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才四岁的阿鲁获得单独一小碗肉羹。
“这肉是……”
“今日巧了,就咱们家隔壁那家子人从山里打猎回来,有鹿肉,师娘特地来告诉我,带我去了那家买了一些。
前些日子阿鲁才病好,师娘说着买些鹿肉回来补一补。”
“这边羊肉难得,鹿肉更是不易,我在清尧县城都没能买到羊肉,更不要说这边镇子上了。这鹿肉既然买了,便都留着都给阿鲁便是。”
林勤听闻是给阿鲁补身子的,一时间自己也有些舍不得吃下那份烩鹿肉。
而白氏却摇头,她一边看着阿鲁自己吃着肉羹,一边看向林勤说道:“夫君你这几日也是一直在外奔波,如今我们娘俩也只能指望着夫君,夫君的身体一样重要。”
白氏这么说,林勤眼眶一时间有些热,看着那以往用来簪花戴钗的头发如今为了生火做饭用着粗布戴上,他手里的筷子便又夹着几块鹿肉给到了白氏的碗里。
“吃吧,等会我去一趟老师家里。”
“天色都晚了,夫君要不……”
“无事,我今天这也是有要事和老师说。”
···
第二日一早,梅浅今早又做了豆花。
她特地挑了昨日梅石头他们打磨出来的竹碗装了好几份,每份的口味都少许做了变化,这早饭变成了甜豆花品鉴大会。
“这里面有桂花红糖、桂花红糖红枣、蜜红豆三种甜卤子,大家尝尝每种卤子的味道怎么样,要不要改进口味。”
梅浅说的最后半句其他人自动忽略,呼噜噜吃起这些甜豆花来一家人都不带停,等到吃完了满口生香。
梅浅等着所有人回话呢,结果半天就蒋氏提了一嘴那桂花红糖红枣的卤子里红枣味太淡了,被浓郁的桂花香冲没了。
梅老太则觉得梅浅的卤子味道太重了,这样熬制的卤子滋味虽然足,但是用料成本便也高了起来。
“卤子可以适当盖掉一些豆子里的豆香味,一些味觉敏感的人卤子淡点怕不是一口就吃出与豆子有关了。”
梅浅磕一点都不敢低估这古代人的智慧和行动力。
紧接着梅浅又问起了一向喜欢吃喝的大伯娘,问问对方对自己这次的甜豆花有什么看法,结果韩氏想了半天说道:
“我觉得你之前和鱼一块做的就挺好吃的。”
呕吼~
这不,又给诈出来了一个隐形咸口支持者么?
“过几日再做咸卤子的,到时候大伯娘一定要给我提意见。”
其他人的味觉也没什么灵敏,只觉得甜的都好吃,都是香香甜甜没有什么特殊。
因为梅浅实验甜卤子的缘故,家里本来不多的红糖这下也彻底告罄,梅浅和梅老太说等明日赶集去镇子上的时候多买些糖什么的,梅老太也是同意了。
刚晌午,袁老太这又上门了,还带着白氏一块来,说是趁着最后秋梨还有的时候想托着翠儿帮忙熬一些秋梨膏。
“先前那罐子我家里人吃了效果很是不错,我这学生幼子也是有些咳疾。
昨天那孩子在我家喝了些,倒是咳嗽比以往少,我便寻思着带着月娘一块来。放心,银钱不会少的。”
袁老太说完话,又跟着叹口气,道:“我家老头子昨夜没睡好,大半夜的咳疾有些犯了,昨夜我半夜起来给他冲了些这个,这才好些。
这次还请老姐姐帮我们多做一些。”
这段时间梅老太都看得出来袁老太在学着精打细算过日子了,结果买这个秋梨膏,掏银子的速度那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一旁的白氏更是学着袁老太先将银钱给了梅老太,嘴上也跟着说:“麻烦婶婶了。”
说起袁老头咳疾忽然犯了的时候,梅浅正好朝着她奶那边看了过去,当时梅浅便看见了在旁人没有注意的时候,白氏那脸上闪过的一抹担忧和愧疚之色……
第93章 逃难后续
“嫂子,你这两日看起来气色真的很好。”
“是吧?我也这么觉得!”
梅浅正坐在院子里,一边挑着豆子,听着前来串门子的陶氏和她娘聊天。
瞧着对方那红光满面,以及——有些亮亮油腻的嘴唇,梅浅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难怪她娘说陶氏这人除了喜欢嘚瑟以外,倒是没别的不好。
听说陶婶子的丈夫前几日回来了,这不,出门她便逢人就说她丈夫买了两只烧鸡回来。
天晓得他们一家七口,这两只烧鸡吃了几天怎么嘴巴还能跟刚吃完一样。
“李大哥疼惜嫂子,出院门干活还能想起来给嫂子吃食回来真是有心。”
“那是,也不枉我买了肉回去做给他吃~”
陶氏就爱听蒋氏说话,对于和自家大嫂十分相似的性格,蒋氏将人哄开心了也是手到擒来。
“不过这天也是越来越冷了,他这从清尧回来就不去了,准备过冬。”
陶婶子说到清尧,梅浅和蒋氏都好奇地看向她,问道:“那清尧县,李大哥去做什么的啊?”
“没什么,就是去那码头扛包袱的,那边码头……除去淮楚那沅江边上的,这方圆百里就属清尧的码头最大,附近不少农闲的汉子都去那边找活干呢。”
“可是这里不是距离姚临也近么?没人去姚临的找活做么?”
梅浅忍不住问了这么一句话。
“嗨……”
说到这里,陶婶子嘘口气,她做贼似的扫了眼四周,明明坐在梅家院子里,这说话似乎还得防着人似的,这才小声道,
“以前确实大家农闲也会去姚临找找活计,但是这不是天子来了么?进姚临比以前有些麻烦。”
“麻烦?”
“嗯,姚临现在城里听说风声还挺紧的,反正外面去城里的光是查引子什么的就十分的麻烦。
听有进城的人说了,城里面随时随地都有那穿什么黑袍紫花的什么司的人四处抓人呢!”
“哎呦!”
蒋氏低呼一声,下意识捂住在怀里熟睡的孩子,一脸不可置信地问道:“莫不是城里出了什么歹徒?”
“那谁知道呢?”陶氏也不懂,这些也就是他男人在码头做活的时候听旁的人说过。
“反正码头上的活也不少,好多有钱人南渡的,从水路一路过来,清尧码头那边大大小小都是船只,天天卸货,我家男人这些时间挣了好些钱呢。”
“怎么到现在还有渡江的啊?”
梅浅听着就觉得不对劲,他们一家算是跑的及时的,可就算这样,也是和那什么新皇帝前后脚渡了江。
朝廷南渡,说明北边的情形已经糟糕不已,怎么到了现在还有人能南渡呢?
这事透露着古怪,可惜梅浅这周围全都是些小老百姓,也没人知道这江北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又都是怎么一回事。
“浅浅——”
这时候,在厨房里一直在切梨子的翠儿喊了梅浅过去厨房。
“来了。”
梅浅进了厨房,翠儿这次最后的一锅秋梨膏也熬制完毕,梅浅拿着潮湿的抹布上前帮着将尚未冷却的秋梨膏装入陶罐之中。
这次翠儿熬了四罐子秋梨膏,其中两罐子是留给袁家,另一罐子留给林家,剩下的还是自己家放着。
“唉,也不知道袁老爷子现如今怎么样了,老夫人这两日也没来这边,这秋梨膏贸然送上门我都有些担心。”
翠儿对着最好的秋梨膏有些发愁。
前几日袁老太上门邀着在做一些秋梨膏的时候提过老太爷夜里受了凉,结果那日袁老太回去不久之后就发现袁老爷子起了热,袁家二郎去镇上找大夫之前翠儿还去诊断过。
当时翠儿只道对方风邪入体,其他都没说什么。
但是她回来的时候私下偷偷告诉梅老太,袁老爷子像是受到了什么大刺激,情绪起伏太大。
大悲大喜不外如此,不过那日翠儿瞧着袁家的气氛,估计袁老爷子是收到了什么大悲消息这才支持不住了。
“不还是有一罐是林家的么?回头我陪你一块去林家,顺道打听一下袁家的消息,看看这秋梨膏什么时候送过去,大不了放几日在家里也不着急。”
“也是。”
翠儿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秋梨膏倒进罐子里趁着冷却,梅浅和翠儿便一起到了院子里坐在小板凳那里,一边晒太阳,一边挑黄豆。
先前进厨房之前陶氏和蒋氏说起来清尧那边码头帮工的事情,如今听着还在说呢。
“清尧那边还收容难民?”
“啊?”
梅浅冷不丁听见蒋氏惊讶的话语,她也忍不住抬头看向了陶氏那边。
“是啊,话说这么多百姓过江,哪有那么多人有银子落户啊?”
陶氏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带着羡慕地看向蒋氏。
蒋氏抱着儿子微垂眼睫糊弄地嗯了一声,又道:“也是,没有银子落户的人也很多,总不能让他们无处可去。”
“是呢,听说除了姚临,还有淮楚等沿江的一些城池不收容难民,其他沅江南部的县城多多少少都收了不少难民,清尧应该是这附近收容最多的。
县城安排这些人干活,早晚都有粥篷施粥。”
“那姚临的官老爷还挺好的呢。”
蒋氏说着点头,梅浅也是若有所思。
梅浅之前也在想那些没钱落户的难民都去了哪里,若是一路往南那也不现实,原来还是就近安置了。
“是呢,听说那边的富豪什么的也帮着设立粥篷什么的,还有些田庄也帮着收留了不少难民,毕竟天也快冷了,总归得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不是?”
陶氏这边说话的时候,院门口传来了动静。
众人闻声看去,便发现梅二虎和石头二人砍柴回来了。
他们二人身后还跟着一个长相敦厚的汉子,那汉子身后也是背着一摞柴火。
不等院子里的人好奇这男人是谁,他自己先冲着院子笑了笑,紧接着梅浅就见陶氏惊喜地喊了一声“长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