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衫、黑裤、绣花围裙,头上包蓝色布巾,再插一根簪,这就是农家已婚妇女的盛装打扮。
等年纪再大些,就像小满爷奶一样缠上青色头巾,以防止山中湿雾造成头风冷疼。
因为要出门,小满和徐二瑞是天不见亮就起床,洒扫打水,就连柴禾也抱到灶间。
临行前,小满又被徐大柱叫到房里仔细叮嘱一番,出门在外,一要听话、二要收起毛糙性子。
小满诺诺连声答应,他在医棚打炕这些天,每次回来都要被耳提面命,多少有了作用。
向德金和吴洪茂不用江枝多说,他们早就收拾得干净利索的等着。
几人带上干粮和水,等到天色蒙蒙就下山。
下山路程走得很快,哪怕绕了路,一个小时也到了。
此时,张军头才将医棚的事安顿好。
“张什长,能不能把俩孩子的工钱支借一些?”江枝要出门,身上没钱怎么行。
小野猪捡到的碎银子她用戥子称过,只有六钱。
换成平时还好,现在物价上涨,还带着几个大小伙子出门,到城里买几个饼子总是要的。
张军头直接取出一两银子:“先借给你,余下的炕打完再结扣!”
这没问题,江枝收下。
小满和徐二瑞带的背篓里还有一些药材,只要找到药铺就能换钱。
徐家村到平川县是六十里,换成现代就是一脚油门的事。
可在古代的巴郡,大部分官道也只是稍微平整,宽能走车的石片路,而且随着地势上坡下坡。(参考古蜀道翠云廊,也就是当时的高速公路)
速度……什么是速度?
医棚的骡车走在崎岖不平的官道,坐车的江枝很快就摇晕了。
在她的旁边,小满他们没有坐车都是步行,他们感觉自己走着更舒服。
只有张军头带着两人是骑马,踢踏踢踏走得轻松。
现在官道上依然有精疲力尽的流民成群结队在走着。
靠近河边稍微平缓处,道路两侧比人还高的芭茅杆儿如同一道墙蔓延。
淡红的穗花高高竖起,风吹呼呼有声,现在已经是深秋依然茂盛如林。
远远看去,如云如雾,绵绵不绝,映照着阳光像是着了火般壮美。
这也是土匪劫道最方便的地方。
可以想象夏天叶片正绿时,里面随便躲上几个人,抢劫杀人后随便一钻就没了踪影。
现在有青壮和军士护卫着,江枝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她手中拿着小满给自己摘的芭茅杆编“马马”,心中已经在盘算见到平川县令该怎么提要求。
要钱?要地?还是要一个县衙嘉奖的匾额?
平川县衙才经历过政变,现在勉强恢复正常,而且官仓空空荡荡。
新官上任三把火,归顺周王的新县令肯定急需各种救民法子。
以前有千金买马骨的事,说不定自己提这些要求能满足!
第113章 新县令章正
平川县衙
已经上任两月的章正面上满是忧愁,面前是堆积如山的卷宗,都是各处流民报告的匪迹和告急求粮。
平川县之前的县令在周王起兵时城门紧闭,妄图抗衡对抗,可十天后就趁黑夜偷摸着出城逃了。
等到县丞县卫等官吏发现县令带着金银细软和家人逃跑,立即也将各处官仓瓜分逃匿,城里顿时大乱。
原守军逃跑洗劫村镇为匪,流民涌入城里偷窃,新军入城控制住局势,也只是控制住混乱。
现在章正面对的就是如水洗过的县衙。
他的第一条公告就是流民回乡复耕,可四下宣传后也没有多大成效。
归结一句:缺粮缺药,流民不安。
贴身伺候多年的婢女兰芝端着热茶过来:“老爷,昨晚你就晚睡,今天又是卯时就起,看到现在已经午时,还是吃点东西歇一会吧!”
“老爷这些时日天天不吃不喝看卷宗,又不能看出粮来。要是身体出一个好歹,夫人又该担心了!”
章正放下卷宗,揉揉酸痛的老腰,撑着膝盖缓缓动着,直到咔哒一声才站起来:“唉,时不待我了!我这里的事只要你不告诉她,夫人又如何得知。”
他现在已近花甲之年,在来巴郡前是五品通判。
因为看不惯朝廷中那些小人盘剥百姓,递了弹劾奏折,结果被贬为布衣庶民。
如今得到周王邀请来任平川县令,也想为黎民尽些微薄之力。
虽然心志不减,毕竟年纪到了。
连日奔波后又马上整顿庶务,收拢衙门六班,再看列年卷宗,平时还算强健的体魄也吃不消。
没办法,只得听从兰芝的安排,先回房休息一个时辰。
就在章正刚刚躺下时,随他一起来的师爷过来禀报:“东翁,新军驻梨花镇徐家村的医棚主管张兴,带一民妇有事相报。说是找到一果子可以解粮荒之急。”
“什么?”章正有些迷糊。
“东翁,是找到一救粮荒的法子!”师爷再说一次。
“快,兰芝拿衣服来!”章正瞬间清醒,忙翻身坐起,一叠声的催促起来。
兰芝有些不忍:“老爷,你才刚刚躺下……”
“唉!什么时候都可以睡,百年之后一睡不醒!快!”
章正穿着单薄里衣就要下床,兰芝没法,只好取来官服给他穿上。
县衙客堂,江枝和张军头正等待着。
向德金和吴洪茂,还有两个军士端正站在旁边,而小满徐二瑞两人则东张西望,对着周围的花草树木,连廊甬道指手画脚。
两人从进城开始,看到五颜六色的如林店招,还有鳞次栉比的商铺,顿时化身掉进米缸的老鼠,东瞧西看嘴巴“叨叨”个不停。
等进了县衙,看见威严八字门,肃然大堂二堂,还有红黑二色水火棍更是大开眼界,不停交头接耳。
江枝在听到两人对旁边墙上那幅青天碧海红日祥云图开始评论时,回头瞪一眼。
两人瞬间安静,这才老实下来。
没过多久,干巴师爷过来相请:“张什长,江大嫂这边请。”
向德金和徐二瑞几人留下,自有杂役送来茶水,江枝和张军头去了县令章正的书房。
江枝见到县令,微微吃惊,倒不是因为县老爷头顶和耳朵都没有冒紫烟,年纪也有些大,而是这个县令身材实在高大,足有一米九,这在巴郡很是少见。
章正跟两人没有寒暄,直接道:“张什长,听说你是找到一救灾之法,可有这事?”
张军头道:“是,我所在的医棚实验出一种果实,只要稍加处理就可以充饥。”
“哦,如何个法子,仔细说来!”章正来了兴趣。
于是,江枝把自己带的包袱打开,旁边伺候的衙役取过去交给章正看。
章正一边看,一边听江枝介绍:“这是青冈子,也就是跟橡子形状相同的果实。不同的是橡子没有苦涩味,而青冈子有小毒,味苦涩,需要解毒处理,再磨粉就可以煮粥煎饼。”
章正用手指粘了一点在舌尖尝一下,抬头对衙役道:“你让灶上照这位大娘子的方法做一碗来。”
衙役离开,章正就开始询问两人是怎么发现青冈子可以食用的:“此物跟橡子虽然相同,但有小毒,寻常人都见之生畏,又是怎么想到这样浸泡、蒸煮化解的?”
张军头转头看向江枝,江枝镇定道:“民妇自幼懂一些草药,知道药有三分毒,自有方法可以化解。
以前娘家每逢青黄不接时,偶尔会做几顿。这次遭灾,又见满山青冈子,就想到把这方法捐献出来,给饥饿的流民一点吃食。”
这是早就想好的说法,她也跟徐二瑞和巧云说过,要是有人问起,就说是外婆家的秘方。
其实,江枝也不知道原身的娘家在哪里,听徐二瑞的意思,外婆家在山里,但他小时候就没有往来过。
章正没有对她娘家多问,只微微蹙眉:“你说懂草药,住在徐家村医棚?”
江枝点头:“是的,兵乱之前住在徐家村,只是兵匪烧村时,我们已经避进山里,现在张什长建立医棚,周遭太平了些才下山走动的。”
章县令若有所思道:“前一段时间本官经过徐家村,有一青年说起草药泥鳅串能治腹痛,你可认得?”
江枝此时还有什么不明白,原来二瑞回来说的那个外地人就是县令,顿时惊得站起来:“原来那日给我儿赏了耳钉的就是县令老爷,他还说是一个姐姐给的。
大人,我那傻儿只知道一点草药皮毛,不懂规矩,要是有什么不好,还请大人宽恕。”
她这样紧张是有原因的。
世上都讲:道不轻传,法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
二瑞主动去问别人吃药,在古代就是犯忌,在现代……更不能随便给人吃食。
“哈哈哈!”章正难得的开心笑起来:“要是兰芝知道有人叫她姐姐,肯定会乐意的!不用担心,本官也略懂岐黄之术,知道你儿说的没错,他今日可有同来?”
江枝听到章县令懂医术,心里顿时放下:还好还好,不会被讹,也不会被人向医务科投诉。
唉,真是在现代落下心理阴影了!
心里放松,见问到二瑞,赶紧道:“怕他们一群猴子伤了县令老爷的眼,民妇就让他们在那边大屋里等我。”
章正见她虽然言语粗俗,但很是直率,并不以为意,起身往外走:“走,正好过去尝尝青冈粉的味道,也见见你那儿子。”
旁边,张军头见两人说得热闹,把自己晾在一边,现在又要去跟那徐二瑞说话,顿时急道:“章县令,前些日子属下送来的十六颗流匪人头,可审核查过了?”
听到这话,本还笑意满满的章县令顿时变了脸色,脚步一顿,沉声道:“张什长,你可知罪?”
第114章 “流匪”之辨
张军头一惊,立即红了脸:“章县令,我在外面跟流匪生死搏斗,护卫民众的功绩,你不能一句话不给就吞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