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是在过去鹄梁曾有旧例的基础之上,同不少官员商议,共同制定而成。
去除了许多旧例弊病,也增添了不少新的规矩与内容,将新法设立得更加完善。
在暗中处理掉一些和三皇子以及赵故潭有关的无名小卒,又搜集了许多证据,处理掉一位贪官。
这动向让朝中官员明白新帝的手段和魄力,并且清楚他这是在清算前朝势力,或许更准确的应该说是驱除朝中的蠹虫。
平日里正直且为官清明之人,自然不怕新帝调查,可那些暗中手段肮脏的小人,整日提心吊胆,生怕自己过去做的事情之后就会被翻出来。
由于现在局势较为紧急,不知何时外部便会发动战争。
对于登基大典,秦白元选了一个合适的日子,且时间较近。
他命张罗筹办登基大典的官员们一切从简,莫要在此事上消耗过多财力物力。
正是因为看得清局势,秦白元才知晓目前什么是最重要的。
他会将最关键的力量以及需要积蓄的东西放到之后值得去使用的地方上。
这也是他和长宁帝全然不同的地方。
长宁帝耽溺于美色享受,像是对自己的皇陵以及各种仪式都是大操大办,花了国库中不少黄金。
而秦白元不同。
将位置坐稳当后,新帝先给江陵加封官职。
江陵原本是翰林院学士,现在被拔擢太傅一职。便是年纪轻轻就位列三公,可参与军事国策的方略制定。
这不仅是跨越了一个品级,更是表现新帝对其信任。
慕容府中最出色的便是这江公子,当然他背后也有着府中力量的支撑。
同时,朝中还有部分官员都被提拔,当然也有之前因过去所犯之事,被贬官的。
那时在昏庸的长宁帝手底下,或许查不出他们犯下的事情,可在新帝眼中,她们过去所作所为都无所遁形,而现在也该为过去所做负起责任来。
蒋丞相依旧稳坐丞相之位,他现在可谓是三朝老臣,势力不容小觑。
随着长宁帝下葬变成过去,秦白萱的身份也有了改变。她现在已经不是皇帝的女儿,而是新帝的姊妹。
新帝对秦白萱加号“淑德长公主”,其仪服同藩王,品级算是更高了,并且秦白元还赐了她专有的封地。
比起过去的公主之位,秦白萱目前身份更是尊贵。
与此同时,秦白元还赐予霍和安更多军权,其间充分表现了他对这位“定安大将军”的信任。
秦白元和长宁帝不同,他更能识人,也更能分清利弊。
霍和安和周毅此类人,都是一心为国的忠臣,并且从未因自己的权势或是声名做出些不该做之事。
他们正直且对自己有着极高要求。
此外,新帝还赏赐了不少武将。
一味求和自然不是秦白元的态度,加上他很清楚金济与匈奴并不是真正想同鹄梁维持和平,而是在伺机而动,妄图有一日,能侵吞鹄梁。
既然如此倒不如占领先机,主动迎战。
要是打仗,更是要靠朝中武将和诸位将领官员,此时更是要善待这些有实力的忠臣。
之前由于长宁帝的昏庸,加上奸臣当道,一度朝中主和派占了上风,不少武将都被打压。
他们心中自然是有不得志之情,不过更多还是对战局的担忧。
而如今新帝即位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秦白萱和霍和安一起接到圣旨,一些赏赐也送到府中。
这时,秦白萱才彻底意识到自己身份的改变,变成长公主了。
她也明白男主的用意,日后将军府自然会拥护新帝,也会为鹄梁作出自己所能的贡献。
听到自己忽然有了封地,秦白萱还是很高兴,她兴冲冲的打开地图,去看那一块叫“清陵”的地方。
仔细查看过后,发现她封地的面积并不大,可地理位置确实很好,位于江南。
目前鹄梁的江南地区较为富饶,水路交通发达,加上运河辅助,有许许多多来往商船。
对于这块地方,秦白萱也很喜欢,笑着对霍和安说,等之后有机会她一定要去封地看看。
霍和安看着她的笑容,点了点头。
其实无论是称号或是身份改变,这些身外之物似乎都没影响到秦白萱,她依旧是那个她。
在霍和安心中,就算现在秦白萱被封了“长公主”的名号,她一直是他心中的那个小公主。
众人也看得出新帝对于霍和安的器重,他们知晓在霍和安双腿恢复之后,定然会有机会翻身,且在之后的战争中,说不定还能立下战功。
如今看来,的确如此。
令许多人想不到的却是新帝和这淑德长公主之间的关系。
原本还以为秦白萱过去对新帝不好,对方心中会有嫌隙,此时却是不然。
这一阶段陆荣和陆家的关系依旧没有缓和,他甚至说明自己就想要参军。
陆长汶表明,若是离了盛昌府,陆荣就只能从无名小卒做起,不知何时才能出头。
可陆荣格外坚持。
这次就算之前被打了一顿,他心中的想法也未改变,依旧是只想要那个医师。
陆长汶也不知道医师究竟有何特殊之处,他准备前来将军府问问情况。
听说陆侯爷也要来,秦白萱自然早早的做好了准备,同时和琉莲说了此事。
琉莲猝不及防要拜见未来的长辈,她全无经验,也不知该如何做。
秦白萱临时给她补了些“见家长”的常识,他同时还去了解了一下陆侯爷的情况。
没想到在调查之中,还发现了意外之事。
陆侯爷的过去经历中竟然还有这种事。
作者有话要说: 文章选前六正分评论的小天使发红包呀~
感谢支持!
下章预告:竟是有人想破坏秦白萱和小将军的感情?!
第89章 是故意
秦白萱最开始对陆家的事情不是很了解, 这么一问一查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一段过去。
陆荣的母亲于他幼年时就已是病逝,目前盛昌府中陪在陆侯爷身边的, 是他之后娶的一位偏房吴氏。
不过吴氏的肚子不争气,遇见陆长汶这么久,没孕有其他孩子。
只有正妻诞下的一儿一女。
就算如此, 陆长汶再未娶其他偏房或是妾室。这位吴姨娘, 并不能算得上是他的续弦, 只是据说陆长汶对她还不错。
吴姨娘此人在盛昌府中的行为举止没有失礼之处,据说对陆荣和陆荣的妹妹都不错, 且能将府中事务收拾得井井有条。
如此看来,她算是一位不错的偏房。
陆长汶正妻王世原是江南的一位富家小姐, 家中有人从政, 还有人经商,生来吃穿不愁,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还有着绝妙的舞技。
不过她家中有为官者只是地方小官,加上是商贾人家之女,事例自然是比不上京中那偌大的盛昌府。
那时, 这位王小姐尤好诗词, 更是爱动人的词谱成之曲。
她曾说, 一听到那曲词,自己就会知晓这舞应当该如何跳了。
陆长汶那时还未袭得那侯爷之位, 因职务需要,前往江南办事。
他见一处酒馆壁上有众人作词,那时起了雅兴,小酌一杯后, 便径直上前,于壁上题词一首。
原本提这词只是一时兴起,写完后,便将其抛诸脑后,却想不到后来,此词在江南大火。
几乎是三日便传遍江南,不人都在打听,之前并未见过在酒店写词留名的这一“新人”究竟是何人。
这词很快火起,一时之间几乎要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王小姐作为本就对诗词歌赋感兴趣的姑娘,是在第一时间便听说了这词。
见到写的词的那刻,她顿时被此人的文采折服,喜不自胜,将这首词翻来覆去看了多遍。
她那时想着,若是哪日有机会,能去见见这作词人就好了。
不过只听闻此人,只留下这词一首,之前好像未在那酒馆驻足。
凭着对这词的喜爱,王小姐寻了江南最好的乐师为之谱曲。
此曲一成,又是在江南歌坊间引起一阵轰动。
曲与词是相辅相成。
陆长汶原本因公务而忙碌,多日周转,未关注其它事情。
隔了好几日,才发现自己偶然留下的词,竟是在江南传唱起来。
这配着的曲,是极为动听。
向周遭人一问,才知晓这是一出名乐师所作,且这背后还由商贾富代王家小姐的喜爱促成。
就算到了此时,陆长汶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他只当是自己的一次无心之举,让词红了一阵。
他那时心思仍在自己的职务上。
可在一次前去山中时,正好遇到了前往山里寺庙去拜佛的王小姐。
那时王小姐脚踝扭伤,一时不能行动,正等待着下人叫来郎中,再派一些人来搀扶她下山。
陆长汶意外见到貌美姝丽的这位姑娘,觉得心跳乱了几分,仿佛有一见钟情之感。
他主动上前帮忙,将王小姐送至山下,二人因此结缘。
到后来,为了报答陆长汶出手相助之恩,王家设宴款待。
陆长汶心中一动,是为了再见那王小姐一面,前去赴约。
在席间才得知,此人就是与酒馆写下那一时流传的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