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羡慕地看着他:“你好厉害,我也想见见倭国人长什么样。”
杜荷拍着胸脯道:“下回倭国人再来,我叫你一起去看,我阿耶可聪明了,他能猜到倭国人会在哪出现!”
杜构无语地扯了扯自家傻弟弟,李承乾之前没见过倭国人,只是因为他不能见生人,现在能见生人,他想看倭国人还用上街?
杜荷甩开自家大哥:“你拉我干什么?”
杜构:“……没什么,你好好摘番茄!”
杜荷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兴致勃勃摘番茄,他只在很久之前帮李承乾种过棉花,很久没有下地了,觉得特别有意思。
李承乾也觉得好玩,跑来跑去挑着最红最好看的摘。一人摘了一筐,他就不许他们再摘了:“这些番茄还要留下做种子,不能随便吃哒!”
杜荷几个还没吃过番茄,对此没什么感觉,只是比较关心土豆。
李承乾想了想,说:“土豆应该也要拿来做种子。”
杜荷忍不住哀嚎出声,还以为今年收了这么多土豆,可以放开肚子随便吃了呢!
他都等好久了!
李承乾拍拍他肩膀安慰:“不要伤心,明年这时候就能随便吃了。”
杜荷:“……”并没有被安慰到!
居然还要等一年,呜!
回到李渊那边,他们已经从土豆又转回棉花那里了。
在场之人都知道土豆,很多春天还一起来看过。但大部分都不知道棉花是什么东西。
猛一看跟花似的,但细看花瓣,又和一般的花不一样。况且是李承乾弄出来的东西,又和小麦和土豆种在一起,怎么想也不简单。
李承乾几人到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向众人解释了棉花的用处,但很多人表示难以置信。
就这么几朵花,长得和柳絮差不多,缝到衣裳里就能和裘衣一样暖和?
怎么可能?
正巧李承乾回来了,李渊就问他:“你身边有棉衣吗?”
李承乾摇摇头,夏天才刚刚过去,现在天气只能说凉爽,多穿两件衣裳就行了,为什么要在身边带着棉衣?
庄子上也没有,去年统共就那么点棉花,还没怎么着就用完了,就连李渊都没有,只是在李承乾那里见过棉衣而已,更不用说孔颖达,根本就没轮到他。
李渊颔首:“如此只能从中挪出一些制成衣裳,否则只怕无法取信于人。”
李渊也是为了之后的种植和推广考虑,经过这一季种植,棉花种子已经不少了,之后就该面向百姓进行推广和试种。可是棉花不比土豆,很难直接看到效果,自然大家很难相信,大臣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
百姓的良田和精力都是很珍贵的,若不知道效果,必定不会精心管理,岂非浪费了棉花种子?
李承乾挠挠头:“这些全都可以做衣裳吖。”
李渊:“……不用留种子吗?”
“把里面的种子抠出来,剩下的做衣服和被子就可以啦!”李承乾这才明白李渊是不懂棉花怎么留种,误以为和土豆和小麦一样,需要把整个棉铃用来种植。
他噔噔噔上前拿起一朵棉花,几下把里面的籽抠出来,一手棉花籽,一手棉花絮:“就是这样啦。”
“原来如此。”李渊恍然,对众臣得意一笑,“回头朕就令人制棉衣,让你们也长长见识。”
众臣赔笑。
李承乾举起胳膊自告奋勇:“我给阿翁缝棉衣!”
李渊哈哈大笑:“你还会缝衣裳?”
“不会,但我可以学。”李承乾挺着胸脯道,“我看过阿娘做衣服,感觉不是很难!”
李渊为小家伙的自信默了一下,拍拍他小脑袋:“不用学这个,让绣娘做便是了,你好好读书即可。”
李承乾摇摇头:“我要孝顺阿翁,亲手给阿翁做,大姐二姐也是这样的。”
李娴和李雅会经常做一些针线送给李世民和长孙氏,李承乾也收到过,他问她们为什么不让绣娘做,李娴和李雅就说自己做的才算心意。
他眼巴巴看着李渊,难道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吗?
李渊:“……这天下女郎才要做针线,你若要亲手做东西送阿翁,可以换一个旁的。”
如果是水泥玻璃这种好东西就更好了。
“为什么女郎才要做针线?”李承乾不解,“但是郎君也要穿衣服的吖。”
李渊:“郎君的衣裳让绣娘或者女郎做就好,现在你有阿娘,以后会有妻妾,总不会短了衣裳穿。”
李承乾:“为什么一定要别人做,自己做不可以吗?”
“一般不可以。”
“为什么呀?”李承乾歪头问。
李渊有些头疼地解释:“男主外女主内,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女郎不能干活养家,郎君也学不了女工这些精细活计。”
“才不是呢,女郎也可以干活养家哒!”李承乾知道现在百姓都要靠体力获取生存资源,但他很有信心,很快大唐就要变得不一样了,到时候女郎凭借智慧一样可以赚钱养家。
至于郎君……李承乾抬起下巴骄傲地说:“郎君也能学会精细活,我觉得我就能!”
李渊:“……”
“行行行,你觉得能便能吧。”李渊无奈地抱起李承乾,巧妙地用自己的肩膀堵住他的嘴,这么多人在呢,一直说什么做衣裳,不怕人家笑话?
众臣:不笑话不笑话。
别说李承乾只是想做衣裳,便是真的做了也没什么,小孩子嘛,谁还没一两件黑历史?
也没人把李承乾说女子能养家的话放在心上,都当他只是顺着李渊的话随口一说。毕竟有千百年的思维限制,女子怎么可能养家呢?
根本不可能!
没人在意,倒是看热闹看得不亦乐乎,看圣上被恒山王问得哑口无言,也是一种难得的乐趣啊。
到了吃饭时间,上次陪李渊吃烤土豆和土豆丝的诸位大臣才感受到了土豆和番茄的魅力,一个个努力保持克制,依然能看出吃得开心。
李承乾也吃得很欢乐,可惜他人小胃口小,没吃多少就饱了,只能瘫在椅子上看着旁人大快朵颐,羡慕地说:“我要是大胃王就好了。”
“大胃王是什么?”旁边的苏琛问。
“有的人特别特别能吃,大家就叫他大胃王。我听说还有一种人,他们天生就有两个胃,能吃下很多很多东西,永远都吃不饱。”
李承乾非常羡慕:“如果我有两个胃,就可以一个胃吃东市,一个胃吃西市,不用分成两个休沐日了。”
今天也能多吃一点,不用看着别人吃。
众人:“……”
这个理想真是够伟大的。
吃过饭,下人把桌子收拾干净,李承乾就开始往外掏东西了,都是给李渊和孔颖达准备的礼物,包括但不限于番茄的保存方法、番茄和棉花的留种方法、棉花的使用攻略等等。
众人:“……”
别说,大家对这个礼物还挺感兴趣,认真地研究起来。
然后李渊惊讶地问:“棉花还可以用来织布?”
“对哒!棉花织的布叫棉布,很舒服很好用!”
李渊:“你这么清楚,难怪之前用过?”
“没有!”李承乾眨眨眼,理不直气也壮,“反正我就是知道!”
李渊点点头,也不再追问了,大致看过一遍话,就把册子交给孔颖达。
说到孔颖达,这次他也立下大功,李渊当初承诺过,如果孔颖达把土豆好好种出来了,他一定会厚赏,现在就是兑现的时机。
于是李渊问孔颖达:“你想要什么?”
孔颖达恭敬地说:“下臣只是听吩咐办事,此事功在王爷和大郎君,圣上若要奖赏,就请奖赏他们吧。”
李渊看了李世民一眼,淡淡道:“他们有功劳,你也有功劳,不必推辞。”
孔颖达:“是。”
此事还需再行商议,现在要紧的是三种作物的推广试种。
就像棉花一样,番茄和土豆的种子也足够多,不能只在庄子种植了,需要在小范围内让百姓进行试种。
选哪个地方、怎么分配种子、朝廷该如何要求百姓、为他们提供什么支持,种出来的种子又该如何收回,这样的问题需要日后慢慢讨论,李渊的意思是,让孔颖达最了解这几样作物,让他做为主官负责推广。
这是个好差事,但孔颖达了解自己,他连教书都教不好,更办不好这样的差事。于是推辞不受,最多只愿意做副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他的理由也算合情合理,李渊不好强求,主要也是真害怕孔颖达把事办砸了,那可不是小事。
但他之前并没有考虑过别的人,这人得懂农耕,会推广,最好跟秦王府有点关系,和孔颖达关系好就更好了,如此才更好配合。
在跟来的大臣里看了一圈,似乎没有特别合适的。想着回去再从下面的官员里扒拉看看,李承乾就举起手:“阿翁,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吧。”
“哦?”李渊问,“你也知道该如何用人了?是谁?”
“我当然知道啦!”李承乾叉着腰得意道,“我要向阿翁推荐马周,你看过他给红砖写的推广策略吧,是不是很厉害?他后来帮我推广红砖和玻璃,做得特别好哦!”
李渊早就忘了马周这号人,提到红砖的推广策略才想起来,那策略确实写得不错,但此人是不是纸上谈兵,却不能只听李承乾说。
李渊问李世民:“你怎么看?”
李世民道:“马周能力的确出众。且他出身贫寒,年少时以种地为生,是懂得农耕的。”
李渊有点心动了,听起来的确是个好人选。
“那就择日带他进宫,能不能担得起这个重任,朕要见他一见再说。”
李承乾高兴地咧开嘴笑:“我明天就带他进宫!”
*
在李渊的授意下,土豆、番茄和棉花收获颇丰,即将选地方试种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
百姓议论纷纷,长安附近的里县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愿意试种,有的人不愿意。但不管愿不愿意,大家都很期待这三种作物的表现,希望它们能给生活带来飞跃。
李世民和李承乾的名望再次高涨,本来热度逐渐消退的话题再次被热议起来——
圣上到底什么时候立秦王做太子啊?
有什么好犹豫的,前太子都退位让贤了!难道圣上就是不想立秦王,想换别的皇子?
不能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