?谁应该获奖?”
列夫勒说:“虽然我并不喜欢冬宫的诸多侵略性政策,但我可是读过许多遍《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复活》,我心中肯定把票要投给托尔斯泰先生。”
现在的科学家喜欢文学作品很常见,阅读名著、诗歌本来就是各种学术沙龙的一项常规活动,即便并非文学沙龙。
就连诺贝尔本人都是文学爱好者,所以他才会在遗嘱中写明设立文学奖,完全称得上一位化学家极为浪漫的佳话。
当然还有他作为一位炸药发明者立遗嘱设立和平奖,业也是一位科学家自身极高科学素养的体现。
只是诺贝尔先生早已长眠地下,后世如何操作他就不得而知。
在李谕的时代,理工男热爱文学艺术也很正常,甚至他有位物理系同学考研复试时,面试官看到他的介绍中提到“读过许多文学书籍”,直接来了兴趣,几乎整个面试过程都是在问他文学相关的话题。
他也很奇怪,更奇怪的是他竟然通过了。导师给出的理由是:“他读过上千本文学作品,对今后的科学研究、实验探索可以提供灵感上与美学上的帮助。”
好嘛,原来是人家格局太大。
当然,也不能排除复试很多时候就是走个流程而已,他那位同学考研成绩是排名第一……
文学奖本来就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一千个人眼中还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哪。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套用到科学上也可以基本符合,科学研究还是比较容易判断成就大小的,不过文学嘛,真的太难评判了,甚至评判标准都很难说。
李谕好奇地问道:“有没有这次的文学奖评委结论性报告?”
列夫勒刚端起烟斗,从包里抽出一份:“你自己看看吧。”
李谕翻到文学奖的报告部分,嘿,看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内容竟然是:
“即使对托尔斯泰很多作品推崇备至的人,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样一位作家身上怎么能体现出纯洁的理想?他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中认为盲目的机遇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他甚至在不少作品中否定宗教……”
总结性报告内容则是:“托尔斯泰以一种半理性主义、半神秘的精神肆无忌惮地篡改《新约》,尽管他对《圣经》极为无知。”
李谕真是有点无语了,怎么看着都是强词夺理嘛!
竟然拿着宗教一事拒绝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本人晚年确实不再相信宗教和一些荒谬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自我完善。因此,1901年2月22日,俄国主教公会正式公布了革除托尔斯泰教籍的决定。
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常任主席维尔森的标准却就是以宗教准则及宗教情感为前提,否定了托尔斯泰获奖的可能,不知道他是否又符合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精神。
其实早在1901年第一届文学奖时,托尔斯泰就是大热门,但也遗憾落选。
结果一经公布,当年就在瑞典国内引起了一片哗然,许多报纸接连刊登了国内知名人士抨击文学院、支持托尔斯泰的文章。
瑞典本土著名作家斯特林堡甚至在《瑞典日报》发表文章说:
“绝大多数的瑞典文学院成员都是不怀好意、墨守成规、不求甚解的人,却不知为何让他们成了审判员。这些老爷们的艺术观念幼稚得像个孩童,他们以为只有用诗歌形式,最好是合辙押韵的诗歌形式写出来的东西才能算是诗。托尔斯泰向来以描写人物命运而著称,既然是个历史画卷的描绘者,他们就不会认为托尔斯泰是个诗人。不让他获奖的理由竟然是:他从不写诗!”
哎,李谕也不知道说什么。
二十世纪初,托尔斯泰在文学界和门捷列夫在化学界,都是无可争议的顶级大师,却都无法获奖。真是诺奖本身莫大的遗憾。
第一百一十六章 岛
诺贝尔奖的颁奖位置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然后会在市政厅举行晚宴。
不过李谕这次是由国王的名义授奖,所以马车径直驶向瑞典王宫所在的中心岛。
列夫勒说:“你来之前我还打听过,听闻中国人不仅会做瓷器、丝织品,也擅长诗词,遍地诗人,你会不会作诗?”
李谕笑道:“我会背的倒是不少,但是你让我作诗,还不如让我解个数学题。”
列夫勒说:“数学是自然界的诗,文字是人类的诗,我认为二者还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我想先生一定也会是位有才华的诗人。”
列夫勒真是会夸人,时不时还要联系一下数学与文学,果然是北欧人。
不得不说,瑞典的桥真是太多了,哒哒的马蹄声踏过无数桥梁,终于到了王宫所在的中心岛。
这里是瑞典老城区,面前一座巴洛克风格方正宽敞的王宫,王宫有608个房间,比英国白金汉宫还要多4间。
此外,就像众多王室一样,瑞典国王也有离宫,或者叫行宫,也就是卓宁霍姆宫。就像圣彼得堡冬宫与夏宫,或者是故宫与圆明园、避暑山庄的关系。
列夫勒带着李谕进了王宫,来到大厅等候。
大厅中已经有不少大臣、记者及科研学者,国王自然早就得到了消息,没多久,便盛装出场。
现在的瑞典白天时间紧迫,加上刚才路上耽搁了一会儿,来不及多寒暄客套,只得先进行完最重要的颁奖典礼。
国王在王位就坐,列夫勒则拉着李谕坐在了左边一排。
李谕眼光一扫,看到了对面首位坐着的赫然是希尔伯特。
好嘛,瑞典王室的面子的确是够大。
卡尔·林德哈根作为斯德哥尔摩市长,主持了会议,他隆重道:
“尊贵的国王陛下,尊敬的各位先生。
“刚刚过去的诺贝尔奖颁奖盛典我想各位依然历历在目,我们的皇家科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文学院、及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分别为物理学家、化学奖、生理与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颁发了象征各项领域世界最高的荣誉。当然,能为优秀的学者颁发奖章也是我们瑞典的荣誉。
“可我们的国王却不满足于此!
“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先生曾经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
“国王陛下认为,我们的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是一项极大的遗憾,如何能够称得上完美?
“因此,国王在各地寻求优秀的数学工作者,终于寻找到一位极具创新精神,并且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混沌理论的李谕。
“经过一众优秀的数学家,如在座的希尔伯特教授、皮亚诺教授以及科赫教授等人的仔细审稿,一致认为他完全有资格获得这项优秀的奖章。
“下面,还请各位起身,由国王为李谕颁发象征至高荣誉的奥斯卡二世数学金质奖章!”
李谕从椅子上站起来,虽然没吃过猪肉,但是好歹见过猪跑,他在电视上看过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
李谕缓步走上前,奥斯卡二世从侍者呈上来的红盘中取下一枚奖章。
李谕伸手接住奖章,奥斯卡二世用英文说道:“我对李谕先生的见闻了解甚久,你是第一位来到瑞典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中国人,对你表示由衷的祝贺。”
奥斯卡二世与李谕握了握手。
李谕隆重道:“感谢国王陛下。”
奥斯卡二世退回王座,李谕则向国王、斯德哥尔摩市市长及在座所有人依次鞠躬致礼。
林德哈根继续对李谕说:“抱歉让你经过如此长的旅途来到瑞典,还请您上前为在座各位献上一场讲演。”
这是个附加环节,李谕走上去,先对他说了声“谢谢”。
面前坐着的不仅有希尔伯特,还有皮亚诺、科赫,以及瑞典皇家科学院、斯德哥尔摩大学、奥斯卡二世母校乌普萨拉大学的许多教授,当然也少不了几大媒体通讯社的代表。
虽然人数远没有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多,但隆重程度依然不低。
李谕开口道:“非常感谢奥斯卡二世国王的邀请,也感谢各位学界名流到场。其实我能讲的也不多,核心的内容都体现了书中。
“我深知这门学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很多优秀的学者在不同领域的开拓。因为混沌隐藏在方方面面,即便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云卷云舒、变幻莫测的天气、以及枝繁叶茂分叉的树枝、乃至小到一片蕨类植物的叶片,均无处不在。
“太多的我也不用去介绍,在座的都是优秀的学者,肯定明白混沌并不是‘混乱’。因为如果只是混乱,将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混沌的特点便是乱中有序,这是它最奇妙的地方。
“今天,在如此隆重的场合,我想用一句话来深度概括一下我此书《分形与混沌》的一个思想,那就是分形是混沌在空间上的描述,而混沌则是分形在时间上的体现。
“谢谢大家。”
李谕一语惊住所有人。
数学家科赫、皮亚诺在心中仔细琢磨李谕的最后一句话,然后均大呼精彩。
只有希尔伯特在多思考了十几秒钟后,也带头开始热烈鼓掌。
希尔伯特不住称赞:“如此浅显的表述,但蕴含道理如此深刻,与书中的思想可谓高度一致!”
奥斯卡二世也眼中放光,自己这次的奖项没有颁错人。
颁奖之后进行的宴会当然也是在王宫之中。
李谕虽然第一次来瑞典,但是他却早就在宜家里吃过瑞典菜。
眼前的菜品和当初在宜家餐厅看到的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肉丸、土豆泥、三文鱼、三明治,只不过正菜多了如炖牛肉、鲱鱼等。
肯定不是鲱鱼罐头。
奥斯卡二世心情很好,他说道:“今天是个好日子,弥补了我们瑞典在数学奖项上的缺失,何况获奖的还是一位如此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我们瑞典虽然不是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但是我们要做科研上的强国。我想今后我们还会有机会见面,我们时刻欢迎如你一样优秀的学者。想当初我在大学里也是学习数学,对此深有感触,能亲手颁发数学奖是我一直的夙愿。希望李谕先生在我瑞典的几日可以愉快度过,我们一定盛情款待!”
李谕今天是座上宾,位置非常靠上,对面就是大数学家希尔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