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半懂不懂:“哦。”
李世民:“还得多亏你的主意,要不然还不能这么快呢!”
李承乾挺起了胸膛。
*
几天后的某个午后,李建成听完李世民的话,愣住了:“让我管新建档案局的事?”
如果不是太失仪,他真想掏掏耳朵,看看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李世民怎么会让他当官呢?
李世民当作没看出他的疑惑,把一份文件递到李建成手里:“大哥先看看这个。”
正是李承乾写的那份策划,这个策划并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有很多漏洞,但是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内容,一看就知道大有可为。
李世民道:“大哥最擅长内政,这事交给你再合适不过了。”
李建成确实有些心动,不是为了一个档案室,而是能出来做事的机会,但他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此事我办不了,你还是找别人吧。”
李世民:“怎么办不了?”
李建成看着他,叹了一声:“你明知道我顾虑什么。”
李世民确实知道,他怕被别有用心的前下属找上来,怕引起李世民的怀疑,最后连性命都保不住。
他笑道:“大哥,咱们这么多年的兄弟,没有那么多顾虑。”
李世民一点也不担心,且不说他知道李建成的为人,根本做不出那样的事,更不会置大唐安危于不顾。即便李建成有异心也无妨,他全盛时期尚且争不过他,更不要说现在了。
至于会不会有原来的太子党想要撺掇李建成做点什么,李世民相信肯定会有,但他也知道肯定是少数。任何政策都有利有弊,不管什么办法都不能尽善尽美,他只要安抚住大多数,剩下的就翻不起什么风浪,等到过了这段时间,想办法料理了也就是了。
李建成也想到了这点:“若是为着安抚也就罢了,我只要担一个虚名即可。”
李世民笑:“虽是为了安抚,也是不忍大哥一身本事就此埋没,我是真心请大哥出山的。”
李建成愣住了,好半晌才叹了一声:“我不如你。”
即便早就知道李世民心胸开阔,可以与他化干戈为玉帛,可以给李承道一条出路,不拘一格降人才,原来的太子党只要真心投靠,他都既往不咎,魏征、王珪都是如此,甚至可以容忍魏征一再出言不逊,但到了这时候,李建成还是觉得自己小看了李世民。
如果他有李世民半分,当初对他没那么防备,或许今天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李建成答应了李世民的邀请,出山负责建立档案库一事。
消息传出去,吃瓜官员都大为震惊。
万万没想到!以为端王要一辈子窝在王府做个富贵闲人了,没想到还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虽然管的不是什么要紧差事,但这重要吗?不重要!
这件事本身传达出的意思才重要!
他们家圣上心胸可真宽广啊!
这件事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很快传了出去,不出所料,原本蠢蠢欲动的河北和诸地将领安分了不少,就连泾州的罗艺都不再消极怠工,虽然还是说不上多积极,但比从前好多了。
随后李世民逮住几个讨论杨氏之事的官员,重重罚了他们,还在御书房发了通脾气,让人好好肃清谣言。
自然也做了澄清,告诉世人杨氏一家被投毒,为了安全才住在宫里,且并没有住在后宫的事。
大家这才恍然,原来竟是他们误会了,圣上和杨氏并没有关系!
流言被澄清,加上李世民不许再议论,这件事也就慢慢平息了。
*
中书省最近很忙,最近事情本来就很多,有点空余时间还要誊抄档案,更忙了。
为了安抚大家,李承乾也想了很多办法,除了给他们争取额外的加班补贴外,他还会经常请大家吃好吃的。
最近最受中书省众人欢迎的就是火锅。
是的,御厨就是这么给力,把火锅研究出来了。李承乾也不知道正宗不正宗,反正很好吃!
火锅的魅力没人能抵抗,能吃辣的吃辣锅,不能吃辣的吃清汤锅,中书省隔三差五就飘荡着火锅味,叫隔壁部门恨得咬牙切齿。
今天也照例吃火锅,刚到午饭时辰,浓烈的火锅味道就传了出去,官员们纷纷停下手上的活,起身到廊下吃饭。
“今天可真冷啊!”官员甲感叹。
大家以为他要说在廊下吃饭太冷,官员甲随即道:“这儿冷的天儿,守着炉子吃火锅,太美了。”
官员乙呵呵一笑,附和道:“早上起来就盼着这一顿,等会我可以多吃点。”
“就为了这顿火锅,天天来衙门抄书我也乐意啊!”官员丙,“外面都吃不到,只有咱们中书省有。”
就连别的部门都没有,想要吃还得还蹭饭。
说蹭饭,蹭饭的就到了。
门下省两位官员联袂而来,板着脸道:“你们这样不行,怎么能在衙门吃饭呢?不成体统!”
与二人相熟的官员翻了个白眼:“给你们准备了筷子,快些来吧。”
“来了来了。”二人喜笑颜开,与好友挤着坐了,例行向往,“不知道太子殿下什么时候去门下省,我们就不用来跟你挤了。”
“呵呵,到时候我去跟你们挤。”
说着话,李承乾带着小伙伴从档案室出来,大家见过礼就可以动筷了。
今天房玄龄去御书房与李世民议事,不会来中书省吃饭,不用等他。
结果李承乾刚举起筷子,李世民竟然带着房玄龄回来了,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李建成。
官员们连忙起身行礼,李承乾也行了一个:“阿耶、大伯,你们怎么来了?”
“你大伯想来看看你的档案室。”李世民答了一句,看向蒸腾着热气的火锅,笑呵呵道,“吃火锅呢?”
众人点头,一点也不紧张,虽然在衙门吃这些东西不合规矩,但他们知道太子早就问过圣上了。要不然也不敢一起胡闹。
李世民果然不生气,还让人加了三张座给他们。
李承乾坐在李世民身边吃得美滋滋,还时不时把他觉得好吃的夹给李世民,令李世民一阵气闷。
这臭小子,给他送了一次火锅就不再送了,他都自己跑来蹭饭了,小子还是不明白意思,真傻还是假傻?
这顿饭中书省好些人没吃饱——光顾着激动了。没想到能跟圣上一起用饭,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圣上和端王一起用饭,这不得多看几眼?
吃过饭李世民就走了,李建成则去档案室看了看,问了很多问题才离开。
中书省忙得热火朝天,前线进展也非常顺利,进了腊月,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终于在春节前后将失去的城池全拿了回来,将突厥赶出了大唐。
这对大唐是极大的鼓舞,意味着他们有了与突厥一战的能力,不用在外敌的威胁下战战兢兢了。
百姓欢欣鼓舞,载歌载舞。
与此同时,新年的鼓乐敲响——
贞观元年,来了!
第114章 灯谜
《易经》说:“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贞,正也;观,示也。
贞观,即以正示人之意。
今年是贞观元年,一开年前线就传来好消息,大唐在对突厥的战争中爆冷取得胜利,顺利将其赶回草原老家,更显得李世民是天定帝王。
这个年比以往更添几分热闹,民间百姓喜气洋洋,置办年货、走亲访友;朝廷也格外喜庆,今年过年,前来庆贺的部族态度可好多了。
从前周边部族知道大唐积弱,并不是很把他们放在眼里,突厥就不说了,动不动就要扰边打劫,就连吐谷浑这样的小国家,也敢仗着地势偏僻嚣张跋扈,类似的国家还有不少。
但今年不一样,大唐是怎么对付突厥的,大家都有所耳闻。连突厥铁骑都抵抗不了那什么火炮,他们就更不行了。
也不知道大唐怎么弄出火炮的,之前竟一点消息也没有!
小国都不敢作死了,恭恭敬敬带着贺礼前来拜见,一点也不敢拿乔。突厥作为战败国,也被迫送来许多财物,并归还被扣押的大唐人口。
李世民和李渊心情无比舒畅,之前迫不得已向突厥称臣,一直是二人的心病,现在可算扬眉吐气了!
爽!
正月十四,李靖、尉迟恭和张公谨大军班师回朝。李世民带着李承乾亲自在宫门口迎接,李世民和李靖君臣几人手拉着手你侬我侬,李承乾在跟来的将士中扫了一圈,一眼就看到人群中杜荷。
主要是年纪小,个子不够高,在大人中间形成很明显的一个“V”。
李承乾对他挤挤眼,杜荷便对他咧嘴一笑。
杜荷晒黑了不少,原本皮肤就不怎么白,现在更成了块黑炭,笑起来就显得牙亮得刺眼。
李承乾捂着嘴偷笑,弄得杜荷一头雾水。
这时候李世民也和李靖几人叙完衷肠了,拉着他们往宫里走:“走,咱们进去说,我还叫人准备了宴席,好给你们接风洗尘。”
李靖几人忙道不敢,李世民不赞同道:“你们是大唐的功臣,这都是应该的。”
李靖几人才不推辞了。
众人往宫里走,李承乾和杜荷就悄悄凑到了一起,两个小朋友高兴地想蹦哒,碍于人多只能克制。
李承乾嘻嘻笑:“你可总算回来了,我们都担心死了,你没事吧?”
“没事。”杜荷在战场上待了两个月,还是那副傻乎乎的样子,挠挠头道,“有一回差点受伤,多亏你这个手链救了我。”
杜荷起先并不知道这手链是干什么的,只是李承乾让带他就带了,直到那回在战场上差点被砍掉半截胳膊,突厥兵的刀都快挨到他了,却怎么都砍不下去。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下意识把突厥兵杀了,后来越想越不对劲,回想突厥兵砍他时的表情变化,还有李承乾说过的话,就明白是手链保护了他。
果然李承乾闻言没有反驳,还松了一口气:“你没事就好啦。”
杜荷一把揽住李承乾肩膀,感动地小声说:“你放心!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当时战场上情况混乱没人注意,后来我也没告诉他们。你对我这么好,我死也不会害你的!”
他把胸脯拍得砰砰响,一副为好兄弟肝脑涂地的样子。
李承乾:“……”额,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只是花了点积分而已。
*
接风宴设在晚上,这就是上元节的好处,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不设宵禁,万民同乐。
外面一朵朵放着烟花,太极殿里觥筹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