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零年代好家庭_分节阅读_第254节
小说作者:桃花露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2 MB   上传时间:2018-05-21 18:52:29

  “行,你说说看。”

  周明愈就道:“书记不如先办个识字班让大家熟悉一下老师, 然后想办法申请在咱们大队办个小学,哪怕初小也可以的。这样咱们村里那些不能挣工分的孩子也能上学识几个字。”

  莫茹道:“是啊, 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呢, 比给大人们扫盲容易还见效。”

  张根发想了想, “这个……要去公社申请, 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莫茹和周明愈就知道有戏, “要是书记保证能在咱们村开个小学班, 那我们就去上识字班。”

  初小是一到四年级, 村里也没几个孩子, 有两个老师估计就够,毕业后也大了可以去范木匠上高小。

  张根发见他们松口去识字班,也答应会跟公社申请成立小学班。

  “那就先开识字班,请老师来上课,你们可不能食言。”

  莫茹道:“书记放心,俺们保管去。”

  张根发突然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没想到自己忽悠好几天没有一个人答应,这个傻子反而是最想去识字班的!

  他道:“要好好发动社员一起读书学习,提高咱们大队的总体水平。”

  莫茹笑了笑,“书记安排的老师到位,俺们自然也立刻去上课。”

  张根发速度不慢,先在大队腾一间屋子当识字班教室,就在医务室隔壁,用毛笔在木板上写了字,挂在各自门旁以示区别。

  他还在识字班门旁挂上一块铁片子和一根铁钉子,都是钢铁厂捡回来的,把这个当上课铃,一敲就可以发出叮叮叮的声音。

  为了表示公社对自己的重视,张根发还特意刷了一面两尺见方的黑板,拿来两盒粉笔,一个黑板擦,连教鞭和戒尺都准备了。

  他还催着莫茹发动妇女们,又让陈爱月把三队四队他看好的几个妇女通知到,要求她们和劳模看齐,一定要上夜间识字班。

  男人么就算了。

  ……

  这日刚下工的时候张根发就让人满村吆喝老师到了,让妇女们踊跃去上识字班,去的越多越好,越多越先进。

  莫茹之前上工的时候就跟妇女们宣传一下,号召她们尽可能地去上识字班,哪怕去纳鞋底也能听点什么。

  当然也不强求的,毕竟大部分人回家还要洗洗涮涮、带孩子,是真的没有时间去学习。

  反正学习这种事,乡下人难得用一次,看起来真的没用,可一旦真的需要用,你不会你吃亏,你若是会,那真的受益无穷。

  强求不来的。

  周跃红和周媛媛原本对这个不感兴趣,不过要跟莫茹学做衣服就必须掌握一些常用字以及符号,这会儿倒是愿意跟着去上课。

  另外就是一些未成年的孩子。

  金枝儿还通过莫应熠让莫茹帮忙,给陈爱月说一声,让她也识字班。

  陈爱月现在还要莫茹帮忙画画,只要不是太为难的,基本都是有求必应。

  金枝儿只要看好弟弟,白天尽可能地去挣工分,晚上陈爱月只要不是故意刁难,其实去上识字班也没什么。

  莫茹并没有生硬地让陈爱月答应她,而是找了个借口,“金枝儿去识字班,也算是完成任务,要是识字班人太少,只怕老师呆不住。”

  陈爱月就答应了,还一个劲地鼓励莫茹:“莫茹同志,要不是我实在太忙,我都想去好好学学呢。你也一定要好好学,这样咱们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服务啊。”

  莫茹笑笑,“陈主任你放心,只要我能做的,咱们就可以合作。”

  她帮陈爱月画画,却从来没有跟人家承认是给陈爱月画的,不管别人怎么猜,反正从她嘴里拿不到肯定答案。

  所以陈爱月对她那是相当信任的。

  有她开口,金枝儿就可以一起去上课。

  莫茹就让莫应熠把泥蛋儿、菊花都带上,反正一个是听两个也是讲。她还去王月娥、李桂云家,让小彩霞和小云朵他们也去上。

  不过这两家都没让女孩子去,只让男孩子上,理由也简单:丫头片子总归要嫁人的,读书不但要花费时间不能挣工分还得花钱,这等于不赚还得亏双倍呢。

  就算上学有出息,嫁人以后也是给别人家拉犁,那自然不行。

  所以,女孩子想都不用想,家里人就没让去。

  “不用天天上,晚饭以后去上个识字班,学几个字,总归还有用的。”莫茹如是劝她们。

  最后周诚志发话,“要是丫头们乐意去,就去识字班,不要钱学点东西也不吃亏。”

  他发话,各家也就随意,结果男孩子都不爱去,宁愿出去疯玩儿也不想老实坐着识字。反而女孩子们比较积极,只要家人不管的都想去,毕竟呆在家里有活没活的也受指挥,去识字班难得可以放松一下。

  所以,识字班大部分时间除了莫茹带着的俩男孩子,其他清一色全是妇女和女孩子们。

  晚饭后,莫茹就带着莫应熠等人抱着周七七去大队。

  她让莫应熠带弟弟妹妹去教室里熟悉一下,她则抱着周七七找陈秀芳、何仙姑探讨一些常见病症的问题,比如冬春季节交替免疫力下降,人也容易上火,不是生口疮就是鼻子里长疮的。

  周七七也不知道为什么,两个脸蛋这几天红扑扑的,但是没有别的毛病,所以她也没太在意。

  何仙姑和陈秀芳很想念傅臻,她们毕竟学的时间还短,单独看病的时候手忙脚乱什么也不会,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除了开个常用药以及照方抓药,她们也看不了什么病。

  更可恶的是张根发把去县医院学习的名额给了他俩儿子,她们俩就没捞着去。

  所以,只能盼着傅臻下乡普及医学知识。

  莫茹让她们不要着急,“去年听傅医生说年后还会下乡的,估计快了吧。”

  她们说话,周七七就坐在莫茹怀里玩听诊器。

  她小手抓着听诊器往自己耳朵上戴,戴了几次都戴不上,急得呀呀直叫。

  莫茹就帮她戴上,她用肉嘟嘟的小手拿着听诊头往自己胸口放,听到扑通扑通的声音大眼一下子圆睁,随即咯咯大笑起来。

  她又要听莫茹的心跳。

  莫茹把听诊头放在自己胸口,周七七听得两眼放光,“噢噢噢噢”地叫着,一副这个声音久违了的模样。

  何仙姑看着她欢喜道:“七七真是个特别的孩子,跟咱们乡下傻丫头笨小子一点都不像,倒像是那大门大户里出来的。”

  陈秀芳也道:“就说这又白又干净,又俊又激灵的劲儿就不像咱们乡下孩子。”

  周七七听她们说自己,就瞪着黑亮的大眼看着她们,听得很认真,“啊呜~~”

  莫茹笑道:“这孩子懒起来也很懒的,半天不动一下。”

  周七七又转着眼睛看她妈,那眼神似乎在说:你讲真的吗?你是亲妈吗?这样说我你觉得好吗?

  看她那样一副伶俐的样子,莫茹笑起来,点点她的小鼻头,这时候外面传来叮叮叮的声音,张根发在敲铃上课。

  莫茹便抱着周七七过去上课,她已经让莫应熠占好位置,就在第一排。

  金枝儿、泥蛋儿、菊花三个人坐在莫应熠旁边。

  周跃红和周媛媛坐在第二排,挨着莫茹他们。

  来人都自备小板凳,自己找位置。

  熟悉的人们就扎堆方便闲聊,女孩子们自然不肯和大人一起,难得自由,几个女孩子就聚在角落里小声嘀咕。

  女人们少不得还是拿了鞋底、针线活之类的过来蹭灯光,她们原本还想和莫茹套近乎,可看她居然要坐第一排,她们就识趣地去最后面角落坐。

  老师讲课,她们嗤啦嗤啦纳鞋底,当然不要意思在前面。

  那不是拿针戳人家老师的眼珠子么。

  除了周跃红、周媛媛,还有村里另外几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也都过来,一个个穿上过年的衣裳,有的还把勉强能绑起来的头发扎一个小辫子,有的戴上过年才戴的发夹,把扎不着的红头绳捏成个蝴蝶结压在发夹底下。

  反正都会想办法让自己有点不同。

  周明愈也过来,顺手把闺女接过去哄她玩儿,为方便出去给闺女把尿,他们就坐在前面靠门口的地方。

  周七七站在他怀里,东瞅瞅西望望,一脸好奇的模样,尤其那些女人们嗤啦嗤啦地纳鞋底,还把针不时地放在头上蹭蹭,她就觉得好奇,看个不停。

  这时候张根发领着老师进来。

  莫茹打量那老师一眼,看起来二十七八岁,英俊帅气,气质儒雅文质彬彬,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有一种书卷气。他穿着一身板正的中山装,胸袋插着钢笔,头发梳得整齐,下巴刮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胡茬。

  看得出来,是特意打理过卫生才来的。

  他这样认真,给大家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很多妇女都夸真是个俊小伙。

  张根发大声道:“这是咱们识字班的老师,姓魏,名生金,大家鼓掌欢迎。”

  掌声噼里啪啦的响起来,非常热烈。

  第一排的莫茹和周明愈尴尬地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几乎憋不住的笑。

  这名字比起史珍香、杨伟等名字不遑多让,很让人听音生义啊。

  魏生金走到讲桌前,从桌上粉笔盒里拿了一块粉笔头,转身在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他回头笑道:“这三个字念魏生金,是我的名字,请同学们记住。”

  他扫了一眼,视线在莫茹和孩子身上停了停,然后又在纳鞋底的妇女身上顿了顿,最后笑道:“前几年识字班是大辫子女青年的代名词,现在识字班里不见大辫子啊,想必在座的诸位有识字班毕业的吧。”

  正规的识字班当然不是莫茹和周明愈那样去两天就行的,而是上满三年才给发毕业证的。

  果然有人就笑起来,“魏老师,俺出嫁前在娘家上过识字班。”

  这个莫应熠和金枝儿不懂,莫应熠拽拽莫茹的袖子,小声问:“姐,说啥呢?”

  莫茹摇头,“我问问你姐夫。”

  周明愈就小声给她解释一下。

  建国初期的时候,村里流行识字班,比现在可热闹。那时候以为刚解放建国,识字班都是十六七到二十左右的女青年们。她们对妇女解放充满了幻想,不但组织扭大秧歌、唱歌等文艺活动,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追求自由爱情、批判封建恶婆婆和封建包办婚姻是她们最热衷的。

  “扭呀扭呀扭呀扭,一扭扭到十**,爹娘不给俺说婆家,俺就跟着个同志走呀,同志走!”

  这就是她们扭秧歌时候唱的,大胆**,充满了叛逆。不过风光两三年以后,大识字班出嫁,小的女孩子们要么没长大,要么没得到家里允许上识字班,所以中间断了两年。

  之后识字班再开始就失去了原来的风格,不见女青年,只听纳鞋底。

  可其实,这些纳鞋底的妇女,很多就是曾经的识字班。

  当年的女青年出嫁以前都留着大辫子,长的能到屁股以下,一般出嫁的时候就会剪掉或者盘起来,不再扎辫子。

  去年大/炼钢铁都被动员捐头发扎风箱,大姑娘小媳妇的都是女学生头,齐耳短发别个发夹,有的也看不出是大姑娘还是小媳妇。

  单蝶琴一边嗑瓜子,“魏老师,俺们不扎大辫子,不代表就不是女青年,这里面没嫁人的女青年多着呢。”

  魏生金就笑着四顾,“在哪里呢?”

  有人举手道:“魏老师,俺们的头发都交给钢铁厂扎风箱啦,之前辫子长着呐。”

  满屋子都笑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1页  当前第2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4/43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零年代好家庭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