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_分节阅读_第165节
小说作者:王廿七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43 KB   上传时间:2023-10-14 12:51:59

  沈聿便让他关了门,坐下来仔细听好。

  “林修平的事你全程知晓,当中利害关系不用我说,你也不小了,也多多少少读了些圣人之言,有些错是一辈子都不能犯的,知道吗?”

  怀安点点头:“知道。”

  “爹也知道你的同窗中,确有许多世家子弟,家中为了避免他们留恋烟花场所,蓄了婢女抬了通房,但那是别人家,咱们家的男孩子不惯这样的毛病,人禽之别,在于人能节制欲望,不会因为一时兴起,去做悔恨终身的事。”沈聿道。

  怀安这时才听明白,老爹七拐八绕说了这么多,是在对他进行“性教育”呢,只是他这样三观极正的好孩子,哪里需要这些嘱咐呢?

  于是干脆应道:“放心吧,爹,我不会沾染坏习惯的。”

  “酒、色、财、气”这几样,沈聿倒是不太担心的。但凡家风纯正,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之下,孩子是很难做出离谱的事的;如果家风不正,就算在他身上按一双耳目,该出事还是会出事。

  因此沈聿点到为止:“没事了,你去吧。”

  怀安抱着棋盘刚打算走,一只脚迈出门槛,又撤了回来。

  不对呀,他是干嘛来的?

  “爹,您净打岔。”怀安重新关上门,问他为什么心情不好。

  沈聿倒也不瞒他,敲敲案头的邸报。

  怀安已经许久没看邸报了,一看之下险些惊叫出声:“谢伯伯遇刺了?!”

  沈聿点点头:“在平江府的行辕中遇刺,被人持火铳中伤小臂,随后签押房起火,所幸人没有大碍。”

  怀安松了口气,又问:“是谁做的?”

  沈聿摇头道:“朝廷必会下旨彻查,但巡抚代天巡守,出了这样的事,有损朝廷威仪,多半会被归结为□□作乱之类。”

  怀安唏嘘道:“这也太疯狂了!”

  正如沈聿所料,谢彦开遇刺一事草草结案。

  而出乎意料的是,六月庭议,少数服从多数,将南直隶巡抚谢彦开调回京城另有重用。

  沈聿知道,谢彦开触及了江南士绅的利益,连性命都险些丢在任上,调离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只能等他回到京城,再从长计议。

  ……

  高耸的官船平稳行驶在运河上,阳光破开云层,天地间透亮了起来。

  谢彦开独自一人站在船头,眺望岸边辽阔的平原。他是癸丑科状元,翰林清贵,本应一路坦途,却外放七年,做到一省巡抚,本以为仕途就此改写,谁料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京城。

  七年的努力,不及朝中的一只大手,轻轻一拨,便能翻云覆雨。

  “爹。”

  一个清脆干净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谢彦开转身,关切的说:“韫儿,甲板上风大,你怎么上来了?”

  谢韫穿着鹅黄色的小袖短袄和马面裙,水蓝色的缎面比甲,一袭乌发束在脑后,明眸慧黠,朱唇皓齿,牵起嘴角,脸颊上便有梨涡浅浅。

  “我都已经大好了。”她说着,步伐轻盈的转了个圈:“不发烧了,也不做噩梦了。”

  谢彦开松了口气:“甚好。”

  江南民风开化,谢韫近两年时常一身男孩儿打扮,跟在父亲身边,帮他料理衙中琐事。

  随着泉州开海,谢彦开大力发展丝织业,在平江等盛产生丝的府县,丝织厂、棉纺厂如雨后春笋,省内其余州县,也围绕丝织行业兴起了不少下游产业。

  为了维护工商业的发展,谢彦开多次严令各府,耳提面命,除了朝廷规定的商税以外,严禁胥吏骚扰商户。

  谢韫还在织坊聚集的州县开了几间私塾,招收纺工、织妇的子女入塾,千家万户的机杼声配上朗朗书声,一派欣欣向荣。

  与此同时,清丈田亩的工作还在继续,南直隶毕竟承担着天下三成的税收,“清田均赋”尤为重要,可是这一政策到了平江府,根本推不下去,即便现任平江知府换成了人人谈虎色变的赵淳,也无济于事。

  一个月前,谢韫陪父亲巡视平江,实则是亲自坐镇,协助赵知府强行清丈田亩。

  说来也巧,行辕物品杂乱,谢韫顽皮之心顿起,溜进父亲的签押房想偷回自己的短铳拿去玩。

  忽然听见有脚步声传来,她便捧着短铳躲在了书架后面。

  只见父亲和一名巡抚衙门的参议进屋,两人拿着算盘账册低声讨论着什么,那名参议似乎想向父亲行贿,两人发生了几句争吵,父亲抬脚准备出门叫人。

  电光火石之间,那人忽然从靴中拔出一把火铳,朝着谢彦开开枪,子弹擦破了手臂,谢彦开惊慌躲避。

  再一声枪响之时,倒地的却是那名参议。谢彦开循声望去,看到书架之后举着短铳瑟瑟发抖的女儿,铳口冒着黑烟,显然是她情急之下开了一铳。

  却见那参议只是伤了大腿,拖着伤腿从血泊中站起来。

  因二人有要事商议,签押房外没有留人看守,谢彦开拉起谢韫便往外跑,待到卫队听见声音闯进院子,签押房内已经燃起了熊熊烈火。

  事后,谢韫受惊高烧,耳际嗡鸣,经常从噩梦中惊醒,加之有些晕船,苦熬了多日,好在已经慢慢好转。

  谢韫攀着船舷,眺望夹岸连绵不断的金黄色的稻田。

  “爹,娘说回到京城,我就要议亲了,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锁在绣楼里绣嫁妆。”

  “你母亲唬你呢。”谢彦开笑道。

  父女二人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略说了会儿话,韩氏遣人来找了,才回到船舱去。

  ……

  

  隔日,通政司收到一份来自平江府的奏疏。封面赫然写着:臣平江知府赵淳弹劾内阁首辅郑迁三大不法事疏。

  通政使像炸了毛的猫尾巴悚然竖了起来。

  谁是赵淳,竟敢弹劾首辅?!

第168章

  自从郑瑾乡试舞弊的旧案被人告发, 郑迁险些致仕,在一众门生的拥护下再度还朝,也尽量不再倚老卖老, 对皇帝管头管脚,近两年君臣二人还算相安无事,朝堂重归平静。

  赵淳的这份奏疏,仿佛一枚炮仗扔进平静的水面, 炸起千重浪花。

  郑迁的老家在平江府,赵淳作为平江知府,告发了郑迁三大不法。

  第一、不孝父母之举;

  第二、操纵京察, 打压南直隶巡抚谢彦开;

  第三、纵容逆子恶奴大肆兼并、为患乡里、作恶多端。

  第一点, 郑迁年幼时家道艰难, 被过继到一个姓郑的乡邻家中, 养父母疏于照顾,三岁时就曾掉进枯井险些饿死,最终非但凭借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 还刻苦攻读考中进士。生父母见他有了功名, 又强迫他改姓归宗,郑迁不肯,对其置之不理, 生父母过世时, 他也未曾向朝廷告丧丁忧,被赵淳抓住了把柄。

  虽说情有可原, 但国朝重孝道, 生恩养恩同样重要,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功成名就之后就对生父母不管不问, 不养老送终,实属大不孝。

  第二点不必多说,谢彦开在南直隶的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为什么被迫终止落寞回京,满朝文武心知肚明。

  第三点则更加有理有据,郑迁放纵家人大肆兼并土地,手段极其卑劣,更有许多人为了逃避杂役,投身郑家为奴,单郑家一家,就占据平江府田地十八万亩之巨,奴仆上万人,整个松江府大部分的耕地、田庄、棉纱工厂,都是郑家的私产,平江府每年缴纳的赋税是直接从郑家抬走的,府、县官被完全架空。

  御书房内,皇帝捧着这份奏疏,双手都有些颤抖。

  皇帝对郑迁一直是心存感激和尊敬的,即便君臣之间再有过节,也是政见不同,无伤大雅,就连郑瑾乡试舞弊的大罪,他也看在郑迁的面子上大事化小了。

  卧薪尝胆铲除奸佞,扶持他坐上皇位的两朝元老,竟然是为患国朝的巨蠹。郑迁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形象瞬间崩塌,别说他的拥趸了,就连皇帝都难以接受,呆坐良久,还是将奏疏留中了,命人将副本带到内阁去,给郑阁老看看。

  郑迁看到奏疏时,先是眼前一黑,原地晃了晃,被左右扶住,随后便叫来沈聿,因为这个赵淳他有印象,沈聿曾帮过他,还盛赞他为大亓官场最后的良心。

  好一个讲良心的父母官。

  可是细问之下,发现这事根本怪不得沈聿,因为赵淳完全是被各地士绅你一把我一把,给推到这个上位置的。

  “恩师,奏疏上所言确有其事吗?”沈聿问。

  郑迁对家里人的行为并非完全不知情,确实没重视过倒是真的。建国一百余载,士大夫备受优待,可以免除大量的杂役、摊派,因此地方投献成风,家家如此,又不是只有郑家一家。

  不过十八万亩田地,也确实出乎他的意料。郑迁二十余年没有回过老家,祖产全由儿子和弟弟打理,前年长子回乡,也未曾向他禀报过这些事。

  居然还趁灾年放高利贷,逼迫百姓以田地抵债,勾结当地丝商操控生丝价格,使小工坊入不敷出,进而低价收购工坊和织机,这都是他的好儿子好弟弟干出来的好事?

  “还未来得及仔细询问。”郑迁捂着胸口坐回大案之后,叹息道:“明翰,我常常想,养这么多的儿孙,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恩师不要多想了,学生先扶您回去休息。”沈聿道。

  将郑迁送回府上,沈聿望着惨白的日头。

  他瞒着老师向姚滨举荐赵淳,就是为了督促平江府的清丈均赋,可是赵淳在平江待了三年,竟一改往日风格,与当地士绅相安无事,他一度对其感到失望。如今谢彦开返京,赵淳突然炸雷,直接将郑家这些年做下的好事捅上天听。

  赵淳下一步要做什么,他一点也不清楚。

  郑迁依照惯例上本请辞,皇帝拖沓着不知该作何处置。

  郑迁走了,谁来主持内阁?皇帝看了一眼只会和稀泥的某袁姓次辅,只剩头疼。郑迁再不堪,也比没有要好。

  

  首辅塌房了,皇帝不表态,文武百官只能观望。

  谁知这样一拖,拖来了赵淳的第二封奏疏——《臣平江知府赵淳弹劾内外臣工因循怠政疏》。

  直言满朝皆竖子,愚弱无能,推诿敷衍。

  满朝文武支支吾吾……大家都被骂了,怎么办?一起停职请辞?这个朝廷还开不开了?

  看着赵淳的奏疏,正愁眉不展的皇帝突然有些幸灾乐祸。

  “这人怪有意思,谁都敢骂,是个蒸不熟、煮不烂的硬骨头啊。”皇帝笑着对陈公公打趣。

  陈公公附和道:“可不是,胆子真大。”

  “胆子虽大,话却有理。”皇帝夸赞道。

  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刘公公送来今天的奏疏。

  “送到内阁去吧。”皇帝心不在焉的说。

  他正逐字逐句的细品赵淳的话,恨不得装裱起来,挂在奉天殿的殿门口去。

  嘴替呀,这些话朕憋了很久了!

  刘公公迟疑道:“陛下,上头这份,您还是先看看吧。”

  

  皇帝有些不祥的预感,蹙眉拿起最顶部一份,居然又是赵淳的奏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1页  当前第1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5/20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亲爹是当朝首辅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