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同知前来赴任,纪元肯定不用迎接,只要在衙门等着新下属过来拜见即可。
但没人告诉他,来的人是黄夫子啊!
如果知道的话,他肯定会亲自迎接的!
其他人都一头雾水,只有安大海好像知道一些。
安大海道:“是咱们赵夫子的好友,黄夫子吗?”
安大海其实没见过,但听说过赵夫子有位姓黄的好友,说起来,好像就他了?
黄同知听到熟悉的乡音,忍不住道:“就是我!”
黄同知又看向纪元,笑着道:“纪大人,没想到你还能认出我,不愧是过目不忘的神童。”
不对,现在已经不能说神童了。
眼前的纪大人已经是青年人的模样,跟小时候瘦瘦小小的完全不同。
他们在聊的时候,其他人好奇了。
黄夫子?
这位是他们纪大人的夫子吗?
黄德珉连忙道:“我哪有那种好运气,我只是纪大人蒙师的好友,有幸见过一面。”
“算起来,都是十一年前了吧。”
这么一说。
好像确实很久了。
那一年,好像是化远三十一年六七月份。
今年都是化远四十二年的九月份了。
纪元听着都觉得恍如隔世。
黄德珉也是如此。
他在接到调任的时候,还在感慨,自己要去滇州府那么远的地方。
等知道是宁安州之后,更为诧异了。
因为他跟赵夫子依旧有通信来往,知道纪元在宁安州做知州。
十一年前,他当时都不想考举人了,却被纪元意外安慰,铆足劲去考试。
没想到还真的考上,只是遇到科举舞弊的事,而且也不再考虑以后,直接走马上任。
辗转十一年,从正七品开始,终于到了如今的从五品。
运气甚至不错的了。
但再看看纪元。
连中六元。
在翰林院便是六品的官职。
被放下来之后,虽说职位倒退,可不久便成为从四品的知州。
算下来,也就四五年的时间?
可黄德珉深知,自己能走到这个位置,已经是幸运。
三十三的时候中举,如今四十四岁,以举人身份做了同知,已经很好了。
而纪元的仕途,远远没有达到顶点。
面对这样的情况,黄德珉只有庆幸两人认识的份。
得知之前的过往,衙门的人不由得感慨几句。
但转头又觉得奇怪。
一个举人出身的,便能做同知。
那他们的刘同知呢?
谁料这话都没说出口,只是展露一丝丝表情,黄德珉黄同知已经站起来了。
黄同知朝刘同知行礼,开口道:“见过刘大人,下官接到的调令,等纪大人任期满了,您便接任本地的知州之职。”
“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啊?!
刘同知,要变为刘知州?!
不是把他踢开?!
纪元微微松口气,也道:“恭喜刘知州了。”
刘知州不敢置信,却又有种情理之中的感觉。
他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甚至也觉得他确实值得这个位置。
但是,此刻还是激动的。
多年的坚守的有意义的。
虽说他不会强求什么升职,可能被人认可自己做过的事,这种感觉,就让人想哭。
不过刘同知还是道:“调令还没来,这,这还没准吧。”
黄同知道:“马上就来,下官在路上还碰到送信的差役了。”
“不过他们还要去别处送公函,估计会晚个七八天。”
那就是说,此事真的确定了。
衙门众人连连恭喜,这可是大好事啊!
等惊喜过后,大家推断出朝廷的任派。
纪大人肯定离任,去往其他地方。
以后的宁安州,便是刘同知升职为刘知州,新来的黄同知接替刘知州的位置。
其他地方大差不差,可能还会派来通判等监督职责的官员。
这样的安排确实合理多了。
刘同知需要升迁,宁安州的事情也需要继续运行。
所以派来一个新同知是最好的。
不过这也确定了,纪大人真的会离开宁安州。
这又让大家沮丧起来。
纪元安慰道:“以后刘知州带着大家,不是一样的吗。”
“宁安州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而且本官也可以放心把占城稻交给大家。”
这倒是。
有刘知州在,肯定没问题的。
也算个好消息?
宁安州衙门变动,也让其他地方的人松口气。
刘同知变宁安州知州,证明宁安州的情况在四年内不会有大的变动。
这样的话,他们的买卖,良种,都能够继续。
朝廷怎么回事。
竟然安排得这样合理。
很为宁安州考虑了。
纪元那边则是有数的。
多半是李首辅安排。
这地方既然被吏部尚书注意到,便会安排的相对合理。
这也让他算是放心。
他在这地方三年多了,说是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
不过 黄同知的到来,也让大家都意识到,距离纪元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
八月二十九,朝廷的文书正式下来。
跟黄同知说得一样。
先是召纪大人回京述职。
然后是刘同知的升职,从化远四十三年开始,便是成为刘知州。
黄同知接替职位,通判是一位姓张的通判,不日就会过来。
让大家更意外的是,没有给纪大人职位,而是让他回京述职?
这是不是太麻烦了。
而且一回京城,多半不会再来这么偏远的滇州府了吧。
一旦纪大人离开,只怕会是他们这辈子最后一面。
可事情已经定下,无从更改。
黄同知私下倒是跟纪元说了另一件事,这件事程教谕也提过。
说是如今京城也好,天齐国各地也好,但凡有功名的子弟,都在外放。
不拘是哪里,反正不留在京城就好。
甚至一些政治要地,也是能调的调,能走的走。
似乎在躲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