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快穿)富贵荣华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86节


  锦荣不歧视穿越者,写诗装逼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可以当个乐子瞧。

  瞿阁老不过拿了韩朗的几张‘诗作’过来呈给皇帝,虽然是另有目的,但过了首辅的眼,也在陛下面前挂了号。

  到了下午,刘内侍就搜集了韩朗的生平,事无巨细,奉上了皇帝的案桌。

  锦荣翻了翻这位穿越者的生平事迹,家贫有寡母,落魄寒酸的秀才,两年前摔破了头,却变了性子,还奋发考上了举人。至于这些诗作,倒也不纯粹是为了装逼,求生罢了,或是为了助人,有些是为了谋生或给自己造势,两年也就拿出了这几篇诗作,而且遣词造句,典故之类的还是有做了修改的。

  倒不是个一朝穿越就自恃过高,张狂任性的。

  而且能在穿越来半年里就考到了举人功名,别说什么有原身秀才的记忆,秀才和举人之间可是犹如天堑般的距离。

  在乡间名声不错,还帮地方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

  在了解了一番他近两年的生平后,锦荣也就撒开手没再理会了。

  如果韩朗没什么本事,任肚里背过的诗篇多少,再高不过一个文人了,谋些钱财名声不难,顺便给大魏朝的诗词文化事业做点贡献,身后名之事,人死灯灭化为黄土,哪管这些事。

  沧州,一简单蓝衣眉目清俊的青年走在街上,街边的商户热情地跟他打了声招呼,“韩郎君。”

  韩朗和善一笑,原来是卖花的贺老板。

  贺老板还将卖的海棠花塞到了他怀里,“这是我娘子说要给您的谢礼。”

  前几日,他妻子病重,他带着幼女卖花求药,蒙韩朗赠诗一首,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他贺四郎的海棠花一之间名扬全沧州。人人争售之,还有贵人老爷用千金的药材换他的花。

  贺老板的妻子得了药后,身体已经大好了,催促着他多谢贺郎君。

  他们家中清贫,这些年都是卖花为生,最贵重的不过这几株花了,贺老板便挑了其中最好的一盆海棠花送给韩郎君。

  韩朗推辞不过,接了海棠花,想掏钱付买花钱,谁知贺老板跑得比兔子还快。韩朗笑了笑,只好抱着一盆白海棠回了家。

  自从考上了举人后,凭着知府大人的赠银还有一些润笔费,韩朗在县城里买了一处小宅子,又雇了个丫鬟和做饭的妇人照顾老母亲。

  韩母看到回来的韩朗怀里抱着海棠花,问了缘由,韩朗也答了。得知是贺老板送的,韩母心中宽慰,道:“贺老板和贺家娘子夫妇都是好人,朗儿你能帮到他们也好,这海棠花我让莲儿给你放书房窗台上。”

  丫鬟莲儿早已经有眼色地接过了韩朗怀里的花盆,端久了累到公子就不好了。

  韩母又对韩朗道:“才名虽好,但切不可因此误了读书。”

  韩朗点头应了,心中忍不住叹道,在古代读书不易啊,想他一个现代大学生穿越过来还要头悬梁锥刺股般学经史子集,才好考到了举人功名。要想再进一步,除了更加努力,还要求些其他的出路了。

  虽然穿越前后生活落差大,韩朗也没有怨天尤人,反倒积极求生,总不能像原身一样,老母亲都快饿死了,还傻乎乎地读着书吧。

  韩朗不在家时,外人送了不少请帖过来,大多是什么诗会,文会。韩朗有自知之明,在不擅长君子六艺的情况下,他可以用诗扬名,却不能让自己冠上大才子的名声。那世人只知道他善诗词,而忽略了他其他地方的能力,他考功名为的可不只是温饱而已,而是奋发直上。这些借用的诗词只是达到目的的工具而已,躲不过去时才拿出来用几篇,多了反倒无益。

  韩朗从众多的请帖中挑出几份来,其中有无法推脱的宴会,还有一份是知州大人的请帖。

  看来他上次说的沙石筑堤还有防治疫病的事,知府大人听进去了。

  ————

  锦荣没把那个叫韩朗的穿越者放在心上,却不成想,在不久后的奏折里又听到了他的名字。

  防洪驻堤,治理水贼,一桩桩居然都有韩朗的功劳,对于这些论功行赏,锦荣直接扔给了内阁,意思很简单,你们商量就好。

  瞿阁老等朝臣纷纷无奈,在对沧州上下的官吏论功行赏后,又轮到了韩朗。

  最后,瞿阁老还是忍不住拿了奏表找到了陛下,其实他心里也琢磨着,不应该啊,小皇帝年纪轻轻,应该对这种少年英才比较感兴趣才对,当然他和韩朗没什么关系,也没多少特别纯粹的爱才之心。

  只是单纯地觉得小皇帝的反应不合常理。

  圣上不按着常理来,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很累,瞿阁老知道皇上聪明,但有时候的行为有的确让人意外,荒唐有之,放诞有之,却章法合理,不用他说,都能摆出一大堆的借口来。

  这不,锦荣见瞿阁老又特地问了这一事,捏了捏下巴,忽然道:“瞿阁老,我记得明年科举你孙子也参加吧。”

  瞿阁老拱手道:“谢陛下还挂念臣孙。”

  锦荣会有印象,那是因为先帝爹曾想过让瞿阁老的孙子当太子伴读,还没等瞿阁老婉拒,他家孙子就被锦荣给揍了。

  当时还是太子的锦荣嫌宫里无聊,微服出去了一趟,结果碰上瞿家公子捧歌伎,装逼装到了锦荣身上,还敢和他比纨绔,就是挨了锦荣的揍,还叫嚷着他爹是侍郎,他爷爷是首辅。

  一听这话,锦荣就揍的更厉害了,因为拼爹,拼爷爷,他压倒性胜利啊。

  锦荣高坐在榻上,托着下巴,“真怀念那个拼爹,拼爷爷的时候啊。”

  瞿阁老嘴角抽了抽,真不好意思,他家孙子拼哪个都拼不过。“老臣的孙儿自那次受过陛下的……咳,教导之后,潜心学习,老臣也是看他有所长进之后才敢让他参加这次春闱的。”

  锦荣怀念的自然不是揍瞿家孙子,而是那个有文德帝顶着,他做他的纨绔太子的时候。没看他把瞿家孙子揍得不成人样,他那个素来仁厚慈和的皇帝还是薄着脸皮把这事给抹了,一点没要处罚锦荣的意思。

  现在除了两宫太后,锦荣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哦,差点忘了,他还有个在藩的堂哥黎景炽。但锦荣不是很想提起这个堂哥,因为有点讨人厌。

  其实如果锦荣没穿过来,这个唯一的同辈皇孙可能就要被过继来当太子了。

  想想黎景炽的性子,还真是糟糕啊。

  ————

  因为难得想起了文德帝,锦荣也就抽空去看了一下两宫太后,可椅子还没坐热,就被两宫太后问起采选秀女入宫的事。

  锦荣被说的有些头大,没说几句话就走了,看来深宫生活太过枯燥了,改天还是叫几个戏班子供太后玩乐吧。

  轮回多世,锦荣早已不在意男身女身,与女子成婚也无碍,只是,他可没想过这么早就伤身,反正这事他也不急。而且比起成婚娶妻,诞下子嗣,锦荣更希望能有一个成年的优秀继承人,那就能爽快地甩手走人了。

  锦荣是不怎么在意,但两宫太后却是急的不行,小皇帝都年十七了,身边还没有个亲近的女人,先帝同样的年纪虽然膝下也没有子嗣,但她们却已陪伴君侧。

  两位太后也问过太医,都说陛下身体康健无碍,于是私底下又想了法子。

  等到锦荣再到两位太后宫中看望时,就看到寿昌寿德宫里多了几位年轻的小姑娘,十三四岁的年纪。

  锦荣就更不想着成婚的事了,

  两宫太后行事也不是没有章法的,这些姑娘都是她们认真挑选过的公侯千金小姐,也是在她们父母都愿意的情况下,以陪伴太后为由留在宫中。

  即便以后没能成皇帝的嫔妃,但凭借着由太后教导过的名声,也能择门好婚事。

  锦荣对此笑了笑后,也就不在意了,只是少去了太后宫中。两位太后愿意在宫里再多养几个姑娘也没问题,反正他也不常住在宫中。

  是的,早两年锦荣就住在外面的行宫别苑了,对于皇宫,他似乎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内阁见皇帝也没误过什么正事,上了几份弹劾折子后就没有多说了。

第113章 荒唐皇帝

  正值春闱,京城人头攒动,天下各地的才子前来赶赴科考,引起了不少人议论纷纷,其中热议最多的莫过于写出《早春》《锦瑟》又在不久前因立功而得蒙朝廷赏赐的韩朗。

  韩朗潜心在客栈里读书,没理会外面的事,就是在用饭时听书童雨墨说赌坊里也早开盘压注了,他笑了笑,让雨墨去给自己压两注,不压前三,压高中。

  科考三场一路顺遂,也没出现什么糟心的事,韩朗就已经考到了殿试,而且还是第一名会元,可以说殿试不出大的差错,也是一二甲之列。

  韩朗的志向当然不止于此,既然要考,他就是冲着状元去的。这两年来,他求得名师,学遍经史子集,为的就是能在这个时代占有一席之地,科考不过是第一步。

  殿试时,韩朗亦是下笔如有神,挥墨自如,稍稍可惜的是,没有出现前世电视剧小说里,皇帝出现在殿试上走动,韩朗偶尔不经意的一瞥也就看到了坐着饮茶时而低头耳语的几位阁老尚书。

  其实瞿阁老也请过小皇帝参加殿试,看看今年科举的人才时,被锦荣嫌麻烦拒绝了。若是真有用的人才,日后自然会见到的。他连那个穿越的韩朗都没什么兴趣,更何况是其他人。

  韩朗听说当今年方十八之龄,猜测少年天子总是会对同样年龄的官员才子有兴趣的,而殿上,如他这般年纪的甚少。可惜皇帝没来,令韩朗错失了引起天子关注的机会。

  韩朗心中也没多少遗憾,没了这次,还有下一次。

  殿试结束阅卷,对于分配名次,一二三甲的事,锦荣也就走了个过场,没有多干涉。

  金榜题名,状元郎韩朗,榜眼苏禾,探花王原。

  韩朗怕是要失望了,直到他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也没能见到天子一面,他算是知道了当今的惫懒性子,琼林宴都交由了瞿首辅和沈太傅,一点也没有要见见他们这些天子门生的意思。

  果然,世事总是不尽如人意的。

  韩朗这么一想,反倒静下来埋头于翰林院的事务中,他的学识本就不差,科考也是实打实的过来的,在翰林院混的也是如鱼得水。

  锦荣这边又不得意了,他听说瞿阁老的孙子中了二甲进士顺口恭喜了一句,瞿阁老谢过后还多嘴说起来他孙子下个月成亲,一旁的吴太后听的忍不住又哀怨了起来。

  锦荣找了借口又遁了,连刘内侍和关内侍都没捎上,总得给吴太后留个宣泄的人,一留还留两。

  这一出来,锦荣就成一个人了,溜达着溜达着出了宫门还走到了翰林院。

  锦荣抬头看了一眼匾额就走了进去,

  “欸,你是谁,来翰林院有何事?”几位新进的翰林院官员见一个陌生的白色锦衣青年如入无人之地走了进来,其中便有人问道。

  锦荣一挑眉,摇了摇手中的折扇,他今日穿的是便服,又没带随身内侍,不过,有专门的令牌,翰林院外面的守卫也拦不了他。

  “我找人。”锦荣随口道了一句。

  那几位翰林院官员皱了皱眉,这人说话的口气也太过散漫无礼了吧。翰林院是什么地方,非翰林不入内阁,足见其清贵,哪怕是衙内公侯子弟进了翰林也得恭恭敬敬的。

  有年轻气盛的庶吉士,刚想出言呵斥一句,却被人拦了下来,是旁边的韩朗。

  韩朗才入翰林院不久,却已成了新进翰林中的领头人物,不仅是沈太傅看重,旁人也多是敬佩的。虽不乏有眼红嫉妒小辈,但也都被韩朗轻松挡了回去。

  韩朗拦下他也是有缘由的,他对锦衣青年的身份隐隐有所猜测,只是这个时辰,翰林院的高级官员大多在朝中侍值,无法印证他的猜测,但小心驶得万年船,他也不愿有交情的好友平白得罪了贵人。

  他拱了拱手,“不知是尊驾来找何人?”

  锦荣这才注意了他一下,“你是……”

  韩朗温和一笑道,“翰林院侍讲韩朗。”

  “韩……朗。”锦荣扒拉了半天才从记忆中找出这人来,原来已经入了翰林啊,从庶吉士升到侍讲,速度够快啊。

  锦荣微微颔首,“我听说过你,本事不小,年纪轻轻就立了几次大功。”

  “韩兄大名,全京城还有谁不知道。”韩朗旁边的好友苏眉嘀咕道,“岂有问人姓名,却不说自己身份的,实非君子所为也。”

  闻言,锦荣还瞧了他一眼,看得韩朗忍不住为苏眉胆战心惊,这家伙还真是管不住嘴。

  “敢问公子是来找哪位大人,或许我可以帮个忙。”韩朗笑容不变道。

  找谁?他也就随便逛逛,锦荣在心中道,但也不能不说话,“既然来了,那就见见沈太傅吧。”

  “沈……太傅。”刚才还心有不满的苏眉等人立刻不吭声了,沈太傅可是他们翰林院院首,这人莫不是王公子弟,可当今在京城并无旁的堂兄弟啊。

  韩朗叫了一人去告知沈太傅一声,锦荣也不急,在翰林院里来回转悠,欣赏一下墙上的字画,时不时还点评一下,说的旁边站着的人胆战心惊。

  “沈太傅的字还是老样子,过于迂腐而无变新。”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