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和租书不一样,她们得对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和《狂瞽》的名誉负责,需要考察过卫生条件和味道,才能决定要不要刊登。
江南将这想法告诉邓芳芳,邓芳芳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只道,“小本经营,概不赊账。”
江南三人起初听了还没反应过来,一会儿子后,才哭笑不得道,“这是当然!”
她们不是想借机白吃白喝。
于是,下午课后,四人约着出了校门去邓家的摊子,这出来一看,才发现这条街大变样了,多了些各式各样的小摊小贩,吃食也有两三家。
江南她们到邓家摊子后,邓妈妈和邓妹妹有些局促,生怕让邓芳芳丢人,邓芳芳反而不在意,安慰她们道,“等她们吃完回去,会有更多的人冲着‘数学系邓芳芳’的名头来吃,咱们能藏到什么时候?用不着,妈、二妹,给她们来三碗。”
说着,她自己也放下书包、系上围裙洗手帮忙,又向江南三人道,“今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们老邓家的独门秘方!”
三人都被她逗笑了,江南仔细看了邓家改装的三轮车摊子,虽然车子破旧,炉子、厨具也看得出来用了些年头,但很干净,摆放也很整齐,邓家母女虽然见到她们有些许紧张,但是手上动作熟练。
很快便端上来三碗,江南三人尝了一口,都睁大了眼睛。
汤很鲜美,馄饨皮薄劲道,虽然馅里肉不多,但馅料调制的味道很好,总的来说,很惊艳。
而且一碗十二个,有粮票就一毛二,没有一毛三,价格也很公道。
江南三人对视一眼,彻底没意见了,当即达成合作。
等她们吃完,邓妈妈不打算收钱,却被邓芳芳拦住,“她们还挣咱们的钱呢!”
江南三人都笑了,帮着劝道,“是啊,阿姨,不能让您亏本了。”
而后几人折返回学校,莫敏看着另外几个吃食摊子道,“还是太少了,不管是这样的摊子,还有饭店都是,否则,咱们下一期可以征一期美食稿。”
杨玲听了,笑道,“学姐忘了,咱们下个月要休刊了。”
七月中旬期末考,所以团委规定必须休刊,一心搞学习。
江南也兴致昂扬地看着两边的摊子,“咱们可以下学期搞,相信到那个时候,做生意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莫敏很是赞同,于是,她们下下一期的主题就定下了。
回到办公室,江南拟了合同,又登记下了广告需要的信息,比如馄饨摊的名字、固定摆摊地址、营业时间、价格等等。
江南写好后,邓芳芳还提出要求,要将馄饨摊属于“数学系七八级邓芳芳”的消息也登上去。
江南惊讶,她以为邓芳芳和她妈妈妹妹那样说是安慰人,不想她来真的。
这个时期个体户的地位别说跟后世比,就是跟仍旧受歧视的八十年代中后期,也是云泥之别,毕岩峰且能说是迫于生计,邓芳芳一个大学生,没经历过后世的好时代,居然不惧别人的眼光。
江南是佩服的。
只听邓芳芳无所谓道,“饭都吃不饱了,哪儿还有心思在意这些有的没的。”
说着,掏出了两块五毛钱。
江南给她开了收据。
如今,她们的报纸依旧还是校内只出二百五十份,邓家的摊子就摆在学校门口,《狂瞽》批发给毕岩峰到别的学校卖的量,就不收她的广告费了。
邓芳芳接过收据,郑重地跟江南三人道谢,“没有你们的报纸,我还走不出这一步呢!”
她家里孩子多,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厂里干苦力,每月二十多块工资,母亲天天接零活补贴家用,眼睛都熬花了。
那几年她在乡下给家里寄粮食,如今在学校勒紧裤腰带省补助金,不过杯水车薪,直到她看到了沈扬学长的文章,仔细算过他们的利润后,觉得个体户很有赚头,才决定搏一把。
江南闻言笑道,“这声谢我们可担不起,你谢沈扬学长和毕岩峰吧。”
几人相视一笑,又客套了几句,送走了邓芳芳,然后开始制作第六期。
这一期的主题内容是马鹏飞学长的两篇金庸小说读后感。
也不知毕岩峰从哪儿弄进来这么多港台的新鲜东西,金庸十几部小说,一本不少的弄了两套来,学校里一下子风靡起来,马鹏飞看过之后极为喜欢,主动找上他们供稿,省了江南三人选题选稿好大的事儿。
有耳闻的同学也灵感爆发,投了好几篇来,她们又选了两篇精彩的,凑足一个版面。
这一期报纸制作发行后,又给沈扬和毕岩峰涨了一波生意。
一周后,《雅意》的编辑,也就是上回跟着郝玫一起来过的小年轻,来送下一期的稿酬和劳务费。
江南点稿费的时候发现不止靡靡之音的,个体户和武侠小说两期的文章和评论也选上了!
江南奇怪问道,“这些跟你们杂志主旨不搭吧?”
小年轻笑道,“合作的第一期售完后,我们做过调研,虽然女同志们对于时尚类的话题很感兴趣,但也好奇F大学生的生活和关注的内容,所以不独女性需求也可以。”
江南了解了,没再多问,反正选稿增多,这对她们来说是好事。
而后又点了劳务费,《雅意》这个月居然要增印至五千本,看来是找对方向了。
江南恭喜了他们,又送走小年轻后,照样一人分了十块,而后将这两个多月挣到的钱算了算,有四十多块,开始给不能在外发表的文章分发稿费。
看着这些同学高兴的笑脸,江南不禁感慨,她们的报纸也走上正轨了。
进入七月后,报纸工作暂停,三人专心复习、考试。
然后,收拾行李回家。
这回不用像寒假时赶春节那般,江南慢慢悠悠坐火车回了安城,也没通知李旭来接,在火车站附近吃了饭,自己走路回去。
回到家,大人没下工,建设和爱红也不在家,江南就自己挑了水、烧水洗澡,正准备做饭,就听院里有动静。
她警惕地一把拿起火钳,出门来看,只见是她二嫂。
她二嫂也一脸警惕,估计以为家里进贼了,结果两人一照面,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二嫂惊喜又嗔怪道,“你回来怎么不告诉家里,好让老三去接你!”
江南松了松硌手的火钳,笑道,“没急事,我就慢慢走回来了,省得小旭再跑一趟。”
又奇怪问二嫂,“二嫂,你怎么回来这么早?”还不到下工时间。
只见二嫂草帽一摘,开始打水洗手,“今天要摘西红柿,我提前回来做饭,等爸妈你二哥他们下工,一家子吃了,趁天没黑好干活。”
江南点点头,知道情况后跟她一起忙活起来。
大姑一家回来,见到她也很惊喜,边拉着她问在学校里的近况,边教训她不让李旭去接,“再出上回那事儿怎么办?”
说的她是被黑二手下劫持那回。
江南笑道,“那不是已经枪毙的枪毙,坐牢的坐牢了吗?”
李旭在信里告诉过她,就连逃窜的那几个也抓住了,她才敢自己回来的。
江大姑这才没话了,一家人抓紧时间吃了饭,往自留地里去,江南也换了身耐脏的旧衣服要跟着去,江大姑忙拦住,“这么多人,用不着你。”
江南坚持,“大姑,您要让我在这个家闲着吃干饭吗?”
江大姑摇摇头,点点她的脑袋,“有福不会享。”
江南这才高兴跟着去了,其实二分地不大,李家用不了这么多人,江大姑就指挥李昶和李旭去给赵瑞帮忙。
赵母不能劳累,赵瑞肯定不会让她下地,一个人还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去,他们家得了赵瑞的利,不能干看着。
李昶一听没意见,抬腿就准备走,李旭却闹妖了,“妈,让我姐跟我一起去呗,留二哥在这给你们挑担子,不然您看你们这老的老、力气小的力气小,万一……”
李旭还没说完,江大姑就从地上捡起一块土坷垃砸过去,“谁老了?万一什么万一!”
李旭连忙闪开,耍宝道,“好好好,您不老您不老,是我怕你们闪了腰!”
江南跟着一笑,知道大姑不让她去,是怕她不乐意或者被人说闲话,江南无所谓,所以跟江大姑道,“大姑,让二哥留下吧,不然咱们两个人提箩筐也不好走。”
这年头的大棚很矮,人进去都得弯着腰,二分地又小,西红柿树苗种得挤,如果二哥不在,他们两个人提一筐西红柿,确实不好进出。
江大姑见她没意见,也就不再劝,挥手让他们去了。
赵瑞知道李旭会来帮他,但没想到江南也跟来了。
下工的时候,路过李家,他倒是听见她和李家人说话,知道她放暑假了。
“回来了。”他道。
江南回道,“是啊。”
明明是挺普通的对话,但江南总觉得怪怪的。
只天渐渐暗下来,他们没时间浪费,必须抓紧干活了,于是江南不再多想,叫上李旭,开始干活。
她小时候也没少干农活,虽然多年不干了,动作依旧麻利。
三人赶在天完全黑下来前,将西红柿摘完,装在板车上,往回拉。
路上,遇见了在外乘凉闲聊的村里人。
诸人看着这满满一车西红柿,哪有不羡慕的。
去年,村里人还笑话赵瑞和李旭瞎折腾,今年赵瑞弄了大棚回来,送给队上,让大队安排抽签,抽到就安装,有那抽到嫌麻烦的,干脆让给了别人。
没想到,今年跟着赵瑞学种西红柿的人家,第一茬就挣了三十多块,如今,第二茬也丰收了,村里人才知道大棚和种菜这么容易挣钱。
想让赵瑞再去弄一些来,赵瑞却说第一批是人家给的实验材料,第二批就要自个儿掏腰包了。
要钱?那还装什么,村里人挥挥手散了,当然也有脑子不清楚,怨恨赵瑞不肯帮忙。
这不……
“哟,赵瑞,什么时候媳妇都领地里干活了,也不请我们喝杯喜酒,挣那么多钱不花留着生仔吗?”
这是赵瑞一位远房堂叔家的儿媳妇,眼热地嘲讽道。
江南好好走着,不想麻烦突然找上头。
她也不怵,看着那人笑道,“嫂子,我是李旭的表姐,我记得你认识我呀。这天都还没黑透就能把人认错了,我看你这眼睛多少有点儿问题,可得早点去医院瞧瞧,免得哪天看不清,栽我的柴刀上就麻烦了!”
江南不信石栗大队还有人不知道她柴刀的威名。
果然见人讪讪,声音也小了很多,“有本事,你来试试!”
这怂气模样惹得看热闹的人一笑,赵瑞见旁人没误会,也不会给江南造成困扰,就没再说话,继续拉着车回家去。
江南也没放在心上,不过这都是她和赵瑞第几次被凑一起了。
次日一早,赵瑞和李旭要去送西红柿,江南跟他们坐驴车去看程皓。
才上板车,赵瑞给她递了个装着稻草的口袋当坐垫,“车板不光滑,小心衣服勾坏了。”
江南感慨他的细心,真心实意道,“谢谢,也感谢你上次的帮忙。”
昨天忙着干活,她没来得及当面道谢。
赵瑞拉着缰绳,垂眸笑道,“小事,不用老记挂着,你买的那些补品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