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晚上,庄民国一家也在开会。
是关于庄民国要不要去三生产队砖窑厂上工。
庄炮仗头一回硬气起来,十分坚定:“去,必须去!”
姜辰来请庄民国去上工可是说了,一个月三十块工资,有一斤肉票,三斤粮票,有多的布票也会发下来。
砖窑厂是给县里的厂办的,优先供给县里的几个厂,厂里的食品、罐头还可以抵票,真算下来,待遇跟县里的厂没多少区别。
庄民国去上工,就是工人了。
庄家也就是工人家庭了。
同一辈儿的工人刘家,人家刘三婶多威风的,他们都是同一辈儿人,人家是工人家庭,高高在上,说些不中听的也只有忍一忍,忍一忍就过了,他们这一辈子是没法了,只有屈居人下的了,但谁想一辈子,祖祖辈辈都比不上别人的。
庄炮仗表了态,向婆子也跟着点头,她还想儿子是工人了,那两个孙子以后就能吃饼干了,吃上麦乳精了。
这些才是补人的呢。
陈夏花不认字,也不会算账,庄民国每回数钱就教她数,教她怎么认,怎么数,庄玉林教几个“学生”读书,陈夏花要在,“好妈妈”也是要上课的。
庄玉林单独给“好妈妈”开设的数学课。
他还说呢,“教一个也是教,教一群也是教。”对给“好妈妈”上课,庄玉林最高兴了,陈夏花这么大个人了,就缩在小凳子上坐着,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背着手,还要回答“小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小老师”还要打手心呢。
向婆子还说他不对,哪有当儿子的打妈妈手心的。
庄玉林打手心就是轻轻打一下。
他就回他奶奶:“可是在课堂上,妈妈是学生啊。”
他在课堂上要是回答不上来,邱老师也要批评他的。
不过下回再上课,庄玉林就改变了态度,他放弃了“体罚”方式,改为了口头教训,“好妈妈”答不上来,他就背着小手,板着脸,“陈同学下回要努力哦。”
“好妈妈”都不喊了,喊同学了。
陈夏花掰着手指算了庄民国的工资,他们家现在的收入是两个大头组成的,一个是两个人上工的工分换成钱,一年能有一百左右,另外的大头就是他们家的菜地,现在一年能挣快四百,鸡蛋一年能卖二十块,家里的果树,后山的果林能挣四十块,这就是他们一家全年的收入了。
还不到六百块。
工人家庭就不一样了,他们四生产队光明村唯一的工人刘家,工人刘大壮同志一个月就有三十五,还有各种票据,一个人一年就能挣上他们一家的收入。
只要是人,就没有不想当工人的。
陈夏花凑到庄民国耳边说起来,把她算的帐说出来,眼里都放起了光,“能有八百块。”
陈夏花算的是庄民国去砖窑厂上班和他们菜地的收入,鸡蛋、果树林子,她一个人挣工分也能挣上四五十呢,还没算进去。
他们打听过的,公社的初中学费一年是八块,自己带大米去学校,家里再炒些腌菜,学校统一安排蒸饭,费的柴火是老师带学生去“勤工俭学”捡回来的,就跟现在庄玉林他们读小学一样,秋收后学校要收草籽,称斤数给学生钱,这钱就可以减免学费,减免生活费。
陈夏花打听回来就跟庄民国说过了,说,“光带腌菜去哪里够的,天气热也放不了那么久,他们还长身子呢,哪里能光吃腌菜的。”
公社里的中学也有食堂,食堂里有卖馒头,中午有菜,一周还会炒一回肉,都是要拿钱去买的,家里要给给了生活费就能买菜买肉吃。
公社里供销社的齐玉大姐,她女儿就在公社中学读书,一个月十块钱。
一年生活费就要一百多呢。
他们家两个儿子,一个就要一百多,还有人家齐玉大姐说的额外的买书的费用,买衣裳鞋子的,一年能花两百块,他们家两个就是四百块,他们家现在存了七百块,过年的时候村里分肉分钱,过年前送菜去挣的。
这七百块还不够两个儿子读两年初中。
陈夏花会算账了后,在自己的吃穿用度上更节约了些,去年人家福嫂子都舍得花三块钱买了条围巾呢,围巾是过年的时候公社里新到的货,冬天围的,陈夏花舍不得掏三块钱,冬天围的还是纱巾。
大嫂刘春枝为了压陈夏花一头,特意挑了个大红的围巾,一条围巾带了两个月,就为了让陈夏花看她新买的围巾。
庄民国只是问问他们的意见,他心里对姜辰说的去砖窑厂上工也没意见,一个月三十块,再怎么也比他在村里上工轻松些,他就是担心,“我要去了三生产队上工,家里的菜地就只有你忙了。”
收拾菜地算不得累,还要担挑子送菜去公社。
“我收拾得过来,不忙就上半天工,忙就趁中午送菜去。”村里的妇女担几十斤是没问题的,向婆子两个还说呢,“菜地我们帮着收拾了。”
等庄玉林他们兄弟俩从学校回来,家里就正式告诉他们,他们以后就是工人家庭的小同志了。
小二玉春还惦记着工人刘家的小孩子,“是跟刘喜喜一样吗?”
刘喜喜能成为所有孩子最羡慕的人,就是因为刘喜喜是工人家庭的小同志,评选活动的时候大家都投他。
“一样的!以后你们也是工人庄家的小同志了。”
庄民国连夜去三生产队跟姜辰回了话,他妹夫姜东也要去砖窑厂上工,还跟他说了,让他回来去开个证明,拿了证明到砖窑厂报道,让他们登记就行。
“姜辰跟村长说过了,你到时候直接拿给村长就行。”
庄民国有些好奇,“这个砖窑厂是姜辰跑下来的?”
姜东就是个老实人,对姜辰怎么跑了个砖窑厂的事他也不知道,还没媳妇庄秋知道得多,姜辰几乎不着家,经常在外头跑,都不知道他本事的。
庄民国记得,姜辰最开始发家是搞批发零售,等攒了钱才开始包工地,成了“包工头”,他手下人多,都是一早就跟着他干的,姜辰一口气包好几个工地,等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公司开了后,姜辰也趁热打铁的开了个什么房地产公司。
有了公司,姜辰就不是“包工头”,叫“老总”了。
姜辰当了老总,是他们县里的富商,有钱人,姜家人都跟着沾了光,住别墅,开桑塔纳,姜辰跟他妹夫姜东两口子好,还把姜东这个二哥弄去他公司当什么安保经理,把庄秋放到财物室。
这其中还涉及到姜辰早年跛腿的事,姜家大哥两口子嫌弃他整天混,不愿意给他给他治病,他妹夫姜东两个心好,到处借钱给他治,腿没治好,姜辰记着这份心意,发了财也不忘了带二哥两口子,连他这个嫂子的哥哥都沾了光,去他工地打工,给他大儿玉林搭路,让他做起了批发生意。
不过上辈子,姜辰发家发财是九几年的事,不像现在,前两年就做起了小生意买卖,现在还弄了个砖窑厂了。
庄民国找过来,姜辰没在,他妹夫说去忙砖窑厂的事情去了,庄秋端了糖水出来,他们姜家没分家,都住一起,庄民国过来,姜大一家“砰”的关着房门,两个老的也没见到,庄秋瞥了瞥嘴儿,“别理他们,他们是眼红呢。”
眼红什么呢?眼红庄民国能去砖窑厂上班。
他们三生产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去的,厂里只要三十个人,都是从生产队上工情况、优先照顾穷苦家庭情况进去的,姜家也只有个姜东进去了,还有很多人想进呢,最后便宜了庄民国这个外村人。
不是姜大对他有意见,是三生产队没进去的对他都有意见。
庄民国只在工地上打过工,工地上的都是工人,没有去过厂里,公司里,不过庄民国看过不少视频号,知道他现在去砖窑厂上班,还会遇上“职场争斗”呢。
全是他们三生产队的,就只有他一个外村人,指不定就要排挤他的。
喝了糖水,庄民国坐了会就回家了,摸着黑回去的,家里陈夏花他们还没睡呢,就家里两个小同志睡下了。
庄炮仗就坐在椅子上,巴巴的看着他,“怎么样?”
“姜辰亲自来的,出不了错,妹夫说让我明天去找村长开个介绍信,拿过去登记就行了。”庄民国去打水准备洗脸洗脚,叫他们都去睡,“明天还有事呢,都去睡吧。”
庄炮仗两个还是不放心,这一天没正式成为工人,他们就放不下,也确实晚了,他们现在担心也没用,回房里睡觉去了。
陈夏花拿了百雀羚擦了脸,先上了床,六七月的天,已经不冷了,前几天就把庄玉林他们兄弟两个给转到了另外房间里去了。
给庄蓝收拾出来的,庄蓝没用上,庄玉林兄弟两个先住了。
一大早,向婆子先起来烧了饭,催了庄民国吃了饭去开介绍信,村长不知道庄民国要去三生产队砖窑厂上工,庄民国来开介绍信才知道,给吓了一跳:“以后就是工人了。”
庄民国拿了介绍信往三生产队赶,前脚走,后脚村里就传遍了。
计分会计朱大军不离身的收音机还在放“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为什么这么红”呢,消息跟长了腿儿一样传遍了,难得上工一回的工人母亲刘三婶脸忽红忽白的。
印得跟那花儿一样红,高亢的歌声缓缓在她脑子里回荡呢,以后她们工人刘家就不是唯一的工人家庭了。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写完就发哈。
设防盗了。
第35章
三生产队的村长很快就拿了介绍信给庄民国登记上了。
还带他去看了砖窑厂,现在的砖窑厂就是个空架子,坐落在三生产队的大后方,一大块平地,只有一块牌子,用大红笔粗糙的写了几个大字:红旗砖窑厂。
是用三生产队红旗村的名字命名的。
红旗砖窑厂什么都没有,厂子、砖窑都需要庄民国他们这些工人来亲自建设。
红旗村村长恨不得他们砖窑厂明天就开工,把砖供到县里的厂子里去,跟庄民国说了,叫他明天就来上工。
庄民国跟村长保证了准时来上工,去姜家跟妹夫姜东说了一声就回家了。
他家里人多着呢。
一群妇人围着陈夏花说话,笑盈盈的,以前在陈夏花背后笑她是“娘家魔”的,现在也把这个称号从陈夏花头上摘了。
陈夏花这一年多都没有回娘家,通过了村里妇人们对这些娶进门的媳妇观察。
陈夏花摘掉了头上的“娘家魔”帽子,现在出去上工,跟她分在一起的妇人们也给她打个招呼,遇上福嫂子几个走得近的,还能一边做事一边说上几句。
却也没有这么多人登门的。
“工人同志回来了。”
里边妇人说了一声儿,里边的妇人们齐刷刷的看了过来,对着庄民国笑得十分客气,跟以前遇上工人同志刘大壮一般,亲热又客气。
还有人想取经验,问庄民国,“三生产队的砖窑厂呢,你怎么进去的。”
庄民国自然是靠着姜辰才能进去的。
庄民国一成了砖窑厂的工人,就有人说看到前两天姜辰来过,是专门来请庄民国去砖窑厂当工人的。
之前一群妇人过来,从庄家大房门口路过,还问里边丧着脸的刘春枝呢,“姜辰跟你们庄家也是沾着亲的,怎么来请了庄民国去当工人,没请你男人的?”
农村里妇人问这些话就是随口问,好奇,想听点人家家中的事,有些妇人就顺嘴的朝人大吐苦水了。
刘春枝黑着脸“啪”的关了门,还在门板后边骂她们是一群长舌妇。
“你是小学毕业,你哥没毕业,人家肯定选你了。”
整个光明村都这样以为的,姜辰对庄家肯定是一碗水端平的,人家挑工人,肯定是要挑读书,有学问的,庄民安败就败在他小学没毕业上。
早前他们整个四生产队,说起读书,头一个想到庄民国,说他小学毕业没出息,挣不了钱,工人同志刘大壮都是县里的临时工,他只有种地的命,现在一觉得读书还是有用过后,村里不少人家都动了心思要把家里的孩子送去读书。
下午要上工,村里的妇人坐了坐就走了。
隔壁大房又折腾起来,大嫂刘春枝在墙下骂男人,她现在不骂大妞姐妹了,只骂男人没出息,“人家还是小学毕业呢,都能当工人了,你怎么不拿个小学毕业证的?”
刘春枝还让庄民安学。
“咱们也借了钱的,姜辰选他不就是多读了两天书吗,你也学,等你学完了就去找姜辰,把你也安排到厂里去当工人,你是当大哥的,没道理你还排在他后边。”
刘春枝下了狠心,不买纱巾围巾这些来在陈夏花面前得意了,去收购站买了一大堆小学的书抱回来让庄民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