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快穿)富贵荣华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35节


  “今天的农活不是多吗?”锦荣笑着道。

  季雅却想别的去了,低声惊讶道,“你不是因为那个姓贺的最近在追求你吧?”

  “我都看到好几次了,他帮你做事还送你礼物。”

  季雅看到的没错,男主贺九现在就是在追求贝锦荣,而且原主都快动摇了,回城的日子遥遥无期,知青的生活还这么艰苦,村里的人对他们的态度还多以戒备为主的,除非,是成了他们自己的人。

  没听到锦荣的回答,季雅叹了一口气,“听说,张皓和村长的小女儿最近也处起对象了,再加上之前和村里人结婚的那几位,我们这些知青越来越少了。”

  所以她也不对贝锦荣和那个贺九的事多做评价,是好事还是坏事,谁又知道呢?

  锦荣嘴角抿了抿,“一切都会好的。”

  “是啊,这是我们的国家啊,不会抛弃我们的。”季雅最后的轻叹低得几乎不可闻。

  干完一天的活,锦荣揉了揉手腕,还是尽早把武功练上吧,至少不会这么累吧。

  除了江湖那一世,经脉极弱无法练武之外,其他的体质虽说不上武学奇才,但强身健体用来自卫也足够了。

  原身作为知青,是寄居在村里的一户张姓人家家里,不大低矮的窑洞,有小锅可以单独弄吃的。他们这批来的知青有些是住在临时搭建的集体宿舍,有些就像贝锦荣一样看情况分配住在农家。

  男主贺九也是某次来张家的时候遇见了贝锦荣,立刻喜欢上了对方,然后追求不断,不是帮忙做农活,就是送点小礼物。

  如果锦荣没穿过来,原身恐怕就要答应了。

  贺九送的那些礼物,锦荣都托寄居的张家大姨送了回去,她是贺九的婶婶,为了贺九的面子,她也不会把这事说出来的。

  说出来了也没事。

  油灯下,锦荣已经翻开了原身压在箱底的高中课本,如果她记得不错,再过两个月,就会传来高考恢复的消息了。

  原身没有做到的,锦荣愿意帮她考上。

  这条路,锦荣愿意走一次。

  

  没两天不知道从哪里,忽然有开始有高考即将恢复的传闻,搅乱了不少人的心思,村支书他们查了一番也没查出来最后只好作罢,有些人只把这个当作了玩笑,而有些人却把它记在了心里,甚至重新翻开了以前的书籍。

  “她对我真没那个意思?”一个瘦削五官却英挺的年轻人,神情有些黯然。

  张家大姨劝道,“我看你啊,还是别多想了,人家城里人,瞧不起咱们呢。”

  她又道,“最近不是说那什么高考要恢复了吗?人家估计就是奔着回城去的,城里的姑娘虚荣着呢,婶婶我给你找村里的姑娘,比不上她漂亮,但人心眼厚实,手脚又勤快,是个伺候公婆的。”

  这个年轻人就是追求了贝锦荣一段时间的贺九,他也听说这个传闻了,想来贝锦荣也是动了心思,要回城,而不是留在这里做个面朝黄土的种田人。

  贺九心思也不坏,既然贝锦荣已经明确拒绝了,那他也不会拖着她不放。

  但贺九心里又生了些许不甘,他虽没读多少书,但真论起本事来,也绝不比那些城里的年轻人差。

  张家大姨看着自家侄子为个城里知青伤心的样子,又想到最近几个知青和村里姑娘小伙子吹了的事,心里就来气,这些知青就会搞事情。

  其实,村里支书干部动点手脚让某些知青回不了城,也不是不行的,但却阻止不了他们参加高考,一旦考上了,那就注定不是这里的人了。

  高考即将恢复这个消息,是锦荣放出去的,既是为她的改变做掩饰,也是有心去帮帮像季雅这些人,如果多些时日做准备,或许会更理想些吧。

  有些人,不适合待在这里,因为国家还有更多的地方,是真正需要他们,也真正能让他们挥洒热血的。

  锦荣不担心村支书干部会查到,以她的手段,想做的干净些也不难。

  更深一点,其实只要锦荣想,她大可离开这里,偷渡去某个国家,开始第一笔资金的原始积累,虽然麻烦了点,但锦荣绝不是做不到。

  但那样势必会连累原主的家人,锦荣做人还是有点底线。

  既然能堂堂正正的离开这里,那也没必要去走太偏的路子。

  家长里短,鸡犬相闻的乡村生活虽不差,但不适合锦荣,她一直都清楚。

  偶然出现的恢复高考的消息,搅乱了这里知青们的心,越发躁动不安了起来。而那个历史的日子越临近,这种情绪也越发浓烈。

  “锦荣,我哥给我寄信来了,他说……我们可能真的能回去。”季雅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压低了声音对锦荣道。

  “顾云,刘杉他们好像也得到消息了。”

  她脸上有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喜悦,高考意味着重新回到教室,也回到他们的亲人身边。

  锦荣抿了抿唇,“那也该看书了,不然也没那么容易回去。”

  季雅笑道,“锦荣你说的对,以前学的东西都快忘完了。”

  回到寄居的张家,夜晚,

  锦荣还没看多久书,就有人挑帘子进来了,是张家大姨,手里端着一碗菜,说是一碗,但也没多少,连碗边也没够着,多肉少菜,但放在这个年代已经算得上是心意了。

  “我大侄子贺九今天结婚,匀了些菜回来,你也尝尝吧。”

  张家大姨是个手眼快的,一等侄子贺九松口,就立马给他拉了好几个姑娘相着,挑拣了一个最好的,没两天拉媒保纤的都做全了。这不,选了今天这个好日子让姑娘过门做他们老贺家的媳妇了。

  锦荣带着浅浅笑意道,“那恭喜了。”

  没说几句话,张家大姨也就心满意足地回去了,她一半是来送菜,一半也是想告诉贝锦荣一声,虽然她拒绝了她家大侄子,可贺九想找,十里八村的姑娘都排队着看上他呢。

  张家大姨自认为贺九是个有出息的,模样也不错,什么姑娘配不上。

  她想的虽不全对,但也对了大半,小说中贺九也是白手起家,创下偌大家业,甚至回报乡里,是有名的慈善家企业家。

  但,这和锦荣有什么关系呢?

  她微微一挑眉,继续看起了书,好在以前也当过教授,高材生,真要捡起来也不难。

第50章 知青女配

  高考恢复的消息已经被正式公布了,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国家的各大媒体都在报导这件事,甚至村支书他们都从镇上领来了相关的通知书说明。村里的知青点很快开始了熬夜备考,突击学习文化课。

  因为还要忙生产队的农活,他们也只能趁着黄昏晚上的时候一起复习。

  季雅问锦荣要不要一起去,被锦荣以离得太远拒绝了,但季雅偶尔也会来锦荣这里,甚至把知青点那里的笔记带过来,想帮帮锦荣。

  但一起学习起来,她发现锦荣对这些在他们眼中看起来生僻的物理化学理解得透彻多了,绝不仅限于一个高中生的水平。

  想想锦荣的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季雅也就释然多了,甚至不用锦荣多解释,而是开始虚心向她讨教起来了。

  “锦荣你留在这里,才真的是浪费了呢。”在一番讨教学习后,季雅叹道。

  锦荣笑笑不说话,原来的贝锦荣可没这么多学识,而她,也只是因为轮回了几世,丢下的再捡起来,遗忘的再学习。

  季雅也是个想的开的性子,“不说这个了,我们抓紧学习吧。”

  那几本高中教材很快被锦荣学透了,就像季雅说的那样,她不说当过教授,连大学生也当过几次了,若是连这点高中知识都拿不下,才令人笑话呢。

  锦荣最近又找到了新的乐趣,那就是教导张家的两个小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张家大姨的孙子虎子和孙女元元就喜欢到她这里来玩了,他们以前还因为贝锦荣冷淡傲气而害怕不敢靠近这位姐姐,现在发现即便靠近了,这位姐姐也是爱笑的,不会生他们的气。

  虎子和元元见她看书也一脸眼馋眨眨眼,这里哪兴什么上学啊。

  锦荣便开玩笑道,“要和我学读书吗?”

  一个才九岁,一个才六岁的两小孩愣愣地点了头。

  见他们点头,锦荣也就把玩笑当了真,从认字开始教他们。

  一次过来的季雅见了,还怪道,“现在时间这么紧,你自己学还忙不过来,教他们干吗?”

  锦荣笑了笑,“也不费事。”

  季雅见她的学习也没拉下,便不再多说,毕竟也是寄居农家的小孩。

  倒是张家大姨见了,心里欣喜又有些不好意思,她虽然不满嫌弃这些知青们,但也是知道他们是有实打实的学识,起码都是高中生的水平,要知道镇上教学生的老师也还没高中毕业呢。

  能有一个即将考大学的知青教她的两个孙子孙女,绝对要比镇上的老师还强。

  亏她当初还因为贺九的事挤兑过贝锦荣呢,人家心眼好没在意,是她小气了,也看错了人,误以为这贝锦荣是个虚荣娇气的城里姑娘。

  张家大姨的那点挤兑,锦荣的确没放在心上,都是些小事,而且这里民风淳朴,也没坏到哪里去,比起锦荣以前见识过的尔虞我诈,都是小儿科了。

  为了弥补也算是道谢,张家大姨晚上给锦荣做的面里还卧了个鸡蛋,对于教授知识的人他们是真心尊重的。

  张家大姨还有些可惜之前她和贺九的事,早知道贝锦荣是个不错的姑娘,她也就撮合撮合了。现在看,只能说没缘分了。

  锦荣不知道张家大姨所想,她正在教虎子和元元两个小孩呢。

  “贝姐姐,我写好了。”虎子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举手道。

  张家大姨原本是想让他们叫锦荣老师的,被锦荣摆了摆手说,叫姐姐就行了,也就学点算术认字而已。

  “嗯,都做对了。”锦荣笑眯眯地变出一块糖来,放在虎子手里,摸了摸他的头,“这是奖励。”

  “我也好了。”元元奶声奶气地拿起自己写过的纸过来。

  “元元的诗也都写对了,也有奖励的。”锦荣同样给了一块糖,捏了捏小丫头的脸蛋。

  元元和虎子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位贝姐姐拿出糖来了,在他们心目中,锦荣就是个神奇的存在,什么都能变出来。

  “贝姐姐要走了吗?”剥开糖吃了后,虎子仰着头好奇问道,“他们都说,和贝姐姐一样的哥哥姐姐们都要走了。”

  “是啊,姐姐要走了。”锦荣点了点头道,

  “留在这里不好吗?”虎子懵懵懂懂地问道,

  锦荣认真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不是不好,只是,我们不该留在这里,外面的世界,在等待着我们。”

  “虎子和元元也要出去吗?可是我不想和爸爸妈妈他们分开啊。”

  看着两个孩子纯真而干净的眼眸,锦荣笑了。

  “等你长大了,你应该去外面看看,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留在这里,是看不到的。”

  锦荣也不指望两个孩子能听懂什么,她只告诉他们。“记住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很久以后,这句话也一直印在两个孩子的心中,甚至,真正的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然而,现在人生之路发生转折的是这群迎来首次恢复高考的知青们,这个冬天,全国五百多万的考生走进了久违的校园,坐在了因为大动荡而被封闭了十多年的高考考场。

  国家对于取消十年后第一年恢复高考也非常重视,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找回了那些被下放的老师,将他们全都聚集在这一次考试中,命题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坐在省城高考考场里的锦荣,当然不知道,她只是很从容地答完了题目,偶尔能感受到,不远处的考生脸上淌着汗,紧张地答题,而监考老师又是把一瓶瓶汽水轻轻放在每个考生桌上。

  ……

  在全国阅卷老师的不眠不休的努力工作下,成绩很快发下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