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嘉嘉听着更觉瘆人,抢劫犯还不够,连特务都搞出来了。
她没再继续听,而是来到方明燕家。
“嘉嘉?”方明燕愣了愣,而后反应过来,“你是和我一起放鸭的吧。”
闻嘉嘉笑笑:“对,燕燕你好。”
方明燕似乎很开心:“我就一直想着有人能和我一起呢。你不晓得,咱们村的鸭子又加了一百来只,光靠我可搞不定。”
闻嘉嘉明白了,原来还有这层原因。
“你等等我,我换双鞋子就走。”方明燕匆匆回房屋,不到半分钟就把脚上的白鞋换了,换成同闻嘉嘉一样的黑布鞋。
别说,在衣着上,穿越后闻嘉嘉最喜欢的就是鞋。
手工制作的布鞋是真好穿,鞋底软,鞋面透气,不会把脚禁锢住。除了下雨天不方便穿外没有别的缺点。
昨日大太阳已经把前两天打湿的路面晒干了,只是驴车的车轮印还留在那儿。
方明燕带着闻嘉嘉来到村尾养殖场,养殖场离最近的一户人家足有200多米,可见里面气味有多重。
“养殖场前面是几头猪,咱们的鸭子在后面。”说着,用钥匙打开后门。
闻嘉嘉特意看一眼,嗯,养殖场的围墙都比她家的围墙要高,围墙上还插满碎玻璃,内部还养着四条狗。
前院猪场两条,后院鸭场两条。
她眼睛瞬间亮了:“好大的狗。”
方明燕笑笑:“是吧。猪场那两只叫豆米和旺财。鸭场这两只叫大武和小文,名字还是我取的,也是我养大的。”
闻嘉嘉瞧这姑娘的眼神瞬间就不一样了。其实人家还是很有本事的,每天不但要放鸭,还要养狗。
别瞧只有四条狗,但把狗养得如此油光滑亮也是一件难度不低的事儿。
关键她还得清扫鸭场,每天小扫一回,一周大扫一回,工作量其实不算低。
不过闻嘉嘉现在不关心这个,她忙问:“燕燕,我要是想抱只狗来养,得去哪里抱啊?”
“养狗?”
“对。这不是出了陈墩那事儿吗,搞得人心惶惶。我家在村口,又没有壮劳力,养条狗也能顶些用。”
虽说抱养来的小狗也顶不起用处,但是往后要是再发生这种事,就能顶得上了。
方明燕“嘶”了声,露出回忆的神色:“这四条狗都是我从我外婆家那边儿抱来的,现在我外婆家的母狗不准备继续生了,得看看同村其他人家的狗。等我哪下子回上溪村了,我再帮你问问。”
她外婆家在上溪村,上溪村十户人家中三户都养狗。就算是农场,也是去的他们村买狗和借公狗。
闻嘉嘉笑笑:“行,谢谢你了。”
“嗐,这是小事儿。”
说着,把另一侧的门打开,打开后门口就有条小路,从这条小路也能去村口湿地。
一路上,方明燕将赶鸭子的技巧教授给闻嘉嘉。闻嘉嘉觉得自己大概是真在这方面有点儿天赋,到村口时就会赶了,方明燕直感慨从此以后就有人能和自己换班。
方明燕道:“嘉嘉你都不晓得,自从接手这群鸭子后,我都没赶过大集,也少去很多回县城了。”
“对了,你去过大集没?”她随意挥了挥手上的赶鸭鞭,踢踢路边的草,“咱们公社都没有大集可以赶。真正的大集在我外婆家那边,宏吉公社的大集是最热闹的。”
闻嘉嘉摇摇头,原主并没有赶过集。
宏吉公社原主也听说过,它虽然还属于本县,但是却位于三县交接处,难怪热闹。
“若是有机会,我带你一起去。”方明燕说道。心中却想,这鸭子浩浩荡荡的,能出去玩的机会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两个人分工合作,很快就把鸭子赶到湿地中,几乎比往常早二十分钟到达。
闻嘉嘉仔细观察着湿地环境,觉得这里真是个好地方。
四周开阔,群山仿佛远离这片土地。
水路如棋盘,小岛如棋子。鸭子入水后,就在水中欢快游动,时而到岸上歇脚觅食。
方明燕朝着她招招手,“坐到这里来吧,鸭子吃饱还远着呢。”说着,挪开屁股,留部分岩石给闻嘉嘉。
闻嘉嘉坐上去,心中难得宁静。
因为地势开阔,所以秋风源源不断地朝着这片地方吹,吹得人心里的郁闷都散了。
而水面涟漪,阳光下波光粼粼,瞧得人心情都轻松愉快好几分。
闻嘉嘉不禁感慨:“这里真好。”
方明燕把背往后一靠:“是吧,咱们赶鸭人有时还是很轻松的。等我明天带张稻草垫来,往这块大岩石上一铺,想睡觉都行。”
两人才第一天相处,不是很熟,说完便没啥话聊了。
野鸭偶尔在这里停留,留下几颗和家鸭不同的蛋,这算是她和方明燕的额外福利。
两人都不会选择在野外烤了吃,而是默契的揣到兜里,偷偷带回家。
中午前,两人得赶鸭子回去了。
正要离开养殖场去食堂呢,却见不远处的方保国朝着养殖场而来。
闻嘉嘉:“队长,有啥事儿吗?”
方保国道:“我来瞧瞧你们俩回来没,陈墩那人被抓着了,但是有同伙,审出来说有个在咱们浮阳。”
闻嘉嘉两人吓一大跳。
浮阳公社山连着山,她们放鸭的地方算得上偏僻,要是真有人……恐慌后知后觉漫上两人的心头。
方明燕和方队长熟,连忙就说:“叔,那我们这两天就不放鸭了。”
比起下地干活,还是命更重要。
“行,鸭子这两天先不放吧。咱们这里也得搜一遍山,搜完再说。”
原本心情颇好的两人,瞬间担忧起来。村里人也从看热闹的心态,转变成恐惧害怕。
“这该死的贼,怎么不去死呢。”
有村民怒骂。
秋收还要搜山,累得和刚开始秋收时有得一拼。
而闻嘉嘉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说是抢劫犯?村里有啥可抢,费这么大得劲儿就为了三瓜两枣?
贼吗?也不对啊,谁家贼用得着安排社员们搜山,还是在这紧要关头。
毕竟在乡下,啥都没有粮食重要。
人贩子?同样不可能。没听说谁家孩子丢了,所以他逃入深山做什么。
至于大家猜测的特务,仔细想想其实是无稽之谈。
特务来这里干啥?
偷公社酒厂的酿酒配方?偷公社部的河坝方案?神经病啊。
难道这连绵群山中有什么军事基地?那不能,真要有,这两天搜山的就不是队员了,而是军人。
“到底是什么呢?”闻嘉嘉呢喃细语。
这事越闹越大,愈演愈烈,放鸭的时间拖了一日又一日。等到地瓜都收完了,这事依然是附近几个公社的热点话题。
山里的木耳不停勾引着闻嘉嘉,闻嘉嘉再也忍不住,这日早早起来,约方明燕一同上山去采木耳。
闻嘉嘉特意背了大竹筐:“昨天又下雨了,木耳肯定又长出来很多。”
方明燕惊喜:“真的在岩山?那好近啊,咱们赶紧去吧。要是被人发现,肯定都得被采得毛也不剩。”
两人马不停蹄地往岩山而去。
她们也不害怕,因为路上还有其他村民也要上山。
秋收告一段落,来不及休息,村民们都把目光放到了野菜野菇上。
闻嘉嘉拉着方明燕在山路上攀爬,有些担忧:“这来来往往的搜山人,会不会发现那片木耳啊。”
方明燕道:“听说没有搜岩山。岩山离咱们村太近了,人也不会藏在那儿。”
闻嘉嘉点点头,也对。
今天山路比之前更难爬,爬过山脚就在路上看到许多的菇。
闻嘉嘉和方明燕也没放过,能采的都采了。
方明燕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认菇本领比闻嘉嘉强太多。有她在,闻嘉嘉认识不少能吃的菇。
“红菇其实我觉得不好吃。”她皱皱眉说,“总感觉有股生锈味儿。”
其实闻嘉嘉也觉得。
倒不至于有生锈味儿,但没想象中好吃是真的。
红菇她吃了两回,一回是和鸡蛋一起炒,炒完闻嘉嘉发现她更喜欢吃鸡蛋。
一回是煮汤。
公社供销社难得运来些猪肉,她买根筒骨一同和红菇煮,只觉得还没羊肚菌或者竹荪来得美味。
下回她得试试炒猪肉,有机会再试试炒腊肉。如果都不好吃,这个菇从此就得移出她的美食名单了。
然后永久加入黑名单!
山路难爬,两人拄着拐杖,却依然摔得膝盖上都是泥。
“到了没?”方明燕擦擦汗问。
闻嘉嘉辨认了好一会儿,指着不远处的山坡说:“就在那儿,快到了。”
目标出现,两人重整旗鼓,攒着劲儿一口气爬到山坡。
闻嘉嘉惊喜地发现自己前几日堆上去的枯枝还在,这也就说明这片地方没人踏足。
“快些快些!”闻嘉嘉催促。
方明燕累得跟条狗似的,直喘气:“你体力怎么就这么好呢。”不应该啊,她才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
这很正常,因为原主即使生活在县城,过得可比方明燕苦多了。原主可是去家具厂工作过的人,那里的工作多是重体力活,而原主却都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