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43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 MB   上传时间:2024-10-19 21:11:38

  听了王凯的话,明镐道:“火炮?我们现在军中,也带了不少,只是贝州城坚,并没有多少用处。”

  王凯道:“此次不同,杜学士信中说,新铸的炮数倍于现在用的小炮,威力惊人。一炮轰出,可以撼动城墙,就是轰塌了也不奇怪。”

  明镐听了摇头:“太尉,文人说话,难免夸大,当真不得。现在军中的炮,打在城墙上只是一个白点,说什么轰塌城墙,不是说笑?”

  王凯曾经与杜中宵共事,知道他不是夸大的人,对明镐拱手:“谏议,我在麟府路的时候,曾与杜学士共事,知他为人,绝不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多他一个人总没有坏处,万一功成,也是谏议功劳。谏议不妨上书朝廷,让杜中宵带着新铸的火炮,飞速来贝州。现在贝州是朝廷注目之所在,必会应允。”

第17章 言过其实

  新年一过,天气渐渐暖了起来,汴河冰消,柳吐新绿,一副新气象。只是对于朝廷来说,贝州之乱迟迟不能平定,如鲠在喉,上下一片凝重气氛。

  崇政殿里,枢密使夏竦介绍了最近贝州前线的局势,道:“明镐征集民夫,在城外建曲城,妖贼在城头建城楼相对,称为喜相逢。看看曲城将要建成,不想妖贼乘夜举火,曲城大部被焚。明镐来报,已斩守曲城的三班奉职李兴。曲城之计受沮,有小校刘遵献计,官兵集中兵力攻北门,而在南城潜挖地道。假以时日,必能功成。”

  皇帝赵祯听了,不由皱起眉头:“贝州城里不过一千军卒作乱,数万大军围城,月余寸功未立。现在年节已过中,依然看不见平贼的日子。贝州城下文臣武将数百,朝中大臣坐镇,没一个能办事的!”

  这话明显有报怨群臣,包括宰执们没用的意思,一时没有人讲话,气氛有些沉闷。

  文彦博见了,起身拱手:“陛下,微臣愿往贝州。期以一月,必然平贼,不然拿微臣是问!”

  听了这话,夏竦微微闭上眼睛,不再说话。陈执中微不可察地看了文彦博一眼,道:“明镐在贝州不过一月,兵马来历又杂,可宽限他些时日。现在派文相公去,让明镐过于难看了。”

  在座的宰执中,夏竦与明镐有过节,枢密院刻意对他压制。特别是直接插手前线指挥,明镐实际不能完全掌控兵马。攻城不力,明镐的责任有,枢密院的牵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文彦博看得清楚,觉得这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他去年升官太快,朝野闲言不少,就连皇帝赵祉也有些疑虑,文彦博急需一场大功巩固自己的地位。特别是宫中举灯,文彦博从益州送给张美人蜀灯,被赵祯全部毁掉,让文彦博心虚。

  一个月的时间,明镐虽然没有破城,但并不是没做事。现在贝州城下各军基本整合完成,试过了各种攻城方法,只要枢密院不拖后腿,文彦博有信心一月破城。这其实是抢明镐的功劳,不过现在顾不得了。

  陈执中与明镐没有什么交情,但他怕文彦博在贝州立功,威胁自己的地位,急忙阻止。

  赵祯不悦地道:“贝州小城,数月不下,不说数州之地民心不稳,过些日子契丹国使北还,路过那里,看着成什么样子?让人耻笑!”

  见赵祯倾向于让文彦博去接替明镐,宋庠捧笏道:“陛下,前些日子在相州的杜中宵上章自请,说是新铸了一门火炮,攻城最是利器。明镐也上章,要杜中宵带炮前去相助,朝廷已经同意。现在杜中宵正在路上,不如等他到了贝州,会同明镐,再攻些日子看看。”

  杜中宵与夏竦到底有些旧情,见提起他,想了想,没说什么。

  一边的枢密副使吴育道:“杜中宵和张岊前年靠着枪炮占了唐龙镇,说是军中利器,在京城演示的时候,声势也委实吓人。自贝州乱起,朝廷便就拨了不少到城下,却没什么用处。新铸的什么炮,又有什么不同?过了上元节,契丹使节便就北返,总不能还让他们走孟州。”

  宋详道:“听说新炮是用铜所铸,比以前的铁炮大了许多,听说能撼动城墙。”

  听了这话,一众宰执不由都笑了起来。杜中宵在京城演示的时候,打的是土堆,一炮过去,泥土飞浅,看着声势不小。为了此事,枢密院上个月还特意重新试过,看威力到底如何。结果炮弹打到夯土的城墙上面,只有一个白点而已,哪有什么用处。因为此事,不少人认为杜中宵演示的时候取巧,故意夸大了火炮的威力,有些人对他的印象不好。

  如果没有杜中宵自请去贝州,签于贝州的形势,文彦博很可能就去代替明镐。现在有了杜中宵这个变数,陈执中便想等一等。万一他成功了呢?没了这场功劳,文彦博集贤相的位子也未必坐得稳。陈执中在台谏中的口碑不好,对于文彦博,能压一压就压一压。

  见其他人不说话,陈执中道:“陛下,年前杜中宵试于中书,微臣曾经见过他。对谈之中,觉得此人做事踏实,不是虚口大言之辈。既然他有如此把握,可以试上一试。可让枢密院告知明镐,期以上元节之前,必破贝州。如果破不了城,再派文相公去也不迟。”

  在座的宰执中,除武将王贻永外,只有陈执中不是进士出身,但却最得皇帝赵祯信任。倒不是赵祯对读书人有偏见,而是因为他非常念旧情,有时感情用事。陈执中的父亲陈恕,历仕太宗、真宗两朝,特别是在盐铁使任上,特别得太宗赏识,曾在柱子上刻下真盐铁陈恕几个字。大宋立国六十余年,公认的三司使任上做的最出色的就是陈恕。赵祯与陈执中幼年相识,两人感情比其他人深厚得多。

  陈执中支持杜中宵,还有一层韩绛的关系。陈恕跟韩绛的父亲韩亿的关系极好,两家世交,前两日韩绛找过陈执中,极力支持杜中宵,认为他到贝州,必能平定乱贼。

  陈执中和宋庠主张等杜中宵到了贝州,试过了他的新炮之后再看结果,夏竦不说话,此事便就定了下来。其队宰执,包括文彦博在内,不好再坚持。

  杜中宵年前出发,洹水到永济渠,沿着永济渠旁的道路,一路北上。

  此时河冰未解,行不得船,不然走水路方便得多。新铸的青铜大炮,用了三匹健壮的螺子拉着,还带了六匹路上替换,一路北行。杜中宵带了陶十七,骑马走在前面。过年的时候,到了北京大名府。

  大名府陈推官在城外驿馆迎接杜中宵,安顿下之后,道:“留守相公等在府衙,学士前去拜见。”

  杜中宵吩咐了陶十七,随着陈推官到府衙拜见贾昌朝。这一路上赶时间,经过的州县,杜中宵都是住在驿馆里,从不拜会官员,住一夜一早起身。贾昌朝跟其他人不同,地位高自不必说,还是河北路安抚使,杜中宵到贝州前线,理应听他吩咐。

  到了府衙,行礼如仪,分宾主落座,贾昌朝道:“学士远来辛苦。我这里备了酒筵,今夜为你接风洗尘。明日到城外,看你演档新炮,到底威力如何。若真如你所说,能撼动城墙,我当上章朝廷。”

  杜中宵有些为难:“相公,贝州那里久攻不下,将士心急如火,下官当昼夜兼程——”

  贾昌朝摆了摆手:“此地已离贝州不远,不差一日。年前枢密院在京城试过旧铁炮,轰在城墙上毫无用处,许多官员对你对贝州都觉得无此必要。学士,你尚年轻,让人觉得好为大言,前途有碍。”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杜中宵还能说什么?只好拱手:“明日一早,下官在城外恭迎相公观炮。接风酒筵还是罢了,等下官从贝州回来,拿了妖贼,庆功时喝不迟。”

  贾昌朝笑道:“好,你有如此志气,良可欣慰!若是你此去贝州,真地攻破城池,擒获妖贼,我必在这里为你摆庆功酒筵!上章朝廷,为你请功!”

  贝州之乱,其实是起自大名府。不过贾昌朝拿住潘方净后,没有及时问出口供,没能阻止二百里外的贝州之乱。认真说起来,此次乱子贾昌朝是有责任的。而明镐到了贝州,是由两府直接指挥,没有让贾昌朝插手,也让他的心里不舒服。

  如果杜中宵到贝州,真能马到成功,结果在两府意料之外,贾昌朝也出一口气。

  告别了贾昌朝,杜中宵回到驿馆,找来陶十七,对他道:“今日见留守贾相公,他让我们明日在城外放一炮看看。去年枢密院试了用你先前铸的铁炮攻城,因为威力太小,不能撼动城墙,好多官员认为我上次在京城演示的时候,对火炮的威力夸大其词。贾相公也有疑虑,因此一定要亲眼看一看。”

  陶十七道:“以前的炮鹅蛋大蛋丸,自然撼不动城墙。现在的炮用的铁炮,是以前的十倍不止,什么城墙也轰得塌了!那些人没有见过,偏排官人,着实不该!”

  杜中宵叹了口气。他直到离了相州,才知道枢密试验用炮攻城的事,结果一点不顶事。此事在京城被人引为笑谈,以为杜中宵夸大威力,用以表功。就连监管铸枪炮的陶十七,地位也不如以前。此次到贝州,必须马到成功,才能消解别人对自己的误会。

  想了想,杜中宵对陶十七道:“军情如火,我们不能在路上耽搁。你今天夜里,便就带人把炮装填好,免得误了明日上路。装填好火药后,你亲自守在一边,不要出了意外。”

  陶十七应诺。这么大的火炮,移动和架设炮位都不容易,装填也非常麻烦。不早做准备,为贾昌朝演示一炮,明天半天的时间就浪费了。

第18章 威力惊人

  第二日一早,贾昌朝便就带了几名官员,到了驿馆。杜中宵迎到客厅,闲谈几句,便起出门看炮。

  看着面前的庞然大物,长约六七尺,架在一个加架上,贾昌朝惊道:“这新造的炮,比以前的铁炮不知大了多少,怪不得学士信心十足。这样大炮,不知其重几何?”

  杜中宵道:“回相公,此炮重五百余斤,仅材料和工本,便就值数百贯。”

  贾昌朝连连点头:“如此巨炮,是该要这些钱了。不知其威力如何?我们放一炮看看。”

  杜中宵道:“相公,此炮威力惊人,必须要找空旷之地,远近无人,才好施放。”

  贾昌朝想了想,道:“我们到城北去,那里有一片河淤之地,数里之内无人居住,正好试炮。”

  杜中宵答应,让陶十七带人套上了骡子,拉着火炮,一众人随在后面,绕到了城北。

  大名府一带黄河多次泛滥,被洪水淹过的地方,因为盐碱太多,不能耕种,成了无人荒地。城北便是如此,遍地黄沙,斥卤遍地,数里之内都荒无人烟。

  到了地方,卸下骡子,陶十七带人把炮架了起来,向里面装填铁弹。

  贾昌朝见两人抬着铁弹尚且费力,问身边的杜中宵:“学士,这炮用的铁弹如此巨大,重多少斤?”

  杜中宵道:“回相公,铁弹重三十斤,可打到约一里以外,触者皆毁。”

  贾昌朝举目四望,看着前方约一里外的一棵大树道:“学士试炮,便打那棵大树如何?”

  杜中宵无奈地摇了摇头:“相公,炮虽能及远,却没有那么好的准头,哪里打得中树?”

  贾昌朝心中有些失望,那样一棵需一人环抱的大树都打不中,这炮的准头也太差了。军中弓弩用得好的人,可百步穿杨,准头比火炮强得太多了。

  看了贾昌朝的神情,杜中宵猜到他的心思,道:“相公,炮的好处是能及远,威力大,准头并不是其所长。相公可选坚固的地方试炮,才能看出威力。”

  贾昌朝四处观望,看见约一百余步外,有一倾颓的房屋,墙壁还完整,指着道:“打那里好了。如果能把墙轰倒,当能撼动城墙。”

  杜中宵看了看,那就是一处平常的破旧房子,剩下的墙壁夯土筑成,依然结实。虽然同样是夯土筑成,这墙壁比城墙可差得远了。城墙厚达数步,比这墙壁不知结实了多少倍。纵然能把墙壁轰烂,也未必奈何得了城墙。不过他不想在大名府多耽搁,贾昌朝说了,便就陶十七准备。

  陶十七带了几名兵士,装好炮弹,设了药扲,摇动炮架,用准星用远处的房屋瞄准。

  杜中宵是按前世影视中看见的大炮样子,来制的炮架。在常用的大车底盘上,特制了一个架子,前辕支到地上后,可以调节炮口高低,射击仰角。杜中宵的印象里,火炮必然是这样的,却不道从有火炮开始,到发展到炮架,历史上经历了长时间摸索。

  瞄得真切,陶十七向杜中宵叉手:“官人,可以发炮了!”

  杜中宵看了看身边的贾昌朝,对陶十七点头:“发炮!”

  陶十七领令,用预先准备好的火把,点燃了药捻,与几个士卒一起,转身蹲下,堵住耳朵。

  贾昌朝见了奇道:“学士,他们在那里做什么?”

  杜中宵道:“相公,大炮点火,炮弹出去的时候声威震天,一个不好就震坏了耳朵。为防意外,他们都是如此。相公,我们也快堵上耳朵,免得震坏了!”

  贾昌朝有些不愿,不过见杜中宵把耳朵堵住了,也用两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跟随的官吏兵士也都不敢怠慢,急急把自己的耳朵堵住。

  那药捻燃得极快,眨眼之间就烧光了。一个恍忽之间,就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响,炮口冒出浓浓的硝烟,炮膛内的铁弹向远方飞去。

  这一声巨响,震得贾昌朝心惊胆颤,好一会才回神来。转身去看远处的房屋,前后两堵墙俱都被轰塌在地,一片狼籍,尘土四溅。

  贾昌朝看过以前的铁炮,心中觉得新炮也不会相差不很多,没想到威力恐怖如斯,震惊得好一会说不出话。平静了心神,才道:“有此利器,何愁贝州城不破!走,我们过过去看一看。”

  杜中宵心道,闲着没事去看炮弹轰过的地方干什么,大炮还架在这里呢。不过贾昌朝要去,自己不能拒绝,只好让陶十七带人收炮,自己跟在贾昌朝身后。

  到了被轰塌的房子处,贾昌朝才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新大炮的威力。这一炮直接穿过了前后两堵墙壁,炮弹落在了离房子十几步远的地方。两堵墙被砸得粉碎,破碎的土块堆满一地。

  贾昌朝看了,啧舌不已,对杜中宵道:“小看学士了,没想到新炮威力竟如此之大。贝州城下得此利器相助,可计日破城!学士只管去贝州,我在大名府等你凯旋归来痛饮庆功酒!”

  杜中宵拱手,客气几句。他看了现场,心中有大致的估计。贝州要地,城池坚固,想靠炮轰塌城墙其实并不太现实。房子的墙壁多厚?城墙多厚?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如此,用新大炮把城墙上面的守护设施全部轰烂却是不难。只要摧毁其防护设施,破城也就不能难了。

  用实心炮弹,想在城墙上直接轰出豁口来,基本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小城,城墙单薄才有可能,大城很难做到。火炮的用处,不是轰塌城墙,而是压制守敌,让攻城部队有登城的机会。

  辞别了贾昌朝,杜中宵没再回驿馆,直接绕大名府而过,向北方的贝州而去。

  一路急行,正月初五这一天,杜中宵终于到了贝州城下。

  连日攻城不克,明镐心急如焚,听到杜中宵到来,不顾两人地位悬殊,亲自迎了出来。

  看见队伍中巨大的火炮,明镐眼睛一亮:“如此大炮,必是利器,学士此来,当拯我于水火!”

  杜中宵上前,拱手行礼,把新造的大炮向明镐介绍了一番。

  明镐围着大炮转了几圏,口中道:“好,好,有些利器,便就无忧了!学士,可否放一炮,看看威力如何,也可提振军中士气。”

  杜中宵看看天色,向明镐拱手:“谏议,天色不早,还是等明日吧。明日选好地势,向着城墙开上一炮,便就知道这炮该如何用了。”

  杜中宵带来的新炮,比现在军中装备的小炮大了十倍不止,给了明镐信心。隐约中明镐虽还有些疑虑,不过他实在压抑得久了,强迫自己不去考虑不好的事情。

  引着杜中宵回自己的大帐,明镐对杜中宵道:“今日一早,朝廷派宫中李继和为走马承受,刚刚安顿下不久。李继和带来朝旨,限我上元节前破城,不要耽误契丹国使由此北返。如若不然——”

  如若不然怎么样,朝旨没说,不过很明显,明镐这一个多月就白辛苦了。

  杜中宵吃了一惊,没想到有这种事情,对明镐道:“谏议,贝州是坚城,攻破不易,朝廷为何如此苛责?现在这里已死死围住,周边州军安然,拖上些日子又如何?”

  明镐叹了口气:“因为这里在契丹使节北回的路上,拖延得久了,岂不让北国嘲笑?更何况就在新年的时候,党项元昊暴卒,北边情势不明,朝廷哪里等得下去。”

  杜中宵一怔:“什么?元昊死了?怎么死的?”

  明镐道:“蛮夷之人,目无伦理,与禽兽何异?自己取死而已!”

  原来元昊的太子是宁令哥,给他定了一门亲事,是没移氏之女。待到娶亲时,元昊见没移氏长得漂亮,便自己娶了,号为新皇后。宁令哥受不了这种屈辱,不顾一切用利刃刺元昊,只是技艺不精,只是割下了元昊的鼻子。不久,宁令哥被人发觉处死,元昊也因为鼻子的伤而死。

  听了这个经过,杜中宵惊愕不已,没想到还有这种事情。前面有大唐玄宗夺儿媳妇,在他手上大唐由盛而衰的例子,现在又出了个元昊做这种事。而且更加过分,直接是参加儿子的婚礼,见儿媳妇长得漂亮,便自己当新郎官了。

  因为元昊,大宋这些年被折腾得惨了,没想到最后是这种结局。

  听明镐讲了大致的经过,杜中宵问道:“元昊死了,太子宁令哥也死了,元昊又没有别的儿子,此时常项岂不无主?无主自乱,难怪朝廷这么急着平定贝州。”

  遇上这种事情,边地动党项脑筋的人不少,不过宋朝实在折腾不起,没有动进攻党项的心思。但大宋没这心思,契丹可是有,他们正跟党项交战呢。河北路乱,契丹进攻党项无后顾之忧,对大宋不是好事情。平定了贝州之乱,河北路的重兵契丹不得不防范,好歹拖一下他们的后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0页  当前第1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3/4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风雨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