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太乖了,做父亲的都不知道怎么给东西。”陆父说得好像以前问他要钱要东西的人不是陆明珠一样,接过贺云递来的茶碗闻闻香,“你收藏这么多艺术品,蒙尘没有意义,要不要我给你开一间画廊?想卖就卖,不想卖就只供展览。黄和书画双绝,好好拜他为师,你得提前为她打算。”
陆明珠最近不写小说,不写剧本,陆父觉得自己应该给她找点事干。
陆明珠陷入沉思。
贺云颇为赞同,“不妨试一试。”
陆明珠跃跃欲试,“既然两位父亲都这么赞同,我没有理由不试试。爸,开画廊的事情就交给您啦,我只当老板。”
找地点、装修等都得费心,她就交给陆父啦。
亲爹栽树,她乘凉。
陆父一口答应,“等画廊弄好了我再告诉你。”
对他来说,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儿,自有下面的人打理。
陆明珠就道:“千万别叫明珠画廊了,别人一听就知道是我开的。”
“不如叫知微画廊。”贺云给起了个名字,“知微在香江小有名气,备受推崇,开业后定会吸引文艺界名流。”
“可以呀,到时候我把吴公子的连环画、插画原稿都陈设其中,供人欣赏。”陆明珠虽然许久没有开新文,但吴公子的画工日益精进,已是香江极为有名的插画家、连环画家,还受邀给课本画插图。
陆父闻言笑道:“既然叫知微画廊,是不是该有知微的作品?”
陆明珠傻眼了。
虽然继承到原身的书画技能,但她疏于练习,作品难登大雅之堂。
“你不是买了很多文房四宝吗?这次去内地又带回不少,在家好好练一练。”陆父知道女儿的才华,鼓励道:“钢琴、琵琶说捡起来就捡起来,书画也一样,恰好我最近迷恋于绘画,得到一批极好的颜料,回头给你送一点。”
陆明珠捏了捏手指,“爸,我就不献丑了吧!”
“你的字画又不丑。”陆父说的是实话,当年给她请的可是名师,“距离画廊开业还有好长时间,你可以先练练,然后挑出最合适的作品。”
陆明珠没敢一口答应:“再说吧!”
就她那点水平,夹在一众名家之作当中不是献丑是什么?
她才不干。
正要找话题岔开,谢家的佣人带着一个少年过来,“太太,这位叫靳建国的小先生找您,说是您叮嘱王董让他来的。”
少年皮肤黝黑,相貌平凡得很。
丢在人群中找不回来的那种。
陆明珠坐直身子,目光落在靳建国身上,“你是夏媛的儿子靳建国?”
“我生母的确叫夏媛。”靳建国恭敬地回答道。
其实,他从小不知夏媛是谁,一直以为后妈是亲娘。
后妈总是让自己干活,弟弟却可以休息,有好吃的也总是弟弟吃而自己只能看着,后妈说想承担起养家糊口的担子就要经受磨炼,弟弟还小,正在长身体,所以要吃好一点,靳建国信了,知道七八岁时才从夏琳口中知道一切前尘。
靳建国没想到生母的名字会从陆明珠口中说出来,感到十分纳闷,“陆董,我生母已经仙逝多年,不知您提起她是干什么?”
“你知道你母亲是养女吗?”陆明珠问他。
靳建国愣了下,很快想通关节,“您认识外祖父母家中的人吗?”
很有可能啊!
生母的父母是红军,而陆明珠和内地关系特别好。
陆明珠没想到靳建国反应如此迅捷,索性点头,“我没见过你外祖父母,也不认识他们,但我认识你外祖父母的父亲和弟弟,就是你的外曾祖父和小姥爷。他们都在首都,也一直在找你的生母,得知你生母的死讯后十分伤心,你要去首都见他们吗?因为身份原因,所以他们不方便前来香江亲自找你,便将此事委托给我。”
靳建国沉思片刻,说道:“我的出生导致生母身死,他们未必愿意见我,或者见到我就会想起我才是让生母送命的罪魁祸首。与其见面后两两生厌,不如不见。听说内地日子不好过,我可以准备一点东西由您寄给他们,用以补贴生活。”
陆明珠呆了一下,“他们位高权重,也知道你是无辜的。”
“生来有罪,岂能无辜?”靳建国虽然只有十六岁,但表情沉稳得像成年人,“知道他们安好、知道他们没有放弃寻找就行。”
可惜,生母永远不会知道了。
陆明珠看着靳建国,语调轻柔,“靳建国,你在香江只是个不受重视的小演员,即使读书很厉害,也不好确定将来的成就,而且你现在靠自己挺辛苦的,如若和他们团聚,你就是高级干部家庭中的一份子,你真的要放弃这个机会吗?”
靳建国态度很坚定,“是,我放弃。”
如果生父后妈知道他有阔亲戚,一定会纠缠不休,还有养过生母的夏家人,认为他们养了夏媛一场就是恩德,也会索取回报。
为了杜绝日后可以遇见的麻烦,靳建国觉得不相认是最好的。
陆明珠点点头,“既然你意已决,那么我就尊重你,我会写信给他们说明情况,至于寄东西,你想寄什么等你准备好了就送过来,我寄给他们。”
“谢谢您。”靳建国微微躬身,随即告辞。
自始至终,他都没问做高官的外曾祖父和外祖父母是什么人。
不想认,不如不知道。
等他离开后,陆父就问是怎么回事。
陆明珠对他们自然不用隐瞒,一五一十地说出来,“还有一个男孩没有下落,到时候就劳烦两位爹爹着人打听打听。”
“人海茫茫,不好找。”陆父不认为他和贺云有女儿这般运气。
陆明珠也知道事实,“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先打听打听吧,打听得到是最好,打听不到对他们同样有个交代。”
没登报寻找,是担心有人冒名顶替。
陆父衷心地感叹道:“幸好当初你大哥大嫂没将平安寄养到老乡家中,不然还真不容易找回来。光是寄养的孩子都弄出多少事了?什么真假千金,什么冒名顶替,什么遗弃路边,得亏红军们知道自己生的是男是女,不然还会发生用男丁顶替女儿送到他们身边的事情。”
儿子可以继承家业,女儿继承的机会则微乎其微。
所以,换女儿有什么意义?
换儿子才能得到一切。
陆明珠笑道:“爸,您说得对极了,我可以写一部《偷龙转凤》,就是逃难途中,两个产妇在同一个地点生产,一穷一富,穷妇人见富太太身边没人却在产后晕过去,就将自己生下来的儿子塞给她,把她生的女儿当成自己生的。从此以后,假少爷锦衣玉食,真千金吃糠咽菜,但又机缘巧合地相遇相知,惨遭双方父母棒打鸳鸯。”
“后来呢?”陆父饶有兴致地问她。
“富太太和穷妇人都想让儿子娶名门闺秀,自然是百般作践真千金,前者是见到真千金就冷嘲热讽,力挺女配角,还陷害真千金,后者就对真千金说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想着攀龙附凤,屡次阻止真千金和假少爷见面,不惜以死相逼。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还是突破重重阻碍,结合在一起。”陆明珠滔滔不绝地说道。
贺云挑眉:“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符合陆明珠的行文方式。
陆明珠喝一口茶,然后将茶碗放下,道:“真千金她爱假少爷呀,怎会在知道真相后嫌贫爱富呢?当然要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走入婚姻殿堂,生下家族的下一代,既能体现出他们的爱情之忠贞,又不会把家业拱手让人。”
这种大团圆的结局最受婆婆妈妈喜欢。
有一阵子,陆明珠经常看到电视上出现这个娘那个娘的电视剧,统称为苦情剧。
说到这儿,她自己呕了一声,“我要是写这篇小说,我得换个笔名,不在《明珠日报》刊登,坚决不能让人联想到我以前的笔名。”
无论是小谢还
是知微。
第351章
贺云和陆父听了,瞠目结舌。
“这是什么狗屁小说?”陆父问女儿,
陆明珠清了清嗓子,“这种小说主要是宣扬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讲究女主角贤良淑德,凡是以忍为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苦难,一定要大度,一定要善良,一定要孝顺,一定要忠贞,无论是父母想打死她,还是丈夫背叛她、朋友陷害她,哪怕女主角流离失所,吃尽苦头,最后用这些高贵品质感化不曾善待她的所有人,化解一切恩怨,走向大团圆。”
陆父听到这里,直接说:“你还是别写了,省得教坏别人。”
换成自己的女儿这么无怨无悔,自己先打死她。
但是,做公婆的肯定喜欢这种儿媳妇、做丈夫的同样满意这种妻子,任劳任怨,任打任骂,要是看到这样的小说,不得疯了似的追捧?
若是造成读者以为这才是正常,将来得出现多少可怜的姑娘?
本来读者就以男人居多。
作为既得利益者,很多人批判知微小说主角没有传统美德,就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思想太激烈,女主角们各有各的本领,不靠男人生活,往往还比男主角更强,没有满足他们三妻四妾、孝顺公婆并比他们柔弱的愿望。
贺云比较赞同陆父:“明珠啊,虽然我和你爸都是男人,但不希望自己的女儿长成你说的这样。现在的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女孩子受教育的几率远远高于过去,都有可能接触到报纸,咱们就别在报纸上宣传你说的这种封建糟粕了。忠孝节义确是传统美德,却不是你说的愚忠、愚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是应该推崇的。”
陆明珠双眸闪亮,笑容灿烂。
她冲陆父和贺云竖起大拇指,“如果天底下的父亲都像您两位一样教导女儿,女儿们出嫁后何必忍气吞声?”
“那你还写不写?”陆父和贺云都问她。
面对他们的关心,陆明珠道:“小说是不可能写的,因为现实不是小说,如果有人效仿小说中的情节偷换孩子以达到目的,往往很难被受害者发现真相。我现在都有点后悔写《双生花》这部电影,担心真有人在同一地点同时生产时偷换孩子。在医院,医生或者护士想做手脚也很容易,还很难被当事人发现。”
小说或者电影是为剧情服务,往往会出现假千金假少爷吃苦受罪,最后真相被揭开,各归各位,换到现实中,把真千金或者真少爷杀死的比较多吧?
如果是刻意的偷龙转凤。
想让一个孩子消失实在是太简单了,一点小小的风寒就足以致命。
贺云温和地说:“即使不写,现实中也有发生,不必把责任揽在自己头上。其实,电影播映后不是没有好处,让人在生产时忍不住留个心眼,以免孩子被偷龙转凤。”
“也对,不能光看坏的影响,还得看好的影响。”所以写小说或者剧本更要慎重。
虽已写过不少作品,但陆明珠觉得自己仍需改进。
在此之前,陆明珠先给章振兴写一封信,说明情况,连同靳建国准备的肉干、奶粉、午餐肉、水果罐头、饼干、奶糖、布料、白糖等内地紧俏物资一并打包寄给章振兴,至于章振兴怎么跟长子长媳开口,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瞒是瞒不了一辈子的。
与其继续耗费人力物力地寻找,不如早早说开,只找至今生死未卜的长孙。
所以,章振兴收到后就给长子长媳写信,同时把物资转寄给他们,不到五天就接到长子章钧的电话,声音发颤:“爸,圆圆那孩子……”
“没了,忌日就是建国那一天。”章振兴的心情早已平复,回答得十分坦然。
但,难掩悲痛。
章钧不禁老泪纵横,“留下的那个孩子不愿意见我们?”
“自知生而有罪,不敢见我们。一个人在生父后妈手底下讨生活,耗费积蓄给你们邮寄许多紧俏物资,本人读书又厉害,说明他也是个好孩子。”章振兴看着桌上陆明珠以前送给他的一个笔筒,“内地元气未复,物资供应依旧紧张,既然那孩子愿意留在那边读书,就劳烦明珠多照应下,让他在那边生活吧。”
长子还有其他子女,子女再生子女,拢共二三十人,靳建国回来分走他们的资源,他们不见得人人都乐意。
人一多,麻烦就多。