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京城模范夫妻互穿后_分节阅读_第76节
小说作者:青草糕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70 KB   上传时间:2024-10-10 19:30:59

  崔令宜实话实说:“这个我并不清楚。也许是因为康王想拉拢你们的同时,也想要瑶林书院,所以就特意去查了崔伦?结果没在江南查到这么个女儿,就起了冒名顶替的心思。”

  “那也有可能是女儿去世了,只是秘而不宣呢?”卫云章沉思,“他们怎么敢笃定,崔令宜就是一个活人呢?出现在崔伦和老夫人面前,他们会高兴而不是惊吓?”

  崔令宜:“……你要实在想知道,要不你自己去问吧。”

  卫云章看向她:“绘月轩那个掌柜知道这里面的内幕吗?”

  崔令宜:“他肯定不知道,他就是个在京城传话的。”

  “那‘纪门主’知不知道?”

  崔令宜眉头一跳:“你怎么知道纪门主?”顿了一下,露出了然而鄙夷的神色,“你上次瞒着我去绘月轩,从掌柜那儿听来的?”

  卫云章点了一下头。

  崔令宜“嗐”了一声:“我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严格来说,这个任务是楼主直接向我下达的,但楼主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我,所以纪门主相当于一个替楼主监督我办事的。他肯定知道一些,但具体有多少,我就不清楚了。”

  卫云章:“你觉得我若是去试探他,可行吗?”

  “不太可行。”崔令宜扯扯嘴角,“他很了解我,对我惯用的功夫也熟悉。而且他极有可能跟你说些你听不懂的东西,你万一接不上话,那可不妙。”

  卫云章无语:“既然如此,那你还让我问什么问!”

  “我是说,你要实在想知道,要不去问问崔伦和侯府老夫人,当年发现崔令宜走失的时候,都给哪些官员写信求助过。经手此事的人不多,但有京官也有地方官,时过境迁,可能有些人都已经致仕了,或许是他们将此事泄露给了拂衣楼呢?”崔令宜道,“当年能保密,可能是因为体谅两家,但在拂衣楼的威胁下,可没什么保密的必要了。当初为了让我能完美扮演崔令宜,拂衣楼还把早就回老家的崔令宜奶娘给找了出来,让她回忆了崔令宜身上有没有什么特征。”

  “然后拂衣楼就给你后颈纹了个胎记?”

  “是啊。”

  卫云章皱了皱眉:“那奶娘现在还活着吗?”

  崔令宜抿唇:“我不知道。但按照我对拂衣楼的了解,等我被侯府老夫人认领之后,她应该就没用了。”

  卫云章闻言,沉默许久,方道:“你说拂衣楼,接单杀人,解决的都是江湖恩怨。既然是江湖恩怨,又到了必须得雇佣顶尖杀手的地步,那被杀者或许也不能算全然无辜。可是,为了替康王办事,为了把你顺理成章地塞进崔家,像奶娘这样的人无辜丧命,你觉得合理吗?”

  崔令宜眼帘低垂,并不回答。

  “你不回答我,是因为你知道不对。”卫云章一字一顿地说,“你不是天生没有良心,你其实知道对错,只是知道对错于你无用,甚至会可能让你活不下去,所以你才会放弃了良心。拂衣楼把你们变成工具,变成怪物,以前你碍于强权,无力反抗,你甚至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麻痹自己。你不是说,背叛拂衣楼的人会遭到追杀吗?你不是不想背叛,你只是不敢背叛。可现在机会摆在你面前,你敢不敢试一次?”

  崔令宜飞快地看了他一眼,咬住了嘴唇。

  马车停了。

  瑞白的声音传进来:“郎君,夫人,到家了,请下车吧。”

  卫云章起身:“哪些是你妥协之后的想法,哪些是你真实的心声,你真的分清了吗?”

  -

  过年之后,崔令宜和李博士又给瑶林书院的学生们上了两次课,便结课了。学生们纵然不舍,但春闱在即,翰林院与国子监愿意把历年经卷拿出来给他们讲解,已是仁至义尽。

  当然,像范柏这种学生,今年不考试,看上去轻松一些,还会问崔令宜:“卫编修,下次你还来讲学吗?”

  崔令宜卷着手稿,轻轻敲了一下他的脑袋:“春闱三年一次,翰林院又添新人,下次定然是换人来。怎么,我不来,你还不肯好好学了?”

  范柏摸了摸脑袋,笑了一下:“不是嘛,这不是大家喜欢你嘛。反正你是院长的女婿,常来书院坐坐也可以嘛。”

  崔令宜:“我忙得很。”

  她这话不是推脱,而是实话。虽然皇帝给卫云章编撰的《文宗经注》放宽了期限,但卫云章也不能真的拖上太久,现在瑶林书院的课结束了,也该把编好的《文宗经注》呈上去了。

  只是有些东西可以由卫云章在家里完成,但有些东西还得由崔令宜自己干,比如把成摞成摞的书稿交给翰林院的同僚装订,还有她自己得抓紧时间熟读全文,免得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她自己都说不清楚,那就荒谬了。搞不好还会有“卫云章找代笔”的流言出现。

  厚厚几本《文宗经注》交上去,过了大约半个月,皇帝传她入大内觐见。

  崔令宜听到小黄门的旨意,心里一个咯噔。

  她还从来没见过皇帝呢!这可怎么办!

  好在卫云章已经想到,她可能会被皇帝叫去问《文宗经注》相关的事情,在家提前跟她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是以她现在虽然心里慌张,但至少面色镇定。

  况且,卫云章还说了,皇帝虽然早年征战,看上去有些严肃冷峻,但对他还是挺欣赏的,要不然也不会点他当探花。崔令宜若是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皇帝应该也不会特别计较。

  是以,崔令宜小心翼翼地

  在御书房向皇帝行礼问安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下一瞬,一本书会从御桌上飞到她的头上,险些刮破她的脸。

  她愕然抬头,又紧急低头,闻得上方雷霆震怒:“卫云章,朕把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你,你就是这么敷衍朕的?”

  崔令宜当场愣住,一时不知作何反应。

  皇帝继续怒道:“《文宗经注》汇聚历代名篇,同时又收录许多残章,因是残章,版本颇多,需得仔细甄别、多方考据,方可最终落笔标注。朕把这个差事交给你,是看你年轻才盛,又有精力,不像翰林院里的其他老家伙,看一行字都得眯着眼看老半天。可你瞧瞧,你给朕呈上来了什么东西!”

  崔令宜伏在地上,咽了咽喉咙,才谨慎道:“卷帙浩繁,臣虽尽心而为,未敢有一日携带,但终究见识有限,不比陛下博闻广记。不知臣是哪里出了差错,还请陛下明示,臣定当立刻改正!”

  皇帝冷哼一声道:“朕且问你,岭南潞州,民风淳朴,文章中写当地人喜好喝芦酒,是也不是?”

  崔令宜迅速在脑海中搜寻一番,想起确实有这么一篇文章,是两百余年前的一位文学大家所写,讲的是自己被贬谪后在潞州的生活,里面有提到一些当地吃喝。

  当地人喜欢喝芦酒?崔令宜又努力想了一下,一时之间有些不敢开口。

  《文宗经注》里那么多文章,她纵然熟读过,也未必能记住某一篇文章里只出现过一次的酒名。在她隐隐约约的印象中,那潞州的酒,似乎不叫芦酒。但皇帝这个问法,莫非是文章中写的是芦酒?

  可若是文章中写的是芦酒,那她记得的又是什么?她又没去过潞州。

  见她犹豫不决,皇帝怒气更甚:“你连自己过手的文章写了什么都不知道?”

  “臣不敢!”崔令宜当即又磕了个头,“臣,臣记得……不是叫芦酒……”

  “那叫什么?”从来只在他人口中听说过,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所有人心头,让人敬之畏之的皇帝,现在正居高临下逼问她。

  “叫……叫……”崔令宜额头微汗。

  依稀记得,仿佛是叫“玉酒”,但这种关头,崔令宜也不敢笃定自己的记忆有没有出错。《文宗经注》里那么多文章,文人又老爱喝酒,出现了那么多的酒名,她万一又答错了,岂不是又要龙颜大怒?

  “卫云章,朕让你编书,你莫非就是随便找了个版本抄一抄,不经任何考证?”皇帝眯了眯眼。

  “臣万万不敢!”

  崔令宜心里直打鼓,暗暗地想,难道是为了赶进度,卫云章在乱写?但这不像是他的行事风格啊。

  她试探着伸手,拿起地上的本子,想要找到那一页,结果没翻两页就被皇帝叫停:“朕耐心有限,你来告诉他。”

  这个“你”,喊的是自己身边服侍的大太监。

  大太监上前一步,鞠着笑,对崔令宜道:“卫编修,这岭南潞州人,喝的是玉酒,不是芦酒。芦酒是以糯高粱为原料酿制,产自西南尹州,而玉酒是以猪肉为原料酿制,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酒,只不过读音相近,在流传过程中,被没走出过家乡的书生抄错了字罢了。又因为原稿散佚,只能靠民间抄本东拼西凑,才能还原文章原本面貌。陛下将此重任交给你,你却犯下如此明显的错误,怎能不叫陛下失望呢?多亏陛下及时发现,若是交付印刷,将来得误导多少学子呀!”

  崔令宜:“臣惶恐!请陛下责罚!”

  “翰林院里那帮老家伙,也是无用,竟然连这都没审出来,就敢交到朕的面前。”皇帝冷声道,“但他们一个两个的,在翰林院里也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朕罚他们,也于心不忍。至于卫云章你——”

  崔令宜屏住呼吸。

  “朕若是削你的职,太严重了点,你罪不至此;可若是只罚你的俸,对你来说不痛不痒,恐怕并不能叫你长记性。”皇帝顿了顿,才道,“你将‘玉酒’混淆为‘芦酒’,固然是考证不力,但更重要的,也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这两地风俗与物产,否则若你看到一篇文章讲京城能种荔枝,定会一眼发现问题。”

  崔令宜升起不妙的预感。

  只听皇帝道:“朕看你最近也别在翰林院里待着了,多出去走走,开拓开拓眼界吧。除了这个酒,其他还有一些问题,朕都给你圈出来了,你好好到当地去考证考证,到底是不是传闻中的那么一回事儿。等你查清楚了,把《文宗经注》改好了,再回来向朕复命。”

  崔令宜傻了。

  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就因为书没编好,所以把她赶出京城了?

  “怎么?不情愿?”

  “臣领旨!”

  嘴比脑子更快,崔令宜伏在地上,大脑一片空白。

  大太监快步下了御阶,走到她身边,将她扶起,温声道:“时辰不早了,陛下还得歇息,老奴送卫编修出去。”

  崔令宜动了动嘴唇,还想给自己辩驳点什么,可那是皇帝,她又是第一次见,终究不敢造次,默默地跟在了大太监身后,慢吞吞地走出了御书房。

  走到宫道上,四下无人,崔令宜实在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大太监回头,含笑看着她。

  崔令宜深吸一口气,试着问道:“敢问公公,陛下近来心情不好吗?”

  大太监道:“陛下忧国忧民,近来是操劳了些。卫编修也是运气不好,正好撞在了节骨眼儿上。”

  “那……陛下方才那番话,是要将我发配岭南吗?”

  大太监笑道:“卫编修多虑了,陛下只是派你出去采风,能更好地完成《文宗经注》的编撰罢了。卫编修还是翰林院的一员呢,谈什么发配呀?”

  “那我什么时候能回京城?”

  “自然是按照陛下的意思,考证完了,就可以回来了。”大太监安慰她,“卫编修就当出去放松放松,也没什么不好的。”

  崔令宜默然。

  “哦,对了,这是另外的册子,陛下在上面圈划了几处有问题的地方,还请卫编修再仔细斟酌。”说着,大太监从怀里取出一本差不多的分册,交到了崔令宜手中。

  崔令宜记得她交了四册上去,如今被皇帝打回两册,这实在是……

  她抱着两本册子,心里凄风苦雨,茫然无措。

  “那,老奴便送卫编修到这里,卫编修请自便。”说罢,大太监便向她微微躬身,回头往御书房走去。

  崔令宜在原地发了一会儿呆,情绪愈发烦乱。

  怎么会这样……?不应该啊!就算事情真的没办好,哪有这个罚法的?说是让卫云章出去采风,可事情传出去,哪个正常人会理解为字面意思?定是都觉得卫云章得罪了皇帝,被贬出京城了!

  再想深点,卫云章一个七品编修,又接触不到什么核心政务,贬他有什么用?自然是跟卫相有关了。卫相引以为傲的小儿子被皇帝扫地出门,这……

  崔令宜揉了揉眉头。

  她深深地叹了口气,翻开手里的册子,想看看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她翻了一会儿,终于翻到了那篇文章。残章不过几百字,也就两三页的篇幅,可她眼睛都瞪出来了,也没瞧见陛下的朱笔圈划。别说圈划了,她分明看见这书页上,白纸黑字写着“玉酒”,而不是“芦酒”!

  这说明什么?说明她没有记错,卫云章也根本没有写错!

  难道是皇帝老糊涂,看错了?

  几乎是本能地,她想要调转方向,赶回御书房,想皇帝陈明情况。

  但她只刚刚挪出一步,便已停止了动作。

  不,皇帝怎么会错呢。皇帝是不会错的。

  她抱着书,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萧瑟冬风吹过她的官袍,吹得她额上细汗全干,她吸了口冷气,合上了这本书。

  再翻开另一本。

  草草翻过一遍,也是半点朱笔痕迹也无。但,有个比朱笔更明显的东西。

  ——在书的尾页,在硬壳的封底内侧,夹着一张薄薄的、明黄色的绢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6页  当前第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14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京城模范夫妻互穿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