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677节


  颜夫子的孙女。

第八百零七章 鬼片(两章合一)

  颜家,先皇的旧臣。

  颜夫子曾给多位皇子教书,和多位皇子都有关联,包括现在的燕王。

  随先皇来到北方,就以年纪大身体不适为由卸任。

  当时的燕王,送给这位昔日老师不少黄龙田地。

  可以看出,当时的燕王、如今的皇上,不打算再启用这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

  颜家也很知事。

  子孙都很有学问,宋福生那届科举却无人下场。

  学问好到,颜家私塾,大部分是为教习自家子孙,对于收外面的学生,选拔极为严格,就怕毁了名望。

  宋福生这位知府,更是会在颜夫子面前自称小可,对颜夫子极为尊崇。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嘛,为米寿他们读书。

  米寿要给介绍的朋友,正是这位颜夫子最小的孙女。

  米寿和这位小孙女的哥哥是同窗,听说过颜姑娘想结识他姐,他姐呢,还在家里嘀咕过咋没人给下帖子叫去玩,他才给介绍的。

  “宋小姐,我小字胜娚。”十三岁的姑娘率先给宋茯苓行礼道。

  宋茯苓笑呵呵说,“我小字茯苓,这是我二姐姐。”

  二丫上前。

  “我二姐姐小字苏木,我还有位堂姐,苏子,她没在,有机会再给颜姑娘介绍。”

  没错,二丫改名了,叫宋苏木。

  关于大丫二丫的名字,马老太最初那真是没轻了吐槽。

  那时,她在三儿的书桌前,瞪眼问道:“你憋了三日,就取这么个名?”

  宋福生不乐意,这名怎么了。

  大丫二丫和茯苓是堂姐妹,和茯苓配套,都是中草药名。

  马老太过后就开始四处挖苦她三儿,起名废啊。

  家里那些没起的,快点儿,别再找咱家进士老爷了,保你们会后悔。

  在马老太看来,茯苓那名字,她好不容易才接受,多亏她眼下会写字,知晓了茯苓和扶灵的区别。这才前一阵买房落户时,认下签上“宋茯苓”。

  结果转回头可倒好,让三儿帮忙取名,大丫就成了宋苏子,送梳子,二丫成了宋苏木,送木梳。

  怎么听,都像是送出去两把木梳。

  宋阿爷家的儿媳妇劝马老太,“我听着挺好,比俺家丫丫叫宋温暖强。”

  宋温暖,也是宋福生给起的。

  王婆子也劝:“老姐,名还算中,不是那么特别差,总比宋金子强。”

  葛二妞:“你大哥说了,不赖三侄儿,是咱家姓的事,咱取什么好名都要送出去,和福生有啥关系。”

  福生够有才华的了,挑的都是便宜的送。

  送木梳、送温暖,不比送富贵强?

  马老太就这样被葛二妞的话治愈了。

  这不嘛,自从马老太咬牙认下这两个名字,宋茯苓在外面介绍二丫就会说大名,或是叫二姐姐。

  颜胜娚很开心结识上宋家姐妹,还告诉茯苓和二丫,不止她想认识宋小姐,早在年前,姑娘门聚会时有好些人提过,想邀请宋家姐妹来着,就怕唐突打扰。

  茯苓一听,如此盛情,那就去认识各府的小姐姐们吧。

  派人回去告诉奶和老妈一声,她和二丫姐出去玩了。

  马老太这面接到消息,颜家的?稍稍放了心,派出去两位丫鬟追上茯苓和二丫跟着伺候。

  钱佩英倒是无所谓闺女出去串门。

  她女儿不是小孩,打小人缘就好,总是要和别府的姑娘走动的。

  今儿又是元宵节,姑娘们随便溜达的节日。

  并且,钱佩英也没空跟上去看看,她这面收到了帖子。

  柳夫人目前在黄龙。

  因为柳家小子也在颜夫子那里念书。

  柳将军巡疆时,柳夫人基本上不回将军府,只在黄龙的私宅住。

  钱佩英带着桃花、宝珠,还有大姐宋银凤去了柳宅一起赏月。

  钱佩英她们离开不久后,马老太接见了刘守备家的嬷嬷,来人请马老太她们去刘家棚子赏灯。

  要是刘夫人来请,马老太就拒绝了。

  过节,只想趁着好不容易放松几日,家里人凑一堆说说笑笑。

  可是对方是刘守备亲娘身边的嬷嬷,还说那面几家府上的老夫人都在,都是差不多的年纪,有话说。

  马老太一听,不管出于里子面子咱也要露个面。别让人误会咱是知府的老娘就牛逼哄哄似的。

  穿外套的时候,马老太有私下叮嘱老姐妹们几句,有啥紧张的?福生已经走到这一步,早早晚晚她们要接触官家老夫人,都给她挺直腰板,都是福生的长辈,谁家没亲属?

  就带着老姐妹们去了。

  继钱佩英和马老太之后,宋富贵和王忠玉他们在广聚轩门口,也见了黄龙商会来的代表,受邀去了商会那面的赏灯棚子喝酒说话。

  而宋阿爷那些岁数大的,正带着家里闲杂人等在欢欢喜喜看表演。

  宋福生听秦主簿说,会宁吕县丞那面带着下属们正在各货站和松花磨刀石加工厂慰问,今儿十五,那些县官压根没在家过节,带着汤圆在外面奔走呢,舒心满意的点点头。

  听完,再一回头……

  二楼这里,他家人呢?

  从老到少,全没了,他和谁过节啊?

  秦主薄笑得像朵花,那笑容似在说:

  大人,我不是在吗?我会对您始终如一的。

  你给我滚蛋,日日看你那张老脸。

  宋福生寻到家人问清缘由,他最服气的是米寿的去向。

  金宝说,米寿去陪同窗相对象了。

  上元节,不限男女出行,一年中最好的相亲日。

  米寿去帮同窗掌掌眼。

  宋福生:“……”

  在宋福生无言以对,有些后悔让米寿念科举班时,米寿正在心里对十六七岁的同窗无语。

  那位姑娘离漂亮的程度差远了。

  同窗是怎么做到一见到人家就脸红心跳的?

  还念酸诗,说他俩人之间有缘分,要不怎会如此巧合遇见。

  米寿心想:你拉着我们几人满街乱窜,遇不到才是奇怪吧?

  唉,要不说呢,长大太累,生活太累。

  顾及自己是宋知府家公子的身份,就不能推辞一些邀约,以免别人说他不给面子。

  可眼下,为了合群,竟做无聊的事,还不如和金宝哥哥玩姐姐自制的纸牌来的畅快。

  对儿七,俩王,四个二,多好。

  与此同时,宋茯苓心里也在后悔,不该串门,有点无聊。

  二丫还好,反正在宋茯苓看来,二丫姐比她强。

  周同知家的四小姐,刘守备家的二小姐,罗通判家的小姐,等等,十几个姑娘家在叽叽喳喳讲述她们在府中的生活。

  每讲述一点,就会问宋家姐妹,你们呢。

  “茯苓姐姐,你们没有学过女戒女训吗?”

  宋茯苓笑着回:“还没有。”

  姑娘们:“……”

  “那你们学庶务吗?”

  “庶务还行吧,帮家里做些事练出来的,”茯苓回答时,看一眼二丫。

  二丫肯定的点点头,她们家姑娘算账确实是没问题的。

  虽然不懂那些姑娘们讲的香料、花木、玉器古董的鉴别。

  不懂女戒女训写的是啥呀,回头找两本瞧瞧。

  不懂她们嘴里说的太多了,连刺绣都能说出好几种。

  二丫寻思话了:

  怎么好些和三叔在家里说的不太一样。

  就比方刺绣。

  三叔那时不让胖丫学刺绣说的是,费劲学它干啥,咱家有钱,相中什么样式的衣裳出去买,让别人给做。再实在不行,三叔说要给胖丫配绣娘。

  但眼前这些大家闺秀们给她一种错觉,明明各个能嫁的很好,都能带绣娘跟着陪嫁,却好似嫁人后要为全家做衣裳做准备。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