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分析下来,刘延宁对自己妹妹跟着爷爷进城的事已经确定无疑了,脚下原就快的步子,不由又加快了些。
门人倒也体谅刘延宁急切的心情,并未再多话,陪着刘延宁默默的加快了脚程。
两人很快便到了门口,刘青眼睛尖,远远的瞧见刘延宁的身影,便扯着刘大爷的衣摆道:“爷,我瞧见大哥过来了!”
“哪儿呢?”刘大爷张望了一阵,还是没瞧见人影。
“就在前面啊。”刘青伸手指了指,刘大爷还没说话,她倒是见到刘延宁在朝自己招手,许是对方也瞧见他们了,刘青不由挥舞着小手,热情的回应着,“大哥瞧见咱们了,在摆手呢!”
刘大爷总算是见到了,不由捏紧了手头的布包,笑道:“来得真快啊,真快。”
确实很快,刘延宁已经近在眼前了。他远远的瞧见刘青,便一直在打量着,却还是不如走近了见的这般震撼——眼前这个穿着粉色裙衫,白皙的脸蛋上,因为太阳晒得发红,更显得粉扑扑的可爱,还在拿水灵灵的大眼睛瞅自己的漂亮小姑娘,真的是他印象中那个干瘦沉默的妹妹吗?
刘延宁一瞬间是难以置信的,可是他又确信是这的确是他亲妹妹,对方相似的眉眼,眼底的亲近和幕孺,仍然能让他生出想保护想疼爱的情绪……
这就是他唯一的妹妹,他答应过爹要照顾一辈子的亲人。
原来她已经长大了,在他无心关注的时候,悄无声息的,茁壮成长着,变成了这般亭亭玉立的模样。
原来李伯并未夸大其词,他的妹妹确实配得上“钟灵毓秀”这四个字,眉目间满是清澈和灵动,清丽而脱俗。
刘延宁心里油然而生一阵自豪,当然也伴随着某些不可言说的失落和遗憾。
遗憾的是他没能亲眼见证妹妹的成长。
这番复杂的心情,于刘延宁不过是转瞬之间,连刘青这个当事人,都只察觉到她大哥刚开始看她的那个眼神似乎有些复杂和奇怪,让她一瞬间都有些心虚起来,以为是自己转变太大被亲哥发现端倪了,等想再仔细瞧瞧亲哥是什么意思时,刘延宁已经恢复了一惯的温文尔雅。
刘延宁眼神自然的,让刘青又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正沉浸在见到了孙子的欣喜中的刘大爷,更加没注意到这一幕,一惯少言少语的他,难得像女人一样,拉着刘延宁看了又看,不停的道:“怎么又瘦了,在书院里都不吃饭是不是?”
“爷……”刘延宁刚扶住刘大爷的手,想说些什么,却被刘大爷一把抓住,被拉着去摸包袱里头的东西,“爷这回给你带了好多吃食来,都是你妹妹做的,有野兔肉,有猪肉,还撞了一点自家煮的茶叶蛋,这个你吃不完也可以送人,同窗和时常照拂你的先生们,好好谢谢他们。这些肉你可得好好吃,吃完了就说,爷想办法再托人带些过来,多亏了青青这丫头机灵,咱们家现在能赚钱,前几日去镇上卖茶叶蛋,都赚了整整一两银子呢!不差这点钱儿啊。”
“爷听说考科举很磨人的,身子骨不好都熬不过,你可得趁这段日子,先帮身子养得壮壮的,科举才能考得好。”
刘大爷都不必把包袱打开给刘延宁看,从他手里接过包袱的刘延宁,就已经感受到了这份沉甸甸的爱意,不由有些感动,抿了抿唇想说什么,刘大爷又连忙从刘青怀里把包裹拿过来,一股脑儿塞到刘延宁手里。
“对了,上个月你奶让你娘去镇上扯了几块好的料子,做了两身新衣裳,刚好天气转凉,你现在可以穿了,以前那些旧衣裳别用了,收拾起来,等过年带回家便是。”刘大爷说着看了刘青一眼,刘青便提醒道,“爷,你还没说我给大哥的新衣裳上绣了花呢!”
“是啊,瞧我给忘了。”刘大爷拍了拍脑袋,回头对刘延宁笑道,“青青现在可能干,不仅能做好吃的,跟着她师傅学绣花也有模有样了,学会的第一个花样,就是给你新衣裳绣竹子呢!”
刘延宁被塞了一怀抱的东西,一颗心也仿佛被这些东西填得满满当当的,一时竟有些不知道回什么,只能抿着唇温声道:“爷和青青这次进城,还带了这么多东西,委实辛苦了。”
“就这么些小玩意儿,有什么辛苦的。”刘大爷摇了摇头。
刘青见刘大爷一股脑儿把该叮嘱的都叮嘱完,眼下就没话说了,只能自己替自己多刷几次好感值的机会,当下拉了拉刘大爷的衣摆,不满的道:“爷,你还忘了一件事没同哥哥说呢。”
刘大爷以为自己忘了什么重要的事,下意识反问了一句:“还有什么事?”
不等刘青插话,刘大爷又回过神来了,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笑道:“瞧我这记性!事关青青的前程,这么大的事我竟险些忘了。”
“不是这个……”刘青默默把话吞回去,听着刘大爷同亲哥商量,“延宁啊,青青说想学识字,我跟你奶商量过,青青聪明懂事,能认几个字也好,索性你娘就能教,又不用花钱去外边请女夫子,倒也省事。就不知道你什么意思?”
刘延宁还真被这话惊讶了一下,第一反应就是:“我娘也同意了?”
事实上刘延宁从来就不赞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这句话,他自己就是男人,自然知道男人对女人的要求,与女人对女人的要求,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标准。
话又说回来,其实他觉得,女子选择识字亦或者不识字,不应该是出于为了讨好男性而做的决定,若是有那个条件,他倒觉得人人都应该识得几个字,读过两本书才好,毕竟读书使人明智,人人都看书,这世上便不会有那么多愚昧无知的人了。
当然刘延宁也知道,这只是理想境界。他要求不了别人,却是真心琢磨过,教自己唯一的亲妹妹识字。他一直知道妹妹胆子小,少时还能说是女孩家的矜持,随着年纪越大,这种性子只会越不讨喜,在家中尚且不被长辈所喜爱,这要是有朝一日嫁了人,只怕待遇还不如在家中。
因此刘延宁想抽空教自己妹妹识字,让她读点书,就算不把她的性子磨过来,至少她心里头对事事看得清明,不至于糊里糊涂度日,再有自己的照拂,往后日子也不至于过得太糟糕。
只是这个念头,刘延宁还没来得及付诸于行动,刚透露给他娘,就被一惯温和的母亲给言辞厉色的喝止了。
那一日,他娘的语气是前所未有的严厉。
尽管刘延宁也清楚,他娘并非是针对于他,只是如此慎重,或者说如临大敌的模样,到底让他忍不住往深里去想。
那是刘延宁第一回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他表面上瞧着光鲜亮丽,花团锦簇,实则都是虚的,不过就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穷书生,比旁的人多读了几本书,根本没甚大用。家里人哄着他供着他,却不代表他就有资格任性妄为——毕竟他自己身无长物,在县里念书,学资和生活的费用,还有书本,笔墨纸砚这些费用,全都是靠全家人省吃俭用得来的,他相当于什么都不用干,伸手白拿。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软,自家人虽然不应该这么算,但道理却都大同小异,他既然是靠爷奶和叔伯供着的,一举一动不说完全受制于人,但至少也不能罔顾长辈的意思。
就拿教妹妹读书这事来说,他既然要教自己亲妹妹,可叔父们供养他至今,相当于衣食父母,于情于理,他也不能只管他妹妹,而不管堂兄堂妹他们——可他自己,是委实没那个功夫去教这么多人,那就只能一视同仁,谁也不教了。
不过刘延宁心里并未放弃多照拂自己妹妹的想法。理智上来说,叔父们对他们有恩,他以后真有了能力,必然会加倍回报他们的恩德。
可情感上,他就这一个同父同母的妹妹,本质上就不同,根本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一视同仁。
再说父亲去世前拉着他的手,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妹妹和母亲,不停的叮嘱他照顾好她们,父亲的遗愿,他也不能罔顾。
刘延宁的改变在于,他知道把这些想法深藏于心底,在他没能力之前,一切都只是想法,无法付诸于行动,只有等他出人头地,考取到一星半点的功名,才有资格也有底气,特殊照拂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所以刘延宁这个时候,听到他娘竟然改变主意,不但同意了让妹妹识字,竟然还愿意亲自教她,心里不可谓不震惊——要知道,他娘自父亲去世后,根本不愿意听人提到她会字这件事,仿佛对这个事实十分抵触。
是什么让他娘改变了观念?
刘延宁惊讶了会儿,想不出缘由,便没有放任自己的思绪,及时收回了心神,笑道:“既然爷奶和娘都同意,孙儿自然没甚好反对的,让妹妹学着认字也好。只有一点,近来家中若是不忙,让堂弟堂妹他们也跟着娘一起认认字才好,娘教一个也是教,两个三个也是教。”
“这事我不是没想过,只是你娘说她也只会认得几个字,女孩都无所谓,那像你弟弟他们,若是你娘教得不对,就怕耽误了他们。”刘大爷以前是不敢想,觉得他们老刘家只要出了刘延宁这一个读书人,就已经是祖宗显灵了,其他孩子中就算还有天赋的,要他们再供一个出来,也实在是无能为力。
但是现在不一样,家里能赚钱了,日子蒸蒸日上,大孙子也很快就要下场考功名,眼看着就要出头了,这个时候再培养两个小的,倒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刘大爷那个时候还可惜过,倘若刘青是个孙子,就算年岁大了些,他都咬咬牙,愿意把她也送去学堂,奈何是个姑娘家,寻不了这个前程,刘大爷便只能把目光转移到了几个小的身上。
其他的暂时瞧不出来,至少小六那孩子精怪得很,平日就他跟青青歪点子多,嘴巴也麻利,脑瓜子转得快,虽然比不上大孙子的资质,但比起村里其他孩子,也是好太多了。
若好好培养着,小六这孩子不知道能不能有他大哥的一半。
这事刘大爷还只是有些动心,更多的却是迟疑,便没同任何人商议,正好李氏跟他说想教青青识字,他才猛然想到家里还有个识字的。他正好看不出小六的资质,李氏识字,这方面懂得应该比他多,让她顺道了教教这几个孩子,到底资质如何,很快便见分晓了。
虽然这个命硬的儿媳妇,让刘大爷一直很不喜,觉得老大当年要不是铁了心娶她,就不会被克死了。但好在李氏肚皮争气,给他们刘家生了一双如此出色的子孙,刘大爷勉强把心里的不喜压下去,以平常心态来看待李氏。
然而刘大爷另一方面又觉得李氏说到底只是个女人,让她来教孙子们,就怕把孩子们给耽搁了,一时间便拿不下主意,才想着索性到了城里,一并说给刘延宁。
在学识方面,刘大爷无条件相信刘延宁而不是李氏。
刘延宁也的确警觉,刘大爷这么一问,他立刻把刘大爷未言明的意思读懂了,当下笑道:“虽然娘多年未曾再拿过书,但娘自小便书读诗书,如今不过是给弟妹们启蒙而已,自当应付得过来,爷不必太担心。”
“孙儿还记得年少的时候,最初也是娘教我识字的呢。”刘延宁似是漫不经心的提了一句,旋即又道,“再有几个月便过年了,书院放数十日假,孙儿到时也能抽空,检查检查堂弟们的学习。”
听到刘延宁最后一番话,刘大爷眼神一亮,才彻底放下心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评论区的解释,在这里再解释一遍,今天晚了这么久才改过来很对不起,练完车后发烧,打了点滴才回家,预留码字的时间不够写,到现在才赶完,所以改完了。
然后,明天白天要考试,应该也只能卡着点更新,这阵子都快忙疯了,实在没办法,希望理解。
☆、第45章
说完正事,刘大爷又问起刘延宁在书院的情况,刘延宁笑着一一回应了。刘大爷从见到刘延宁起,便拉着他不听的说话,要一股脑儿把所有事都叮嘱道到位,直到这时才差不多说完了。
而刘延宁也终于有功夫问起刘大爷和刘青:“爷和青青这个时辰过来,应该还没用午饭罢?”
“我们没关系,带了干粮,到路上随便吃点填肚子就好。”刘大爷笑道,“看天色还早,我待会儿带青青去外头逛逛,她第一回进城。”
刘延宁又问:“爷坐的是谁家的车,几时回去?”
“这回搭的是镇上林车把式的车,他叫我们未时一定要去城门口碰头,再晚他们便不等了。”
“那也还早,少说还有一个时辰,不着急着走,你们先随我去吃饭罢。”刘延宁说着,将包袱都摊到左手上,空出的一只手便拉住了刘青,笑道,“青青头一回来,哥哥带你去书院的食堂用饭,晚一点再去街上可好?”
刘青的手冷不丁被一阵温暖的触感包裹住,少年的手并不算宽厚,但比起刘青的小爪子还是大了许多的,被握住的时候,刘青感觉有粗糙的东西从她手背划过,可能是刘延宁常年执笔留下的老茧。刘青忍不住低下头去看了一眼。
自然什么也看不到。
不过其实刘延宁根本不用这么哄着她,刘青本来就不是小孩子,原身也并非蛮不讲理的性格,虽然她跟着进城是想长一番见识,瞧瞧这个时代的城市是如何面貌,但眼下明显刷亲哥的好感度比较重要,又如何会反对他的好意?
刘青仰头直视刘延宁的脸,露出乖巧而明朗的笑容,脆生生的道:“好啊。”
刘延宁见她冲自己卖乖的模样,嘴角含笑,又忍不住松开握着刘青的手,转而摸了摸她的头顶,小小而无声的动作,怜爱之意却溢于言表。
只是刘青答应的痛快,刘大爷却有些迟疑,他刚才来在书院门外等刘延宁,非但没有半分局促,有经过的路人,时不时往他们祖孙站的地方瞧一眼,他还觉得与有荣焉。
那是因为在外面,现在刘延宁要他们进去书院,刘大爷开始局促了,“这不太好罢?书院里都是你的同窗,我跟青青进去像什么话……”
刘大爷也知道,他们老刘家供出了大孙子这样优秀的读书人,是整个刘家的骄傲,可他们却未必会是刘延宁的骄傲。虽说如今刘延宁还靠他们供着念书,但他的未来,决不可能止步于此,总有一日,他们的存在,或许会成为他的拖累。
甚至现在他们供他念书,这是恩情,可是换一面想,如他孙子这般有资质的孩子,但凡出生在稍微富裕的家庭,必然有着前程似锦的未来,他纵是再不想看到孙子的才能被埋没,能为孙子做的事,除了供他念书,也没有别的了。
其他的,都要靠孙子自己去争取。
但青山书院作为永州唯一的书院,来这里念书的学子,无不是家境富裕的,本县大多数得上名号的地主、富商的子女都在,听说还有不少官宦子弟也在书院求学,就连他们的父母官的张大人家的公子,也是他家延宁的同窗。
孙子的同窗家里都是如此有头脸的人物,自己这个只会刨地的,跟孙子进了书院,被他同窗瞧见,万一叫他们从此看轻孙子怎么办?
刘大爷的局促,刘延宁并不是不清楚,或许他少不更事时,面对一个个非富即贵、活得肆意张扬的同窗,偶尔也的确闪过些许自卑,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
但这么多年圣贤书读下来,刘延宁至少能够坦坦荡荡面对自己的出身,被刨了大半辈子地的爷爷奶奶和叔叔婶婶供着念书,没什么好心虚自卑的,他们刘家世代良民,长辈们供他的学资,也是靠双手一文一文赚来的,不偷不抢,自然堂堂正正。
不过心里清楚归清楚,有些事情点破了反倒不好,刘延宁便只是微微笑了,坚持的道:“无妨,爷和青青随我进去罢,同窗们都很友善的。”
“是吗?”刘大爷不着痕迹的扯了扯衣角,其实他嘴上拒绝着刘延宁的提议,内心对于能踏进书院这种神圣的地方,又何尝不是激动的?
刘大爷顿时有些后悔,今儿早晨起床,老婆子让他换上那身纺绸的长衫时,他给拒绝了,因为他怕坐在板车上磨蹭,一不留神就把衣裳给磨坏了。
其实就一件衣裳而已,穿坏就穿坏了,偏他想不开,如今就只能穿着平常的衣裳进延宁的书院,也不知道那些学子们会不会瞧不起自家孙子有这么埋汰的祖父。
刘大爷带着这样矛盾而复杂的心情,踏过了书院的大门。
相比之下,刘青就显得淡定多了,她被刘延宁拉着手,还有心思问一问他,“哥哥用午饭了吗?”
“还没,先生刚下课,你们便过来了。”
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么巧,刘青没有去深想,反正即便不是真的,也是亲哥善意的谎言,刘青十分配合的笑着,一脸惊喜的道:“那咱们可以一起吃饭啦?”
“是啊。”刘延宁又摸了摸刘青的头,笑道,“正好也尝尝青青发手艺。”
“哥哥得好好尝尝,我现在做菜可好吃了。”刘青还有些自豪的道,说完又想起什么,又得意洋洋的道,“我现在不单会做饭,还能绣花呢,哥哥新衣裳我就给绣了花,奶他们都说好看。还有荷包,我给哥哥做了好几个荷包,哥哥可以换着戴呢!”
“我们青青真能干。”
对于第二次和亲哥会晤,刘青是满意的,虽然他们相处的时间不多,而且大半部分时间,刘延宁都在陪化身话唠的刘大爷说话,但刘延宁的一举一动,也表明对自己这个妹妹满满的关爱之意。
这大概就是血脉情缘,刘青能够感受到对方的牵挂,虽然不会溢于言表,却让她无法忽略。
其实刘青要是知道原身同亲哥的关系,她现在就不必有半点担心了。
原身对刘延宁那般疏离,兄妹俩凑到一起,话都说不到几句,刘延宁尚且对她关爱有加,现如今根本就不用刘青主动示好,只要他的关怀,她能够接受并且回应,就已经够让刘延宁高兴和欣慰了。
当然刘青这样的表现,只会让兄妹俩感情越来越好,也不是没有意义。而且刘青觉得有些距离也好,亲哥常年在书院,就算对原身有些了解,但是相处不多,想来也没有到对原身性格了如指掌的地步。
何况人都是会变的,这几个月里刘延宁在信里透过只言片语,早知道自家妹妹长大了懂事了,但到底没有真正接触,亲眼见着她的转变,便也没什么好怀疑,只当她忽然开窍了——毕竟还好孩子,性格大变多半跟开窍有关,没有人会往坏的地方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