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年代里,小孩失踪这种事儿也是属于民不告官不究的。毕竟,这是一个买卖人口都合法的年代,当然前提是只有父母祖父母才有资格卖孩子,其他人若是敢卖,仍然是违法的。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姜家松口算了,县衙门就不会再追究下去了,毕竟孩子并未出事啊!
姜爷爷对着自家族长苦笑:“你们要是能劝得了田家算了,那我就……”
田家肯定不能算了啊!
哪怕姜家再三表示,这是家族内部的纠纷,跟田家没有半分关系,人家单纯就是为了报复才这么做的,但她也不认识田家人,怎么可能拐走田家大孙子呢?这合理吗?
问题是,田家不大讲道理。
原本万人嫌的田大娘终于干了一件好事儿,她跑去县衙门作死了,哭着喊着要拍花子交出她孙子,还要跟拍花子同归于尽。
县太爷倒是没追究她的责任,毕竟人家只是在外头哭喊,也没打人也没闹事。考虑到丢了唯一的孙子确实很让人崩溃,县太爷大手一挥,决定先将姜大夫妻俩各打二十大板。
反正就算他们确实没动田家的孙子,那姜庚子被拐案总归是他们干的吧?
打!
先狠狠的打一顿,然后再谈别的。
不得不说,尽管县太爷脑子有包,二话不说就直接上刑也确实不太人道,但这个方法也是真的有效啊!
一通板子下来,姜大夫妻二人把该说的不该说的,统统都说了。
很快,真相大白了。
确实是如姜氏一族的族长所言,这是内部纠纷。姜大和姜二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那个姜二就是姜庚子的爷爷。
这俩兄弟早年间还是不错的,但后来因为赡养父母的问题曾出现过矛盾。姜大仗着比弟弟年长十来岁,早早的霸占了全部的家产,对父母却极为不好。偏他又擅长面子情,族里更是属于那种没闹出事情来也懒得去插手的,因此姜二几次抗议,甚至表示愿意赡养父母,但姜大仍然不同意,生怕弟弟是在找借口争家产。
后来,二人的父母相继去世,两兄弟也就不再来往了。
本来也就是慢慢疏远而已,谁知这么多年过去了,轮到姜大夫妻俩年迈了,他俩的儿子们继承了他们的光荣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
用人话说就是,都是大“孝”子。
而就在姜庚子被拐的那一天,姜大婆娘是来镇上借钱看病的。他们俩口子要比姜二大了十来岁,此时已经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难免经常有些病痛。但跟儿子们要点儿粮食还成,大不了就是给些粗粮,总归不至于饿死的。可要是想拿钱抓药,那就是做梦了。
姜大婆娘原本就是满心的不情愿,还觉得十分丢人。
因为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家过得更好的。当然其实他们家也确实过得不差,只是他们俩口子过得不好而已。
想着自己一辈子要强,临老却还要跟一直看不起的弟弟和弟媳妇拿钱,再想到自己年轻时候,一生一个儿子,进门五年生了仨儿子,而弟媳妇头胎是闺女,隔了好几年才得了个儿子。自己肚子不争气,儿媳妇也差不多,她家三个儿媳妇,一溜儿的给她生了十个孙子,当然还有几个孙女,而二房这边却是一溜仨孙女,最后才得了这么一个宝贝孙子。
姜大婆娘怎么都想不通,明明自己比妯娌强那么多,怎么就落到如此田地?
妯娌在家中说一不二,儿子儿媳都听她的,姜二其实也是听她的,底下的孙子孙女也都是乖巧听话,唯一一个炮战性子的二孙女,谁的话都不听,独独听奶奶的话。
看看妯娌,再看看自己,姜大婆娘险些没直接气死过去。
也因为抱着这些个小心思,她就算到了杂货铺所在的街面,也一直没能鼓起勇气走进去,只这样远远的看着正在铺子里忙活的妯娌。
就在这时,她听到几个路人在说田家大孙子丢了的事情……
说白了,这真的就是个巧合。
可能是被嫉妒扭曲了心灵,也有可能就是单纯的当时一个念头涌现,姜大婆娘将姜庚子哄骗了过来。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已经七岁的姜庚子这么容易就被人拐走了,还完全没有惊动任何人。
因为他认识眼前这个人!
那是他的大奶奶,哪怕两家早已疏远了,过年总是要去祭拜先人的,他认得啊!
根据姜大婆娘的供诉,她就是想让妯娌不好过,单纯就是报复。不过她也没有想过要害死孩子,只是想着先把孩子带回家住几天,等回头这边闹开了,她再假装找到了孩子,把人送回去。
这样一来,到时候再开口借钱,不就变得容易多了?
再一个,也正好让妯娌急上几天,她听路人说,田家丢了孙子,家里人都在埋怨孩子奶奶。她盘算着,顶好也让妯娌母子离心,让她好好被儿子儿媳责怪几天,毕竟出事时家里只有妯娌一人在家。
至于田家的孩子,她是真的不知道。
姜氏族人也能证明,田家大孙子丢了的时候,姜大婆娘人就在河田村里,压根就没有离开过。她最近一次出门,就是姜庚子丢了的那天,在这之前她起码有小半年没离开村里了。
要查证这些事情并不难,衙役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姜大婆娘确实是没有作案动机,同时也没有作案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她压根就不认识拍花子,也没有把孩子出手卖钱的意思。等于说,她所说的报复孩子奶奶的说法,是经得起推敲的。
至于为什么姜庚子会被发现在河田村不远的小树林里,那是因为这孩子跟奶奶感情好,在发现大奶奶一路上不停的低声咒骂他奶奶,言语间还表示他奶奶应该去死,不该活着,诸如此类诅咒的话。
孩子年岁小,不懂什么是气话,他就这样单纯的相信了。
害怕奶奶被大奶奶打死,他想偷溜回家给奶奶报讯,结果就在小树林里走迷路了,听着大奶奶喊自己的声音,他又惊又怕,就爬到了树上。哪知,一个脚滑跌进了树干里,他倒是可以呼救,可他没敢出声。
就这样,姜大婆娘在林子里转悠了一圈,愣是没能找到孩子,她本来就心虚,瞅着天色已晚,索性回家去了。到了家里,也没敢说实话,只道是没借到钱。
也就是说,姜大本人对此事毫不知情,在听闻弟弟唯一的孙子丢了之后,他还让儿子们帮着寻找。只是他说话不管用,儿子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压根就没当一回事儿。
真相大白后,要说最失望的,就是田家婆媳了。
田家人并不关心姜大婆娘会如何,他们只是抱着希望去,又带着失望回来了。
倒是安父早已预料到了这种情况。
“哪儿有拍花子在拐走孩子后,还留在原地的?明显就是带着孩子去了外地,这事儿看着就不像是同一个人干的。再说了,真要是姜大婆娘干的,她也应该先对亲戚家的孩子下手,然后胆子大了才会对其他人家的孩子下手。这个逻辑它说不通呢!”
安卉接口道:“最最重要的原因你没说。”
“谢谢你再一次帮我排除了正确答案。”安父当然知道,从听到他闺女说,两个孩子一起丢了,他就知道这事儿大概率不是同一人犯案了。
不过也无所谓,拐走亲戚家的孩子难道就不是犯罪吗?还准备族里私了?凭什么?
然而,安父还是小看了县太爷。
如果说田家婆媳不讲道理,那么县太爷就是自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了。
他最初就下令把姜大和姜大婆娘都打了一顿,之后俩人被关了起来,还是分开关押的,让经年的老衙役进行单独审讯。当然,这里的审讯肯定不是好好询问,在这个年代里,县衙门本来就是允许刑讯逼供的。如果只是有嫌疑,那兴许还行,但他们这是已经被确定犯了罪,只是不确定到底拐走了一个孩子还是两个。
反正,那俩口子是在牢里吃尽了苦头。
两人本来年纪就不小了,身子骨也不是很好,这么连番打击下来,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哪知,县太爷并未就此善罢甘休。
尽管已经查明,此事为姜大婆娘一人所为,其他人均不知情。但县太爷的逻辑却是,姜大身为丈夫却管束不了妻子,这就是治家不严。姜家的儿子们对父母不孝,明明家中有钱却不愿意给父母看病抓药的钱,这才是造成此案的根本原因。
最终,姜大俩口子倒是被释放了,但在释放前,又挨了二十板子。考虑到二人年事已高,县太爷让县里最好的医馆派最好的大夫用最好的药材来诊治,当然钱是由二人的儿子们出的。
与此同时,因为儿子们不孝而导致父母犯下大错,县太爷非常公平的给了三人每个二十板子。
至于姜庚子被拐遭受的惊吓,以及姜家为了找孩子“重金”聘请安大师等等损失,也要由姜大的儿子们来承担。
为此,他还特地咨询了一下钱管家,单方面的决心将罚金定为三十两银子。其中二十两银子就是安父的找人费用,另外十两是赔偿给姜庚子一家的。
然后,这事儿在县太爷眼里,就算是翻篇了。
他是翻篇了,姜家那边差点儿没气到上天。
问题是,他们也确实不敢跟县太爷较劲,哪怕对这个判决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那县太爷也没问过他们接不接受啊!
这下好了,本来他们是有钱不给父母花,现在直接就是没钱了。算上罚金以及请大夫的开销,卖了田产才堪堪平过去。
说到卖田产一事,他们本不愿意卖田,希望从族里借钱,等以后有钱了再还。但族长建议他们可以把田产先卖给族人,等以后有钱再赎回来嘛,大不了立下字据,白纸黑字的写明买入是多少钱,允许原价赎回。
反正姜家那头闹了个人仰马翻。
但这些事情跟其他人就没关系了。
到了三月中旬,罚金终于到手。姜奶奶拿到钱的那一刻,立马将其中的二十两银子给了安父,还另外提了不少礼物过来。同时,她还表示她孙子已经完全好了,等安父有空时,请父女俩来家里好好吃一顿丰盛的大餐。
她还说:“县令大人可真是看重安大师,听说是特地询问了您以前的客人,咱们洛江县的老百姓摊上这么一位父母官,真是有福了!”
安父:……
要不是姜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满脸都是真诚,安父真的以为她这是在变着法子的骂人。
话说回来,他咋觉得县太爷不安好心呢?居然还会特地帮他讨要工钱,这还能不是另有后招?
第043章
县衙门办完案子后, 虽然没派人来昌平镇说明全部的前因后果,但身为当事人的姜家肯定是知情的。
很快, 消息就彻底在镇上传开了, 大家也都知道姜庚子失踪一事,并非被拍花子拐走了,而是来自于亲戚的报复。
对于姜大一家子的结果, 就算有人觉得是不是太过于严厉了,毕竟姜庚子什么事儿都没有啊!但考虑到这是县太爷的判罚……
噢,那就没事了。
服从权威是当下几乎所有普通老百姓的通病。
这样也挺好的,起码没有那种圣母心爆棚的人跑去姜家说三道四的,真要有人敢这么干, 姜奶奶也会请他去县衙门找县太爷好好说道说道。
要说后遗症肯定还是有的, 姜庚子不过才七岁而已,经历了这些事儿, 又恰逢开春换季,不知道是受了惊吓还是单纯的换季着凉了, 反正是病了一场。好在这孩子皮实,请了大夫抓了药,没几天就又活蹦乱跳了。可经历了这么一桩事儿,姜家人对孩子也看得更牢了,轻易不让他脱离家人的视线。
甚至连已经不小了的姜三娘都受到了牵累, 除非她说要去找家对面的安卉玩, 不然怕是连门都出不去。
除此之外,二人的另一位好友周六福也告诉她们,自从上回出了拍花子事件后, 连乡下地头都变了。原本那些爱说说笑笑的大娘婶子们,甚至联合起来, 只要一有空就坐在村口,盯着那些来往的人。有一次她哥就被人误会了,以为是哪个外乡人过来偷孩子,得亏有村里人认识,帮着作保才得以脱身。
周六福还告诉她们,现在她父兄已经不下乡收生猪了,要卖猪的都得自个儿送到镇上来,不然是要叫村里别家说嘴的。
幸好,此时已经开春了,这个季节虽然偶尔也有需要卖猪的,但多半人家都是准备捉猪崽开始养猪的。可同样因为各个村里风声鹤唳,好多人没了法子,索性托周家帮着收猪崽,当然也有卖猪崽的。
“我现在都不敢待在家里了,总觉得自己身上一股子味儿。我家啊,以前就算再忙活,猪栏里也不会都满的。如今可是不得了了,到处都是小猪哼哼。我娘害怕小猪冻着,居然让它们住到了屋子里来!再这么下去,家里可没我待的地儿了!”
周六福无比崩溃,引得安卉和姜三娘心有戚戚然。
其实,周六福都算是好的了,大概是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是这样,她比其他小姑娘更耐脏,干起活儿来也是风风火火的。即便她没本事杀成年的大猪,但也经常帮着烫猪毛、剔骨分肉等等。
如果连她都受不了了,那估计……
三人边闲聊边吃着小零嘴,她们几个的零嘴估计是这一带小姑娘里头最多的。
安卉是不用说了,那些跑来找她爹的人,基本上都不会空手来的,最起码也会带几包点心果子来。
姜三娘原本的吃食倒是不算多,她以前都是瞅着她奶高兴时,哄几个钱好去买冰糖葫芦的,不过眼下为了哄她弟弟老实待在家里,也为了感谢安家的帮忙,每次姜三娘过来找安卉,她奶都会给她塞一堆吃的。
不过,这些都比不上周六福,她带来了一大包香辣肉丝,还是她自个儿亲手做的。
吃着喝着聊着,周六福突然想起来了:“那个最早丢孩子的人家,找回孩子了吗?”
安卉摇头:“没呢。我爹说,田家那孩子应该就是真的被拍花子拐走的,人家是熟手,搞不好还是团伙作案,拐了孩子就往外跑,哪儿能待在原地等着你找过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