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陆平安摇头,在陆明珠伸手要打他的时候连忙道:“我不卖关子,我这就说,奖励就是粮食!”
陆明珠咦了一声,“粮食?”
陆平安点点头,“内地人力物力都很便宜,建一所学校根本花不了几个钱,几间屋子、一些桌椅和黑板、粉笔即可,课本文具同样不贵,我的意思是这些都由学校免费提供,但书本不可以带回家,等上一年级用完了要留给后面的学生使用,能省则省嘛!要是资金不足,还可以每班只准备一套课本由老师拿着,在课堂上授课,这些都是可以变通的。”
陆明珠深以为然,“奖励呢?你说的粮食奖励。”
陆平安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每个月都要参加考试,有条件的用试卷考试,没条件的就课堂随考,考试前三名每人每月可得粮食三十斤,前十名可得二十斤,前二十名可得十斤,如果按时上学,每人每月可领五斤粮食。为了拿到补贴,我想就算是女孩子,也会有家长送她们入学吧?毕竟她们在家干活未必能月挣五斤口粮。”
陆明珠觉得他有点想当然,但还是持赞同态度、鼓励态度,道:“粮食怎么来?你买?”
陆平安哼了一声,“他不是打算开粮油公司吗?原地收购原地囤积再做奖励颁发下去,我觉得他一定非常乐意。”
陆明珠瞬间睁大眼。
好家伙!
陆长生的粮油公司还没收购到手呢,未来就被他亲儿子给安排好了。
难道薅长辈羊毛真是家传绝技?
陆明珠忍不住陷入沉思。
陆平安还在喋喋不休:“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内地千疮百孔,急需建设,人才储备越多越好,哪怕普通人只识几个字,也能减少被人欺骗的几率。先从天府之国开始,那边有无数烈士之家,且土地肥沃,用心耕种的话,粮食充足,他收购粮食,得利的是老百姓,促进经济发展,转头来回馈到孩子们身上,也是他的一项功德。”
至于他们,只需要提供学校和课本文具就行了,当地肯定愿意安排老师上岗。
“你想做你就去做,提前跟章老同志打声招呼,我在后面支持你的一切决定,所有支出都从我们的公司里出。”陆明珠没告诉他两年后就有计划经济政策,也许还会提前,到时候肯定影响他的计划,但少年人的心是真诚的,难得他有这么大的热情投入其中。
能不能办得长久,就看天意了。
第155章
通过陆明珠的嘴巴,
得知陆平安的计划,陆父和陆明珠一样,不觉得这件事可以在统购统销政策下办得天长地久,但长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必须支持少年人的理想。
总归是一片赤诚。
孙子向来冷冷淡淡的,难得见他对一件事产生热情,虽然很可能是他知道那位老太太的家事后觉得自家相对十分幸运、从而产生的一点怜悯所致。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初衷是对的。
粮食帮人糊口,教育使人开智,促进人才发展。
“我记得刚建国没多久国家就成立了扫盲班。”当时陆父还没带家人离开上海,自然知道扫盲班办得轰轰烈烈。
陆平安点头:“如今已经接近尾声,但受到教育的人仍然极少,多数老百姓需要干活,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扫盲行动,年幼的接受多些,而老太太的村子里并没有开设扫盲班。”
城镇单位的扫盲班比较多,乡下少一些,有些偏远地区甚至没有。
对这些情况,陆平安都了解过。
陆父比陆平安更了解世故人情,他老人家只给陆平安一个建议,让他选择老太太所在的村子及其周边的村子作为试点,数个村子取中间一村盖小学,乡镇盖中学,允许附近的少年、儿童免费入读,不设寒暑假,农忙放假,女生入读且在不缺课的情况下每月可得十斤粮食,每年设考试两次,每年级名列前三者各得三十斤粮食的奖励,平时没有。
不是陆父吝啬,而是这样做才能真正提高女孩子接受教育的几率,因为在有免费读书的情况下,哪一家哪一户都会把男孩子送去上学,不需要以利益诱之。
事实就是这样。
望子成龙者多,望女成凤者少到近乎于无。
最重要的一点是陆父太懂得什么是“升米恩、斗米仇”,这项教育支援活动因为政策问题而停止帮助的话,得到不是谅解,而是骂名。
会骂陆平安为什么不帮到底,不继续帮他们养孩子。
陆平安之前说每人每月五斤粮食,再按考试排名奖励,几乎就是他在养上学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家长付出丝毫。
谁不想占这样的便宜呀?
“如果可行,加上资金充足,再往各处推广,如果不可行,及时停止。因为我们一大家子目前人在香江,而内地的政策时有变化,有时候很可能会鞭长莫及,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陆父对陆平安说道。
陆平安发热的头脑倏然冷静下来。
深吸一口气,他道:“您说得对,我应该先从一个地方开始,而不是贸贸然地到处盖学校,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和资金,也容易让人浑水摸鱼。”
就先从那位老太太所在的村子开始吧!
他去安排。
陆父教导陆平安的时候,陆明珠亦在场,默默地听着不作声,待陆平安出门后,她冲陆父竖拇指,“事实证明姜是老的辣。”
陆父淡然道:“这么简单的事,你就不能提醒他?”
“我不如您有权威呀!您才是一家之主。”陆明珠才不做打击侄子激情的姑姑,“大哥什么时候回来?如果知道他儿子给他安排好工作了,脸色一定很精彩!”
陆明珠万分期待。
“有样学样而已。”陆父道。
陆明珠严肃地说:“是咱们陆家的祖传绝技。”
陆父的祖产可是从老太爷手里得到,平时难道就没薅过羊毛吗?
不见得吧!
他也有年轻的时候,也有没钱花的时候。
陆父轻轻地哼了一声,端起跟前的茶碗,轻嗅散发出来的茶香。
陆明珠闻了闻,“大红袍!”
还是极品的。
有可能出自武夷山大红袍母树。
马上给自己倒一碗。
陆明珠穿越前有幸品尝过一次,自此念念不忘,却再无机会喝到,直到把陆家库房里的极品包圆后带到香江,才又重新尝到极品大红袍的美妙滋味。
到现在,她空间里还有没喝完的茶叶。
留着,慢慢品尝。
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拿出来,平时就存在空间里保证不变质。
喝一口茶,陆明珠提醒陆父:“您可别插手大哥和平安父子间的相处之道。”
“你看我像多管闲事的人吗?”陆父问她。
陆明珠上下打量,“我看像。”
陆父左右看了看,没看到趁手的武器,只能罢了。
陆明珠假装没看见他的动作,继续喝茶,说道:“要是能长长久久地发展倒也好,正好给大哥在内地囤积粮食做借口。到那时,为了让孩子多一口吃的,兴许全部会把女孩子送去上学,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减少家庭负担。”
陆父摇头:“不可能的。”
统购统销的目的就是稳定物价,减少投机倒把,促进计划经济,保证粮食供应,不可能给私人囤积粮食的机会,陆长生即便要做,也得走进出口的渠道,付出外汇,得到暂时囤放于内地的允许。
陆明珠叹口气,问他:“平安会白忙活吗?”
“不会。”陆父如此回答,“多少有一点用,可以等到新政策下来后再调整,大不了往后不奖励粮食,改成奖励钱,一样的,直至办不下去。”
本来他就没想过长久。
陆明珠点点头,“希望他一切顺利。”
过了一会儿,她喝完碗里的茶,问陆父:“爸,您老人家今年想收什么样的寿礼?我好提前为您准备,保证让您满意。”
陆父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他从来不过生日。
在原身的印象中,他可以给老太太做大寿,也可以给陆太太过生日,甚至每年都不忘给儿女们举办生日宴会,唯独他自己没过一次生日。
别人想送寿礼都没机会送。
家人只知道陆父的生日是农历二月份,却不知是哪一天。
就是身份登记上的生日也不是真的。
陆明珠猜测,整个陆家里面大概只有陆老太太和陆父知道陆父的生辰八字。
听了陆明珠的问题,陆父笑笑,“我不过生日,不收寿礼,你要想孝敬我随时都可以,不要打着寿礼的名义。”
“您真奇怪。”陆明珠就喜欢过生日,可他居然不喜欢。
“各有所好。”陆父道。
老太太临产前几个月就挪到别院待产,直到他落草,陪同在身边的丫鬟、仆妇、稳婆等在不仔细记录时间的情况下都不知自己身处那一年的几月几日,就此混淆他的出生日期。
只有每日出入别院的老太爷一人知道,也没给陆父办过洗三、满月、百日、周岁。
数月后,老太太才带陆父随老太爷离开别院。
陆父年轻时问过老太爷,老太爷告诉他,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嫡长子生来不叫别人知道他的生辰八字,以免有人动手脚。
动什么手脚?
老太爷也不知道,他照做而已。
因此,陆长生的生辰八字、陆平安的生辰八字都是假的,陆父也没给他们过过生日。
陆父无意跟陆明珠说明原因,就岔开话题说道:“不用等你孝敬,我先送你一样礼物,是之前说过给你的,完工后就送过来了。”
陆明珠立刻被他的说法吸引了全部注意力:“什么?”
他好像没和谢君峣似的卖关子。
陆父走到保险柜前,打开后取出一个小小的方形蓝色真皮戒指盒,回到茶几前的座位后才递给陆明珠,“看看你喜欢不喜欢。”
陆明珠一脸俏皮:“只要是我爸给的,我都喜欢。”
拍完马屁,她打开戒指盒。
“哇呜!”一声惊呼从口中逸出。
这一定是她收到的最大的一颗粉钻!
比陆父送她的深蓝钻石小一点,比自己手上的红钻大一点,祖母绿切割,整体呈现出纯正无暇的粉红色,闪耀着迷人的色泽。
底托是由铂金打造而成,粉钻两侧各镶一颗梯形白钻石。
陆父道:“我之前不是跟你说得到一块粉红钻石原胚吗?这就是那块原胚切割打磨出来的,费了不少工时,好在结果很让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