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怔愣了一瞬,而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因吐谷浑位处青藏高原之上,消息传达不便,自显庆五年年末开始的皇后协助打理政事,其实还没传到弘化的耳中。
所以这是她第一次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
若说永徽年间媚娘的复起,永徽六年的废王立武,已经让弘化很觉不可思议,那么皇后协助打理政务,就更是让弘化觉得有些恍惚。
像是吐谷浑这样的小国,因其国情如此,让她这位王后的地位稍显突出,并不奇怪。
可放在中原,便听起来着实像是个奇迹了。
或许,也会是她求援朝廷之时的奇迹。
她怀揣着这些忧虑、困惑以及希冀的情绪,终于在龙朔元年的三月抵达了洛阳,也在将还朝国书呈递于陛下后,先行拜谒了皇后。
因这并不是一出公事公办的拜见,弘化也并未奇怪,今年八岁的安定公主居然也身在此地。
仅仅是感慨了一句,“安定居然也已经这么大了。”
真可惜,没法像是当年一样,将人直接从婴儿床中捞起来了。
不过眼下也确实不是感慨于此事的时候,当她在堂上坐定后,连忙将吐谷浑那边近来的动向都全部交代了一番。
“这便是如今的情况了。”
武媚娘的面色越听越严肃。
接触到的政务和消息越多,她对于大唐疆土的方方面面了解也就越深。
她不难从弘化的话中听出其中的紧迫性。
若非如此,弘化也不会以这等不走规章的方式来到这里。
“你让我想想……”武媚娘抬手示意弘化暂时先打住话茬,拧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这事不好办。
弘化来的时间实在不巧。
陛下要达成太宗皇帝在位期间没能达成的覆灭高丽大业,她则要借助平定高丽的战事陆续发展在军中的影响力,以至于龙朔元年的出兵高丽计划,已经是绝不可能变更的事情了。
刘仁轨、周道务等人在河南、河北道折冲府的募兵行动也早已过半,苏定方也已前往了辽东等候五月到来。
更为不妙的是,就在上个月,阿菟所拉拢的回纥商人带回来了一个消息。
回纥分支又有陆续冒头动乱的迹象。
毫无疑问,这是苏定方为都曼求情让其存活,没能将这些蠢蠢欲动的胡人给打怕后,再度发生的变故。
那回纥商人刚在洛阳站稳了脚跟,又得到了一系列的政策优待,哪里愿意看到西域动乱,影响他的生意,在收到这条消息后,连忙将其上报给了安定公主,而后一路传到了李治的面前。
差不多就是在弘化抵达之前,李治已经在武媚娘的建议之下,决定将薛仁贵从东部战线调回,让其去西域平叛。
这样一来,东路战线上还能保留有苏定方这位资历能力并具的老将。
可这也意味着,当弘化这头的消息再度传来之时……
武媚娘的一番陈说,归结到了一句话,“大唐没有多余的将领可以派遣出来了。”
这话问她和问陛下,得到的必然是同一个答案。
“难道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弘化在前来洛阳的一路上怀有多少期待,在听到了武媚娘的这句话后就有多么绝望。
武媚娘将她脸上的沉痛看得清清楚楚,心中不免有一瞬的不忍。
但或许不该说只是不忍,也是因为,吐谷浑存在的意义确实不小。
她有好一会儿的沉思,这才说道:“或许……还有一点机会。”
这件事情最终还是要由李治决定的。
武媚娘很清楚,这个派遣作战,以她目前的参政程度,只能做出建议,但还远不能左右李治的想法。
那么就得看看,如何才能让陛下决心掺和进这一战中。
她说道:“或许你该当试试,改一下向陛下谏言的说话方式。”
这是她在目前最能帮弘化的地方了。
弘化连忙应道:“我听你安排。”
若让李清月说的话,当李治直接被邀请到此地来后,弘化公主所说的这一番话,绝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她以吐谷浑所拥有的银矿、马场和连接丝绸之路的资源,说起吐蕃觊觎这片土地的狼子野心。
以吐蕃联姻党项,进取白兰羌,说起吐蕃大相意图重现昔年松赞干布宏愿的种种筹备。由此看来,吐蕃所图绝不仅仅是一个吐谷浑,而是想要更进一步入侵中原。
又以钦陵赞卓替代其父亲上阵,和吐谷浑打出的种种交手,说明如今的摩擦绝非资源争夺,而是一旦让吐蕃找到机会,便会将整块肥肉完全啃下来。
最后只归结成了一句话——
大唐,救不救?
此前数月的作战和为了寻求转机千里迢迢而来的劳累,已经快将弘化给压垮了,哪怕在和武媚娘说起这些经历的时候,并未让她如同万年宫中那时一样失态,也已让她在望向那位李唐天子的时候,带有一种近乎于孤注一掷的期待。
然而当她话音落定后,她听到的,却是李治的一句问话:“吐谷浑还能支撑多久?”
弘化心中一沉。
以她的敏锐,并不难听出,李治这句话说得太冷静了。
所以那绝不是在说,大唐的将领需要派遣得多快,才能让吐谷浑免于被吞并的危机。
而分明是在问,吐谷浑还能继续保持着目前这个状态多久,为大唐保证这段路途的畅通。
战局瞬息万变的道理,弘化不相信他不明白。
这位陛下看似体弱,面色仍旧苍白,弘化也不信他会失去对将领的把握。
不过是……
不过是救援和收获不成比例,中断高丽战事有损威严,以及对于那个和大唐联姻还连年上贡的吐蕃犹有一份相信而已!
又或者,在他看来,吐蕃和吐谷浑的拼死相搏,还恰恰能够彼此消磨实力,让大唐免于外患影响。
这个判断,何其真实而残酷。
弘化死死地咬着下唇,竭力让自己保持着面上的神情沉稳如昔,可心中却已是一片翻天浪涌。
她明明已经竭尽了自己所能,可为什么!
为什么还是只能得到这样的一个答复。
她甚至该当庆幸,在媚娘的帮助之下,她不必将那些话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在更多的人面前自取其辱。
她惨然一笑,往后退出了两步,“若我说,吐谷浑只能再支持半个月了,陛下会说什么?”
李治平静地答道:“吐谷浑的实力没有那么差。”
第85章
好一个没有那么差!
哪怕……李治这话是个事实, 也依然让弘化公主的满心苦闷,都在这一句话里充斥了肺腑。
吐谷浑是很典型的奴隶制政权,与吐蕃的情况相仿, 若只计算在籍人口,这个数目看起来少得可怜。可若是算上那些为他们所控制的羌人部落,其中人数又极为可观。
当面对强敌之时, 青海湖马场的龙种神驹也将被尽数投入到战事之中。
人马都齐备了。
当吐蕃以“举族前行”的方式越过草场,朝着吐谷浑而来的时候, 遭到的自然是强硬对抗一派的回击。
起码在李治的判断之中,吐谷浑才是占据地势之利的那一方, 也是一块对于吐蕃来说难啃的骨头。
或许这位陛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觉得, 这得算是对吐谷浑的夸奖呢。
可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意外啊……
且不说弘化早已看出的吐谷浑内部意见分裂,就算是被诺曷钵视为小将的钦陵赞卓, 也在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成长起来。
这种交锋放在大唐陛下着眼全境的眼睛里,可能还不够看, 对于国力贫弱的吐谷浑来说,却是一根深深扎进来的倒刺。
以至于当听到这样一句应付之言的时候, 弘化已不太能维系住体面的表现,甚至忘记了媚娘此前教导她的循序渐进说辞。
反正,当一场求援注定不可能有结果的时候,忍耐与恭敬好像都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她的回答几乎是脱口而出。
“陛下这话说得轻巧,可难道您要坐视吐谷浑亡国不成!青海易主, 到时候吐蕃嚣张得意, 还不是冒犯您的威严。”
“鲜卑慕容氏移居吐谷浑的这一支能有今日, 不过是仰仗于大唐的扶持,在慕容伏允身亡之后, 也再无人有对外扩张之心。我自边地赶回,求援大唐,难道是要扶持诺曷钵雄踞高原,睥睨八方吗?”
她考虑的不过是大唐的利益和吐谷浑的生死存亡而已。
可她话甚至还没说完,已听到了一句呵斥,“弘化,你逾越了。”
她实在是逾越了。
李治抬眸间冷意毕露,令人绝不难看出他此刻所想。
他最为痛恨的,莫过于有人欺他年少或是体弱。
哪怕这只是一句激愤之言,也不行!
何况,弘化并非是他的亲妹妹,更少了一层和他之间的联系。
只有这简单直白的逾越二字,仿佛是一盆冷水直接浇到了弘化公主的头上。
明明已是气候回暖的春日,却让她像是一块冰雕直愣愣地站在那里。
她只能呆呆地看着媚娘在此时出来为她打圆场,说到弘化窥探得吐蕃可能与大食联手的消息,对于刚刚稳定下来的西域边境存在威胁。
说到禄东赞在被卸任之前,有过一项很特殊的决定,便是让芒松芒赞娶一位党项族出身的夫人,分明是要再剥夺掉吐谷浑的一方助力。
那么在一次次难以回转的打击之中,弘化有这等失态的表现并不奇怪。
又说到此番弘化亲自还朝,本就是希望,倘若李唐暂时无法发兵支援吐谷浑,起码由她来将消息传达回去,还能迂回一些,总不至于让吐谷浑在一怒之下直接倒向吐蕃。
武媚娘又道:“陛下,弘化出嫁吐谷浑的时候,终究也才十几岁,现如今将近二十年过去,她心中仍以大唐为先,本就该当对她嘉奖才对。您忘了七年前的万年宫吗?”
当这最后一句说出的时候,李治的面色已慢慢恢复了平和,甚至在心中微有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