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时间还早,宣云锦没有急着回去,而是找了一家平民茶楼,点了一壶茶吃着,开始打听八卦。
最近最热闹的事情,就是宣家那事儿。
宣老爹身上的银子被宣云锦顺手牵羊了,急冲冲的到了县城,要打点的时候才发现不对,这可急慌了头,又回去了惜花村,重新拿了银子才到县城。
这么一折腾,天都黑了,衙门根本不见客。
没办法之下,宣老爹只能在县城住了一晚。
有了一次教训,宣老爹看银子就看得紧了,这才没有节外生枝。
从八卦中,宣云锦提取了一些信息,童生虽然有一定的赋税减免,但是并没有其他的特权。
比如说,见官不跪这种事情。
只有中了秀才,达到这种级别才可以见官不跪。
宣老三自负,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见到县令还敢拿乔,结果被当场打了二十大板才下狱。
宣老爹这么一耽搁,好不容易好话和银子都付出了才将人捞出来,宣老三已经快不行了。
听八卦众津津有味的说着,宣老三似乎是屁股开花,已经有些化脓,整个人还高烧不断,意识昏迷,嘴里胡言乱语了。
宣家的男人都是娇生惯养着的,根本就没有吃过什么苦,突然受了这么重的伤和刺激,那是身体和精神上的打击,会有这么重的反应是很正常的。
宣云锦虽然没有见过衙门里一大板的威力,可宣老三的身体情况她很清楚,能够想象得出来。
总之,宣老爹那是花钱不心疼,只想将儿子给捞出来,还算及时。
若是再迟一阵子,指不定高烧和伤势就能要宣老三的命了。
能够有这种结果,那姑娘家里肯定跟县令有些关系,下狱之后肯定不会有人给宣老三上药,指不定还会虐待一番。
据说最后花了一百两银子才搞定,这数额已经相当大了。
毕竟,西云县的消费水平在这儿,一百两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宣云锦忍不住好笑,敢情好啊,又花掉一百两,当初聘礼吞下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了。
再加上宣老三的伤势和病情,那药费和诊金还得去一部分。
对于这种结果,宣云锦表示很满意。
三百两想要舒舒服服考试过日子几年?真是太美着他们了。
宣云锦没有幸灾乐祸,却觉得极为舒坦。
天上掉的一笔横财,以为是那么好拿的么?
宣家自恃清高,真以为当年的辉煌可以一直护佑子孙,世世代代拿来当筹码?
正文 第一〇四章 被误解的行为
一门四个秀才又怎么样?
一辈子考不上举人的秀才多了去,宣家要是有能力,也不至于过得一代不如一代,还做着振兴家族的梦。
宣云锦心情很好,吃东西喝茶也不管味道如何,放在嘴里就能美味上三分。
宣家有了银子,也想到了改变。
所以宣老爹的本意是送宣老四去书院好好读书,努力一下指不定就能中举了。
毕竟,宣家的几个男人,就是老四宣义信中秀才最年轻,看起来更像那块料,所以宣老爹就打算重点培养了。
宣义信的身体不算好,可是脑瓜子聪明就行了,反正也不需要他做什么活儿。
所以,宣义信前几天就到了县城的书院入学。
只有老三宣义德一个人没有考中秀才,在家里不仅没有发愤图强,反而觉得一家子都欠了他的,所以自己谋取了给弟弟送东西的活儿,实则想要捞点好处,顺便到县城见识一下。
每年只有考试才会来县城,根本来不及多玩耍,难得有机会,宣义德就想领略一下县城的繁华,驱除心中的郁闷。
这才会跟宣义信的同窗接触,喝了一点酒就脑子一热,惹上了不该惹的人。
不过这样一来,宣义信读书,宣家的银子也顿时更加紧巴巴的了。
见识了书院的好处,宣义信根本不愿意回去自己一个人瞎读。
到了这个层次,一个人在家再努力,效果也微乎其微。
最终,为了辉煌的未来,宣义信得以继续回学校读书,宣家的日子嘛,就更加不如意了。
宣云锦并不知道,梅氏已经开始打两个儿媳妇嫁妆的主意了,宣家的男人只知道要银子,什么都说得轻松,梅氏上哪儿抓银子去?
偶尔听到一些八卦,加上宣宜昕的教唆,梅氏再一次起了别样的心思。
不得不说,这宣家安静的日子也不多了。
宣宜昕想银子已经想疯了,本来那三百两到手,过了好一阵舒服的日子,将来还能有不错的陪嫁,一切都突然成了泡影。
计划好的陪嫁没了,吃得好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甚至比宣云锦在的时候都跟不如。
由奢入俭难,宣宜昕的歪心思就出来了,她可是知道的,当初大哥和二哥的媳妇都有不错的陪嫁,婆家家境也不错。
在宣家吃穿用度全在公中,两媳妇平日里还能赚点家用也不上交,经常回婆家还能拿一些好的,积蓄肯定不少。
既然都是宣家的人了,分一点出来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