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快穿)富贵荣华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112节


  林家人找到林语桐和她的侍女后,听那侍女结结巴巴说出这些事,立刻报了官府。

  沈通判大惊,但一开始也只当是普通山匪,让官府的捕快还有家丁去找,以及等待要赎金。但在找到宁希濂放烟火的地方,发现他留下的暗号指向红罗教时,沈通判差点没晕过去,被朝廷责罚治下出现红罗教事小,但没了儿子事大。

  而一同被抓的宁希濂和锦荣,他也知道了,在安排封锁城门加紧搜捕后,他也尽力宽慰他们的家人。

  宁希濂身边就一个书童,为他家公子担忧着急,而宋大娘宋大叔得知锦荣可能是被红罗教的人抓走了,反应比沈通判还激烈。

  若是公主有个万一,他们可就是诛九族的大罪。

  一直笑容憨憨的宋大叔跟换了个人似的,当机立断拿出了皇后金令,要求出城去找最近的守将俞永诚。

  皇后金令在手,自然无人敢拦宋大叔和宋大娘。两人骑马就往城外奔去,还有官府的人护送。

  因面见皇后金令而跪下的沈通判和江知府,等到他们离去才敢起身。

  江知府恍惚道,“这、这是……”

  他不会在做梦吧,这哪里是什么普通面馆人家?皇后亲信居然在他这小小的渝州隐姓埋名了十多年。

  沈通判苦笑道,“只怕是祸非福。”

  他现在也不担心他儿子了,只怕一着不慎,连累全族。

  宋大叔和宋大娘找的俞永诚是皇后嫡系一脉,所以坦言相告,公主之事。俞永诚直接调精兵数百,入渝州城搜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了红罗教的据点,并问出了可能的藏身之处。

  这才有了现在这一幕。

  “我爹什么时候能调动兵马了?”沈世襄疑惑不解道。

  宁希濂看向了至今为止最镇定,表现也和平时最不像的锦荣,越紧急的时候,他大脑运转的也越快,越能抓住过往记得的细节。

  “看好他们。”绮红拔刀带了一半的人出去,立刻看到了不远处的精兵悍将。

  坐在马背上的俞永诚看到与红罗教徒提供的画像一致时,就知道她是红罗教八尊者之一,绮红。

  抬手就是一箭,杀将杀威。

  绮红的武功不差,但对上能在沙场箭夺将领首级的俞永诚实在不够看了,一箭射中心口。其他人也被弓箭手很快解决了。

  “小心公主安危。”宋大叔在旁边提醒道。

  “我知道。”

  听见外面忽然没了动静,里面的红罗教徒就知道不好了,心生胆怯,但又对外面的官兵怨恨不已,“拿他们当人质,杀出去。”

  他们刚想动手,却见沈世襄忽然挣脱了绳索,一脚踹翻离他最近的红罗教徒,还夺了他的刀。

  宁希濂拉着锦荣就往后面躲,但很快便是锦荣拉着他逃了,一连躲过了好几次红罗教徒的抓捕。

  忽然一人发狠,横刀砍过去,也不顾拿他们当人质要挟了。

  沈世襄一急,分心以致背上被砍下一刀,剧痛之下竟也阻拦不及。

  宁希濂转身挡在锦荣面前,而那红罗教徒的刀还未落,他的头颅已被砍下,鲜血四溅。

  持长刀的则是纵马闯入破屋中的身着铁甲将军。

  一连咻咻数箭,屋内的红罗教徒皆中箭倒地。

  俞永诚利落地下马,跪地垂首,“参见公主,臣救驾来迟,还望公主恕罪。”

  门外的数十精兵弓箭手也齐齐跪下,乃至随行前来的宋大叔,江知府沈通判他们,声音震天如雷鸣,“参见公主,臣救驾来迟,还望公主恕罪。”

  锦荣依稀还看到了宋大叔低垂的头,陌生而有礼的跪拜,缓缓松开了方才拉着宁希濂跑的手,刚想说什么,却听见意外轰然倒地一声。

  “世襄。”宁希濂惊慌道。

  锦荣立刻道,“快叫大夫。”

第144章 沧海遗珠篇

  沈世襄醒过来时,第一眼看到就是在床边的锦荣和宁希濂,见他想起身,宁希濂立刻上前扶起他。

  锦荣安慰道,“大夫说你受了点皮肉伤,将养两天就好了。”

  “我睡了多久?”沈世襄问道。

  宁希濂嘴角抽了抽,“没多久,一个多时辰。”

  沈世襄在破屋里突然晕倒,他还以为是刀上有毒呢,吓得够呛,结果也就划了道口子,更谈不上失血过多。

  沈世襄才不会说,他是被吓晕的呢,要说出来肯定会被宁希濂笑话一辈子的。

  “你……”想起昏倒前发生的事,沈世襄看向锦荣,微微迟疑,目光又扫过宁希濂,见他点了点头,默认了他想问的事。

  锦荣淡定地给自己倒了杯茶,她想过很多种回归公主身份可能的方式,但万万没想到是这种。

  说不定日后都能编成话本了。

  沈世襄强扯了个笑容道,“那我这算不算是救驾?”

  锦荣反问道,“那要不要我给你请个功?”

  沈世襄连忙猛地摇头,“不用了。”

  动作太大,甚至扯到了伤口,疼的呲牙咧嘴。要是让人知道了,他才差点连累公主遇险,几个脑袋都不够他掉的。

  见他这怂样子,锦荣和宁希濂都忍不住笑了。

  他们倒是心思通透,没有提及锦荣公主身份为何在渝州隐姓埋名这么多年,多半是和宫廷阴私有关。

  锦荣和宁希濂没留多久,作为沈府的独苗苗,沈府还多的是人对沈世襄嘘寒问暖呢。

  两人从屋里出来后,就看到了俞永诚,他再次对锦荣行了一礼,宁希濂主动避开,他只是举人,担不起三品大将的礼。

  “公主,臣已寻了一安全舒适之处方便公主住下。”

  从公主身份被揭开后,锦荣就知道不可能再回到小面馆住下,甚至连宋大娘和宋大叔也不再是过去的身份。

  不过也没关系,总是这么藏藏掖掖的,倒不如光明正大。

  锦荣点了点头,“好。”

  俞永诚考虑的很周详,公主一日未回宫,就有在外的危险,所以他调了数百精兵,不仅是为了营救公主,还是为了保护之后的公主安危。

  剩下的,就只等京城那边的旨意了。

  ————

  宋大娘他们以极为有礼以示尊卑的态度和生疏的行为很好地在锦荣和他们之间划下了一道身份的界限,让锦荣连一声‘阿娘’也叫不出口了。

  之前是为了掩人耳目,才敢冒犯,但现在锦荣已经恢复公主身份,他们又怎么敢担得起。

  锦荣若真喊了,看他们对皇后死心塌地的忠诚,恐怕一头撞死也不是不可能。

  自回来后他们告知了锦荣一切他们所知事情,什么皇后和太子受到淑贵妃迫害,无奈将公主送到民间,让他们隐姓埋名抚养……

  锦荣没有表现出太多惊讶,装傻她会,但让她装苦大仇深,那还是免了吧。

  好在以她的身份,也不会有人敢提出质疑,宋大娘和宋大叔,哦,他们也表明自己的真正身份,玉韶嬷嬷和内侍张素。

  连姓都是假的。

  锦荣叹了一口气,玉韶嬷嬷误以为公主是担忧回宫的前途未来,便劝慰道:“公主不必担忧,皇后和太子日日夜夜念着公主,如今也是大势已成,不用再害怕公主遭人毒手了。”

  玉韶嬷嬷说的是实情,若非知道皇后和太子大权在握,而俞永诚又是忠心可信的,他们也不敢擅自曝露公主身份。

  别院里除了玉韶嬷嬷,内侍张素,还有俞永诚安排的侍女,而且都是会武艺的,送来的华服美食用具,也都是一应俱全的。

  玉韶嬷嬷对此很满意。锦荣却是全然不放在心上。

  忽然有一日,侍女来报,说是林家家主得知孙女曾经冒犯公主,不胜惶恐,特地前来请罪。

  林家家主,那不就是林语桐的爷爷。锦荣秀眉微挑,看向了玉韶嬷嬷,她福身道,“此事老奴处理便好,公主不必烦心。”

  在别院的这几日,江知府,沈通判还有大小官员的家眷都有来拜见过,除了沈夫人,锦荣还说了几句话之外,其他的都让玉韶嬷嬷看着办了。

  这次也同样如是,锦荣微微颔首默许了。

  也不知道玉韶嬷嬷是怎么打发林老爷的,锦荣很快就听说,林家小姐林语桐为祖母祈福,被送到道观修行去了。

  林家还发卖了一批下人,听说都是林语桐的旧婢。

  锦荣看着玉韶嬷嬷满意的神色,也就没说什么了,终归是林家的事。

  京城来的旨意比俞永诚想象的要快,而且不是皇后懿旨,而是尚在缠绵病榻的章明帝亲下的圣旨。

  召荣宁公主回宫。

  没有任何的确认身份说法,直接承认了锦荣的身份,陛下与皇后的长女,皇室玉碟上的荣宁公主,俞永诚心中揣测,恐怕公主一事,当今也是知晓的吧。

  回京一行,还顺带把宁希濂和沈世襄给捎带上了。明面上的理由是春闱将至,公主念其旧交,送他们一程。

  但暗中其实是对这二人的保护,之前红罗教的事尚未结束。

  不说他们本是朝廷叛逆,光是掳掠公主一项就罪不可恕,俞永诚和江知府,沈通判他们大力清剿红罗教余孽,宁希濂也在其中帮了不少忙。

  也不知道是因为好友的伤还是其他什么的,宁希濂仿佛憋了一肚子气,全扑在红罗教的追查上了。因此上了红罗教必杀的名单也不奇怪。

  而养好伤的沈世襄也意外得了俞永诚的青眼,觉得他武功不错,还想着收他为徒,却被沈世襄拒绝了,他说自己是要和宁希濂争状元的,于武学上没什么兴趣。

  这话差点没气得沈通判揍他一顿,俞永诚,本朝最年轻的三品大将,还深得陛下皇后看重,如此大好靠山居然就被他这个浪荡儿子给推掉了。

  俞永诚倒也不恼,一是他的确很欣赏沈世襄,二则,光是凭沈世襄为公主旧日好友一项,日后前途也不可限量,没见在别院的几日,公主还特地过问了沈世襄的伤势吗?

  于是俞永诚反而对沈世襄道,若有武学上的困惑,大可来找他。

  和奉命送公主回京同行,也就意味着宁希濂和沈世襄的路途舒适了不止一个档次。

  沈世襄也不禁啧啧叹道皇家的奢华,这前呼后拥,仪仗扈从,车乘相衔,旌旗招展的架势,难怪光是收拾行李就费了好几天的工夫。而一直都两袖清风的宁希濂反倒淡定自若,宠辱不惊。

  因着是公主好友,所以宁希濂二人的待遇几乎仅次于公主之下。

  看着那么多前呼后拥的扈从,沈世襄估摸着,恐怕到京城,他们都见不着锦荣一面了。

  然而没走几里路,就有公主的侍婢过来,“公主想见见二位公子。”

  宁希濂和沈世襄两人驾马行至公主车舆,无人阻拦。

  “公主。”那侍女走到车驾边行礼道。

  只见雕花镶珠的车窗被掀起纱帘,露出一张熟悉明丽的脸庞。宁希濂和沈世襄微微一愣,自那事后,他们就未再见过锦荣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