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晕船了不起啊!
第二日,御舟船队在途径大杨柳时,船舶停泊靠岸,按照南巡原定计划,康熙领着众人入住了天津府官衙。
这么多人,当地官衙自是住不下来的,大部分人留在了船上,安清很荣幸作为太后和宜妃的挂件,被带上了岸歇息歇息。
当然,四福晋和八福晋两个可怜催的,也因这晕船实在太严重,被允许上岸缓缓,听说两人一进衙门便倒头睡了下去。
康熙出行向来走节俭路线,像这种没行宫的就住在衙门的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身边的众人跟着他也都习以为然。
当地的官府衙门条件虽简陋了些,但总归什么也不缺,安清倒是住的挺习惯的,当晚便睡了一个很踏实安慰的觉。
她这个踏实安稳是和前一晚船上相比的,这在岸上总归比在船上好啊,船舶在河中行驶的再平稳,多少也会晃悠些的,白日里可能不觉得什么,但晚上躺在船上,那种颠簸感就会被数倍放大。
所以,安清虽然不晕船,但在这楼船上过的一个晚上还是醒了好几次的。
这难得睡个好觉,一不小心就睡过了头,等安清在衙门后院醒来时,身边早都没有胤祺早的身影,据说是一大早就被康熙带着去城郊巡查农事了。
康熙还真是个爱岗敬业的人呐,比不了,比不了哦。
但胤祺就不免有些悲催了,好不容易出门一趟,还要被拉去加班,啧啧~还好她是出门旅游的,不用被拉去强制加班啊。
安清简单用了膳食后,便开始琢磨白天要干什么,大杨柳在后世可是天津有名的古镇,既然来都来了,自是要逛一逛的。
毕竟,出游的主要目的就是感受地方的风土人情嘛。
安清先是来到太后处,询问了她老人家是否要出门逛逛,她本以为太后会推脱,谁知人家直接就答应了,而且瞧着这劲头比她还足。
于是,她又去问了宜妃,宜妃也满口应了下来,不错不错,看样子大家此次出游的目的都挺明确的嘛。
有这般志同道合的旅游搭子,安清表示十分满意。
三人简单收拾了一番后,便带着些侍卫,出了衙门。
而与此同时,康熙也带着一众官员来到了城郊,这附近的农田都是种的小麦。
去年安清那种植小麦的册子拿出来后,康熙特地选了几个地方,作为推广试验点,而这天津府的大杨柳就是其中之一。
而那小麦种植册子上的法子,也被农政司的官员整理后,统一发放到了各试验点,并明令要求当地的官员去实地监督百姓,严格按照这些法子种植此季冬小麦。
经过了一个寒冬,事实证明,安清那压麦等法子确实很有效果,此地在年后也是上了折子的,说此地小麦冻害竟减少了九成之高。
这也是康熙把这选为此次南巡劝课农事第一站的缘故,事实摆在眼前,就没有比亲眼瞧见更有说服力的了。
既然是劝课农事,那在场的自然不能只有康熙和一众官员,附近村落的百姓则全被叫了过来。
但最让众人意外的是,竟还有不少外地的百姓,都是听说了康熙要在此地巡视农事,也纷纷赶来一睹龙颜,只是这些人被官兵隔在很远地方。
康熙见状,自是龙颜大悦,并且直接要让他们靠近些,最好能亲眼瞧瞧那些没有遭受冻害的农田。
“皇上,不可啊,这些百姓来路暂时无法确定,您的安全第一。”天津府巡抚出声劝道。
只是,他低垂着的脸上却闪过一丝不安,这么多人,若是有人趁机到了那块农田可如何是好。
巡抚一出口,其他地方官员也纷纷出声附和。
无疑,他们都是心里有鬼的,毕竟那块出现鬼麦的农田离这边并不算太远,他们千方百计把康熙等人才旁边引,也是为了不露馅。
但他们千算万算,却怎么也没料到这次竟会从外地来这么百姓,若是真的把他们都放进来,那局面定会超出他们的掌控。
康熙却完全没当回事,摆了摆手,道:“无碍,附近地方这么大,不让他们靠近便是了。”
随行的侍卫本就会在周边做好防备,正常情况下,除了伴驾的官员外,旁人都近不了康熙的身,即便是那些被安排过来面圣的百姓,也要在几米开外的地方磕头。
康熙说罢,随手朝着另一边空旷的地方指了指,“就那边吧,让那些外地的百姓去那边,他们大老远赶来,想必也是想亲眼瞧瞧这边的小麦是否是真的躲过了冻害吧。”
其实,今年除了特地划出来的那些试验点外,旁的地方,仍旧有不少地区遭受了小麦冻害。
至于为何康熙今年没有全面推广安清的那些法子,一是为了安全起见,先试上一年看看效果,第二点嘛,也是因为新的种植技术想要全面推广其实并不容易,很多百姓会对此产生怀疑,生怕这些法子会有碍庄稼。
天津府巡抚顺着康熙指的方向望去,脸色不由一白。
康熙向来金口玉言的,他说出口的话,自是有人立马就去执行了,甚至那些本地的官员都还没反应过来,那些百姓就已经被放进来了。
一众百姓纷纷对着康熙的方向磕头谢恩。
康熙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平身。
既然一切都准备就绪了,那接下来也就要进入劝课农事的环节,但就在康熙正准备亲自下田进行天子示范性耕种时,不远处的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呼。
“鬼、鬼麦!!”
第68章 五福晋68
随着这一声惊呼,不远处百姓的人群中瞬间沸腾了起来。
康熙等人不知发生何事,转身望过去时,只看到那边的百姓先是弯腰确定些什么,随即像是碰到了什么晦气的东西,全惊慌失措地往后退去。
甚至有人被绊倒了都顾不得起来,连爬带滚地向旁边逃去。
康熙双眉紧皱,虽不知发生了什么,但这场瞧着就莫名让人心慌,他随手指了个侍卫道:“去瞧瞧怎么回事?”
旁边的侍卫忙应了下来,转身朝着混乱的人群走去,没过多久,他匆匆赶了回来,脸色瞧着明显不是很好。
“回禀皇上,那边有百姓发现了麦田里有鬼麦。”
什么?鬼麦!!
众人心下不由一沉,场面一度混乱了几分。
康熙也是心头一凌,他虽料到了可能会有不好的事情,但却怎么也没想到竟是鬼麦。
民间向来最信鬼神之说,这‘鬼麦’更是历来被百姓们避恐不及。
怎的偏偏就是鬼麦,还偏偏在他劝课农事之时被发现,这般兆头不详之事,这若是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后果怕是不堪设想。
不对,若是那些百姓都能这般轻易发现的事,此前不应该一点预兆没有才是,再加上方才那些本地的官员好像是有意把他们往往别处引……
康熙立马抓到了重点,下意识看向了旁边天津府的知府及一众当地官员,见他们躲闪的眼神,以及那此时已白了几分的脸色,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无疑,他们这应是早就知道了,非但不上报,还选择欺上瞒下,企图蒙混过关,却造成如今这进退两难的局面。
康熙气急,但也知道这会不是追究这些时候,当务之急是得把这鬼麦之事解决才成。
他给了旁边领侍卫大臣一个眼色,对方立即领会,带着众侍卫和负责戒备的地方官差一起去维护现场的秩序,以及尽量把百姓们先控制起来。
康熙则带着众大臣匆匆赶去了就近的一处官宅,商讨解决之法。
刚进门,他便脸色阴沉地看向一众当地的官员,声音冷厉道:“朕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若是再不如实禀报,后果自负!”
一众官员立马跪地磕头请罪。
天津府知府见这情势,自知是躲不过去了,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把事情的始末全都和盘托出。
那日在发现鬼麦后,众人在商讨了一番后,还是为了前程选择欺瞒下来,按照他们的打算,只要到时候把康熙等人往别处引引,问题应该不大。
毕竟,此行一众劝课农事的前期工作都是他们本地的官员在筹备,这个操作起来也不是难事。
但他们却万万没有料到,今日竟会来了这么外地的百姓,更是没料到康熙会把他们放进那块鬼麦的地里。
康熙听完,冷笑了一声道:“这么说倒是朕之过了,嗯?”
“微臣不敢!”众人齐声道。
康熙怒斥道:“朕瞧你们可没有什么不敢的,你们胆子大的很啊,连这般欺君之罪都敢犯,还能有什么不敢的!”
他这会想要砍了天津府知府等人的心都有了,若是他们能在发现鬼麦的第一时间便如实禀告,又何至于发展到如今的局面。
“皇上恕罪,微臣罪该万死!”
他们是罪该万死,康熙自是不会轻饶他们,但也知此时不是只顾生气的时候,只能深吸了口气,让自己尽量平静下来。
然而,就在这时,领侍卫大臣也赶了过来,“参见皇上。”
康熙抬手示意其平身,“外面情况如何?”
领侍卫大臣拱手回道:“回禀皇上,大部分百姓都暂时安抚住了,但之前外围有些没进来的百姓,听闻到‘鬼麦’之事后,都纷纷落荒而逃,微臣带人过去时,他们早已不见了身影。”
众人听到这话,脸色都不由凝重了起来,如此看来,此事定是瞒不住了。
康熙脸色实在难看的厉害,屋内众大臣都不由屏住了呼吸。
张英和马齐几位朝廷要员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凝重。
旁的人可能不清楚,但他们这几位康熙近臣却是知道的,皇上此次南巡可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拉拢江南汉族士大夫。
江南本就属于富庶之地,吏治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清朝赋税的收入,除此之外,还关系着清朝政权的稳定。
但近些年来,南明有几个小明王,一直活跃在江浙一带,极力在拉拢当地的势力,虽未造成什么严重的影响,但总归是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康熙此次南巡也有意拉拢当地汉族士大夫,消除了他们抗清情绪,这样不管南明有多少残余势力,没了当地汉族士大夫的支持,自然也就成不了气候。
而康熙之所以把劝课农事加入到此次南巡行程,也正是因为如此。
去年安清那治‘青风病’的法子,在江南地区掀起了很大的反响,还有在各地的几个小麦种植试验点,今年也纷纷传来了好消息。
自古以来,农为国之根本,康熙这般大张旗鼓,也是想通过此种方式,向江南汉族士大夫展示,大清是众望所归。
但此时‘鬼麦’之事一出,他此次南巡本就引人注目,消息这会怕是早都传出了,可谓是直接坏了他满盘的计划。
“关于这‘鬼麦’,你们知晓多少?”康熙看向下首的几个随行农政司官员,问道。
几人对视了一眼,也不敢隐瞒,三言两语便把知道的全部都说了出来。
其实,关于这鬼麦他们也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这会发生在小麦的各个时期,在麦苗期会毫无征兆地出现枯黄、皱缩的情况,长成株的小麦则会出现叶片严重卷曲、麦茎莫名肿大弯曲的情况,在小麦结穗时麦粒甚至会长成为奇怪像虫子的形状。
这种情况不仅无规律,还找不到任何原因,总而言之,很是诡异。
但更诡异的是,凡事出现过鬼麦的田地,甚至在停耕两三年后,但只要再去种农作物仍会出现此情况。
也正是因此被百姓视为不详之兆,说是有鬼神在作祟。
“皇上恕罪,微臣们曾遍寻古今农书,都未找到任何解决之法,唯一之法便是把该地的小麦全拔了,然后停耕多年后再尝试看看。”
若是不再出现鬼麦,便证明鬼魅一离开,若是依然出现,那就只能继续再等。
康熙此前对鬼麦的了解只知是不详的存在,却不知这背后还有这么邪乎的事,怪不得方才那些百姓会对其避之不及。
他看向张英等一众朝廷要员,问道:“此事,你们怎么都怎么看?”
康熙问的此事,此不是让他们回答对鬼麦的看法,而是如今这局面要如何破。
恰在他劝课农事之地出现这鬼麦,甚至都不用有心之人去故意散播什么,正常人听到后哪怕只稍稍联想,后果便会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