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在雅利齐不是公主,是郡主,婚事上相对就有了一定操作的空间,不一定非要抚蒙的,当然,安清并不是觉得嫁到蒙古有什么不好,她也只是想给雅利奇谋一个婚姻自主权而已。
所以说啊,她不是不求,只是只求她想求的。
在安清看来,雍正这人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重感情,他身上隐隐有着一种‘你不负我,我定不负你’的义气。
就像他对十三阿哥一般。
当然,雍正还有些任性在身上,从今日之事便能看出来,什么违背祖制,对他而言就不算事。
但凭心而论,安清更愿意和雍正这种人相处,后世不少人都说,在雍正朝,只要你恪守本分地做事,雍正就是最坚实的后盾。
她和胤祺本就没什么大的志向,只求余生一家人能顺顺遂遂,平安如愿即好。
本以为此次蝗灾之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但谁知就在众人刚缓了口气,此事在民间不知怎的,竟神不知鬼不觉在民间掀起了一层大浪。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民间流言四起,说蝗灾乃是天谴,是因雍正得位不正,上天赐下的惩罚,关于各种雍正继位的政治谣言到处都是,还说若是雍正不下罪己诏,以此来请求蝗神原谅的话,蝗灾会再次下天谴,这次怕是要殃及整个大清。
百姓们瞬间如临大敌,民心涣散不已,朝堂之上更是风声鹤唳,甚至有大臣联名上奏,让雍正以大局为重,隐隐有逼着雍正下罪己诏之意。
虽说历朝历代有不少在任的皇帝会在蝗灾之时下罪己诏,但雍正的情况却不同,那些在任的皇帝会主动下“罪己诏”,是承认施政的错误,但雍正若是下了罪己诏的话,那就相当于承认自己得位不正了啊。
这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带来的后果自然也不一样。
雍正如今可谓是进退两难,这屁股下的龙椅本就还没坐稳,便生出了这种事端,不论如何,此时罪己诏是万万不能下的,那要如何安抚振奋民心,却成了当务之急。
安清知道这事的时候,她正在庄子上看她那地里的杂交小麦呢,如今麦子已经成熟,近几日便可以安排人收割了,如今这肉眼瞧着,便知这收成和她预料的大差不差了。
当胤祺把这事告诉她时,她下意识皱了皱眉,“这事怎的闹这么大?”
能牵扯到‘得位不正’这种话,不用猜都知道是有心之人在背后推波助澜,难道是八爷党的人?
“我听十三弟说,应该是十四弟和皇太后所为。”胤祺回道。
安清下意识皱了下眉,这德妃和十四阿哥还真是能作妖。
但也不对啊,不是说这事闹得很大嘛,南方北方不少地方都有流言,凭两人如今的势力,怕不能再这么短时间内做到吧。
毕竟,雍正上位后,也不是没有防着他们,十四阿哥手中的势力如今也被削减的差不多了。
胤祺轻点了点头,把他知晓的来龙去脉简单说了一下。
原来是因蝗灾失责之事,雍正雷霆手段处理了好一批官员,谁的面子都没给,自是触及到了不少人的利益,此次事件也少不了他们的推波助澜。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因着雍正在前朝推行摊丁入亩新政,前些日子刚颁布了圣旨,先选出了几处试点地推行,之后在全国推广。
而这圣旨一颁布,便引起了朝野一顿哗然。
安清点了点头,心想那怪不得呢。
要知道所谓的‘摊丁入亩’,是指将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到田赋中,从而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也是康熙年间推行的废除新生人口的人头税的进一步延伸。
这一政策不仅能简化了税制,还减轻了底层农民的负担,但却损害了士绅和官僚的利益,毕竟税收是从人头税摊入到田赋之中的,而这个社会大部分田地是掌握在这些人手中的。
无疑,如今流言这般肆虐,定是这些人在煽动民意,逼着雍正低头,甚至想逼着他下位。
安清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对于胤祺的用意也猜到了几分,她指着地里的那些杂交小麦,说道:“你是想问我这个?”
古人最是信命数和运道,流言既然说蝗灾是天谴,那如今又出现了如此高产的良种,那这是不是也可以解释为天赐祥瑞呢。
胤祺轻点了点头,没否认:“可以吗?”
他也是看着他四哥左右为难的样子,实在不忍,才想着过来问问。
安清笑着回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呀,我们之前不说好了吗,若是今年试种收成稳定的话,便禀告给皇上的,如今也没什么区别啊。”
即便这会还没收成,但肉眼也是能估摸出产量的,提前一些禀报也无碍。
从私心上来,安清是十分支持雍正这‘摊丁入亩’政策的,旁的不说,取消了人头税后,他们当初在江南看到那类‘杀婴’事件也会少发生一些吧。
所以,别说有这个打算了,就算是本来没这个打算,她也会改变计划的。
安清看着地里那些沉甸甸的麦穗,真没想到啊,它们竟在此时还能派上这个用场。
当初在江南之时,她便暗暗决定利用她的所学做些什么,至少让这个时代的孩子能有更多的机会活下来。
如今看来,还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第154章 五福晋154
养心殿内。
雍正蹭的从龙椅上坐了起来,一脸狂喜地看着下首的胤祺,“五弟,你说亩产能到多少?”
胤祺再次拱手回道:“回皇兄,安清预估了下,平均亩产应该能达到四百五十斤以上。”
当然,这自然是保守估计,毕竟如今只是单从麦穗情况看,还是保守些说好。
雍正激动地从上首走了下来,四百五十斤啊!
十三阿哥亦是,前些年他一直在农政司当差,对全大清粮食产量还是比较了解的。
要知道不遇上大型天灾的情况下,现下全大清小麦平均亩产量也只有一百八十斤,南方那种极上等良田大丰收的情况下,小麦的亩产最好也不到三百斤啊。
这还是这么多年安清及农事官员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下,各种科普基础种田知识的前提下,才达到的如今普遍亩产。
但这良种出现,却让如今的产量整整翻了一倍还要多!
而且,不管是雍正,还是十三阿哥,他们对安清和胤祺两人还是很熟悉的,他们向来稳妥,此时既然胤祺说亩产能达到四百五十斤,那便只会多不会少。
雍正似是想起什么,突然问道:“五弟,你们这小麦是否有大范围推广的可能?”
胤祺也立马明白了雍正的这顾虑从何而来,当初在木兰围场提出‘压麦’之事时,安清那会的小麦产量也不低了,可当时那麦种却不能推广使用,雍正估计是想到那件事了,才有这么一问。
但这二十来年,安清一直在做各种努力,产量比那会还提高了不少,但最重要的是,产量稳定且已经达到可以推广种植的条件了。
胤祺轻点了点头,回道:“此小麦良种经过不断的改进,产量稳定,可在大清范围内推广种植,若是可以的话,皇兄您今年秋天便可选定试验点种植了。”
雍正听到这话,瞬间大喜:“好好好,五弟,你和五弟妹这次可是帮了朕的大忙了啊。”
大清如今出现了此等良种,待日后推广开来,在他执政期间必然要迎来一个盛世!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得先把当下这燃眉之急解了再说。
第二日上朝的时候,雍正整个人走起路来都是带风的,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子喜悦之色。
众大臣都暗暗纳闷,皇上今日是有什么喜事吗?
如今关于其得位不正的流言在各地传的沸沸扬扬,至今还没有解决的法子,难道是有了解决的法子了?
也不应该啊,就当前这困境,能有什么法子解决啊,蝗灾是实打实发生的,自古以来便有发生蝗灾,便是蝗神降怒的说法,民间百姓对此早已深信不疑,这种情况除非妥协下罪己诏,几乎是无解。
总不能血腥镇压吧。
而这样要在青史上留下骂名之事,不到万不得已,想来也没有那个帝王愿意出此下策,毕竟,这和不打自招又有什么区别呢。
“众爱卿可还有事禀告,无事的话,今日……”
就在大臣们以为可以退朝时,雍正突然话锋一转,“今日朕瞧着天气甚是不错,若是无事的话,众爱卿陪朕去城郊散散心吧。”
朝中众人不由一愣,除了知道情况的胤祺和十三阿哥,其他人都纷纷猜起了雍正此举的用意。
为何突然要去城郊,以雍正上位后那勤勉执政的做派,定不会是散散心这么简单的事。
但雍正却压根没打算给他们弄明白的机会,废话一点不多说,直接便领着一众大臣风风火火朝着城郊而去。
若说众人一开始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但随着越走越远,不少隐隐猜出了些端倪。
比如张廷玉,当他看到雍正是朝着安清那皇庄而去的时候,心里约莫有了猜测,只是还有些不太确定。
待雍正领着一行人来到皇庄时,安清已经早早带着几个孩子在门口候着了,除了弘昂和雅利奇一开始就和她在皇庄上外,弘晊、弘晖是早朝之后,被雍正派过来同安清打声招呼的。
弘晖一开始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路上弘晊也没瞒着他,把他额娘培育出高产良种的事大概说了说,弘晖在震惊之余,随即便狂喜不已,太好了,他皇阿玛当前的困境便终于有解了。
不止是弘晖,昨个弘晊得知这事后,也是高兴了好久,为他皇伯父高兴,也是由衷地为自家额娘骄傲。
安清带着几个孩子给雍正见完礼后,雍正便笑着开始了他的表演。
“朕今日瞧着天气不错,便带着大臣们出来散散心,恰好路过五弟妹的庄子,便想着来瞧瞧,没耽误五弟妹的正事吧。”
安清心里很是无奈,雍正这入戏也太深了吧,但面上强撑着陪他演戏,“皇上言重了,自是没有的,正好今个庄子上的小麦熟了,皇上和众大臣要不去瞧瞧?”
雍正大手一挥,中期十足道:“成,朕也有此意。”
众大臣自是不傻,此时心里基本都猜到了些,难道是恒亲王福晋这小麦有什么惊喜?
雍正带着众人来到一处麦田前,大家看着金灿灿的麦浪,即便是对种地之事不太精通的人,都不由感慨一句,恒亲王福晋这小麦长得可真好啊。
当然,这些那些门外汉来说的,而对于那些农事官员,以及曾有幸在农事学堂进修的官员来说,很快便瞧出了异样。
这小麦的麦穗也太沉了些吧,还比他们以往见过的小麦麦穗要大不少。
站在雍正身侧的张廷玉似是想起什么,很是诧异转头看向安清,“福晋,您这小麦是……”
是她这些年一直培育的良种?
农政司的官员们也先反应过来,均是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福晋,您这小麦可是新品种?”
安清笑着点了点头,为了陪雍正演下去,不得不继续装大尾巴狼,“是啊,这些年我一直在琢磨育种的事,也是上天垂帘咱们大清啊,如今终于成了。”
她话里说是上天垂帘大清,但只要不傻的人都能听出来这言外之意。
众大臣不由看向雍正,怪不得皇上今日会这般高兴。
自古便是良种难求,若恒亲王福晋培育的这小麦良种的产量真的能增加,哪怕只有两三成,怕是都会震惊朝野上下。
届时,民间那些流言自也能不攻自破,什么得位不正才天降大灾,那现在又降下如此大福又要怎么说?
“敢问福晋,您这小麦的产量能有多少?”一大臣问道。
安清指了指麦田的方向,回道:“各位大人也看到了,这地里的小麦如今还没得及收上来呢。”
其言外之意,你们都不知道,我这会哪里知道啊。
但众人也不傻,自是不会觉得认为安清真的不知道,这育种之事哪里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啊。
再者说,雍正今日显然就是有备而来,恒亲王夫妻做事想来稳妥,若是真不知这产量具体有几何,又怎么可能会有今日这一出啊。
张廷玉眼底闪过丝笑意,转而看向雍正,拱手说道:“皇上,以微臣之见,不如今个多派些人一起帮福晋将这地里的小麦收了,咱们也好现场来称称产量如何?”
雍正本就是这个意思,自是没有不应的道理。
于是,这事便也这么定下来了,十三阿哥安排不少侍卫和官兵帮忙收割小麦,不少大臣也亲自下去帮忙,安清更是早早便让请了城郊的不少百姓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