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_分节阅读_第354节
小说作者:顾四木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75 MB   上传时间:2023-08-26 20:51:57

  刘仁轨当即又急了。

  “不可?王相说说为何不可?”

  虽说刘仁轨这是问句,但完全没给人留下回答的时间,剩下的话也连珠箭似的道:“这才是江南西道的百姓告发当地世家侵占田亩,王相就不可了?还未检到你太原王氏的良田呢!”

  王神玉原本想对天后阐明他这句‘不可’的缘故,也顺带回答刘仁轨之问,但听完刘仁轨最后一句,当即也恼了,他近来正加班到上火——

  “怎么,我出身太原王氏违了大唐律法了?!我就一定有私心?”

  他往后一指:“守约亦出身河东裴氏,是不是在刘相心里,也非善类?”

  裴行俭一脸沧桑:……我没惹……

  王神玉继续恼道:“非得跟刘相一样,出身贫寒幼时吃不起饭才清白不成?”

  刘仁轨这回反而没有接王神玉的话,而是直接转头对着御案后端坐的天后行礼道:“臣有一言。”

  吵到一半,对方不回了!这给王神玉气的,当场磕了一枚保心丹。

  裴行俭悄悄扯了扯王相宽大的衣袖,也要了一枚。

  *

  而刘仁轨则郑重对天后道:“正如方才王中书令所言,臣出身孤贫,少时餐食难继。”

  其实刘仁轨能当上官全靠改朝换代才产生的奇迹。

  他出身贫寒,隋朝时虽也有了科举,但他根本读不起书,甚至连纸笔都没有,都是靠在地上空中划拉学字。还是隋末乱世后,武德初年官员很少,当年偶然一个机会,他在管国公任瑰面前漏了个脸,才破格做的官。

  朝上的官员,是考进士出身的看不起考明经出身,但刘仁轨……完全没有出身。

  所以四十岁前,刘仁轨就没当过什么中枢要职,一直是在大唐各地(还都是偏荒之所,毕竟富庶之地也轮不到他)为县丞、县令、长史等官。

  四十岁后才因政绩突出,调回长安做县令,这才算回到了京城。

  因此……

  “臣之亲历与宦途数十载所见——百姓实艰难!”

  “若天子为真龙,朝堂百僚如丛林百兽,那百姓便如地里那无数只不敢停休,搬运粮米求存之小蚁。”

  哪怕已经在昼夜不停的劳作,想给自己小小的蚁窝里攒更多的粮米。

  但还是经不起任何一点风浪。

  或许对百兽来说,只是一回微不足道的戏水,但掀起的水花都足有淹掉无数小小的蚁窝。

  “天后饱读经史子集,自知西汉贾谊《论积贮疏》,其中便有‘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之言。”

  “然而百姓欲耕作,也得耕者有其田才是!”

  “这些年臣虽孤悬海外,但想来天下道理大抵相同——百济这等百废新兴之地,这才安稳了几年,就有当地官员和百济残留的士族,开始强买、抑买土地人口等事。”

  “何况我大唐开国日久,承平愈久。”

  “若真等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之时,百姓必有怨心,流户必生纷乱,国家必有祸患!”*

  刘仁轨道:“故而姜侯之策,臣不知有何不可?”

  “其计不但甚佳,更合乎天时人和!”

  “当年汉武帝行告缗令,是逢备战匈奴事。”此乃家国大义,国家要备战,所以收商人以税,正是师出有名。不令百姓惶恐,觉得朝廷无故随意加税。

  而今岁‘检田括户’也正有大义之名与天时人和!

  “今春关中有旱,需粮米赈灾,而江南西道正是多积谷之道。”国家都有此大难了,要检良田括隐户,备粮米以救民难道不是正该?此乃大义与天时。

  “姜侯此时巡察至当地,不但收到了滕王这位天子叔父的‘忠义告举’,又多有百姓告发,正是人和。”

  当然刘仁轨也知道,这人和基本是姜侯自己营造出来的……

  说到这儿,刘仁轨对姜侯更多了几分认可——明明是受猜忌被夺相位离京,竟然没有心灰意冷,更没有避事苟安,反而殚精竭虑,短短时间内在江南西道连设几计,欲为朝廷行‘检田括户事’。

  刘仁轨很耿直道:“姜相能于此时提出‘检田括户’,实利于国。可谓社稷纯臣,尽心竭诚。”

  他最后总结道:“臣以为姜侯此计甚可!朝廷正当依其言设‘劝农使’‘劝农判官’,由姜侯这等公正无私之人,亲督‘检田括户’事。”

  言辞掷地有声,中气十足。

  然而却见天后并未如从前一样,对他的建言直接应下来。

  刘仁轨就见天后垂眸,右手食指无意识似的在朱笔上一点一点。

  *

  待刘仁轨说完,王神玉等了一息后才冷冷道:“刘左仆射说完了?如今可以容人开口说话了吗?”

  王神玉也是对着天后道:“臣之不可,并非是说‘检田括户’事不可。而是说,姜侯现下来行此事不可!”

  天后抬眼:“王相细言之。”

  王神玉道:“天后必知部曲二字,起自于何?”

  如今说起部曲,几乎与奴婢等同。《唐律》中就明确记载:部曲、奴婢,是为家仆,皆身系于主。*

  但最开始的部曲,是指古代军队中,军有营,营有部,部有曲。

  部曲原本就是指军队的一种建制!

  王神玉语调放的很慢:“世家豪门多蓄部曲,外人只怕不知数目。”

  为何朝代更迭,数百年过去了,多少王朝湮灭,许多世家却是屹立不倒?难道靠的只是世家名声和族中历代做官的人才?

  便是新的王朝会看重世家的人才,那乱世之中,各种流寇贼匪,有的连字儿都不认识,纯纯土匪,想打劫之前,难道也会问一问这一家‘姓崔’还是姓‘王’?

  自然不是。

  说到底,世家是有武力值的!

  那便是私人部曲。

  在乱世时,部曲就不再是做活的奴婢,而是世家的私人武装。不用往远里说,隋末之时,这些世家子弟,都曾见过家中长辈并率部曲,保据一方。

  王神玉行礼道:“天后,不知姜侯此去江南西道,带了多少人?”

  “姜侯为巡按使,持御赐尚方剑——若在江南西道受理些冤假疑案,甚至是彻查当地州府吏治,哪怕是把江南西道官员大换一遍,都无妨。”

  “但若就以姜侯带的这点人,要在当地动世家的隐田,即刻开始‘检田括户’……我只怕姜侯要‘病逝’于江南西道。”

  殿内安静一片。

  裴行俭想到了从方才起,天后就带着的为难头疼之色。果然,是为了这件事本身。

  看来被姜侯惊了一下的,不只是自己啊。

  而且……裴行俭没忍住去觑了一眼刘仁轨的神色。

  刘相的脸色也变了。

  在听过王神玉的解释后,刘仁轨再次懊恼意识到,他再次因为脾气太急,怼人太快而陷入了尴尬。

  裴行俭都忍不住在心里指指点点:看,急,让你急。

  王神玉也不理刘仁轨,而是继续对天后道:“故而,臣所言之‘不可’,是请天后即刻飞表密诏,令姜侯此时万不可自行,甚至不可于当地透露出‘检田括户’之意。”

  “既然有滕王与当地百姓告举,姜侯不得不查……”

  “不如就让当地世家以为,姜侯是要彻查‘逼良为奴’之事吧。”

  此事不大不小,正好卡在世家能接受的底线。

  虽说对当地世家来说,被巡按使查到家里也会觉得丢脸,舍出许多奴婢更是会心疼,但到底没有戳到世家的命根。想来他们也会安慰自己咽下这口气:没关系,先哄着这位较真的巡按使走,此时放出去的奴婢,可以再买嘛!

  王神玉也进行了他的总结发言:“在此事筹定之前,在朝廷加派兵力到江南西道之前,臣以为此事不可!”

  他话音落下,天后颔首。

  “如王相所言,检田括户之事,至此唯四人知晓。”

  “此外,我欲往江南西道派一武将,统兵护卫巡按使,三位可有人选举荐?”!

第221章 两相心平气和的第一次会谈

  紫宸殿内。

  听天后问起能至江南西道的武将,三位重臣心底都浮现出人选。

  不管理智思考的人选是谁,但近来心力交瘁的裴行俭还是试着开口道:“回天后,臣……”

  臣可以,臣真的可以。

  王神玉闻言和颜悦色回头道:“守约有什么好人选?”

  裴行俭:?这打断的怎么如此恰到好处呢?

  他再次挣扎开口道:“王相,我是说我。”

  王神玉一改方才的恼火,恢复了如常神态,风雅一笑。只是笑容里写满了‘胡闹’两个字。

  然后转过头去,甚至开始愿意主动问刘仁轨:“刘相正在整顿军伍,多知军中将士为人,不知心中有什么合适人选?”

  裴行俭:……

  刘仁轨颔首,他心中还真有人选:其实要是年轻个二十岁,他就请命自己去了。

  “此去之人,最要紧是可靠,不与当地世家宦场牵扯;其次,也不能有勇无谋,叫人诓骗了去;最后,也要通些农桑丁口庶务——如王相所言,姜侯到底还病着,且姜侯离京之时只带了几个擅诗文的书令官吧,那么此去之人,当通庶务。”

  王神玉也颔首。

  两人同时报出了一个人名:“黑齿常之。”

  原百济将领,别说跟江南西道的世家,他跟大唐十道的世家都挨不着。且其为人‘骁勇有谋略’,也不单是刘仁轨,甚至是李勣和苏定方两位盖章过的。

  因他出自百济,刘仁轨对他更熟悉一点:“他之前在百济也不单是武将,曾兼过郡将,相当于大唐的刺史。”

  职官制明定:刺史之责也包括于当地州县检阅丁口、劝课农桑。

  曾在百济做过多年郡将,也曾亲睹并随从刘仁轨为百济重整户籍的黑齿常之,实是很合适的人选。

  王神玉听完还回头对裴行俭再次笑道:“那与守约也有几分相像,是个兼才文武之人。”

  裴行俭:为什么还要回头补这一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0页  当前第3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5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武皇第一女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