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给你自己惹祸,不想为家族招祸,你就按我说的来做。”谢湛态度强硬。
谢桅见他是认真的,便问道,“你突然提了这么一个过分的要求,总得让我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吧?”
谢湛只得将事情的原委道出。
谢桅指着他的鼻子骂,“谢湛,你真是好样的,你惹下的风流债,让我让全族人给你擦屁股!”然后甩袖而去。
谢湛只觉得头痛无比。
……
对于目前的南地而言,辽东商会书肆被围,意见最大的当属读书人了。
他们好日子才过几天?就没了?
以致于,辽东商会书肆被围期间,一直有读书人徘徊在周围。
翌日,人们发现辽东商会书肆的官兵终于撤走了。
紧接着,辽东商会书肆东南西北城四店都挂出红布,红布上写着:书肆因经营不善,即将关门大吉,目前店内所有物品,一律折价大甩卖啦。
一石激起千重浪。
无数读书人涌进店里,围着掌柜的问出他们心里的疑惑。
“你们要关门了?这才开张几天啊!”
“你们书肆生意那么好,怎么就经营不善了?是不是有人逼迫你们啊?”
说话的老者还隐晦地朝旁边陆氏的书肆看了一眼,陆氏的书肆依旧门可罗雀。
又有另一个人问,“是不是你们卖的书本纸张定价太低了,然后入不敷出了?”
没等伍仁说话,大家纷纷建议:
“伍掌柜,你把价钱调高一点啊,好歹让书肆能经营下去,我们都可以接受的。”
“是啊是啊,适当调价,我们可以接受的,不要关店啊。”
伍仁心里微笑,真是一群可爱的人。
他这才说道,“南地太不友好了,我们要回辽东郡去了。”
他这话在场的读书人并不赞同,什么啊?他们南地的人明明很友好的!
伍仁叹气,“咱们这外来商人,斗不过本地的坐地虎啊。以后要是像这回一样,不时地被官兵围上一次,对书肆的名声伤害太大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书肆干了啥违反律法的事呢。”
书生们:懂了,他们知道谁对辽东商会书肆不友好了。
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之前书肆被围的时候我就说了肯定是陆氏捣的鬼,就是为了排除异己。”
“确实,陆氏和官府的关系很紧密的。”
“陆氏还有脸这么干呢,他家的东西卖得死贵!”
“伍掌柜,你们走了,我们以后是不是都买不着这么便宜的书籍和纸张了?”
伍仁笑着道,“其实雪光纸在咱们辽东郡更便宜。我们大老远运来这边,成本增加了,价格自然就会贵一些。”
“有多便宜啊?”有人好奇。
伍仁微笑,吐出四个字,“一刀十文!”
众书生:!!!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你们这个价,真的不亏钱吗?”
“人家能卖,肯定不亏钱啊。”
“陆氏不做人!”
“陆氏奸商!”
“书本呢?你们的书在辽东郡当地是不是也很便宜?”
“是啊。”伍仁连忙招呼,“大家挑一挑选一选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咱们店里的书籍纸张,这回真的是亏本卖给大家了。”
陆氏给了十万两银子,让辽东商会书肆撤出南地。
伍仁收了银子后,说给他们两天处理剩下的事宜,他们陆家答应了。
但陆家没想到,辽东商会书肆竟然在败坏他们陆家的名声!
陆氏的管事将此事上报陆翡后,陆翡让人立即去处理。
陆家的主事者找到伍仁,要求他立即关店!
“可是,我们店里的东西还没处理完。”
“给你们一万两,东西你们自己带走!”
伍仁拿了银子,立即表示,“那当然没问题了。”
然后他请陆家的主事给他们一个道别关门的机会,陆家主事强调不能再败坏陆家的名声才可以,伍仁自然答应了。
翌日,辽东商会书肆东南西北城四店开始免费送老客户书籍以及文房四宝,先到先得。
一时间,四店人头攒动。
等将东西都送出去后,伍仁才站在高台笑着道,“诸位,这次咱们真的要关门了。”
书生们挺不舍的。
“我想去辽东郡了。”
“可是,咱们南地文风还鼎盛些,辽东郡听说那边连识字的都不多,府学啥的,都是摆设废弃不用的。”
伍仁等他们议论了一番,才笑着说道,“各位,我们辽东郡侯城筹备的书院快建成了,我们的父母官,辽东郡郡守吕德胜吕大人,将成为我们书院的名誉山长,伍某在此欢迎各位相公前去游览参观啊。”
“嗯?”
“吕德胜?是那位与先帝及三位山长铭刻于三绝碑上的吕大人吗?”
“就是他。”
关门前,伍仁最后一施礼,“各位,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伍某在辽东郡恭候各位。”
“吕德胜啊,那确实值得去一趟。”
“杨兄,同去?”
“同去!”
第331章 留人之策
左安民离开南地了,他要回长安复命了。
查抄朱家所得,也被秘密运走了,其中包括贱卖朱家产业所得。
另外,小朱涯岛的金矿被朝廷安排的人入驻挖掘了。
至于朱氏一族的人,随后会被就地诛杀。
不过查抄朱氏一族所得之三十万石粮食,在左安民请示过皇上之后,留在了南地,用于解决南地的问题。
朱家的产业田地千顷、店铺百间,全都变卖了,被谢湛以半数的价格买下。
谢湛所用之银钱,乃继承自陈家的现银。
谢湛几乎抽调了陈家面上所有的现银去购买朱家的这些产业。
如今朱氏一族的产业尽握他手,加上陈氏一族原先的产业,谢氏一族如今一跃成为南地最大的势力。
此时,谢湛在对自己的计划做最后的复核。
先前他让左安民命令郡守封锁南地的大小城门,是为了不让辽东郡的来人走脱。
现在他答应了放秦晟薛诩等人走,但南地的各大城门不能随便开。
如今南地各大城门外都是灾民难民,城门一开,必然全部涌入城内。
他准备着手解决南地灾民的问题了,其实就是衣食住行的问题,首要的当然是吃饭和住宿的问题。
他决定用以工代赈之策。
此计策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齐景公在发生消灾后拒绝放粮赈灾,于是相国晏婴便借齐景公欲修路寝的机会,雇佣灾民,故意扩大建设规模,以此延长工期,达到救灾的目的。
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很像,谢湛觉得可用,便决定仿照先贤,以此来解决灾民问题。
后来吕颂梨得知谢湛用了此法时,还赞了一句谢湛脑子灵活。以工代赈的思想最早的记录起于春秋时期,随后在宋朝兴起,当时不但有政府组织还有民间官绅参与。谢湛能在这时学之用之,很厉害。
谢湛算了一下手上的粮食,除了皇上留下来的三十万石粮食之外,他打算将陈家的二十万石存粮也拿出来,然后再找大户人家化点缘。
而且江淮两地的粮食快下来了,他只要让灾民们安然渡过这一段时间,就基本能完成他向皇上立的军令状。
想到就做,谢湛去了一趟南地郡守府,将以工代赈的想法和郡守道出。
郡守已经从钦差大人左安民那里得了令,说谢湛处理南地问题是得了皇上特允的,让他全力配合。
郡守大人得了计,当即准备往城门外贴红榜,召集老百姓做工。
谢湛从郡守府回到谢府,属下来向他禀报了辽东商会书肆的所做所为。
谢湛将秦晟薛诩等人放走后,虽然让围在嵇府和辽东商会书肆的官兵撤走了,却觉得对他们决不能放松警惕,便一直让人监视着他们。
得知了辽东商会书肆的做法后,谢湛一眼便知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
他的反应不慢,当即亲自走了一趟陆府。
陆老爷子身体不好,近来也一直卧病在床。
谢湛亲自来到陆老爷子的院子里探望他。
贵客登门,陆翡作为现任陆家家主,自是要作陪的。
三人就在陆老爷子院子的偏厅就辽东商会书肆的所作所为商量了很久。
谢湛离开后,陆老爷子既喜且忧,他喜的是,谢湛这个年轻人太厉害了,不愧是长安城大家族培养出来的继承人,他忧的也是谢湛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