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宋大人您祖籍赣州,那地方也产水稻,咱们的占城稻还未到您那,怎么可以给到其他地方。”
礼部负责外交的宋大人,他确实祖籍赣州,他家耕读传家,当年读书用的束脩,都是稻子换来的。
此话说到他心坎上了。
户部那边也不用说,他们也不愿意的啊。
既然目标相同,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蔡丰岚一头雾水地跟着纪元做事,还被户部临时拨调进来。
两个年后就要外放的官员,又在十一月份进了户部。
算起来,纪元回来之后,基本没歇过。
五月底回京城,处理王长东的事。
王长东的事解决了,也就到了八月中秋。
中秋之后,则去了刑部,调查秘佛殿的案件。
秘佛殿的案子,终于在十一月结束。
他这马不停蹄地,又被调到户部?
蔡丰岚一拍脑袋。
纪元读书的时候就是卷王,如今还是卷王,那可太正常了。
不过他这卷的,是不是有点太厉害了?
都卷到官场上了。
官场的同僚们倒是欢迎的。
纪元既不抢功,做事还细致。
礼部那边,甚至想让纪元去帮忙操持今年的会试。
不过今年皇上身体好,看样子,打算亲自操办。
随着皇上面色逐渐红润起来,原本许多力不从心的事,竟然也上手了。
听很多人说,皇上大有回到四十岁时的模样。
纪元听到这些话,也只是说一句皇上身体康健就好。
可心里已经在算,皇上到底吃了多少丹药。
说白了,这些丹药有用吗?
确实有点用。
但都是以透支身体为代价的,让人看起来面色红润而已,实际上,或许身体里都已经中毒了。
那脸色的红润,很有可能就是中毒的迹象。
从九月份秘佛殿事发,十月份皇上开始吃丹药,一直到如今,两个月过去了。
一定要说的话,秘佛殿的密香肯定也有毒素,虽然比较轻微,可算起来,至少用了三四年。
三四年的密香,再加上两个月的猛药。
纪元都不敢想,这老皇帝要是去现代医院来个全身检查,那化验单会不会让医生头昏眼花。
六十五的人了,还乱吃奇奇怪怪的保健品。
肝脏估计都受不了。
纪元转头便加入户部舌战群儒小分队。
这个小分队专门用来跟礼部以及西南小国做“沟通”。
差不多等于,礼部作为中间方。
户部跟西南小国来“讨论”到底应该分多少良种。
蔡丰岚一听,眼睛亮起来,这就是跟其他国家打交道吗?好有意思啊!
纪元拍拍他:“准备 好,一会有的说。”
十二月十五,京城的冬天冷得惊人。
户部专门选在暖阁里面谈事。
外面冰天雪地,屋内温暖如春。
以河辉王子为首的西南小国一众人等走进来,下意识舒口气。
他们所在的地方,从未这样寒冷过。
刚开始,大家还为看到冰雪开心,甚至出去打雪仗。
过一段时间,可就都老实了。
从住处走到礼部的暖阁,不少人冻得直哆嗦。
原本都不想回家了,现在却盼着赶紧谈完事情,他们可以回国。
其他事情都好说。
但有关良种方面,实在太难谈了。
河辉王子寸步不让,他就是想要五千万斤良种,虽说是漫天要价,但确实是他的心理预期。
他甚至算过了,五千万斤良种,宁安州是绝对出得起的。
此稻一年能种三季,从他们出发到现在,估计已经成倍地增加。
可西南其他小国有些忐忑,这样狮子大开口怎么能行,细水长流一些也没事。
只要他们恭恭敬敬对天齐国,天齐国不会亏待他们。
河辉王子心道。
这良种本来就是我家的。
天齐国不过培育出来而已。
再说了,若不是他带来的活佛好用,天齐国肯定给个几千斤,几万斤打发了。
哪能像现在这般?
最重要的是。
天齐国的皇帝都不在意这些良种。
天齐国的大臣们倒是事多,都是皇帝的臣子,都是家臣,还真当自己为百姓请命了吗?
说白了,河辉王子认为自家有功,加上还有特里活佛在,可以任意拿捏天齐国的大臣们。
还有一点隐晦的意思,那便是,皇室,王室,那才是土地的主人。
这些大臣不过是臣子,甚至是家奴。
家奴有什么资格帮主人调配财物。
纪元看着他们,眼神带了审视。
纪元外派的时候,是从四品的官职,再次调任为四品外放官。
可此刻在京城,倒是没有实际的职务。
即便如此,户部官员还是让他坐在前列,所以纪元此刻的目光,被河辉王子看得清清楚楚。
一时间,礼部暖阁的场面有些尴尬。
最上方是礼部的人,坐得稍微偏了些,主位空着。
左边是户部众人,首位是户部官员,纪元在第二位。
左边是西南小国,首位是河辉王子,第二位是景国的人。
纪元看了看河辉王子,又看了看景国官员,朝对方笑笑。
这景国官员受宠若惊,他原本还憋着一肚子火呢。
原本以为天齐国之行,必然是景国领头,如今大家却以河辉王子为首,实在是可气。
等他回国,估计会被王上大骂。
河辉王子脸一黑。
双方对稻种的讨论还未开始,他这边的人就要离心,还要如何谈?
河辉王子直接道:“想来,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宁安州知州,纪大人?”
纪元笑眯眯道:“正是在下。”
纪元这一笑,让不少人看向他。
真是纪元啊。
西南一众小国,无人不知他的名字。
不夸张地说,纪元在西南小国一带的名号,比他在天齐国内里还要出名。
毕竟天齐国内里只知道他做橡胶,培育稻种。
其他事情知道得却不是那么清楚。
宁安州的地貌跟西南一众小国非常相似。
大家都以为,那地方自古贫瘠,在山上种稻子,全看天命。
但纪元去了之后,想了许多办法改善当地的种植环境。
对这些小国来说,特别是比较务实的小国来说,都是他们可以偷偷借鉴的经验。
还有不少小国,其实已经在跟着做蓄水池,跟着修水渠了。
说实话,能千里迢迢过来,为自己国家求良种的,基本都不是什么好逸恶劳的。
所以这十六个小国里,也各有不同。
但相同的,都听说过纪元的名字,甚至期盼过,纪元要是他们那的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