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自然的点头。
有人当即抚掌大笑:“甚好!甚好!”
城里的老爷们觉得知州大人这般安排,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做了他们在家里想做不敢做的事情,简直大快人心。
免得他们在家里只要说孩子一声不好,需要改正,家里的媳妇老娘全都站出来指责他们不疼爱孩子。愣是将好好的男娃子,一个个养的比大姑娘家还娇气,简直不像话。
村里的汉子们则不明白这些大老爷们到底在高兴什么?他们农家汉子谁家忙的时候不替自家婆娘烧水煮饭,砍柴洗碗?在自家里干惯了的活儿,在这里再干一次,还能干出花儿来不成?
何况这里条件多好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中午一进食堂就有免费的饭菜吃,有免费的热汤喝。吃完饭连碗都不用洗,放在那就有专门的人替他们洗的干干净净。比在家里舒服多了。
村长瞅着周老爷激动地围着知州大人连连感慨:“大人英明,大人英明!”
就觉得这周老爷可能脑子不太好使。
他一个农村老汉都知道拍大人马屁,要拍到点子上,要拍的真心实意,要拍的让大人心里舒畅,可是周老爷吧,表面上看着精明的很,瞧着和大人的关系也不错,怎么这拍马屁的功夫还不如他老头子呢?
这会儿就应该说:“大人宅心仁厚,为了学生煞费苦心,大人辛苦了!大人辛苦了!”
而不是喊什么狗屁的大人英明大人英明。
大人又没有坐在公堂之上为大家断案。英明什么?
周老爷察觉有人暗地里打量他,由于这打量的事情过于明显,他想不察觉都不行,顺着视线看过去,发现打量他之人是万水村村长。
万水村,知州大人非常看重的那个村子,曾经发掘过淮海王宝藏的地方。
于是朝对方露出和善的一笑。
村长倒吸口冷气,觉得腮帮子不由自主的开始疼。
这人看着没毛病啊,怎么说出的话,做出的举动这么傻呢?
锦绣全当没看见两人的眉眼官司。招呼众人道:“吃完午饭咱们再去看看孩子们住的地方,你们也就能放心了。”
于是众人走到书院西北角,周围栽种了不知名的树木,现在看起来只到成人腰高,光秃秃的一片排列的整整齐齐,看不出是什么品种,但可以想象得到,来年开春这一片会是何等郁郁葱葱的景象。
穿过这些树木往里走,就是一栋又一栋两层的宿舍楼。和成外的居民区有些相似,又有些不同,没有居民区的前后二进院子。
但从外表看,又规划了相应的生活区,晾被子的绳子,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健身的器材整齐的放在宿舍楼前后空地上。
众人跟着锦绣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每层隔成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里放着他们不曾见过,但一看就明白作用的高低床三张,也就是说,每间房共住六人。
楼道内有使用方便的自来水,墙壁地板摸着暖洋洋的,一看就是前几天调式好了供暖设施。每层楼有一个供人使用的更衣室,更衣室里还有一些他们看不懂的东西。
据跟他们一起来的大人们介绍,那个挂在墙上,圆圆的上面满是小小针眼的东西,叫做淋浴头,只要一按开关,里面就有水出来,人站在下面就可以轻轻松松冲凉,前后不过一盏茶时间,方便,快捷,专为书院学生准备。
说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叫这些家长们难以难耐,恨不得当场就试验一番。
可惜不行。
当着大人的面,要坚持,要顾忌脸面,不能在大人面前丢脸。
不过好多人心里已经琢磨开了,这可是个好东西呀,回头找相熟的人打听打听,这东西怎么用的?具体是个什么原理,给自家也安装一个。
自家在城外的院子里,什么都好,自来水地暖一应俱全,就缺一个淋浴头。
还有这些高低床,可真是个好东西,自从搬去城外的居民区,什么都好,就是这地方突然变小,自家的仆人有些住不开,但有了这些高低床,那得省了多少功夫!
何况现在每个房间都有地暖,根本不用冬天烧炕,不怕住在床上冻得硬邦邦,这高低床就更加实用了。
锦绣可不知道有人已经盯上了他这里的东西,还琢磨着回家给他们家也按照这个改造一番。
带着这些人将书院前前后后转悠了一圈,确保这些人心里没有任何疑问,大手一挥,将人放了回去。
一群人离开前刚好在前院看到教习先生对着一群孩子念名字。念一个学生的名字,下面就有人清脆的喊一声到。
然后就有先生将准备好的书院服拿给那人,顺便给一个看不清形状的木牌,据说木牌上有学生的所有信息。在书院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那东西。
那是一群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年龄不超过十岁,看起来稚气未脱的样子,站在先生面前,眼睛里也没有了先前想要跟着自家爹娘回家的抵触情绪,很快便交到了朋友。
拿回了自己的衣服和学籍学生回队伍中,与他相好的朋友便好奇的凑过脑袋,几人滴滴咕咕说几句,然后在先生严厉的视线下快速站好。
虽然身体站得笔直,但眼珠子滴溜溜转,彼此交流着谁都看不懂的信息?,瞧着十分活泼可爱。
一个文先生在上面大声讲话,两个武先生背着手在孩子群里来回巡视。
“从今日起,你们的吃穿住行,读书学习,都要在书院里进行,瞧清楚你们身边的人到底是何模样,往后这就是你们共同生活三年的伙伴,或许也是你们往后几十年人生里不可或缺的挚友。
书院里禁止你们勾心斗角,互相陷害。希望你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爱护同窗,宛如爱护自己的亲手足。
不管你们私下里做的什么打算,最好将你们乱七八糟的心思都收一收,不要让先生们知道,否则先生们有的是手段,让你们后悔莫及。
都听懂了吗?”
学生们大声回答:“听!懂!了!”
声音整齐响亮,清脆。蓬勃向上,满是生机。
学生的家长们心瞬间就软了一软。
这些人今日在书院内算是长了一番见识,回头定然会帮着做宣传,也不枉费锦绣花费大半日功夫陪这些人在书院闲逛。
明安书院开学的事,看似宛如一颗石子掉入池塘,惊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随之归于平静。
然而,池塘底下因为这颗石子发生的震荡,久久不曾平息,甚至会影响往后的几十年,上百年。影响范围也逐渐从明安府扩展到整个天下。
时隔两月,锦绣和元老爷在明安府街上闲逛,已经能见到青衫小童嘴里念着清脆的歌谣,一蹦一跳之间活泼的身影,穿梭在街道上帮父母打酱油的情形。
父子两人盯着青衣小童,只见小童满脸稚气,五六岁的样子,拎着一个酱油壶,对着接上酱油铺子的老板娘,有模有样的拱手行礼,一本正经道:“王家婶子,麻烦您帮我打二两酱油,我阿娘做饭急需,烦劳您快一些。”
一本正经小大人的样子,逗笑了酱油铺子周围的所有人。
酱油铺的老板娘稀罕的摸摸青衣小童的脸蛋,手上动作麻利的帮小孩打酱油,嘴上忍不住逗趣道。
“阿瞳,你在书院里都学了什么呀?入学才两个月,就学成了这般小大人模样,跟你王婶娘还客气起来了,以前你来婶娘家都是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你王叔叔的脖子,几个月前你还骑着呢!
你这样王叔叔见了,可是要伤心的呀。”
被称作阿瞳的小孩面色一红,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小小的两只脚不安地在原地跺了跺,期盼的看着王家婶子手里的酱油壶,只希望拿到东西赶快回家。
最后在王家婶娘殷切的目光中红着脸,对王婶娘小声解释道:“书院先生说人要识礼,要知礼,不可放纵自己。阿瞳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那样是不对的,阿瞳在这里跟婶娘和王叔叔道歉,还请您二位原谅则个。”
酱油铺子老板娘被小孩小大人模样逗得心都软了。
周围人也跟着哈哈大笑。
锦绣和元老爷对视一眼,相携离去。
第210章 书院计划 治愈 先生们
书院的事情逐渐步上正轨, 老爷子也因此常住书院,十天半月不回一次家,老爷子虽然身体看着健康, 但毕竟上了年纪, 锦绣不放心他一人住在书院,只能每日放衙亲自去瞧瞧。
老爷子像是焕发了事业第二春一般,在书院做的风生水起,精神头都比以前好了许多,和人说话中气十足,走路的样子多了几分气势,再也不是以往那般低调谦和,不刻意显露威仪的宁亲王殿下。
锦绣熟门熟路的进了书院,在院长办公室没找着人, 眼珠子一转抬脚就走到了会议室。
果然一群读书人围在一个桌子前,为下个月的教学进度吵的脸红脖子粗。
有人觉得目前的教学进度非常合适, 毕竟现在的这批孩子基础实在太差,就应该稳扎稳打。有人觉得目前的教学进度有待提高, 若是想两年内让这些人掌握基本的科举知识或者生存技能, 培养出一出校门就能为明安府所用之人, 目前的进度就有些赶不及。
两边有各自的道理, 互相摆事实,讲道理, 一时之间谁都无法说服谁。老爷子在上面稳坐钓鱼台,不时摸摸胡子点点头, 表明他在认真听众人的意见。
就是不发一言,只等的这群人最后找他裁决,才笑呵呵的各打五十大板, 然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教学方案分发给众人。
大家仔细一瞧,条理清晰,理由明确,这还有什么好争吵的?
老爷子早就准备好了,比他们想的还要清楚明白,他们想到的地方,老爷子早就想到了,他们没想到地方,老爷子还是想到了。
众人心里除了敬佩尊敬已经别无他话,只能说老爷子不愧是老爷子。是他们放在心里当偶像尊敬了几十年的老爷子,现在能在老爷子手底下做事,即使过去了几个月,大家伙依然感觉十分激动。
丝毫没有被老爷子抓壮丁的感觉,谁能多和老爷子说两句话,被老爷子指点一下学问,都能在同僚之间得意的翘起尾巴,被人羡慕嫉妒不已。
锦绣不得不佩服老爷子在这方面的魅力,谁说读书人不疯狂?谁说读书人不追星?读书人追起星来,简直让人无话可说,五体投地,甚至一度让锦绣震惊不已。
书院这些先生中,有人为了接近老爷子,为了得到老爷子的赏识,直接拖家带口来投奔老爷子。将老家的房产屋舍土地全部卖了,丝毫没有留下后悔的余地。
这还算是理智的,有那不理智之人听都未听说老爷子这边给他们什么待遇,就冲动的抛家弃业,孤身一人前来投奔。见到老爷子那狂热的态度,比后世的私生粉不差分毫,老爷子身上随手用过的折扇,玉佩香囊,随手提的字,随手写的书,这些人拿到一星半点儿都当宝贝似的供起来。
态度之虔诚,比那些每月初一十五上山烧香,还请了庙里的菩萨回家供奉的人真诚上百倍。简直叫人无话可说。
虽然说老爷子是锦绣正儿八经的师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那种。
但锦绣对老爷子真没有这些人这般疯狂。曾经锦绣很不解地问冯大人:“读书人大多是这样吗?”
冯大人理所应当的点头告诉锦绣:“当然!”
锦绣听说后只能在心里暗自反思一下自己对待师父的态度还不如这些外来人口。也不知师父他老人家是不是在自己这里找不到为人师者的快乐。
老爷子在他这里有没有为人师者的快乐锦绣还不清楚,但显然老爷子在书院里,那是相当快乐。
都到了乐不思蜀的境地。
整整两个月,老爷子竟然没有想起回家瞧一眼。日日躲在书院和学生老师为伍,整个人瞧上去年轻了十岁不止。锦绣觉得老爷子大概要在这里焕发事业的第二春,也不知道京城的皇帝陛下知道会不会来找他算账。
毕竟皇帝陛下想让老爷子留在京城当一个镇山太岁,当一个皇室吉祥物,当一个天下读书人的标杆,老爷子说什么都不肯,非要跑到这穷乡僻壤来跟他吃苦,还吃得乐滋滋,心甘情愿。
这叫皇帝如何想?
锦绣不放心老爷子,每天特意来书院看他,但谁能知道老爷子压根就不稀罕锦绣这个徒弟去看他,甚至还嫌弃锦绣碍事。
每次都带着一些家里做新鲜玩意儿,让老爷子尝尝鲜,偏老爷子忙起来没空注意这些细枝末节。最后好东西全都便宜了那些来找老爷子探讨学问的先生们。
一来二去老爷子还是不想回家休息,但锦绣跟书院先生们的关系却突飞猛进,有了质的提升。
要知道这些先生们骨子里可傲着呢,内心属于读书人的骄傲,不允许他们对锦绣一个黄口小儿卑躬屈膝。一个个见到锦绣都没好脸,要不是看在锦绣是老爷子关门弟子的份上,他们是连这个好脸都不愿意给的。
锦绣也只能任劳任怨,看这些先生们的脸色行事。
这也不能怨锦绣没志气,骨头贱,谁叫人家先生们一个个都出身不凡,锦绣这种商户人家考出来的进士老爷,没有一点底蕴之家,人家压根儿不屑于和他交流。这些人哪个家里没有几个当官的亲戚?哪个家里没有一个天子门生?有些人家门口的进士牌坊,能将整条街都摆满了,那才是正二八经的有底蕴的读书人家,才是人家正经交往的对象。
何况上层读书人之间也有鄙视链,互相之间也能看不惯。
面对几百年来的偏见,锦绣不忍着,还能怎么办?
谁叫人家是真的有本事呢。
普通的读书人见了锦绣这个正四品的知州大人,怎么着也不至于如此态度,不说卑躬屈膝,逢迎讨好,溜须拍马,怎么着也得客客气气,有礼有节。
但这些人,还真不是普通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