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在国内都能赚这么几十万,甚至有可能赚到上百万,哪怕按照1:4的兑换比率来算,一百万也能换成二十五万的米元。
米国人民这时候的人均年收入大概是四万米元一年,相当于七万华国币左右,如果她出国时能携带二十几万米元过去,那也妥妥算是米国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啦。
普通的米国人还不一定能有个二十万米元。
与其现在过去当“穷光蛋”,不如等几年变成有身份的“狗大户”过去旅游买买买,听说那边治安也不好,去旅游她还想找几个保镖咧。
姜敏重生这一回混到现在,她一点也不想让自己受委屈!
现在认识了赵珊珊后,姜敏发现了还有更方便换取米元的方式,比如和赵珊珊开办一家中港合资的对外旅行社,这个就能依法赚取外汇券。
同理,他们电视剧的录像带和音乐磁带能在港岛销售,那就能直接获得“港币”收入,和外汇券相比,港币兑换米元更加自由方便,个人想换多少就能换多少。
意思也就是,在未来几年,她可以有多种渠道换取米元,前提是在内地和港岛赚取外汇券和港币,通过外汇券换取米元,此时米元是世界货币,想去其他任何国家,都能通过米元换算成相应货币。
如果她能在内地赚取上百万的华国币,哪怕她想出国留学,也没有必要争取公派大学生的名额,将来自费出国留学,也是很好的选择,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并且携带更多的金钱。
当然,姜敏对出国留学并不热衷,到时候她带个十几万米元和家人一起出国旅游逍遥自在买买买不快乐吗?
最好还是准备个几十万米元,她想带弟弟去米国治病。
“公派大学生的名额非常珍贵……”赵教授缓慢说着,他怕这些学生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国内读大学不收学费,每个月还有补贴,但是国外的大学完全不一样,会收取巨额学费。”
因此,公派大学生背后的金钱价值极高,可以说是占了国家的大便宜。
姜敏t点了点头。
赵教授道:“你是个优秀的人才,你这篇文章写得好,我会想办法帮你争取到一个公派大学生的名额,出去看看世界吧。”
“教授,我知道这个名额很珍贵,但是——”姜敏认真道:“我不需要国家为我花这笔钱。”
“现在经济放开了,我有赚钱的本事,如果将来我需要出国留学,我能自己赚到学费。应该把这样宝贵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
姜敏心里的确是这样认为的,她有赚钱的本事,这样的公派大学生名额用在她身上浪费了,应该给蒋木兰之类的穷学生,那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呵,你能赚多少钱?”赵教授摇了摇头,心想这学生想得太过于简单。
姜敏谦虚道:“我是和一个港岛的朋友合作,就我们学生那电视剧录像带和音乐磁带,在那边可能赚个十几万港币。”
港币兑换华国币大概是一百元港币兑换三十元到四十元左右的华国币,换算一下大概也能有个几万块钱。
赵教授感到一阵窒息,他觉得他要被这个学生给弄崩溃了:“……你知道我一个月工资多少钱吗?”
姜敏沉默了。
这么一个教授,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去米国端一个月盘子,也不怪之后很多人跑去国外捞金。
也怪不得之后各大企业单位纷纷下海经商。
经商是真的赚钱啊,财富差别太大了!
第97章
周六,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姜敏把电视剧的几个投资人叫来小四合院,开始第一批五十万的分红。
姜敏这边占六成三十万,赵珊珊那边占三成十五万,蒋木兰、王师师、李丝陶、王雨晴四个人占一成,大概是五万多。
另外姜敏和张骁小两口以及赵珊珊还有音乐磁带方面十几万的收入。
“这只是第一批的分红,之后总体利润应该能达到上百万!”
所有人都被这个激动人心的数字给刺激到了,万元户都已经是小众了,还上百万!
其中只有赵珊珊对这个数字不甚满意,按照他们这部电视剧爆火的程度,若是放在境外港台地区,何止能赚百来万?
然而国内的电视机存有量太少,电视用户并不多——但华国的人口在那,即便电视用户再少,绝对数字也非常高。
七九年一台黑白电视还很贵,但是再等个三四年左右,大概在八三八四年左右,姜敏和赵珊珊等人预计一台国产黑白电视只要三四百,国产彩色电视大概在八百到九百左右。
今年报纸上报道引入了一大批国外生产线,几年后肯定能达成量产,市面上电视和电冰箱的数量呈现井喷式爆发,当然技术可能是国外的淘汰工厂线,可如果只卖三四百一台的国产黑白电视,在城镇居民中绝对能覆盖普及。
国内工厂把价格拉下来,在八三八四年之后,绝对是电视机数量的疯狂上涨期。
这年姜敏已经能看到电视广告的效应,等到几年后,电视的广告含金量只会更高并且达到巅峰。
姜敏这些人现在还不知道,在他们为了上百万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在十几年以后,大概在千禧年左右,九十年代后期一部爆火两岸三地的电视剧能卖出几个亿。
但在未来二十年左右,跟电视剧的盈利相比,演员的收入是相对较低的,如今演员的工资也就几十几百块钱,而在十几年后,演员收入也不过一两千块钱一集,拍完一部戏能有几万块钱,但若是跟普通工薪阶层相较而言,又算得上是中上等收入。
赚钱的还得是投资方,电视剧的出品方。
姜敏入账三十七万,电视剧和音乐音像收入,赵珊珊入账二十三万,其他的王师师一个人掏钱最多,获利两万,李丝陶一万出头,王雨晴八千多,最少的蒋木兰获利五千块钱。
蒋木兰投进去的那点钱还是和男友一起凑的,两人也没想过能赚多少钱,最后能收回本就不错了,却没有想到给他们这么大一个惊喜。
五千块钱真不是一笔小钱,两人原本还想着毕业后留在京城,一个当警察,一个进法院,结了婚后要等单位分房,也要买彩电冰箱洗衣机……还得勤俭节约省省往家里添家当。
他俩一个脱离了家庭,一个本身就是孤儿,身后没什么家庭负担,同样也得不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一切都要靠自己白手打拼。
可有了这五千块钱,一切都不一样了,他们毕业后等分房,直接能买彩电家具,简单布置过后——那就能有个新家了!
蒋木兰虽然逃离了自己的农村家庭,但她内心却非常渴望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温馨的小家。
李丝陶获利一万多,直接坐火箭成了个万元户,她本来就是个单身姑娘,当初投钱把之前工作几年攒下来的钱大半都投进去了……她倒是没想着能赚钱,而是觉得这些钱存着也没啥用,不如支持同学,最后能赚这么多,意外之喜。
王雨晴这边的八千块钱同样令她高兴不已,她最初投进来的钱是跟家里借的,得亏她父母都是小县城干部,还有些家底,能给她造。
如今得了八千块钱分红,她能把欠家里的钱双倍还回去,自己还能剩下六千多,如果后续还有五十万分红,那她妥妥也成了个万元户。
赚得最多的王师师,这姑娘人最矮,却是宿舍年纪最大的那个,有丈夫有女儿,王师师赌性最重,掏出老底了,这让她给赌赢了。
“两万——我能直接买房了!”王师师和丈夫女儿分隔两地,她在京城,丈夫女儿仍然留在东北,王师师过去还在愁毕业怎么办,是她回东北,还是叫丈夫来京城。
现在不用愁了,有了这么两万块钱,能在京城买房子,把丈夫女儿都接过来,哪怕丈夫工作无法调动,干脆就辞掉工作,手里有个几千块钱,下海经商也有本钱。
就这几个月,出了多少“万元户”啊,既然经济开放了,何必死守以前的老观念。
“要是我们家那个调不过来,我必须得让他辞了工作,让他下海经商去,我不想跟女儿分开了,让他们都来京城……等以后我毕业分配一份铁饭碗工资,他那边经商赚钱,这样两边都押宝。”王师师这个想法倒是符合未来大多数国人的想法,夫妻两个,一人体制内工作,一人在外经商赚钱。
这样的家庭会更加稳固,生活舒适度高,抗风险能力更强。
把钱分了之后,王师师和蒋木兰等人先去银行把钱存了起来,换成了存折本,一行人回到学校。
直到周一,突然变成个暴发户的王师师仍然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总想出门买东西,中午吃了食堂,回到寝室她就嘚瑟道:“晚上有空的都随我去外面吃小炒,我请客。”
李丝陶微微一笑:“吃大户”
王雨晴偷笑:“就得吃你的。”
“我也想请吃饭……”蒋木兰弱弱地说道,好不容易有钱了,她也很想请人吃饭的呀。
“飞燕,陈圆,你们去不去?”
陈圆拒绝道:“我就不去了,我晚上还得去跑步。”
廖飞燕摇摇头:“我要准备考试。”
寝室里八个人,除了陈圆、艾小冰和廖飞燕三个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投钱赞助了电视剧的拍摄,廖飞燕等人知道她们赚了不少钱,但却不知道具体的数额,可是根据王师师的表现来看,应该没少赚。
陈圆撇了撇嘴,她当时一个子都不愿意掏,所有的钱都用来买衣服鞋子打扮自己了,她也不信几个人能赚到钱……现在后悔也没用,何必看人家开庆功宴。
艾小冰和廖飞燕这俩则不同于陈圆,她俩获得了公派留学生的名额,一个即将赴米国,一个即将赴日,都在抓紧时间过考试,艾小冰要练日常口语,廖飞燕则要补日语,两人都沉浸在欢喜和即将出国的雀跃之中。
嘴里聊来聊去,都愿意去跟人聊自己即将前往的国家,一个聊米国的发达,经济强盛,另一个则说日国的工匠精神,那边强大的高精尖技术……
蒋木兰在系内综合成绩排名第一,不少单科成绩稳居第一,但她放弃申请公派生的名额,姜敏倒是劝了她几句,但是蒋木兰摇摇头,说:“我不想去国外读书。”
她跟很多埋头苦读的农村学生一样,没有特别大的野心,也从不幻想国外的世界多么美好,“我从农村到城里,已经见识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t让我再去一个陌生地方适应,我觉得很难,而且,现在我有朋友,还有我的爱人,我很满意未来的生活。”
对,蒋木兰很满意自己的生活,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东西,刻苦读书是她的爱好,她想要的也不过就是一份普普通通的生活,有住的地方,有爱人,有一个家,有单位,有一份“归属感”。
去到国外,远离了爱人,远离了朋友,远离了国土,她这样本来就无根无萍的人,又如何去寻一份归属感?
所以还是既定的轨道更适合她,她毕业分配去法院,或是想办法调去政法大学一类的学校当教职工老师,或者有机会留在北大当教职……蒋木兰心头最大的梦想还是当国内的一名法官。
她现在跟对象感情很好,顺顺利利毕业后争取都留在京城的单位任职,这对两个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来说已经很好了。
姜敏见蒋木兰的选择如此,也就不劝她了,毕竟连她自己也不打算出国留学,何苦劝说别人。
“我也不去。”艾小冰高傲地收起自己的英语复习材料,扬起下巴:“我不参与你们这一群井底之蛙的狂欢。”
“赚了一点小钱就在那里沾沾自信,你们知道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多么厉害吗?我们想要赶超恐怕还要上百年……”
姜敏无语凝噎:“你只是去米国留学,不是真的变成了一个米国人,你的政治立场在那里?人家发达是厉害,那是人家发达,不是你出了国就变成你发达。”
“我觉得米国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日国才是真正厉害,他们的工匠精神令人赞叹,我觉得十年过后,日国一定能赶超米国……”廖飞燕最近开始疯狂吸收了解自己即将要去的国家,一开始不能去米国,而只能去日国,她心里挺不满意,因为米国是世界公认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而了解过日国之后,才知道七十年代的日国崛起有多么繁荣,GDP跃居世界第二,现在满世界都是日国人的身影,而即将到来的八十年代,非常有可能是属于日国巅峰登顶的时代……
想到自己即将去这样的一个国家,并且见证它的强盛,廖飞燕也不禁感到与有荣焉。
“做梦吧,还想要赶超米国,那不过只是个弹丸小国……”
廖飞燕道:“米国在衰退,如果不是恐惧我们北边的国家,它为什么要跟我们恢复外交关系……”
……
六十年代以来日国崛起,华国却和苏交恶,部分原因是因为不愿意和苏国成立联合舰队,联合舰队名头说得很漂亮,但实际上就是接受外国驻军,丧失大部分海军权利。
但进入八十年代看见日国的强盛,很多人也会觉得保留所谓的军事主权没有意义,还不如接受强国驻军,民众像日国一样经济繁荣发达。
过去十几年的贫穷与落后,也是属于华国民众齐心协力的抗争,使得我们成了一个真正主权完整的国家。
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未来也能干干净净的发展。
“啧啧啧……你们这些人啊,这都还没出国呢,屁股歪的都不知道该坐哪张板凳了。”王师师就看不惯这两个人,艾小冰还好,这家伙原本就那样,但是廖飞燕这个人变化太快了。
从最开始不愿意接受去小鬼子的国度,到后来天天夸人家经济强盛,民众生活富贵发达,还有什么工匠精神啊,认真负责啊。
明明以前是那么朴实的一个姑娘,要出国了,怎么说变就变呢。
艾小冰道:“什么歪屁股?你们才歪屁股,你们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等我们将来学成回国,我们就是国际一流人才,你们是二流人才。”
廖飞燕在一旁笑了笑,没说话,艾小冰这时候还计划着要回来,她没有留在国外的打算,只是想去米国长长见识;廖飞燕则琢磨着要想办法留在日国,哪怕被迫回国了,也要再想办法去日国,她不想再受穷了,她要过更好的日子。
等她将来有机会在日国安居乐业,她会想办法帮扶国内的哥哥姐姐,想办法把他们的孩子也拉到日国去,那边有最好的彩电照相机……等将来她把这些东西寄回国,她们家怕是要成为一整个村羡慕的对象,现在这些万元户又算得了什么?
最快的留居方式恐怕还是跟日国人结婚,她不怕被人说嫁个小鬼子,古代还有笑贫不笑娼的,谁不想过好日子?那些人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既然上天给她一个机会,那她必须得吃到葡萄,才不管别人嘴里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