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你的户口,如果要挂靠到邹家名下,让伍永兵那边给你出个证明,回头我再签个字盖个章就能去派出所办理,你看什么时候需要了,只管去公社找我就行。”
赖国昌说完这话后,就和那民警骑着自行车走了。
叶青则开始认真思考认干亲这件事,既然要认邹阿婆当奶奶,就不能只是口头上说两句,得正儿八经办个仪式,适当请一些屯子里的人吃顿饭做个见证才行。
择日不如撞日,她也没有拖拖拉拉,当天晚上吃了晚饭就去伍家找伍永兵说了她的想法。
认干亲这事儿本来就是伍永兵提出来的,现在叶青愿意把这事儿正式定下来,伍永兵当然高兴,也乐意替叶青忙活。
于是隔天中午,伍永兵就帮叶青把村里几位上了年纪且德高望重的老人都邀请来了,还把生产大队的干部都请到了邹家。
顾家一大家子也出席了,席面还是顾家人帮忙张罗的,在伍永兵的主持下,叶青带着那个女婴一起,给老太太认认真真磕了三个头,再改口时就不再叫邹老太太叫阿婆了,而是直接叫奶奶。
叶青的名字当然是不会动的,但是这个兔唇宝宝,叶青给她取名邹昀,随了邹家的姓。
这是老太太自己主动提的,她想要这个孩子能永远记得她的丈夫和儿子做出的伟大牺牲,在未来能将邹家的革命英雄事迹发扬光大,永远地把这份伟大精神延续传承下去。
因为一些不可说的原因,这个时代举办仪式也不能大张旗鼓也不敢锣鼓喧天,简单地吃上一顿饭,就算是极为讲究和正式了。
吃完饭的当天下午,叶青就亲自去镇上派出所办理了户口迁移证明,把她的户籍和邹昀的户籍,都落在了邹阿婆的名下,与户主的亲属关系一栏写的均是填写的孙女。
办好了手续,叶青就顺便跑了一趟邮局。
她想去问问徐献珍,有没有她的挂号信或者是包裹什么的,毕竟她寄去申城的信,也有一段时间了,按时间推算,也该有回音了。
不过让叶青有些失望,邮局这边并没有收到她的包裹和信件,倒是徐献珍见叶青过来了很是高兴,拉着叶青又跑到了农技站后面的院子里,领着叶青进了家门后,神神秘秘地从屋里面一个书箱里面翻出了一本册子。
然后徐献珍就把那册子递给了叶青,示意她打开看看。
叶青有些纳闷,但还是把册子打开了。
这一翻开,她就愣住了。
这竟然是一整套以《共和国成立》为主题的红色纪念邮册。
由解放邮局发行的新夏国成立后第一枚邮票《开国大典》,面值为35元(旧币);
五零年建党节发行的天安门开国典礼阅兵式,正票4枚,大型的票幅气势恢宏;
同年国庆节发行的《开国一周年》纪念票5枚,飘扬的五星红旗,一大四小鲜艳夺目;
后面还有十周年和十五周年纪念套票,其中十周年的套票一共发行了五组共19枚,十五周年纪念票1枚。
整本册子翻下来,其制作精细程度,甚至比上次叶青在徐献珍手里买来的那一套集邮册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么多珍贵又值得纪念的邮票,叶青拿在手里都觉得沉甸甸,哪怕她没有集邮爱好,都忍不住心生喜欢,从前到后翻了一遍又一遍。
“怎么样?喜欢吗?”徐献珍忍不住笑问道。
叶青当然不可能违心地说不喜欢。
但一来她看得出来这本册子比上一本更精致更难得,她一个玩投机倒把的,哪里配拥有这么好的东西?
二来她如今多了两个家人,不能再像之前那么大手大脚了,手里头得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所以这个册子她再喜欢,也不敢随随便便说买就买了。
所以她忍不住抬起头来对徐献珍抱歉道:
“徐姐,这本册子真心不错,甚至比上一本还要好,但我最近手头不够宽裕,这册子您要再让我买,我暂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真是抱歉啊。”
徐献珍当场就给逗笑了:
“什么呀,谁说这是要卖给你的?这是我那个表妹听说你喜欢集邮,找人从别的地方淘来的。”
说到这儿,徐献珍也没隐瞒,只压低了声音道,
“县里有个黑五类坏分子前阵子被抄家了,好多东西都被扔到了废品回收站,这册子就是废品站收购员从里面翻出来的,我表妹跟那个收购员有点亲戚关系,只花了十块钱就给淘来了,专门送你的。”
叶青一听就愣住了,下意识就要推辞。
但徐献珍能把这送出去的册子再收回去?立马就拉着脸故作不高兴了:
“怎么,你是如今成了大名人瞧不上你徐姐我这个朋友了?我带着我表妹上你那儿治病,你看诊费分文不收,拎给你的那点东西你都不要,如今连人家给你淘的这么便宜的邮册子都要推来推去的,是怕跟我这个穷光蛋朋友沾边还是咋地?”
这话说得可就有点严重了,叶青顿时被架住了,哪儿还敢再说不要啊。
徐献珍见叶青没再推搡,这才满意地笑了:
“这才对嘛,本来也不是多值钱的东西,这玩意儿要是不懂行不好这一口的,人家看都不稀得多看一眼,不然能被扔到那废品站里头去?”
“而且你这老是啥都不要,我以后还怎么好意思带亲戚去麻烦你?亲兄弟都得明算账呢,咱们俩以后要想常来常往的,就必须得在这个事儿上整得清楚明白,该收的看诊费就得收!”
这话徐献珍说得很是郑重也很真诚,很明确地摆明了她不想占叶青便宜的态度。
叶青面上带着笑,心里面却是挺意外的。
跟这位徐大姐初见面那会儿,一把花生就能让她态度前后变化那么大,她还以为这位是个见钱眼开,就爱占人小便宜的主儿。
但多接触几次后,她又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不管是上次用票证换她的花生,还是这回给她送这本纪念邮册,这位大姐都没有要占她半分便宜的意思,而且话里话外都体现出了一种生活智慧,一看就是一个很世故圆滑偏又不会惹人讨嫌的精明人。
叶青还挺喜欢跟这种人打交道的,所以在和徐献珍再攀谈的时候都真诚了不少,先是问了她大儿媳妇怀孕的事儿,说了一些孕期的注意事项,并提醒她如果遇到了麻烦解决不了的话,可以直接到靠山屯去找她,之后又问起了宋红英跟她那位大嫂的后续情况。
一提起宋红英那边的事儿,徐献珍可是有一大篓子八卦要说,
“回去后我那个表妹就把麝香中毒的事儿告诉给表妹夫了,这一通气,我表妹才知道,她家男人跟那个大伯子,竟然不是一个妈生的!”
“她亲婆婆早就死了,现在的婆婆是在她家男人不到一岁的时候带着那个大伯子改嫁过来的,嫁过来之后,那个婆婆只生了俩女儿,没再生出来儿子,现在那两个女儿都早已经嫁出去了。”
“现在她公公婆婆跟大伯子一家生活在一块儿,也不知道那个大嫂给我表妹下毒的事儿,她那个大伯子知不知情。”
“这要是知情的话,那这事儿可就太吓人了,谁知道是哪个人出的主意呢!”
“反正现在的情况就是,他们夫妻俩通过气后,都觉得这事儿怕是早有预谋,到底是谁在背后捣鬼的,谁也不清楚,所以夫妻俩打算先装作啥也不知道,悄摸摸把孩子生了再说。”
“总之这事儿实在是太复杂了,我这几天越琢磨越觉得惊悚,感觉她那个婆家简直是龙潭虎穴,就没一个好东西,他们夫妻俩要是回去了,怕是要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还是离得远远的比较好。”
徐献珍忍不住搓了搓胳膊肘,鸡皮疙瘩都掉了一地。
叶青也是听得一阵骇然,这跟以前那种八点档的家庭伦理狗血剧简直没什么两样啊。
只是她想要知道更多的细节也是不能了,毕竟徐献珍也不是当事人,她也是从她表妹那儿听说的这事儿,隔了一道之后,能知道的细节就不多了,能分享给她的八卦信息有限。
叶青对这个剧集意犹未尽,没能看到后续发展,一时间只觉得抓心挠肝,恨不得搬条板凳坐到宋红英那婆家屋顶直接展开上帝视角才好。
带着这种遗憾的心情,她骑着车回了靠山屯,没想到才到家呢,顾卫东就在隔壁朝着她着急喊:
“叶青,墨河那边传回来消息了!”
第75章 黎明曙光
叶青心下一颤, 立马就着急忙慌地跑去了隔壁顾家院子里。
顾卫东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了过来,压低声音道:
“我县里那个朋友帮你把东西捎过去后,在墨河那边正好逗留了一晚, 我战友的亲戚带着你那几包药进了农场, 见到了韩教授,说是人病倒在床上, 瘦得不成样儿了,但看到了你送过去的东西, 知道你是他爱人的学生后,还是强撑着坐起来给你回了一封信。”
当初在申城,叶青是见过宋春华手里那张韩博士年轻时的黑白照的,二十来岁的小伙子, 浓眉大眼很是阳光。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志存高远心系科研的高智商学霸,被困在天寒地冻的墨河,每日在荒野中劳作, 蹉跎数年后是个什么模样。
这会儿听说韩教授连床都起不来了, 叶青喉头一哽, 接过这封沉重的信件后, 她极为郑重地对顾卫东鞠躬道了一声谢谢。
看过那本锦鲤团宠小说的叶青, 比谁都清楚,如果没有顾卫东从旁协助, 她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就联系上韩亚博。
而按照小说剧情线,韩亚博正是这个时间点遭受重病折磨,疾痛一点点耗空了他的身体, 最后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 有生之年始终没能离开那个困住他的劳改农场。
眼下,顾卫东通过多方的辗转联络, 为她和韩教授之间架起了一个可以联系的桥梁,哪怕这个沟通非常麻烦且短暂,叶青也已经感到异常庆幸和满足了。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如果她没有在申城救下顾卫东,也许她即便来了靠山屯插队,也不会跟顾卫东产生交集;
如果两人没有交集,自然就不会彼此坦诚各自身上藏着的秘密,叶青也肯定就不会为了韩亚博的事儿去找顾卫东打听山河农场,那她要联系上这位师公,怕是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所以叶青的这个鞠躬,给的无比真诚,因为对提供了这份帮助的顾卫东,她是真的打心底里表示感激。
顾卫东被叶青的这个鞠躬给吓了一跳,赶紧躲开,然后有些哭笑不得道:
“你这是干啥?你帮了我跟我们家那么多次,我也没跟你这样,是不是我也得给你补上三鞠躬啊?”
叶青紧紧攥着手里那封信没说话。
见她很明显注意力都在手里攥着的那封信上,顾卫东心下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他是从九十年代过来的,可太清楚这段特殊时期的复杂性了。
因为正是这段艰苦动荡的岁月,让很多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心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的人痛定思痛,正视这份苦难并且化悲痛为力量,愈发砥砺前行发愤图强,不达成强军强国中华崛起的梦想誓不罢休;
而有些人在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后黯然神伤,选择了逃避和远离,彻底告别这片伤心地,于是是改开后没几年,国内爆发了出国热潮。
外人没有资格去评判谁的选择是对是错,只有经历过这一段困难的人才能感同身受,但熟知后面二十年的历史走向,再重来一回的顾卫东,在知道有一位原本学识渊博应该为国效力的专家,在被发配到苦寒之地后被磋磨到快要灯尽油枯的时候,也很难做到无动于衷。
尤其是在看到一贯情绪沉稳淡定的叶青,这会儿却眼眶泛红忐忑难安的模样后,铁直男如顾卫东,也不由得为之动容。
他忍不住伸出手来拍了拍叶青的肩膀,温声宽慰道:
“你先回去看信,我那个县城运输公司的朋友基本上每个月都要跑一趟墨河,过几天你抽个时间出来,我带你去县里那小子家里认认门。”
“还有半个来月我就要回部队了,往后你有什么东西要捎的话,就自己去找他,放心,我给你找的人肯定靠得住!”
叶青点了点头,拿着信回了家后,默默坐在炕沿前将信展开。
可能是长期生病,写信的人握笔力道不够,所以字迹稍微有些飘,但整体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落笔如云烟,看上去颇具风骨的。
虽然病得都快没了半条命,但写信人的心境仍然很平和,语气中对自己所处环境和遭遇并没有半分抱怨,甚至还挺乐观积极的,对于她这个宋春华的学生忽如其来的问候,更是倍觉激动和惊喜,还仔细询问起了叶青到北大荒来插队的具体情况。
当然,信里面主要关心的,还是他的前妻宋春华。
这位老教授,用小心翼翼的口吻在心中询问叶青,宋老师是不是还在申城中学里面教书,有没有组建新家庭生个一儿半女,婆家对待宋春华好不好,她的现任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等等。
这些话,字里行间就好像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在寒暄,自然流畅到近乎刻意,叶青都不知道这些问题,是这位韩教授在山河农场里劳改这些年,究竟打了多少次腹稿,又反复斟酌揣模过多少回之后才写出来的。
也许是太过了解宋老师的倔强脾气,又或者是夫妻之间的感情羁绊太深,哪怕远在墨河与世隔绝多年,他的心里面隐隐地还是有一种预感,他猜到有可能宋春华还没有放下和他的那段婚姻,仍然固执地等着他有一天能回去和她团聚。
所以,在信的末尾,这位教授又生硬地转了话锋,用一种近乎诙谐幽默的语气向叶青表示,如果宋春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的话,希望叶青这个学生能帮忙催一催,让宋春华多到外面多走走看一看,说不定她那个命定的良人在某个角落该等着急了。
当看到落款最后那一句“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我虽身处雪乡,然一切安好,勿愁,勿挂,兀自珍重”时,叶青的眼泪彻底绷不住,当场决了堤。
哭得不能自已的叶青,第一时间就翻出了信纸,给远在申城的宋春华写信,把她这边给韩亚博寄了哪些药,以及她是如何联系上韩亚博的具体细节都逐一告知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