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在线阅读
穿越 重生 架空 总裁 青春
修仙 耽美 玄幻 都市 惊悚
朕只想要GDP/笑死,谁还不是个SSR TXT下载  
上一页 下一页
白天 黑夜 护眼

第516节


  李三郎道:“小六……”

  在他上首,李平却只是观望,没有贸然做声。

  那几个年轻人不愿意做这差事,李元达心里边是有点失望的,被他选到这里的人才都颇不俗,但是心气嘛,就有些好高骛远了。

  这也是年轻人的常态,还是要继续打磨才行。

  而对于李方妍的毛遂自荐,他也没有去泼冷水,只是问:“你确定要领这差事?”

  “是,”李方妍很确定的道:“三月为期,我愿立军令状!”

  李三郎下首处的一个年轻人不禁道:“都是自家人,说的也是自家话,哪里就要立军令状这么严肃了?六妹妹且去试试手,不成的话,也还有我们呢!”

  其余几人纷纷附和起来。

  他们不愿领的差事,一个小姑娘却领了,说出去怎么好意思?

  不愿担这名头,帮一把总是好的。

  几个少年人叽叽喳喳的商议起来。

  这个说:“明天去数数南都城里一共有多少间茅厕!”

  那个说:“上哪儿去弄盖茅厕的石头啊?”

  还有一个说:“或许户房里该设一个专门管这事儿的吏官才好……”

  直到此时此刻,李元达才真心实意的微笑了起来。

  宴席结束,年轻人们行礼离去,只有许景亨留了下来。

  有侍女捧着汤壶过来,低声回道:“那边夫人送了醒酒汤来。”

  许景亨稍显讶异,略一思忖,不禁失笑,却不说此事,而是语气松快道:“年轻人们都长起来了啊,眼见着,我们身上的担子也可以分一点下去了。”

  李元达从汤壶里倒了一碗醒酒汤递给他,剩下的留给自己:“且走且看吧,到底年轻,仔细他们生出乱子来呢。”

  而此时此刻的夜色中,李方妍也在夸赞小六:“方才室内一片寂静,你敢主动出声,很有勇气。”

  小六被她夸赞的熏熏然起来:“真,真的吗?”

  李方妍重重点头:“真的!”

  ……

  次日清晨,王鹤年在钱家居住的石头巷子里醒来,到院子里去活动一下筋骨的功夫,就见钱家最小的那个儿子兴冲冲的打外边跑进来。

  一边跑,还一边喊:“爹,外边有人在统计巷子里住的人口,马上就到咱们这边来了!”

  钱永年也还没醒呢,在屋里迷迷糊糊的问了句:“这是为了什么啊?”

  王鹤年也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那小子兴冲冲的说:“不知道!”

  钱永年给气笑了:“不知道你在这儿喊什么?出去打听打听!”

  那小子于是又跟一匹小马似的,横冲直撞的跑了出去。

  过了会儿,又兴冲冲的回来:“我问啦,说是统计人数,看到时候外边修几个茅房,具体修在什么位置!”

  王鹤年一时怔住。

  钱永年却是由衷道:“这是好事啊。”

  钱家在石头巷子里,还算是体面人家,两进的小院,有厨房,有茅房。

  而穷苦些的人家,一家十几口子挤在一起,连个茅房都没有,同一用尿盆,第二天端出去倒了,别提多麻烦了。

  关键是就住在这附近,味道之外,也不美观不是?

  他真心实意的夸赞了一句:“这是善政啊!”

  转头去看昨晚上跟自己喝的高兴的王鹤年,却见对方脸上同样闪烁着明亮的光彩。

  四目相对,王鹤年问:“永年兄此处有纸笔没有?”

  钱永年还没太睡醒,迷迷糊糊道:“自然是有的……”

  然后反应过来,二话不说从塌上下去,光着脚风风火火的到了院子,拉上王鹤年就往书房去,殷勤备至:“我来给王兄研墨!”

  王鹤年往手上呵了口气,略微一暖清晨在外边呆久了有些发冷的手掌,继而提笔,行云流水一般书就下去——

  【此处征收一首有李白水准的七律诗】

  【杜甫的也行】

第359章 救命,我身边所有人都有病20

  如同朝廷中枢有三省六部,到了地方上,郡县的相应建制就是三班六房。

  三班指的是皂班、壮班、快班的差役。

  其中,皂班负责站堂行刑,壮班负责看管和押解囚犯,而快班则负责缉捕盗贼、追查凶案,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捕快。

  而六房,则是对应朝廷六部当中的吏、户、礼、兵、刑、工部,只是改“部”为“房”罢了。

  再细细纠之,这六房又与六部不同。

  六部中当差的是官,六房中做事的吏,论地位,天壤之别。

  因为吏是不可以做官的,上升的希望被斩断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些地方的吏员,日子未必过得比官员差,尤其官员是要回避祖籍,每隔几年调任一回的,吏员则没有这份担忧。

  家族长期在一个地方发展,把持着中下层的部分权柄,有些吏员的职位甚至是父传子、子传孙,如此一来,便很容易养成地头蛇。

  一旦成了气候,别说是摆弄平头百姓,调任过来的县官被他们架起来做摆设,也不稀奇。

  南都作为本朝西南第一大城,除了节度使本人可以开府建牙,自行拣选官员入府之外,建制也大抵如是。

  倘若是承平时期,六房的吏员当然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然而此时正值大变之世,从前的规矩,便也不再算是规矩了。

  尤其是这两年城中人口日多,隐隐有成为当世第一大城的兆头,六房里当差的吏员当然也得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填充,再加上许景亨的刻意为之,如今的六房,隐隐已经有了几分朝廷六部的样子。

  官与吏的差别,其实也就没那么分明了。

  这才是李三郎受命往吏房中去行走,叫几个族中子弟觉得歆羡的原因。

  那地方写作“吏房”,实际上叫做“吏部”啊!

  吏房行走的牌子往脖子上一挂,那可是大大的有面子!

  几个李氏宗族的年轻子弟虽然不愿领修茅房的差事,但是最后见自己不愿意接手的事儿却叫妹妹担了,脸面上都有些过不去。

  少年人爱面子,但是也讲义气,宴席散后,都拍着胸脯告诉李方妍:若有需要,尽管开口,替妹妹跑跑腿,办办差,这点小事他们还是做得到的。

  李方妍笑着谢了他们,却没急着开口:“且等我回去拟定出章程来,再同几位兄长言说。”

  回房之后她几乎是熬了一宿,最后拟出了一份行事章程,没急着通传下去,而是先去找许景亨。

  “请先生代为过目,看其中是否有什么不周之处。”

  许景亨有些诧异于她的神速,而心中更多的是欣赏——这才是一个合格未来皇室成员该有的态度嘛,像曹××、李×靖等人那样烂泥糊不上墙,看着就叫人倒胃口!

  章程拟定的很详细,连同需要那些衙门配合,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先是衙门的三班选人结队,分区域对整个南都进行人口普查,户班协同。

  一来是确定城中不同区域各有人口多少,二来也是借机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普查过后确定了人口多少和区域密集程度,再开始确定位置营建厕所,人多处建的大些多些,人少的地方相对少些寡些。

  这部分差事,就须得叫工房和营造处协同出马了。

  最后收尾的是户部,要修茅房,总归是有成本的,这部分从哪儿去填补?

  最终还得是从粪中来,到粪中去。

  在户部专门设置一个小小的分支部门管束这事儿,每过一段时间把大粪掏了,有组织性的卖到城外的农庄中去。

  如果一时打不开市场,也可以供给给李氏名下的农庄,旁人见了效果,打出名声去,以后愿意收的人自然就多了。

  许景亨捻着下颌上的胡须若有所思。

  他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道:“六小姐且上课去吧,晚些时候……”

  这话说出口,许景亨自觉违背了规定。

  节度使日前刚刚下发了明文规定,衙门办事,不许用“过段时间”、“晚一点”、“抽出空来”之类的模糊性词汇,必须得给出个明确的时间限度才行!

  若有违背,必当严惩!

  这是为了防止懒政和官员的怠惰。

  许景亨想到此处,不禁苦笑起来,略一思忖之后,道:“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我使人把这份章程给您送去。”

  李方妍谢过他,出门上课去了。

  小六的神志已经恢复了正常,然而前几年落下的课业,却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跟上去,这几日上午,每天她都抽一个时辰听先生讲课,结束后再花起码半个时辰骑马。

  虽然正在逐渐恢复,但是她的身体还是有些弱气,唐大夫诊脉之后,说起码得再过三个月,才能恢复到常人水平。

  ……

  李方妍走了,许景亨则交待下边的吏员几句,夹着那几张纸,麻利的去找李元达说话。

  后者这会儿正捻着新制出来的南都通宝,询问来禀的营造处官员:“已经造了多少出来?”

  那官员额头生汗,昨天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被一群铜钱追杀。

  这会儿擦一擦汗,战战兢兢道:“能用的工坊全都运转着,底下的工人也全都投进去了,甚至于还协同济贫署雇佣了不少流民,每日最多可产五十万钱……”

  这个数据其实很不错了。

  这是沾了李衡的光。

  自从朝廷势弱之后,这家伙就开始自己铸钱,疯狂敛财——这很节度使。

  他也算是走了狗屎运,几年前在南都附近发现了一座铜矿,最难找的原材料有了,那还犹豫什么?

  开工啊!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