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赵谦没听过这么个新鲜词。
李谕笑道:“就是给你们过年的银子,每个人领五两。”
几人高兴坏了:“先生您真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好人!我们今后一定把您和李府伺候得妥妥当当明明白白!”
王伯又说:“我已经没有地方可去,等我接回来儿子,年节里就在府上给您看家护院。”
李谕说:“如此更好,缺什么尽管买就是!”
李谕不再多说,拿起行李,坐上车子,由赵谦拉向火车站。
到达火车站后,赵谦帮着李谕把行李带上火车,然后说道:“先生一路保重。”
李谕说道:“回去好好过年,早日回来。”
天上开始飘起雪花,这是李谕“这辈子”过的第一个春节,看来要一个人过了。
到达天津,下了火车后,有人喊住了他:“请问是李谕先生嘛?”
李谕看到是个三十六七岁的中年人,回道:“您是?”
对方摘下帽子:“多亏我有报纸的照片,不过你可比照片上精神多了!介绍一下,本人英华,字敛之,刚刚创办了《大公报》,听闻先生事迹,特来拜会。”
“原来是英先生,幸会幸会!”
《大公报》是个非常新的报纸,半年前刚刚于天津法租界创刊。
创办人英敛之的曾孙便是宋丹丹的前夫英达。
英敛之道:“该说幸会的是我。先生如此年轻,在科学一道就有如此成就,是我中华幸事,本人对你着实仰慕得很!最近刚又听闻您在北洋识破了一个美国骗子,挽回了数百万两损失,学以致用,堪称大才。冒昧请求下,我们想要对此进行一番独家报道,不知可行与否?”
李谕笑道:“我可听说你们《大公报》重视言论,什么都敢报道,即便我说不行,也不行吧。”
英敛之也笑道:“这是我们报人该做的。而且先生做的是好事,报道出来可以提振民族士气。另外,不瞒您说,如此重磅的新闻也能让我们刚刚创刊的《大公报》增长销路,您可是现在京津地区最火的名人。”
英敛之倒是也不藏着掖着。
李谕说:“没有问题,不过报上千万不要用‘美国骗子’一词,一定要含糊其辞,千万不要提国籍,只说有位外国骗子,最好是没有豁免权的国家。”
英敛之说:“先生放心,这些重大关窍上我不会犯错。”
相比较《申报》,《大公报》属于新兴报纸,而且本身就是由中国人所创。
此后十多年里,《大公报》真的是什么都敢报。《大公报》向来主张变法维新,甚至和袁世凯顶了许多次,名气在整个华北地区非常大。
李谕说:“好不容易抓住的骗子,千万不要给洋人机会让他跑了。”
英敛之说:“大体的事情经过,我已经从一位朋友那里知道,但是具体的细节却说不明白,实在是太专业,只能亲自来请教你。”
李谕道:“好说,我会把永动机相关骗局详细给你写一下,也以此提醒广大民众,千万不要迷信洋人,更不要上‘洋当’。”
英敛之赞道:“先生高义!我们《大公报》的办报宗旨正是‘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现在大家伙都认为带个‘洋’字的就是好东西,甚至许多咱们自己的店铺都强行挂上洋名号招揽顾客,也该提醒警示一下了。”
李谕说:“不错!我会尽快写好,明天就把稿件送到报社。”
英敛之忙说:“先生为我们帮忙,如何好意思再让你跑一趟,明天我会派人亲自来北洋取稿件。只不过我们现在报社不大,稿费可能低一点。”
李谕倒是不在乎这些:“你如果能想办法切实‘启我同胞聪明’,一分钱都不用给我。而且我的文采比你们差了太多,到时你根据我写的东西详加润色,怎么引人怎么来,销量高了,知道的人自然也多。”
英敛之道:“先生放心,润色不成问题。但先生说得实在谦虚,文采好、会写文章又能如何?我不过一介文人,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中国不缺我们这样的人,但像您这样的科学大才真是太缺太缺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律
李谕这次专门从京师大学堂挑选了一些教科书带来,主要是关于机械原理与数理原理,另外还有机械制图相关。
这些东西对于李谕来说都不复杂,甚至可以说驾轻就熟。
教材内容还是很详细的,不过对于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来说,并不需要讲得过于复杂。
学堂外,李纯早就带着一众学生在等待他。
李纯激动道:“感谢先生到来!还是按照之前的安排,您继续担任测绘科的教习。我们每天额外增设一个半小时的课程,由您来上,具体教课内容也是您来定。”
每天只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安排,倒是不累。
李谕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教案,不会让学堂失望。”
李纯说:“如此甚好!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测绘科众多学员簇拥着李谕来到教室。
“李教习,您在论证会上简直帅爆了!”吴佩孚佩服道。
孙传芳也说:“是啊,我从来没想到原来做学问也能这么有用!这么威风!”
李景林说:“李教习,之前您讲的测绘学和基础弹道学我现在才学明白,这回您一定讲慢点。”
蔡玉标则说:“李教习,您一定要好好教教我们,以后我也要做你这样的人!”
李谕笑道:“不管是做什么职业,拥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都是必备的。不过学习并不简单,而一旦出了学堂,再想学习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更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了。”
李谕直接搬出来当年自己上学时老师说的话,没想到现在才真正理解。
能在教习和学生两种身份之间随意切换、左右横跳,恐怕李谕也是清末民初第一人了。
李谕仍旧是利用自己的板书来讲课。毕竟根本来不及刊印教材,即便刊印,厚厚的大学教材也不适合北洋武备速成学堂。
速成学堂的学员终归是军人,他们只需要懂得基本的原理就行。
所以与其说是讲课,其实更多的是科普。
讲课难度肯定是没有多少,关键是趣味性要体现出来,原理更要解释出来。
好在有吴佩孚这么个“好学生”,他会认真做好笔记,然后由其他学员传抄。
每天除了讲课,李谕的时间还是很多的。
最近他准备再写点东西发出来,受到约翰这件事的影响,他准备再动动热力学。
说到底,现在热力学还是大热门,只不过到了李谕曾经上学的时候,热力学已经是个不起眼的领域。
要动,就动个大的!
李谕准备写的,就是尚未提出的热力学第三定律。
虽然后世看来,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地位和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比起来,实在是太弱。
热力学第一定律讲的是能量守恒,这是最基本的物理观。
热力学第二定律更厉害了,延伸之后是一个超级强无敌的世界观,几乎可以算作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最好的论据之一。
而第三定律大家就知之甚少。
不过好歹也是热力学基本定律,放到后世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在二十世纪初,绝对是重磅炸弹。
和之前的比如分形与混沌、熵增原理、X射线的论文一样,其实关于热力学第三定律,已经有不少前人做了研究。
关于分子运动速率的问题,已经有了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而一百年前,查理和盖吕萨克也通过压强与温度的函数图像推算出了绝对零度的大概数值,虽然还不太精确,不过已经挺不容易。
五十年前,开尔文勋爵在确立热力温标时,又重新提出了绝对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铺垫已经非常到位了,热力学第三定律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李谕擅长的是理论物理,所以他拿手的还是物理推导。
其实历史上,热力学第三定律最初只是个经验定律,后来才有了数学推导。
不过现在李谕是根据前人的成果,提前进行了推导。
把这个顺序反了过来。
但影响也不大,毕竟热力学第三定律后续的发展时间还是很长的,会有许多人进行实验。
李谕对热力学第三定律并不陌生,也不是特别复杂。
它的表述和第二定律一样,也很多,简单点说就是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不过李谕文中自然是运用了原子论的观点,以及熵的概念进行论证。
整篇论文并不会很长,几十页就讲得很完整。
毕竟考虑到现在的物理学发展状况,他也不能说得面面俱到。
但这依然很不简单了,多年之后,能斯特通过实验进行了多次论证,验证了李谕的观点。热力学第三定律甚至可以被称为能斯特-李氏定律。
所以现在来看,这篇文章的含金量还是很足的,李谕终于是可以冠上京师大学堂的名字。
闪耀一波!
当然,这件事做起来还是要花些时间,李谕当天先把《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要求的稿件写好。
稿件写好后,李纯正好过来找到了李谕,发现他正埋头写稿,于是说:“看你好像很忙。”
李谕说:“时间宝贵,一寸一光阴一寸金,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
李纯竖起大拇指:“我是看不懂你写的那些数字。不过既然你这么爱好学习,在北洋有几样东西学起来却是最方便的,我想你会感兴趣。”
李谕问道:“什么东西?”
李纯得意道:“骑马与射击。”
李谕讶道:“骑马?射击?”
李纯掰着指头说:“对啊,虽然我学问没多好,但是我再怎么也听过古人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算起来,其中的‘数’你已经非常到位,但如果想学‘射’与‘御’,恐怕没哪里比我们北洋更合适。怎么样,要学吗?”
李谕心中一盘算,说的有道理啊!
说是‘射’,现在肯定不是射箭,而是射击。
上辈子他只有在参加军事夏令营时打过三发子弹。
当时步枪放在地上,铺着一张席子。旁边坐着军官,自己拿着装着三发子弹的弹夹过去,趴在地上由教官装好弹夹后,就是一通乱射。根本看不见十米外的靶子,也不知道到底打哪里了。
除此以外,可能就是玩过不少次FPS游戏了。
想到后面乱世频频,似乎学学射击没什么不好,这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虽然短时间枪法肯定练不出来,但起码先会使枪再说。
至于“御”所指的骑马就更加有实际用处了,就当是现在的驾驶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