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搞研究的这段时间,丁主任他们也没闲着,不仅把其他建筑修整好了,连院子以及附近的空地也给整出来了。
一部分种菜,还有一部分种上了玉米、土豆、红薯之类能充当主食的,再给他们几年,说不定他们都让研究中心实现自给自足。
这不,红薯成熟了,保卫科的同志来收红薯,因为他们伺候得好,今年这红薯收成还挺好。保卫科的同志刨着刨着,越刨越深,不知不觉,一铲子挥下去,声音不对。
保卫科的同志经验丰富,立马就意识到底下可能有东西。
他们将上面的红薯收了,顺着不对劲的地方往下挖,挖了一尺左右的深度,露出了底下的东西——箱子,还不止一个。
这段时间,大家都清闲了些,这不听说红薯地挖出了东西,都跑过来看热闹。
孟秋头一抬,见对面何教授、朱教授也在。她过去打了个招呼。
何教授、朱教授问她:“吃早饭了吗?”
孟秋回道:“还没有。”
何教授说:“赶紧去吃,我们可都吃过了。”
朱教授指了指那边道:“一看就是个大工程,一时半会儿出不来,你先去吃早饭,不耽误看。”
孟秋瞅瞅里面第一个箱子还没起出来,应该来得及,就道:“好。”
没一会儿,她也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端着碗跑过来了。
何教授点点她,孟秋移开视线,吸溜了一口粥,再咬一口馒头。
嗯,看热闹与吃早饭,不冲突。
保卫科的同志终于把上面一层土和杂物给清理了,粗略地数了数,仅看见的,便有四五个大箱子。
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大家都挺好奇。
保卫科陈科长丢下手里的铁锹,拍了拍手,跳进了坑里,他检查了一遍箱子,除了外头的稻草、油布,里面还上了锁。
陈科长让人丢了把刀下来,“碰”地几声,老旧的锁头断裂。
陈科长抓住箱子把手,围观众人停下了其他动作,一致地伸长了脖子,像一群长颈鹿。
下一秒箱子打开,众人发出惊呼。
保卫科的同志们动作迅速,第一时间转身,掩护研究人员后撤。
箱子里面不是别的,而是码得整整齐齐的炮弹!
研究人员们知道轻重缓急,虽然心里面很好奇,但还是配合地往后跑。
孟秋抱着大海碗,一边跑,一边庆幸,还好粥喝完了,要不然肯定洒了。
疏散完人群,保卫科的同志留下来处理这一突发事件。
孟秋他们是几天后才知道后续的,一共挖出来八个箱子,除了炮弹,还有子弹,不知道是谁埋进去的,时间应该不短,炮弹还是以前的旧型号。
取出来一部分给他们检测,发现里面的火药还没有完全受潮,也就是说有可能会爆炸。
而他们现在研究的又是自行火炮,只能说还好发现了,不然试验的时候,万一不小心落到红薯地那一片,说不定就会造成爆炸。
陈科长直搓牙花子,他们都已经一个月排查好几遍,没想到危险还有可能来自地下。
研究中心这么大块地,他们总不能全翻一遍吧?
关键是谁知道人家埋得多深?就像这次的炮弹,当初他们翻地不也没翻出来?要不是红薯往底下钻,他们还不一定能发现。
孟秋见他发愁,想起了一样东西。
过了几天,孟秋叫住陈科长,陈科长一见她手里的东西,脱口而出:“这不是探雷器吗?”
“唔……不算,这是金属探测仪,只能检测到金属物品。”而现在的很多地雷,为了避免被探测到,已经升级了,很多都不止用金属了。
“检测范围大概在地下一米以内。”
“多少?”
“一米……要是想探测更深地方,也不是不行,就是一时半会儿不容易做出来……”
陈科长瞪大了眼睛,一米?还能更深?
孟同志知不知道他们现在部队里使用的探雷器,最大的探测范围只有70cm?还是只针对于某种地雷。
“这个效果……怎么样?”
孟秋示意他可以试试。
陈科长接过金属探测仪,之后的几天,带着保卫科的人把研究中心内部及附近都探测了一遍,头几天,陆陆续续搬回来不少废铜烂铁,最后一天,发现大家伙了!
这次不是炮弹,而是真金白银。
一箱大黄鱼,七八坛银元!
东西搬回来时,大家都震惊了:“地下还真埋着宝贝啊?”
陈科长道:“没了没了,就这些了。这附近我们都扫过一遍了!”
他看到孟秋,高兴道:“孟同志,你那个金属探测仪好用!效果太好了!”
金银铜铁什么都能探测到,刚开始使用,探测仪发出“滴滴”声,他们往下挖了几锹,没发现东西,还以为这东西不管用。结果又往下挖了一段,还真找到了,一个巴掌大的废铜。
实际探测距离可能还超过了一米。
“孟同志,你看那个能探测更深距离的探测仪?”
“这个不是够用了吗?”
“我们用是够用了,我想拿到部队去,给工兵试试扫雷效果。”
“要是用来扫雷,这个太简陋了,还需要再研究研究。”
陈科长一个大汉眼含期盼地看着她,孟秋抖了抖:“要不,你等我再研究研究?”
她想了一下,最近项目只剩下收尾工作,也不是不能腾出手来开开小差。
陈科长道:“好好好,孟同志,你慢慢研究,不着急,不着急。”
孟秋抽空把第二版金属探测仪搞了出来,交给陈科长,陈科长看着手里的东西,听着她说的探测效果,突然给她敬了个礼。
孟秋连连摆手。
陈科长道:“孟秋同志,谢谢你。”
孟秋挠挠头:“不客气,应该的……”
陈科长的反应给了孟秋一些新的感悟,或许等装甲车、火炮之类的大家伙,也可以抽空研究一些小东西。
在这个小插曲之后,他们的装甲车终于定型,接下来,就要进入试验阶段了。
装甲车的第一次正式试验,何教授喊上孟秋,示意她一起去。
一行人到了试验场,满怀期待地开始,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也不是说不好,这款装甲车和070-自行火炮相比,整体性能上了一个台阶,但是,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
何教授摘下眼睛,捏了捏鼻梁:“先回去吧。”
回到研究中心,一行人开了个小会,研究了一下当前还有哪些方面能够改进。
朱教授道:“要我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
白教授道:“如果能做到,我们自然是希望发动机能够更进一步……”
孟秋拿着钢笔,在草稿纸上下意识地写了三个字,“发动机”。
会议结束后,孟秋去发动机组借了他们的相关资料。
或许可以试试能不能从《陆战之王》那门课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试一试,先试一试。
本来以为冬天来临之际能够回去,现在看来,又要推迟了。
孟秋看了一眼桌上的日历,看资料之前,抽出信纸,给二哥写了一封信,她可能要失约了,今年的生日不能陪二哥过了。
唉。
几天后,驻地,训练结束的季屿往家属院走。
“营长,营长,有你的信!”一个小战士喊道。
季屿接过信,看到封面上熟悉的字迹,嘴角勾了勾。
到了家,他先去洗了把脸,用毛巾将手上的水擦干,才打开信封。
随信寄来的竟然还有几张照片。
季屿随手放到一边,先看信。看到可能要推迟回来,他的唇角抿了抿,已经七个月零三天了。
再往后看——
“……整修过后,我们研究中心现在风景可好了,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啊不对,没有花,应该是鸟语菜香!”
“保卫科种菜的时候,我们还帮忙了呢!有我播的种子。二哥你要是在就好了,可以让你尝尝我亲手种的菜……”
“……随信附了几张照片,请二哥一同赏看。”
看到这里,季屿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
他将信从头开始又看了一遍,才拿起一旁的照片。
照片有合照,有单人照,没有拍到研究中心整体,只有局部的风景,然而季屿一看到照片就认了出来。
这是……101!
他的脸色猛地一变。
第56章 “新生”
除了在系统中补课,孟秋又缠上了朱教授。
“是,目前的军用发动机以SZ系列为主,咱们使用的这款就是SZ-7型柴油发动机,520马力。”
朱教授大致介绍了一下SZ-7型发动机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