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你说说看。”皇帝道。
肃顺想了一会儿道:“皇上,苏曳现在一门心思办工厂,搞洋务,所以把政务全部交了出去。至于窜访各省,大概也是谈办工厂的相关合作。”
皇帝听到办厂,办洋务这两个词,就恼怒不已。
之前还压得住,现在却有些压不住了。
“胡闹,胡闹……”皇帝拍桌子道:“朕破例擢升他,是为了让他办工厂的吗?是让他搞洋务的吗?是让他好好对付发逆的,不务正业!这是把朕的话当成耳旁风了吗?”
杜翰道:“不如派一个钦差大臣,去调查一番。”
皇帝沉吟。
肃顺道:“倒是不太妥当。”
皇帝道:“怎么说?”
肃顺道:“如果派钦差大臣去,只怕就将矛盾公开化,最后难以下台。不如派一个密使,去暗中训诫一番。”
顿时间,杜翰不由得朝着肃顺望去一眼。
肃中堂,苏曳难道不是你政敌吗?为何要手下留情?
肃顺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他胸怀锦绣,心高气傲,但是又眼高手低。
他对满人多不耐烦,对汉人反而器重,准确说他对能干的人,都高看几分。
而苏曳毫无疑问,又是一个能干的人。
杜翰把苏曳当成死敌,但肃顺却没有太当一回事,他自认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屑把苏曳当成政敌。
而且对于苏曳要做的事情,他又有几分敬佩。
内心深处,是想要成全两分的。
但,他有对皇帝百依百顺,一切为了圣心。
所以,让他真的帮忙苏曳说话,却也是不可能。
皇帝道:“那就按照你说的办,派一个人去训诫苏曳,让他转回正道上来,否则朕会很不高兴。另外让他密训沈葆桢,究竟何意?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回复,他这个九江知府就不要做了,朕换人做。”
“那么,派谁去训诫呢?”
杜翰想了一会儿道:“臣举荐吏部侍郎匡源!”
皇帝想了想,此人掌握官帽子,而且最近军机处有人离开了,要增补一人,皇帝也属意此人。
“好,那就让匡源去。”皇帝道:“务必要和匡源说清楚,态度严厉一些,务必让苏曳转回正道,好好办朕的差事。”
接着,皇帝又道:“如果沈葆桢去职,那换谁做这个九江知府?”
杜翰道:“臣举荐翁同书。”
皇帝微微一皱眉,这个人在去年被夺职了。
连同德兴阿,伯彦一起,在政斗中失败。
杜翰道:“不管是沈葆桢不愿意,还是不能够,既然他盯不住苏曳,那就换一个人盯。”
翁同书去年就是因为弹劾苏曳虚报战功,结果被夺职的。
如果让他去做九江知府,那皇帝和苏曳之间的关系,就难堪了。
皇帝道:“再议吧!看看苏曳如何回馈,看看沈葆桢如何答复,是不是真的执迷不悟。”
“嗻!”
而这个时候,外面传来声音。
“皇上,英国使者求见,僧王派人送来的。”
皇帝皱眉道:“不见!”
接着,他又说:“算了,明日朝会的时候,正式接见。”
肃顺和杜翰告退。
离开皇宫的时候,杜翰忍不住道:“肃中堂,我们今日对苏曳手下留情,人家可不见得对我们手下留情啊?”
肃顺道:“没什么手下留情不留情,我又何须别人手下留情?”
说罢,他扬长而去。
杜翰心中一阵叹息。
肃中堂此人,太过于目中无人了,就是连政敌也不放在眼里。
次日朝堂!
皇帝正式召见英国使者。
这个英国使者此时的内心,已经愤怒到了极致。
额尔金派他来京城见皇帝,本来就是最后通牒。
逼迫皇帝答应修约,逼迫皇帝释放被抓捕的广州外交官员等,逼迫皇帝罢免叶名琛,处置叶名琛等人。
结果,他作为使者,还没有登陆,就直接被僧格林沁的人抓了。
他莫名其妙关押在天津半个多月,也没有任何人审问,又莫名其妙被释放,送到了京城。
“英方使者,见了我天朝大皇帝,还不下跪?”礼部尚书寒声道。
这个使者愤怒道:“大清国的皇帝陛下,我代表大英帝国的,正式向你提出三个要求。”
“第一,答应我国的所有修约要求,并履行之前的契约。”
“第二条,立刻释放我国被抓捕的所有外交,以及军事人员。”
“第三条,立刻罢免叶名琛等相关官员,并且严厉惩罚。”
此时,被关押了把半个多月的使者什么外交礼仪都不讲了。
他只想着赶紧走完流程,然后立刻离开。
现在大英帝国正在调集军队和战舰到远东,总共几万人,需要很长时间。
但只要第一批军队足够数量,就立刻开战。
而他要走的流程,就是进行最后的逼迫。
免得有人说大英帝国不宣而战。
皇帝冷冷道:“朕已经说过了,修约之事,子虚乌有,不可再谈。”
“抓捕你国外交人员一事,朕全然不知,但朕会过问的。”
“罢免叶名琛等人更是我国内政,贵国之要求实属荒谬。”
英国使者道:“清国的皇帝陛下,这是我们的最后通牒。如果我得不到回应,那我国只能被迫用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了。”
满朝文武皆笑。
你们洋夷口口声声说战争手段解决,结果完全是纸老虎。
上一次都直接出兵了,结果还是无条件退兵了,让苏曳白捡了一个好大的功劳。
现在又来说战争手段。
英国使者道:“非常抱歉,那看来我们最后的谈判破裂了!”
“告辞!”
然后,英国使者直接离去。
第165章:君臣裂变!战争爆发!沦陷!
英国使者当场离去。
清廷的文武百官还微微错愕,就这么走了?
之前来的时候,每一次都要洋洋洒洒说一大堆的,甚至每一个要求都说得清清楚楚。
之前每一次,都慷慨激昂,充满了威胁和愤怒。
而这次,就只是说修约,但修约的具体内容,也一个字都不提,只是临走之前,把国书递给身边最近的一个官员。
这个英国使者走了之后,礼部侍郎道:“皇上,以前英夷使者在朝堂上无礼之极,态度傲慢,动不动出言恫吓,而如今这个使者,态度狼狈,可见叶名琛实在是打中他们的痛处了。”
“之前这些洋夷使者,是非常难缠的,现在也变得老实了,叶名琛确实干得不错。”
“记得有个洋夷使者,蛮横之极,还在朝堂上提出决斗,如今这个使者灰头土脸,那些恫吓威胁的言语,却是半句话都不敢说了。”
“还是僧王调教得好啊,先关他半个月,身上的戾气磨一磨,来到朝堂上见皇上,也就乖巧了。”
不得不说,这次的英国使者从表面上,确实平静了许多,没有什么慷慨陈词,更没有吹嘘说我大英帝国有多么强大,我们的军队何等厉害,更没有威胁说要打哪里哪里。
所以在朝廷官员看来,这些英国使者已经被驯服了。
不敢再放出什么张狂之语了。
“以后都这么干,再碰到洋夷使者要来见皇上,如果是有敌意的,都先关上半个月,磨一磨性子。”
接下来,大家就把这件事情搁置到一边了。
没有太把这个英国使者当一回事,接着议下面的事情。
“皇上,臣弹劾江西巡抚苏曳,不务正业,不讲规矩,窜访四川、云南等地,请皇上惩罚。”
“皇上,臣弹劾年江西巡抚苏曳,逾制纳妾,大肆敛财。”
几个御史弹劾苏曳,却也不痛不痒,被皇帝搁置。
皇帝派密使匡源去江西,接下来就等他的回复了。
一切等苏曳的态度,皇帝再做决定。
……
匡源,此人和苏曳没打过什么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