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就表示,这项技术只是你们说的,我们怎么确定是不是真的,所以,在交易之前,有必要让我们“验验货”。
他们邀请该项技术的研发人,那位孟女士到M国来,与他们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上的探讨。
华国:呵呵。
还到M国来,那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吗?
M国绝对能干出来得不到就毁灭的事。
探讨可以,地点得在华国。
其他国家试图讨价还价,如果不在M国,其他国家也行。
华国拒绝交谈,这事没得商量。
其他国家只得捏着鼻子答应了。
行,去华国就去华国,他们可是拥有世界顶尖的学者和人才,那位孟女士,不过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说不定就被他们的专家套出关键技术。
另外,人一多,更方便进行一些小动作。
某些国家如是想。
第121章 研讨会(一更
研讨会定在京城,毕竟是首都,敞亮。
华国一向讲究礼仪,有客人来,自然要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提前一个月,京城就开始准备,用本地人的话说,就连电线上,恨不得麻雀站上去都打滑。
饶是如此,在外人看来,还是直皱眉。
低矮的建筑,老旧的房屋,灰扑扑的街道,像走进几十年前的老相片,根本不敢想象他们生活在同一时空。
尤其是从M国最繁华的城市过来,感触更深,西奥多从下了飞机,眉头便没松开过。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外国来客被安排在友谊宾馆。
友谊宾馆是华国最早兴建的外事宾馆,规模大,占地面积广,环境优美,内部装修布置豪华舒适,沙发、地毯、床垫、马桶……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然而看在西奥多的眼里,仍然只有两个字——穷酸。
他从卧室看到洗手间,从屋里看到屋外,眉心皱成川字:“房间里竟然连电话都没有,还有浴室,天哪,浴缸竟然是那样的……”
他的老师哈里森教授叫了他一声:“西奥多。”
西奥多闭上了嘴,但对华国的印象还是很不好,心里充满怀疑。
“老师,华国人真的研究出了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装置吗?”
如此落后的国家,真的能做到吗?或许只是巧合?
哈里森教授道:“西奥多,不要小瞧这个国家的人。”
西奥多对老师很尊敬,点头道:“是。”
竟然让老师亲自过来,但愿他们没有骗人。西奥多在心里想。
如西奥多一样充满怀疑的不在少数,有的是本来就对华国充满偏见,不相信华国能够研究出这样的技术。
还有的则是从学术的角度出发,论证过相关技术的可行性,结论是以当前的条件,几乎不可能。凭华国目前给出的证据,根本无法让他们信服。
无论是什么心理,他们都迫不及待想见到那位孟女士,看看华国的地震预测装置究竟是真是假。
研讨会第一天。
因参会者来自各个国家,为了避免出现沟通不便的问题,本次会议特地从大学中挑选了一批外语好的学生充当志愿者。
京大的邓倩美和童彤便被选上了,两人都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没想到刚来上学没多久,便遇上了这样的大事。
一大早,天还没亮,两人便匆匆赶到大会堂。这次研讨会正是在大会堂中举办。
到了地方,换好衣服,别上志愿者的工作牌,组长最后一次强调:“今天的会议,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
“来参会的都是各个国家的学者教授,说句不好听的,嘴皮子一歪,在国际上对咱们国家形象,不知道造成多大损害。”
“所以,咱们务必要时刻关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来自各大高校的志愿者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好了。”组长看了看手表,“时间差不多了,大家各就各位。”
志愿者们被分配了不同的任务,有的负责会场内服务,有的负责会场外引导。
邓倩美和童彤便被分配到了引导工作,两人站在报告厅门口,面带微笑。
站了一会儿,邓倩美悄悄地、快速地深呼吸了几口,童彤小声问:“紧张了?”
邓倩美点头,几个月前她还在下乡的地方锄草呢,谁能想到几个月后,她会站在这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教授?
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是不是能看到孟同志?”
童彤道:“是!”
邓倩美激动道:“太好了!要是能让孟同志给我们签个名就好了!”
童彤也想,拜托,他们年轻人谁不知道孟同志?和他们差不多大,却已经做出了那么大的成绩。听说这次研讨会,那些国外的专家教授们就是为了她而来。
两人只是想一想,心里知道,不能打扰孟同志,据说那些国外的专家教授们来者不善,孟同志还要好好应对呢!
“来了,来了……”
前方有人到了,童彤小声提醒,邓倩美瞬间露出微笑。
会议开始前,参会人员陆续进入报告厅。
有人说一个女人相当于五百只鸭子,其实不管男人女人,人多了都一样,就好比此时的报告厅,各国语言齐飞。
有叙旧的。
“哦,汉斯,好久不见……”
“哦,詹姆你也来了……”
有讨论问题的。
“你们去年发的那篇文章中说的……”
还有双手抱臂,一脸不耐等待主角登场。
“孟呢?那位孟怎么还没来?不会是知道骗不下去不敢来了吧?”
门外的邓倩美等人也很焦急,孟同志怎么还没有来?会议九点开始,眼下已经八点五十五了,不会是出什么问题……呸呸呸,不会的,肯定不会!
邓倩美攥紧了自己的手。
走廊上传来一阵脚步声,她抬头看去,一行人走过来,走在前方的是一位大约二十多岁,年轻,但脚步十分坚定的女同志。
邓倩美一眼就认出来了,是孟同志。
孟同志来了!
两个人打开报告厅的门,其他人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孟秋嘴角含笑,对他们点点头,踏了进去。
报告厅的大门在侧前方,有人进来,厅内的人一眼便能看见。
孟秋站在门口,一道道目光看过来,她环视一圈,不疾不徐,一步一步走上主席台。
台上早已布置好了话筒,孟秋轻轻地拍了拍,发出“咚咚”两声,吸引了台下的注意力。
报告厅内各种声音渐渐消失,只剩下一道声音从话筒中传出。
“诸位,上午好,我是孟秋。”
“今天我报告的主题是‘基于多种模型的长期地震预测机制及方法’……”
大约是没有想到她上来就直奔主题,下面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感叹原来她就是那位孟同志,就被她拉进了报告中。
他们也不想的,但她上来就放大招,就是想挑刺,也得听听看,才能挑的有理有据不是?
然而这一听,众人的表情从“切!”到“嗯?”,再到“嗯!”,不过短短时间。
“基于这种模型,可以得出……”
“以上是华国过去的几场大地震数据,对比分析,震源变化……”
“通过地面运动特征分析……”
哈里森教授表情认真,他的学生,打从进入华国就没满意过的西奥多放下了膀子。
哈里森教授旁边,来自M国另一所高校的罗伯特教授神情凝重。
一场报告做了三个小时,从九点到十二点。
“……以上便是我的报告内容。”
孟秋放下手里的文件,咽了咽口水。
站在台下的会议组组长,拍了拍旁边一个工作人员,对方会意,送上茶水。
孟秋接过茶杯,一口气喝了半杯,缓解了喉咙的干涩。她放下茶杯,看向台下,接下来是提问时间。
一个人站了起来:“孟女士,请问您刚才提到的模型物理部分……”
“关于这点,我说过,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持,譬如……”
不待第一个人再问,又一个人站了起来:“孟女士,您刚才提到的能够探测到地底17千米以下数据的探测仪是真的吗?”
孟秋笑了笑:“当然。”
底下一片哗然,华国竟然有这样的探测仪。
“孟女士,关于数据运算及模型建立……”
“孟女士……”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别以为大家是在进行学术交流,实际上挑刺的、找茬的、挖坑的、套话的,不计其数。
孟秋站在台上,舌战群儒,好在她也不是没有帮手,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不止国外的专家教授,也有国内的研究人员。
随着孟秋的回答,质疑声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