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北宋靠摆摊_分节阅读_第8节
小说作者:易楠苏伊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75 KB   上传时间:2024-10-24 22:10:44

  夏收需要抢时间,哪怕天已经黑了,伸手不见五指,村里人依旧在地里忙活。

  晚上割麦子还有个好处,不像白天那么燥热。

  村民们一直割到晚上十点钟,才回家休息。

  张希瑶累得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她这副身子真就是没干过重活。以前是当娇小姐养的。家里的活从来不用她伸手,只负责给她娘打下手做饭。

  突然下地干这么多重活,真是哪哪都酸,胳膊好像都不是自己的了。

  更让她无法接受的,第二天天刚亮,也就五点多钟,他们又得起床,趁着太阳没上来,赶紧下地割麦子。

  经过一夜的休息,张希瑶的胳膊酸得更彻底了。

  她这呲牙咧嘴的怪模样被张婆子瞧个正着,又把孙女叫过去拉车。

  趁着没人的时候,张婆子告诉她,“你阿爷已经同意了。给各房各一贯钱。留着当嫁妆。”

  三房各有一个未出嫁女,每房出一贯钱,不偏不倚,也很公平。

  张希瑶没想到阿奶速度这么快,朝阿奶翘了个大拇指,“阿奶,你真好!”

  张婆子嗔了她一眼,“招赘不是那么容易的。你想招个穷苦人家的男丁进门,得买块宅基地盖房子,再置十亩地。少说也得五十贯钱。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们这地方是一年两熟,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种田,价格各不同。

  上等好田差不多要四两银子,熟土层可以到六至七寸左右,土壤乌色或者带有鳝血斑,耕作容易发散,不囊水也不漏水,田间杂草茂盛,蚯蚓比较多。种植小麦亩产能达到两百五十斤。(1)

  中等田差不多要二两银子,熟土层五至六寸,土色黄里带乌,耕作一般,耕作时泥土发散中等,糯性带粳,保水保肥,田间杂草多,蚯蚓中等,种植小麦亩产能达到一百三四十斤。(1)

  下等田就是地产田,每亩只要一两银子,里面有白土、青泥土、铁屑土等等,这些土不易耕作,囊水漏水,不保肥,种植农作物不发棵,会造成低产或者无产。(1)

  颂朝商业发达,达官贵人更远喜欢经商,他们囤地有限额,所以土地兼并的情况并不严重。大多数农民手头都有田地。

  张希瑶挽着她胳膊,“阿奶,要是我能置办房子,再买十亩好田,那你以后跟我过。”

  张婆子翘起唇角,“那我就等着。”

  张希瑶突然问,“再过两个月,咱们又能再捡蘑菇,到时候卖蘑菇的钱也分给我们吗?”

  张婆子点头,肯定是要分一些的。想让牛干活,哪能不让牛吃草。

第10章

  三日眨眼就到,张二伯一大早就得去镇上,看看铺子能不能租出去。

  张希瑶请张二伯帮忙买点青矾和豆腐。

  张二伯是吃过豆腐的,这个倒是没什么问题,可青矾却是从来没听过,“这青矾是什么东西?”

  “你去药铺,他们应该有卖的。我只要一点点就好。”张希瑶也不怕告诉他,“我以前跟我娘琢磨过一样新吃食,想看看能不能拿到镇上卖,也能换点钱。”

  张二伯无奈,“你阿爷给的一贯钱是你将来的嫁妆,你就这么花掉。将来到了夫家,你手头没钱肯定会被人瞧不起。”

  张希瑶却已是下了决心,“如果我做的吃食有人买,那我就不止一贯钱的嫁妆。”

  张二伯看向张婆子,她想了想点了下头,“让她做吧。兴许真能做出新吃食。”

  张二伯见娘都答应了,也就不再多劝。

  他背着满满一筐的鸡蛋,出了村子。家里人则继续收粮食。

  夏收是个极辛苦的活计,为了身上有力气割麦子,家里的饭也从稀得变成干的--早晨蒸好的杂粮馒头,桌上还罕见地炒了一盘青菜。平时家里吃的都是咸菜。要么是芥菜腌制的酸菜,要是萝卜干。

  这盘青菜显得尤为可贵,张希瑶夹了一筷到碗里。

  明明青菜是最容易做的菜,而且古代没有农药,只要放点盐就应该很好吃才对。可这菜炒的很难吃。究其原因是张家吃的都是最下等的粗盐。这盐颜色花黄,里面还有杂质。

  张希瑶觉得她要摆摊卖吃食,用这种粗盐肯定也会用苦味,她得把这盐好好处理一下,将残渣都过滤干净。

  到了中午,张二伯就从镇上回来了。

  家里的铺子也租出去了,每年租金是三贯钱。税全由对方来交。

  张老头很满意,觉得这个铺子买得不亏。

  张二伯将背篓解下来,他给自家孩子买了一斤江米条。给村里人也捎了些针头线脑。给大房也带了红布。给张希瑶买了豆腐和青矾。

  张希瑶打开油纸,里面是一小块青色的矿石,张二伯就跟她报账,“这东西太贵了,就拳头大小,居然收了我三十文钱。阿瑶,你要做什么吃食?能不能把本钱捞回来。”

  三十文钱?全家人都看过来。这可比江米条贵多了。

  张婆子也有点心疼,“这要是卖不出去,全砸手里了。”

  张希瑶笑笑没有纠结价钱,指着豆腐问,“这个多少钱?”

  张二伯叹息,“一斤豆腐四文钱。”

  张希瑶没想到豆腐会这么贵,她好奇问,“黄豆多少钱?”

  张二伯特地去粮铺问过,还真知道粮价,“刚下来的新黄豆每斤是三文四。”

  张希瑶看着手里的老豆腐。一斤黄豆差不多能出两三斤老豆腐。这么算下来,豆腐坊并没有赚太多钱。现代用黄豆换豆腐是一斤换一斤。可是现代有机器,这古代全是人工推磨,要累多了。

  一斤豆腐四文钱,那她做成臭豆腐,至少得卖十六文,要不然她没利润。

  她问张二伯,镇上吃得起豆腐的人家多吗?

  张二伯笑道,“天天吃肯定吃不起。三五天吃一回还是没问题的。”

  张希瑶松了口气。一斤老豆腐至少可以做成四份。一份卖四文钱,再除掉成本,她能赚两文钱,还是有赚头的。

  张家人不知道张希瑶要做臭豆腐,他们正在听张二伯聊新粮价。

  有些人家速度快,粮食已经收上来了。今年天气好,没有下过一场雨,但粮价却比去年低了不少。

  张家只佃了十亩地,交给官府的税给的是银子,但是这田不是他们的,所以他们要将税交给地主家,给的自然是粮食,而地主的租子也是实打实的粮食,他们家仅剩的粮食肯定不够吃。张二伯问父亲,今年要不要买些粮。

  张老头点点头,“买吧!问问地主家要不要卖粮。趁着现在粮价低,咱们多买些。”

  张婆子觉得他们可以多开垦荒地,总不能一直当佃户。

  “等收完粮食再说。到时候再开两亩荒地。”

  “我看出村那块荒地就挺好,野草长得比我都高。要是种庄稼肯定也是大丰收。”张婆子已经选好地址。

  张老头觉得可行。

  家里人忙着割麦子,张希瑶割麦子速度太慢,她负责运麦垛。

  张婆子一次能拿四个,她拿一个都勉强。

  “阿奶,你力气可真大。”张希瑶不觉得自己没用,而是这些古人都太能干了。她奶更是全家翘楚。难怪她奶是后娘也能当家。除了有张老头撑腰,打铁还得自身硬。

  张婆子看她累得呼哧带喘,摇了摇头。

  张希瑶趁着运麦垛的功夫,从路边割了些苋菜,就堆放在麦垛上面。

  张婆子一头雾水,“这么老!猪都啃不动。你割它干嘛?”

  “奶,你不懂。这个可以做卤水。”这农村真的处处都是苋菜,而且猪也很爱吃。只有一点不好,它长得太快了,一不小心就老了。张希瑶看着可惜,所以才想做臭豆腐。

  张婆子见她有用,也就不再多说。

  张希瑶把粗盐熬好,将它的残渣过滤掉,再把它的水放在太阳底下晒。

  等到了晚上,水已经晒干,得到的盐不再发黄,晶莹剔透,她就用盐将切好的苋菜拌一拌,腌制一个小时。

  这苋菜也要处理好,不要叶子,只要杆子,切成两厘米长的小段。

  等腌制好,再去灶房弄了些草木灰,拿了个空坛子,将腌制好的苋菜倒入空坛子中,将老豆腐捏碎放入坛中,又加了一点青矾。它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发酵率,不用放太多,只放一点点就行。

  拌了草木灰的凉白开将残渣过滤出去,然后将它的灰水倒入坛中。将坛子封好,等它发酵。

  她在忙的时候,夏花和秋花想帮她忙,可看着她把豆腐跟灰水搅合到一起,两人直接傻眼了。还不敢叫出声,害怕大人们说阿瑶浪费钱。

  夏花就压低声问张希瑶,“这个豆腐都捏碎了,还能吃吗?”

  张希瑶向她解释,这豆腐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熬制卤水的。

  夏花不懂什么是卤水,她就是觉得这样好浪费。

  接下来几日,家里又得割麦子。

  十亩地并不算多,张家人口多,忙了几日就全部割完,麦垛全部运回打谷场。这时候就得给麦子脱粒。

  家里人将麦垛用铡刀一分为二,麦穗部分先晾晒,这是因为打谷场地方有限,麦垛腿部则可以晚一点晾晒。

  麦穗用木叉子摊开晾晒,晒得干干的,这时候要给麦子脱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石磙碾,一种是打连枷。像张希瑶小时候用的打禾机,整个村子都没有。

  张希瑶琢磨要是把它复刻出来,兴许能赚钱。可是仔细一想,打禾机需要用那么多的铁,她身上的这点钱根本不够折腾,只得作罢。

  有条件的人家会用牲口套着石磙,麦子通过重压从麦穗中脱落。像张家没有牲口,就用最原始的方式--打连枷。

  家里人口多,再加上十亩地的总产量才一千多斤。晒了三日就晒得干干的。

  张大伯去通知王地主,王地主带着两个儿子来了。

  张希瑶看到三人时,还以为这是村里的破落户。身上的衣服比他们家的还破。

  张家为了供张明礼读书,一家人省吃俭用,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这王家可倒好,衣服褴褛,那裤子破破烂烂,只到膝盖的位置。连袖子都没有,脚上穿的也是自家打的草鞋。

  不过她想到收粮食,不需要穿这么好,也没有多想。

  王家到打谷场称重,总产量是1424斤,地主负责交税,所以他们将税和属于他们的地租总共1068斤粮食全部要拉走,而张家就只剩下356斤小麦。

  按照以往地主会把粮食拉走,但这次张家要把粮食买下来。

  王地主也同意了。他们家地多,吃不了那么多粮食。既然张家肯买,那当然好。

  价格就按照粮店的价。

  张老头不乐意了,“王老兄,粮店收购价是两文四二,你按两文五三收,是不是太黑心了?”

  王地主哼了哼,“我问你,你去粮站买是不是两文五三?”

  话虽如此,但张老头提醒他,“你去粮店卖是两文四二。我现在买了,还省得你运到镇上。”

  王地主却道,“你去粮店买,买价是不是两文五三?”

  王地主想卖得贵些,张老头想便宜些。站在自己的立场,道理都说得通。

  看着他锱铢必较的样子,张希瑶总算明白这地主为何会这么破的衣服了。见他们你来我往,谁也不让谁。总这么吵吵嚷嚷,猴年马月才能谈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页  当前第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7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北宋靠摆摊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