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90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 MB   上传时间:2024-10-19 21:11:38

第132章 一年大势

  送走了贾黯和陈希明,杜中宵招集重要官员到帅府,各自落座,道:“现在已经是三月,黄河的冰化了,气候宜人。天气好了,事情自然也就多了。去年契丹耶律重元进攻幽州洪基,双方战于儒州,数月时间战事胶着。依前方的消息,如果重元攻不下儒州,则大势去矣。接下来的日子双方还会大战,本路兵马集中于沙州和振武,遥制大同府。如果耶律重元在儒州战败,要立即见他,争取大同数州。”

  包拯道:“此次契丹两帝并立,与以前不同,闹得格外得大。儒州之战,虽然重元无功,洪基守得也并不轻松。不管谁胜谁败,只怕没有那容易分出胜负。”

  杜中宵道:“这种内战,不能跟其他战事一样看待,双方并没有决一死战不共戴天的决心,要随时防止他们苟和。经过了接近一年整训,现在大军虽然还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却不缺一战之力。如果重元战败,则我军要进大同,先夺取山后地区。如果洪基战败,则河北路占幽州,是一样的道理。杨文广部驻扎于丰州,本就是为监视大同,不能放任不理。”

  包拯拱手:“节帅说的是。只是在下以为,契丹内乱没这么快平息而已。”

  杜中宵道:“此次契丹内乱长期化,本就是最可能的事情。不过军事部署,不能依此而来,而是要考虑各种情况。杨文广所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耶律重元战败之时,不能放跑了大同府,其他的事情不归他管。好了,对契丹的部署,本路就是如此。”

  契丹内乱,不管是耶律重元还是耶律洪基,都无法完全控制手下兵将。双方战事,主要是围绕儒州和昌平。重元攻下两地,则洪基所部可能会迅速溃败。如果攻不下,重元内部就面临着分裂压力。

  宋朝在战略上有绝对优势,不管哪方失败,都可以提前占领山前或者山后一部。不过,现在宋军除了杜中宵所部,其他军队的战斗力如何,朝廷心中没底。最少这一两年,还不具备对契丹开战的实力。

  旧的禁军八十余万,要完成整训改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近看了河曲路军中的情况,杜中宵觉得不乐观。由于各级军官能力不足,现在宋军的战力,比年前的河曲路军队低了很多。什么时候能够完全转变?杜中宵没底。如果有大的战事,回速淘汰,可能很快。如果没有大的战事,一直这么拖着,根本一直都是旧军队,也不是没有可能。

  说完契丹,杜中宵又道:“西边的党项,自从顺化渡一战,大败亏输,现在都没有缓过来。朝廷整训完军队,可以对党项下手。不过,跟契丹那边一样,这不是短时间的事。党项现在分三部分,河曲路南边的兴灵两州,是党项一切的核心地区。这一年来,党项在这一带高筑城深控垒,又铸了不少火炮,安于城墙之上。特别是河州南边的山河关,党项筑了一道长城起来,最是难办。东边的横山地区,在我们占了屈野河上游和地斤泽之后,势力压缩,现在退到了山区。前些日子,贾逵新任管勾麟府路军马事,麟府路划入河曲路。朝廷有意,让麟府路向南,鄜延路向北,南北对进攻占横山。只是兵马未济,铁路还没有修到延安府,此也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说到这里,杜中宵站起身,对众人道:“党项的第三个部分,就是河西数郡。去年,我们攻灭了白马监军司,又夺了黑水监军司,党项只剩下甘肃监军司和西平监军司,兵马不足五万。注意,党项全民皆兵,甘肃和西平监军司兵力如此之少,就说明了河西数郡人口不多。凉州、甘州、肃州、瓜州和沙州都本是人口稠密的地方,大乱二百余年,现在只怕就剩几万户而已。”

  “我们的铁路在北边,与河西数郡相隔大漠,直入西域而去。一旦接到伊州,诸位,受影响最大的不是黑汗国和高昌国,而是河西数郡。很可能,以前的归义军会再次而起,甘州和肃州离开党项,甚至与伊州一样,想着回归朝廷治下。这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说到这里,杜中宵道:“现在河曲路部署,是杨文广所部驻沙州、丰州,防阴山一线。赵滋所部驻河州,一路向西直到西域。张岊所部驻胜州,为帅府直属。为因应局势,麟府路划到河曲路之后,其兵马别划为一军,前出布置在麟州和地斤泽一带为妥。张岊所部西进,沿铁路布置,兼驻河州。赵滋所部,则全力向西,进入域。总的部署,还是以党项为主要目标,兼管契丹。”

  杜中宵说完,众人一起点头。铁路一旦修到了居延县,西进就迫在眉睫。赵滋西进,张岊所部兼驻河州,就说明河曲路攻山河关南下兴灵被放弃,成了沿铁路西进的大迂回。与党项开战,最可能的是陕西路大军沿铁路集结镇戎军,北上灵州。

  契丹的耶律重元一旦战败,则杨文广所部迅速东进,在张岊所部的配合下,进攻大同府。两军合计十万兵马,各抽出大部,以七八万人攻契丹,占住云、应、朔、蔚数州,应该是可以的。

  重新坐下,杜中宵道:“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春天了,必须要重定规划。诸位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控讨。”

  富弼道:“节帅如此安排,当无大错。不过,依此布置,是否用于党项的兵力过多?”

  杜中宵点了点头:“副使说得对,大部分兵力,都是用在防御党项。没有办法,朝廷的意愿就是如此。对契丹不敢说有必胜之势,还是先以对付党项为主。”

  说到底,朝廷对于与契丹作战,信心不足。虽然去年河曲路作战大胜,契丹未受重创,主力都安全撤回。紧随而来,河曲路大军被拆得七零八落,再练出那样的军队,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对于党项,虽然也是失败得多,宋朝的信心还是足一些。哪怕契丹内战,宋朝的军事目标,还是对着党项。

  富弼点了点头,又道:“现在党项恭顺,没有作战的理由。下官以为,还是以西域为主的好。”

  杜中宵无奈地道:“西域地方广大,势力弱小,确实适宜用兵。不过,进攻西域,要以铁路修好为主。铁路修到哪里,本朝的势力就可以到哪里。铁路未到,还是不适合大规模用兵。”

  从河州一路向西修铁路,全是黄沙,已经不容易。铁路不是修好就可以了,平时要养护,一路上要有站点,修路护路的人力需求不少。其他地方还罢了,河州向西,养护的代价不小。只能靠着西域的商路从铁路而来,收些税赋,有经济刺激。

  从河州到伊州,其间相距三千余里,中间只有居延一个大的补给点。对于河曲路来说,支撑下来并不容易。到了伊州,向西全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连修路人口都不好抽调,谈何容易。现在河曲路,人口不多,地方实在太大了。

第133章 两件大事

  辞别众人,杜中宵回到住处。院子里一株桃花,刚刚抖出骨朵,在阳光下的微风中颤抖。杜中宵看着桃树,微微伸了个懒腰,暗暗叹了一口气。

  在河曲路待了一年了,杜中宵感觉得出来,包括自己,很多人的心理变化很大。这一年时间,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且冬天漫长,一年中几乎一半时间做不了事,人很容易懈怠。

  从十月到三月,几乎半年的时间无法做事,很多事情就耽搁下来。如果不是半年的冬天,河曲路现在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什么事情都停滞。去年败了党项,形势一片大好,本可以借势略作修整之后,四面出击。结果紧随而来的是人员替换,全军整改,很多人麻木了。

  直到现在,河曲路才刚刚缓过气来,可以做一些事情。可看现在情形,下面人员的心态,十分地不乐观。新来的富弼,一心想着重新搞出一场大胜,而其他人就没有这个心气了。

  小青从屋里面出来,对杜中宵行礼:“官人,今日前面送了几尾大鱼,说是什么黄河开河鱼。我红烧了一尾,官人尝一尝。”

  杜中宵道:“真是难为了你。开河鱼是这一带的名菜,味道肥美,而无土腥气,你也尝一尝。”

  说完,到了屋里,小青已经摆好碗筷,杜中宵坐下吃饭。

  来了几个月,杜中宵慢慢习惯了身边有小青的生活。每日里都是她在做饭,收拾屋里,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舒服了许多。至于其他事情,现在没有多余时间考虑。

  开河鱼,就是黄河冰消,河里捕出来的鱼,以鲤鱼为佳。此时黄河水多,里面鱼鳖众多,基本随时可以食用,价格不贵。胜州城里,除了冬天的那几个月,鱼虾一类一直是供应不断。

  经过一个冬天没有进食,开河鱼完全没有常见的土腥味,味道砍实不错。

  吃过了饭,杜中宵坐在书房小憩。

  房外微风轻拂,没有了寒意,带着春天的温暖。料峭当中,已经有了蜂蝶忙碌。春天的阳光洒满大地,春风带着温暖的气息,拂过世间的一切。

  到了下午,杜中宵醒来,在书房里看了一会书。看看天色不早,叫过士卒,道:“去请富副使和张副使,今夜我请他们饮酒。对了,商场对面王普的店里,最近生意怎么样?”

  士卒道:“回节帅,自从胜州里的营田人员分驻各地,城里便不似以前热闹了。王普的店生意还是不错,不过不似从前。现在生意虽好,却不似以前那样一座难求。”

  杜中宵点头道:“正常做生意,不就是这个样子?前面城里人多的时候,本就不太正常。好,今夜便请两位副使到他店里饮酒,你先派人去定个位子。”

  士卒应诺,转身出去了。杜中宵起身,到了前面官衙,会合富弼和张昇,出了衙门。

  此时正是初春时节,一切都好似大梦醒来一般,城里行人极多。有四处游逛的,也有到处访亲探友的。借着明媚春光,尽情挥洒这惬意时光。

  到了王普店前,他早已等在门外,急忙把杜中宵和富弼、张昇三人领入店里。二楼阁子里坐定,杜中宵要了一桌酒菜,王普自己去准备。

  饮了茶,杜中宵道:“现在已是三月,河曲路草色泛青,进入春天了。去年初大胜,而后就是全军整训,一直忙到秋天。到了秋天,万物萧索,想做什么也做不成。好不容易等来了春天,今年本路要做什么大事,应该早早规划才是。”

  富弼道:“节帅说的是。去年初大胜之后,党项求和,占了黑水城,之后再无大事。将近半年的冬天,实在太过漫长,我看本路将帅,大多有些懈怠。”

  张昇道:“当然如此。这几个月,除了武都军城正常,其他地方,都是苦挨。现在黄河冰解,草色泛青,满城欢喜。不只是百姓,就是军中,人员的精神都跟前几个月明显不同。”

  杜中宵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要经历过才好。以前本朝所占的地方,最北不过河东,又能够有多北?大家习惯了一年四季,按部就班做事。河曲路这里不同,已经到了阴山之下,可以算是极北之地了。初到这里,大家自然手足无措,受到影响也是正常。”

  正在这时,王普带着小厮上了酒菜,行了个礼,便就退去。张昇倒了酒,杜中宵领着饮了三巡,便就各自饮酒。三人用餐,是为了说些统帅的闲话,酒并不重要。

  吃了几口菜,杜中宵道:“今年的事情,在我看来,最要紧的是两件。”

  张昇道:“还请节帅明言。今日官衙里说的,有些大了,在下听得并不仔细。”

  杜中宵道:“契丹和党项两国,依我估计,今年不会有什么大事。当然,我们驻守边路,首先就是防着两国。防是要防着,但本路的事务,却不能依照他们来做。两件要紧的事,一是进西域。此事最重要的,是陈希明进京,朝廷跟他怎么说。此是大事,我们做边臣的,不好过于插嘴。”

  富弼道:“节帅节制一路,西域事务,本就该多管一些。你自己放手,朝廷未必领情。”

  杜中宵摇了摇头:“副使,话虽然如此说,但多说了未必有好处。在我看来,对于陈希明来说,朝廷最好就让他留在京城里,不要回去了。伊州才多大?数千户人家而已,实在是个小地方。但是铁路一旦通到那里,可就完全不同了。光铁路用到的人员,加上车站做各种事情的,就要数千户。如果再加上各种做生意的人家,各种杂七杂八的人员,伊州一下就成了数万户之地。土著的几千户,面对数万户人家,再加上赵滋的大军,其实少数。这种时候,有一个城主,有无数碍难之处。但这话我怎么说?只能靠朝廷去说,把陈希明的权力,给他变现,让他在京城里做个财主便了。”

  富弼道:“此话不方便跟陈希明说,可以跟朝廷讲明——”

  杜中宵听了就笑:“副使,跟朝廷也不好讲的。现在陈希明未入京,朝廷也不知如何安排。我先提出此事,朝廷受到约束且不说,跟陈希明谈起来就不好说话。”

  陈昇道:“节帅顾虑得是对的。谁知道陈希明入京,跟圣上讲什么?还是由他们去。”

  杜中宵点头:“不错,此事只能看陈希明自己,我们不好说什么。除了伊州,本路还有一件大事。”

  富弼道:“不知还有什么事?看节帅意思,其事不小。”

  杜中宵道:“是啊,此事不小。去年副使未来,不知营田厢军事务。自顺化渡一战后,原来的营田厢军分拆,现在的军中,只有几千人还是原来人马。新补进来的人,虽然人多,但却少了几年磨练。我说句泄气的话,现在河曲路大军,还远远达不到去年兵马的战力。特别是,中低级的将领,远没有以前营田厢军能达到的水平。趁着天气转暖了,帅府要多组织几次有力的演练,锻炼将领。”

  富弼和张昇缓缓点头,没有说话。他们两人都是后来调来,并不知道前边的事务。现在的军队,在这两人眼里已是很强,什么将领不行,甚至不知从何说起。

第134章 赵滋述职

  进入四月,草长鹰飞,春天真地来了。赵滋离开居延,回到胜州述职,所部与河州驻军轮换。

  帅府里,杜中宵接受赵滋拜见,道:“现在你带兵驻居延,不只是胜州在看着,就是朝廷也时时在注视着。居延那里,现在可是天下重地。伊州陈希明已经入京,你要做好随时入伊州的准备。”

  赵滋道:“节帅,你们都不知道居延那里的苦。党项人走的时候,带走所有人口,我带兵去只接了一座空城。在那里半年多了,还是一户人家没有,只有驻军。”

  杜中宵道:“这有什么办法?那本就是一座沙漠中的孤城。等一等,很快铁路修到那里,就会热闹起来了。不过,在此之前,你要做好入伊州的准备。”

  赵滋道:“自陈希明离了居延,我便派人到伊州,查探道路。现在向导已经配齐,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大军就可以入伊州。只是,伊州只有数千户人家,没有多少粮食。”

  杜中宵点头:“是啊,最重要的还是粮草。所以铁路修到居延之后,不要停,让他们一直向伊州那里修。赶在今年入冬前,能修到哪里是哪里。铁路到了伊州,就一切都好办了。”

  一边的富弼道:“进占伊州,重返西域,是朝廷定下的大计。定远军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此事。”

  赵滋称是。道:“西域多年征战,现在势力不多,除了伊州之外,就是黑汗国和高昌国。两国的兵力我已经打探过了,一战三五万兵,已经是极限。西域地方广大,不过人口不多。”

  “地广人稀之地,不过如此了。只是那里是商路,想必向西还有更加繁华的地方。那里是汉唐时的故土,重入西域,对于朝廷来说,意义特别重大。今天便就如此,晚上为你接风!”

  杜中宵说完,吩咐退帐,让赵滋先去歇息再说。胜州的驿馆已经建好,就在火车站旁边,赵滋可以住在那里。驿馆建设完成,胜州成了完善城池,河曲路慢慢开始开发。

  到了晚上,后衙设宴,为赵滋一行接风洗尘。

  杜中宵领了酒,道:“现在河曲路数州,都是营田开发,只有居延县例外。听赵滋所说,那里估计能安置数万户人家,足够建一县。不过,沙漠之中,一旦开垦,就容易起风尘,成沙地。依我所见,居延暂时不要民户,就作为军城。通了铁路之后,物资运输便利,开垦没大意思。”

  赵滋道:“节帅说的极是。那里是通到西域的门户,将来也必定会驻重兵,不如做军城算了。”

  张昇道:“那一带,真的没有民户了?党项迁移那么干净?”

  赵滋道:“我派人四处搜查过,方圆三百里内,一户人家也没有。南边甘州、肃州一带,同样是人户稀少,党项迁到那里,并不是没有地方安置。”

  杜中宵叹了口气:“河西四郡,本是中原通西域之地,人口稠密。自中晚唐以来,沦于吐蕃,又陷于回鹘,陷于党项,争战二百余年。这二百余年,人口乱离,已经成了地广人稀之地。与北边的居延比较起来,也只是适合人生存,人口未必会多到哪里去。现在诸军整训,没有余力组织大军攻党项,只能从北边修铁路绕到西域。等到日后灭了党项,那些地方只能慢慢发展。”

  赵滋道:“可不是如此。党项为祸中原,就是先占了河西数郡,稳定了后部才开始的。现在那数郡之地,人口不足中原地区的一大县,稀少得很。将来灭了党项,不知发展多少年,才能重现繁华。”

  说起河西地区的衰落,众人不由唏嘘,一起饮酒。

  河曲路一战胜利,朝廷对自己军事实力的信心重新起来,渴望回复汉唐时的荣光。不过中间落下的东西太多,一时觉得无处下手。在心理上,还是对契丹感觉害怕,对党项不敢进攻。实力相对衰弱的西域各国,成了合适的目标。赵滋驻居延,成了西进的兵团,上下都关注着。

  隶杜中宵手下之前,赵滋曾在京东路为巡检,得当时的京东路安抚使富弼赏识。现在富弼调来河曲路做经略副使,对这位当年的爱将,格外重视。

  听赵滋讲着居延的情况,富弼连连点头,不时询问。

  从居延进伊州,先是要翻越沙漠,而后沿马鬃山的山麓而行,直到星星峡。过了星星峡,又进入了沙漠,再走一百余里才到伊州。如果居延的物资充足,这段路对大军来说,并不难行。

  听赵滋讲完情况,富弼道:“陈希明已经到了京城,具体如何,朝廷尚没有信回来。赵滋,你从胜州回去之后,当派人密切注意伊州地区。特别是要防高昌乘陈希明不在伊州的机会,出兵战领。”

  赵滋道:“副使,高昌与黑汗国交战正酣,抽不出兵力攻伊州。再者说了,陈希明离开伊州,必然做了布置,高昌没那么容易占领。下官以为,还是以铁路为重,铁路修到哪里就是哪里。”

  杜中宵道:“西域的两国虽小,也不可过于小视。我以为,持重一些是对的。你部先以居延为根本之地,等铁路修到之后,护着修路队伍向西而行。等到铁路修到了星星峡,再出兵进占伊州。”

  富弼道:“就怕如此做,伊州那里会出意外。”

  杜中宵道:“伊州人口太少,就是全民皆兵,才有多少人?铁路到了,一切就会平定。只要铁路修到伊州,西域各势力皆不足道。那时数万大军,并力前行,哪个能够阻挡?铁路不到,大军前行,终究是无源之水,容易被其他势力打击。从河州到西域,路程数千里,有铁路都不容易呢。”

  说到这里,杜中宵对身边的张昇道:“此次赵滋回去,张副使与其同行,暂住居延。这边有什么事情发给你,那里的事情,副使发到胜州来。再过一两个月,铁路到居延,一切就容易了。”

  张昇称诺。这本就是副使的职责之一,到了临战之前,要到前线监军。陈希明入京,宋军进伊州已势在必行,不能由赵滋独断。富弼带着监军职责,轻易不离杜中宵身边,赵滋的监军只能由张昇担任。

  杜中宵道:“对了,上次战后,朝廷抽调兵力,还有人除役,赵滋所部影响最少。铁路通到居延之后,你部就撤出河州,全部集中到居延去。而后护着修路队伍,向西修铁路。”

  赵滋应诺,道:“如此一来,西域必然震动。此次陈希明入京,高昌国便就格外紧张,听说从跟黑汗国交战的前线调兵回高昌。不过到底如何,因为离得太远,我那里了解得也不清楚。”

  杜中宵道:“现在的商路,走的是北边,到了丰州之后南下,入河州,再乘铁路来胜州。都是西域胡商,说的话不能尽信。西域到底如何,实在不知,一切小心谨慎就是。”

  进西域的战事,杜中宵有些心累。距离实在太远了,很多事情都是未知数。不能行险,一切都是小心为上,不能冒险。距离过远,超出了侦察范围,很多事情都不方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0页  当前第2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0/4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风雨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