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考场内里,只有那学生周围的考生受了些影响,其他人都不知情。
而纪元好巧不巧,就是被影响的那个。
他就是听到旁边扑通一声,旁边的士兵便走进去,看到情况之后,又来了医士施针,直接把人抬出去。
看着好端端的人被抬走,谁心里也不是滋味。
纪元旁边的士兵盯着他,好奇这个年纪更小的考生,会不会也被影响。
附近好几个学生这会都有些发抖,他会怎么样。
古人虽然不知道情绪影响人的科学原理。
但当兵的人都知道,军营里最怕就是炸营。
处在战争环境下的人,面临高压环境,神经会变得敏感脆弱,稍稍触动,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营地里互相厮杀都是有可能的。
这些情绪,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从而形成连锁反应。
那这个考生呢?
考场上,对学生来说是煎熬,对守着的士兵,巡逻的侍卫,同样是煎熬。
他也只能用这个打发时间了。
纪元垂下眼,认真抚平自己的卷子,稍作停歇,继续写自己《五经》第一题。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美玉不经雕琢,不会成为器皿。
人不学习,就不会通晓道理。
纪元并未联系上下文,而是直接在这一句上做了解释。
美玉需要雕琢,人也需要成长。
挫折波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但不想要,就不存在吗?
遇到了,便坦然面对,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纪元写到这一句的时候,还确认过,此话天齐国也过,下意识松口气。
有就好,有就好。
他自己诗词写作教程也看了很多,但真让他自己写,还是心里打鼓的。
可别再出现随手一写就是经典名篇的场景了。
他这个脸皮,还没厚到那种程度。
纪元自己想着,嘴角带了些格外轻松的笑。
看得侍卫瞪大眼睛。
这人没事吧?
他非但不紧张,还轻松地笑?
他们指挥营的将军也没这种气魄啊。
这考试不是特别重要吗?
临危不乱,临阵不慌,这也太厉害了!
第85章
第85章
乡试第一天晚上, 纪元躺在席舍的床上,闭上眼后,开始思考明日的三篇文章。
他五经选的是《春秋》跟《礼记》, 昨天是礼记一题, 明天还有。
再加上春秋的题目。
三个题目分别为:“大备, 盛德也。”
礼能够让人变得更好。
意思是拥有完备的人格, 就是最好德行。
在讲礼的重要。
春秋的题目却颇为复杂。
直接把原本的意思割裂,随后出题。
没办法,作为一部先秦史书,里面记载太多国君之间的争斗。
题目确实不好出。
学究之前说的话,也在这上面一一应验,如果要答的话, 一定要小心避让,不能犯忌讳。
怪不得选读春秋跟礼记的人这么少。
纪元看着割裂的题目,这分明已经有些为了出题而出题的感觉。
需要回避的东西太多了,还有些不适合考试。
纪元闭上眼, 把这几个题目再三斟酌。
忽然发现今年的考试, 似乎都在说一件事。
任用贤能。
虽说科举本就是为任用贤能而生的。
可今年乡试的考题, 关于这方面的也太多了。
既然强调贤能的重要,还隐晦地提起国君任用贤能会如何。
今日有一题甚至还说了,虞国国君不用百里奚,就亡国了。
纪元忽然睁开眼。
这些考题,都是主考官定的。
而天齐国的主考官虽然也是京城而来,但大多会低调行事。
监临官负责外面的事情, 主考官负责的就是考题的布置等等。
天齐国的主考官大多低调, 也是因为他们要深居简出,省得透题。
这样封闭的环境, 考题很能代表主考官的想法。
这哪是考题。
分明在隐晦地抱怨。
抱怨什么呢?
不言而喻。
纪元稍稍侧身,整个考场的席舍已经吹了灯,除了外面的火把之外,内里都是一片漆黑。
真的,如他所想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皇上又会如何做。
纪元敢肯定,自己这样的政治菜鸟都能看出问题,官场上其他人更能瞧出不同寻常之处。
三年前他考童试时,不少考题都跟律法相关。
之后纪元也知道,是他们一个律科进士夫子出的题目,那位虽是进士,却并未做官,而是在府学做个辅科的夫子。
即便如此低调,他还是在考题上,显露出自己的偏向。
那这次的乡试?
纪元深吸口气。
没关系,他只是个考生。
就算皇上看出什么,也是乡试之后的事了。
而且多半不会牵连到考生。
再说,或许皇上不会太生气?
虽说他未跟皇上有过接触,就连在翰林院待过的殷博士,也只是在殿试的时候远远见过皇上一眼。
可从天齐国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来讲,或许不会有事?
上次乡试,不受皇上喜欢的徐大人似乎都过得好好的,便是再生气,也只是让他来出趟差而已。
若说以小见大,再看前朝书库都能打开,让天下书商印出。
可见,皇上或许没有那么小心眼。
谁又知道呢。
伴君如伴虎,此话不会有错。
纪元再次深吸口气。
没关系,他只是个考生。
主考官的怨气跟他没有一点关系啊。
安抚好自己之后,纪元才睡了过去。
这点敏锐,也让他比其他学生睡得晚了一点,早上起来的时候勉强打起精神。
换班过来的士兵看着纪元,眼神终于有了一丝释然。
他就说!
哪有考生不紧张的!
纪元也不能例外,看他没睡好的样子,肯定是紧张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