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快穿)富贵荣华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88节


  苏眉苦逼道,“好,就是每次要站上好几个时辰,而且时不时还举个瓜果盘子。”感觉特别傻。

  韩朗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原来是这个侍画啊,别说,皇帝还挺会玩的,但他到底还是顾念和苏眉的情谊,“要不,我问问,这次去博阳能不能借用你做帮手。”

  “好啊好啊。”苏眉猛点头道。

  韩朗的请求还没见到皇帝,就被皇帝身边的刘内侍给准了,小事一桩,不过是借个侍画的人。

  五日后,翰林院韩朗领钦差大臣衔,代天巡视博阳王藩属。随行的还有瞿阁老的孙子,和韩朗同在翰林院供职,此外还有几个年轻官员。

  锦荣对瞿阁老开玩笑道,“你倒也舍得。”

  虽说派了不少人保护,但此行还是有危险的,瞿文迪可是瞿家三代嫡传啊。

  瞿阁老止不住地摇头笑道,“臣的孙儿还是需要历练些,毕竟待我百年后,瞿家还是要靠小辈撑起来的,便是有圣上荣恩,老臣也不愿意名声败在子孙手中。”

  “瞿阁老倒是有目光长远啊。”锦荣闭目叹道,没有否认瞿阁老百年后瞿家荣恩一事。

  钦差队伍中知道此行目的只有韩朗和瞿文迪二人,锦荣也没对他们抱有太大的信心,已经传信给了梁忠,做好随时围攻博阳的准备。

  然而,韩朗,瞿文迪这些年轻人,闹出的动静远比锦荣和内阁想象的要大。

  他们差点烧了博阳王府,把朱景炽逼了出来,设计拿下。

  而从王府搜刮出来大量金银珠宝,兵甲器械,还有军事地图,也成了足以定朱景炽死罪的证据。

  “胡闹,简直是胡闹。”有些古板尊礼的大臣忍不住弹劾了起来。

  只是这弹劾的折子,锦荣看也没看就扔到了一边,反倒笑道:“真想看看朱景炽被吓的狼狈样子。”

  这混账,居然还敢勾结外敌,出卖军事地图。

  瞿阁老也无奈的苦笑连连,这韩朗是他举荐的,连他的亲孙子也参与其中,然而原以为谨慎小心老实的几个人偏偏闹出了这么大的事。

  不过依陛下的性子,他也不担心这几个年轻人会受罚,就是朝堂上弹劾会多些,就看他们受不受得住了。

  就是受不住也得给他受住,陛下论年岁比他们还小呢,又何曾惧过御史台言官的折子。

第115章 荒唐皇帝

  博阳王被诛,其家眷子女参与谋反勾结敌国者同诛,无辜者皆被贬为庶民。

  这也是锦荣难得亲自正式下的一道圣旨,立排众议,连那些找到太后求情的宗亲们也被他挡了回去。

  至于立功的那几个年轻官员,有些回到翰林院,官升一级,有些如韩朗,瞿文迪等人则被调到六部任职。

  这是瞿阁老建议的,不乏有历练他们之意,也得了锦荣的应允。

  韩朗被调到了工部,可以说是六部中地位最低最难做出成就的地方,既比不上瞿文迪前往的礼部,也不如苏眉,王良任职的吏部。

  有些不明是非的人甚至怀疑是不是瞿阁老故意刁难韩朗,毕竟韩朗可是博阳王案中立功最大的人。这可错怪了瞿阁老,调韩朗去工部是陛下的意思,他原本可是安排韩朗去吏部的。

  这种为皇帝背锅的事情,都是做臣子心知肚明,不言而喻的,瞿阁老大半生为大魏尽忠,为陛下的旨意而可能得罪了未来的新贵朝廷之材,又算得了什么呢。

  和别人的惋惜遗憾不同,韩朗却是跃跃欲试,身为穿越者,小小的困难面前自当迎难而上,何况工部正合他意。

  他已经准备好走无数穿越者前辈的道路了,玻璃水泥,火药印刷术,这都是利国利民之物。

  然而等他到了工部,又是一桶凉水迎头浇下,工部本就有自己的工程水部修建,缮治、动作、盐池、苑囿,屯田,交通。

  工部官员在朝堂上虽人微言轻,但谁又能真正取代工部的地位,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缺一不可,乃国家运转的基础。

  工部虽油水少,但寻常事务繁多就根本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和人力陪韩朗研究新东西,就算韩朗把那东西吹上了天,他们也是将信将疑。

  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韩朗官职低微,即便较之在翰林院时官升两级,放在工部还是上头还是有尚书,侍郎好几座大山压着,他这个官职恰好上不上,下不下,免去了任人指挥跑腿的工夫,但也指挥不了别人,就连工匠数目都是有定的。

  韩朗也不是没生过自己动手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罢了,玻璃水泥,火药印刷术,无论哪一项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求出大数据,减少错误率,验证大数量下的正确率。

  他就是知道制作方法又如何,其中比例如何,适用的火候温度,什么是最合适最高效的方案,还有安全性能。

  韩朗在心底苦笑了一声,为自己的无能,真是丢了穿越者的脸。心底深处又生出了一丝对权力的渴望,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前世那么多人在官场上汲汲营营,不论名利,只有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别人为国家。

  一开始韩朗想要弄出这些东西,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名利,但他也是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在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

  但现实给他上了一课,也更激起了他的斗志,即便不求名利,他也要把这些东西给弄出来。

  有些人为了追求权力而去做某些事情,有些人却是为了能够做某些事情而去追求权力。韩朗一直以为自己是前者,却不想如今去做了后者会做的事。

  也许人生难得犯一次傻吧,韩朗自嘲道。

  自坚定了心志后,韩朗就开始有意在工部经营了起来,与上司交好,和下属共事,之前他还只是留在工部里看卷宗,但现在却主动陪同巡视工程水利,尽心做好他的事,也努力学习工部的知识。

  也许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但却需要用这个时代的框架将智慧用世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

  工部的人原以为他这位来自翰林院的才子会自命清高,不与他们同流,没想到他待人和善温文有礼,做事也认真谨慎,而且还很快就适应工部,渐渐成了工部的得力属下。

  工部尚书有几次还在沈太傅面前炫耀,惹的沈太傅心里直塞塞,好好的才子学生被调到了工部,和那一群工匠共事。

  这样的话他自然不敢在陛下面前说,也就和瞿阁老说一下,顺便抱怨他怎么安排的调令,待在翰林院不是很好吗?

  瞿阁老心中无奈,面上只能笑笑,他总不好说这是陛下亲自安排的吗?即便说了,沈太傅恐怕也不信,陛下向来不插手官员调动,依朝廷程序,由内阁和吏部考察功绩,评选能力,再行调动。

  可以说,当今是这几朝中将朝廷机构的程序能力发挥到了极致的一位皇帝,有功有过,自有功绩簿考察表记录,依规章办事,少有例外。

  至少陛下继位这几年来就一贯如此,皇帝朝臣都省心。

  别说沈太傅会怀疑,瞿阁老也心有疑惑,他也看不清陛下这是看重韩朗,还是不看重了。

  韩朗融入了工部的圈子,更是成为其中受人重视的存在后,也就开始有人给他提供便利,听闻他有心研究一样利民之物,和他同为司丞的蒋略告诉他,陛下的行宫处有各式工坊。

  韩朗大为惊奇,工部需人,怎么会扯到陛下的工坊去?

  蒋略给他解释了一下缘由,陛下继位初期,行事颇为放诞,不愿居于宫中,跑到了宫外前朝修建的别苑,内阁率百官劝阻,陛下反倒更为嚣张肆意,行事也更越礼节,其中就有一项在行宫中建工坊,召集名匠,以制作陛下时不时想出来的新奇玩意。

  前两年,对车架的改造就是经由他们之手,将四轮改为二轮,原本是为了便于陛下出行游玩,但后被大将军梁兴发现适用于长途行军,大大提高了行军运送的速度。

  还有去年风靡京城的竹炭,和兰花笺,也是从行宫中流传出来的。

  可以说,大魏的顶尖工匠,一为工部任官,而在陛下行宫之中。

  蒋略的意思很明显,工部实在分不出什么人了,韩朗若有心,可以试着去求陛下,以往也有过这样的事情,陛下都是很大方的放人。但等做完了事,尚书大人也看重那些工匠的本事,有心留他们在工部任官,结果那些工匠走的比谁都快。

  原因很简单,在陛下的行宫他们虽然是工匠,但待遇比起工部的官员都好多了,多的是机会研究,想要什么材料都有人寻来。

  士农工商,工虽居于商人之下,但随着大魏几朝兴盛,商行漕运,商人也可受荣恩考取功名,有名有利,比他们这些只有几门技术的工匠好多了。

  韩朗听进了蒋略的建议,在工部尚书的默许下,向内阁递折子,最后呈到锦荣行宫的案桌上。

  在等待的几日里,韩朗是坐立不安,心乱如麻,又是急切又是担忧自己行事过快。

  “韩郎。”一道如黄鹂婉转柔亮的女声响起,是韩朗的未婚妻秋意依,也是他恩师秋水书院院长秋重山的独女。

  韩朗见了她,心里稍稍平静了下来,“你怎么来了?”

  秋意依温婉一笑,“我见韩郎中午未用什么饭,所以做了些莲子粥。”

  韩朗有些心疼,接过莲子粥,“你要是做什么,让刘婶去做就好了。”

  听了这话,秋意依心里跟含了蜜似的,谁不羡她有父亲订下的这门婚约,未来的夫君年少有才,前程似锦,待她又好,至今身边也没有别的女子,即便她因为祖母去世,服丧三年,韩郎也愿意等她。

  韩郎喝完了莲子粥后,用手巾擦了擦嘴,便道:“我还是不在家里闲了,去看看护城河道的工程。”

  看着走的这么急的,秋意依有些好笑又好气,今日可还是他的休沐。

  监督护城河道的工部官员见到韩朗也十分惊奇,但韩朗对河道工程的投入,甚至分担工作,也减轻了他们的不少负担,几位工部相熟的官员笑着纷纷道谢了一声。

  韩朗对这个工程的确上心,在他的前世的记忆中,曾经有一朝,就是因为都城易攻难守,甚至发生了皇帝被掳的耻辱,虽然也是那个皇帝不争气,任用奸臣,祸乱朝纲,但也给韩朗留了个警醒,都城的防守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魏太、祖驱逐鞑虏,建立新朝,更是态度强硬将都城设于离边关不远的,有志警戒后代皇室,镇守国门。屈降者枉为黎家子孙。

  韩朗在穿越过来后读到这段史实,更是忍不住心生澎湃,对一生铁血手段的太、祖皇帝更是尊崇,但热情消退后,韩朗的理智告诉他幸好没穿到前朝,开国皇帝虽然铁血强硬,令人震撼,但同样也多疑,律例严苛,处连坐之罪,他在时,朝臣战战兢兢,都担心活不到乞老还乡之时。

  相比起来,现在这位皇帝虽然惫懒放诞了些许,但好在不怎么杀臣子,在不理朝政的情况,使得朝政平稳和谐,又没什么外戚,诸王纷争,为官来也能安心做事。

  虽然不知道以后如何,但韩朗还是愿意珍惜现在的。

  韩朗刚在心里感谢了一声当今天子,天子内监就传诏来了。

第116章 荒唐皇帝

  天子大方的程度超出了韩朗的想象,他原本只是想借用几名工匠,再由他找家中的仆役帮忙。没想到陛下恩准他,可以凭借持诏令调动行宫中的任何工匠,这大大方便了韩朗的行事。

  行宫中,点着熏香的香炉上雾气氤氲,锦荣就坐在榻上翻看着手上的密折。

  上面记录了韩朗入工部以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连他的后宅之事也未有漏过。这还是锦荣第一次让缁衣卫监视官员。

  韩朗比她想象的要好,虽不乏有些缺点,但可以大用。

  锦荣不是把韩朗当做棋子,而是当做了改革者的人选。

  每朝每代寻求变法的人不知凡几,却少了改革者,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是守旧者,比如他们不会去想后世会是个什么样子,自己现在做的会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有人说顺其自然不好吗?尤其在知道了后世何时衰落何时昌盛,什么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就更应该不插手才对,但锦荣却不是这样的人。

  插手去改变了又如何,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为什么还要拘泥于那些所谓的历史记忆?曾经身为司命天君的锦荣也有不同的想法,前事可测,后事可改。

  锦荣若收拢了权力,一人掌握大权,的确可以如曾经那般做她想要做的事,但她却不愿意动摇现在固有的朝廷内阁制度,会改变那是因为它还不够好,不适应这个时代,但事实上,这个制度非常的适应,甚至数百年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更大的衍生,变得更为优秀。

  她不会去动摇内阁的制度,那么也就意味着她不会走到台前,去推动这一场变革。

  锦荣需要一个代替的人选,在台前去实现她想要看到的东西,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其他。

  韩朗只是她看中的人选之一,如果他没有她需要的那么好,缁衣卫也不会再跟在他身边,半保护半监视了。又也许,等到锦荣培养好可以甩手皇位的继承人这十几年里,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那只能说遗憾了。

  失败也没什么可惜的,锦荣会尽力去做她能做的,这也许就是坐在这个位子上所承担的责任吧。

  半年后,工部司丞韩朗献玻璃水泥等物有功,官晋三级,赐银鱼袋。

  就在众人恭喜韩朗春风得意时,又闹出了别的幺蛾子。

  恭王的嫡女嘉怡郡主在一次出外春郊中,看上了韩朗,在差人打听那位清俊文雅公子是风头正劲的韩朗后,就更喜欢了,她以前还读过韩朗的几首词,样貌好,人品又佳,才华横溢,嘉怡郡主觉得这就是她喜欢的夫君人选。

  而韩朗的未婚妻秋意依则被她直接忽略了去,不过一个穷酸书院院长的女儿,嘉怡自信勃勃,韩朗聪明就该知道怎么选。

  然而,正是因为韩朗聪明,他就更不会舍弃秋意依了,莫说两人之间多年来的情分,便是为了不背上负心薄幸的名声,他也断断不能接受嘉怡郡主的好意。

  于是一连几日都是避着嘉怡郡主走,更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清白。

  为了安秋意依的心,也是为了让嘉怡郡主死心,他将在老家的母亲,还有秋意依的父母接来京城,准备办婚事。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