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宾也不错嘛!
众人:“?!”
好家伙!怪不得没有消息,原来是太上皇。
众人惊讶了一下,仔细想想,太上皇的确德高望重,也是太子殿下的长辈,的确很适合做这个正宾……
对吧?
反正大家被皇室这一家子各种骚操作折腾的心里素质比铁打的还硬,很快就接受了这个设定,并且应景地露出些动容之色。
太上皇对太子殿下真好啊!
这也是心里话,不管这操作骚不骚,对李承乾的疼爱却是实打实的,不然李渊何苦费心抢这个活呢?
见礼过后,就到了今日的正头戏——加冠。
“太子殿下进殿——”
随着太监和侍卫悠长嘹亮的宣唱,钟鸣喤喤,鼓乐铮铮,李承乾踩着乐点,一步步走进了大殿。
他的步伐缓慢而坚定,似乎合了某种韵味,既优雅又好看,恰如李承乾本人。
几年过去,他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憔悴不堪,反而长高了许多,长身玉立,目若点星。褪去几分稚嫩,露出属于少年的锋芒。
有点像——
几位认识李世民比较早的大臣和宗室暗自想,太子殿下和少年时的圣上有点像呢!
只是太子殿下比当初的圣上稳重一些。
也是,太子生来便是嫡长子,后来又成了国之储君,从小就被父亲压榨,承担的自然要多一些。而圣上当初是嫡次子,天塌下来有父亲和优秀的长兄顶着,什么压力都没有,每日跑马打猎、招猫逗狗,猴都没有他能晃荡,自然稳重不起来。
众臣看着这样的李承乾,心中十分欣慰。历艰险而弥佳,不愧是他们的储君!
李世民也非常骄傲,不愧是他的儿子!
李承乾向李世民和李渊行礼后,冠礼就正式开始了。
他在苏琛的陪同下去偏殿换上一身衣服,玄黑色的上衣和下裳,重新回到殿内,再次对李世民和李渊一礼,跪坐在香案之前。
杜构端着托盘上来,里面放着一顶淄布做的冠,李渊为李承乾整了整头发,亲手将冠为李承乾带上,口中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李承乾躬身道:“谨遵教诲。”
又换一身素色上衣和下裳,戴上一顶皮弁冠,祝辞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再换黑色丝绸上衣和红色丝绸下裳,戴上爵弁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①
李承乾一一受教,这就是三加之礼,告诫今日成年的子弟恪守本心、勤政爱民、敬事神明。
一片肃穆中,有些官员思维发散:让太子殿下敬事神明好像有点怪怪的,太子殿下也是神仙转世呢,不知道前世的太子殿下和要敬事的神明哪个更厉害一点。
作者有话要说:
①:祝辞来自《土冠辞》/冠礼细节是我根据资料编的,不保真~
第204章 安排
三加礼后,加冠这个环节就结束了,然而有司竟然又拿上来一顶冠。
玄冕!
众人脸色微变,礼部的人更是蠢蠢欲动。
不是不能加第四冠,只是加玄冕是古时诸侯才能享有的礼仪,太子虽然地位尊崇,到底还是第二人,不能与独掌大权的诸侯相比(虽然大唐没有诸侯)。
他们根本没有准备玄冕!历来也没有这样的规矩!
转念一想,太子加冠之后就要参政了,看圣上这样子,肯定要委以重任,也算是大权在握吧,再加上身份贵重,加个玄冕也不算什么。
最重要的是,太上皇和圣上自己准备了玄冕都要给太子殿下戴,他们还能阻拦不成?
凑合着过吧。
往好的地方想,太上皇和圣上还是有分寸的,只是加了个诸侯戴的玄冕,好歹不是天子才能戴的衮冕。
礼部的人劝服了自己,心安理得地继续观礼,看着台上祖慈孙孝的场面,还能露出欣慰的笑。
但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太上皇他真的!拿出了!一顶!衮冕!
玛德!
礼部尚书差点没控制住爆粗口,宠孩子也不是这么宠的,这让他们管还是不管?
管了,两位大佬要不高兴。
不管,不免被人议论谄媚。
礼部尚书还在纠结,李渊已经快速将衮冕戴到了李承乾头上,并且说出准备好的祝辞。
李承乾再次躬身,加冠礼成。
冠礼众人心情复杂,以天子之礼为太子加冠,圣上就这么看重太子吗?
加冠环节结束,有司送上一杯酒,李渊亲手端给李承乾,李承乾接过来一饮而尽,甜甜的,还挺好喝。
李渊眼中满是笑意,捋着胡须道:“今日成人,该取一字。”
李承乾躬身:“请祖父赐教。”
李渊:“从前朕为你取小字高明,今后弃之不用,改称泽骞,愿你志存高远,德被万民。”
“是,孙儿谨记祖父教诲,多谢祖父赐字。”
高明指秉性高洁明爽,指技艺高超、见解独到,指富贵权势,而泽骞指帝王般的仁慈之心,和扶摇而上的高远之志。
前者适合秦王府的小王爷,后者则适合如今的太子李承乾。
太上皇对太子的期望也可见一斑。
仪式结束,李世民又摆了酒席大宴群臣,论理冠者该向宾客敬酒,但李承乾地位不同,集体敬了一杯就完了。
席间热闹非凡,就连深居简出的李渊都没有离开,李世民多喝了几杯酒,还亲自下场跳舞,跳完就搂着李承乾呜呜的哭,一副好不容易把体弱多病的宝贝儿子拉扯长大,又心酸又高兴的老父亲模样。
李渊撇开头,不想看这糟心儿子的丢人样子。
臣子们也很无语,一国之君这么感性,让他们这些做下属的很难办啊!
年轻一些的努力控制表情,不让自己露出不太恭敬的样子,老油条们却已经被天家父子情感动,开始扯着袖子抹眼泪了。
年轻官员们:“……”
*
宴席过半,祖孙三人留下宗亲招待宾客,离席回了御书房。
李世民本来就没喝多,这会儿酒意又散去不少,用湿帕子擦擦脸也就清醒了。
李渊冷哼一声,斥责道:“动不动就哭哭啼啼,成什么样子。”
早知道这二儿子爱哭,从前也没少哭天抢地,但当时他只是秦王,而且还知道避着人,所以李渊也就忍了。
可是他现在已经是皇帝了,还当着那么多宗亲大臣的面,李渊不知道李世民怎么想,反正他觉得丢脸死了。
李世民只是一时情绪上头,现在想起来也觉得丢人,但他绝对不会对李渊服输,于是理直气壮道:“今天是承乾的冠礼,儿子心中高兴,所以一时情难自禁而已。阿翁不能理解儿子吗?”
李渊非常无语,这儿子都当上皇帝了,还用这种挑拨离间的小手段,真是不堪入目!
他嫌弃地撇开脸,不再跟李世民拉扯这些有的没的。扭头对李承乾露出一个慈和的笑:“承乾这身体养得好,一点也不像久病的。”
李世民得意道:“那是自然,承乾可懂事得很,养病期间每天都要锻炼身体,就算喝药喝得没胃口,也会规规矩矩吃饭,从来不糟践自己的身体。”
李渊面露赞赏之色:“保重身体亦是储君之责,承乾做得不错。”
李承乾有点不好意思:“主要还是孙阿翁的功劳。”
“孙思邈的确居功甚伟。”提到孙思邈,李渊也颇为感慨。当初只是一个乡野游医,谁知道竟有这样的本事,也合该是他和李唐皇室的造化。
他问李承乾:“如今你的病可好全了?还会不会难受?”
李承乾点点头又摇摇头:“好全了,不会再难受了。”
李渊这才放下心。
李世民嘿嘿一笑,得意道:“我还打算过几天就让承乾去六部历练呢。”
也不知道他在得意个什么劲儿。
李渊再次不忍直视地垂下眼皮:“去六部轮转也是应该的,你想好让他去哪个部门了吗?”
“还没有。”李世民也有点愁“承乾已经去中书省和民部历练过了,门下省也能算去过吧,工部那边他常去,礼部没什么意思,剩下的就是尚书省、兵部、吏部和刑部,我还没想好让他去哪个。”
李渊看向李承乾:“你的意思呢?”
李承乾表示无所谓:“反正不管先去哪个部门,这几个都要轮一圈的。”
李世民一听有道理,当即就要拍板定一个,又被李渊扔了个白眼。
这父子俩真是一个比一个不靠谱。
生活不易,太上皇叹气。
他道:“既然你们没什么想法,那我提一个吧,去刑部。”
李世民和李承乾对视一眼,李世民道:“去刑部也不是不行,不过阿耶特意提出来,是有什么说法吗?”
李渊点点头:“承乾大了,性子也该好好磨一磨……”
这话李世民不爱听,不等李渊说完就反驳:“承乾性子怎么了?他性子好得很,不需要磨!”
李渊:“……”
“我又没说承乾性子不好,你急什么?”
李渊无语地解释:“承乾性子虽好,只是从前太过顺遂,所以温厚机敏有余,杀伐铁腕不足。”
李世民不吭声了,这话也有道理,李承乾打小金尊玉贵,又聪明又招人喜欢,顺顺利利当了小王爷、又当了太子。虽然也在战场上杀过人,但那只是立场不同,他对人对事总是有些天真。
的确需要磨练一下。
李渊:“刑部就是个好地方,多见些龌蹉手段和险恶心思,他也能练出些铁血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